居委会给万里学院写来感谢信。
“杜昊霏同志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主动报名防疫志愿者,我们对他的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肯定,也感谢贵校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近日,浙江万里学院收到一封来自河北省涿州市清凉寺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表扬信,信中高度赞扬了生物与环境学院河北籍学生党员杜昊霏在疫情期间的志愿者工作。
看到家乡重新变得冷清
他刚到家就报名防疫志愿者
“从去年五月返校至今,整整八个月,我都没回过家乡。”1月13日,当杜昊霏辗转到达京冀交界的地方才坐上车时,已是深夜时分,车窗外的街道很空,鲜少有人或者车辆。自己家乡虽然不属于中高风险地区,但防控措施分外严格。
这一幕,与他八个月前离开时的场景大不相同。那时,疫情防控趋于稳定,街道上商户开业、居民闲逛,疫情的阴霾随着春日的到来逐渐消散;如今,疫情反扑而来,街道变得冷清。
“临近放假时,学院领导、班主任就一对一联系我们河北籍学子,询问行程、家里情况并给予关心和帮助,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我想带着这份温暖回家再传递下去。”那一刻,他坚定了与河北同舟共“冀”的决心,坚定了为家乡抗疫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
“明天核酸检测五个点,咱小区急需志愿者。”杜昊霏回家的第一天,就看到小区物业群里发出这样一条通知。
“社区紧急安排全员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急需志愿者。”得知消息后,杜昊霏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但他的妈妈并不支持,她认为做防疫志愿者一天要接触成百上千的人,风险太大。
“大‘疫’当前,我理应义不容辞地响应社区号召,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杜昊霏坚持要去,还搬出了预备党员的身份,“我在疫情期间入党,更应该在疫情中站出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杜昊霏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作为老党员的他,选择支持儿子。母亲虽然担忧,但也欣喜于儿子的义无反顾。最终,在家人支持下,杜昊霏如愿成为抗疫志愿者。
杜昊霏(图左)。通讯员供图
数九寒冬坚守岗位不退一步
他说:我们青年大学生要有担当
“您抬个头儿”
“哎,得嘞”
“麻烦您讲一下身份证号儿”
……
1月14日一早,杜昊霏刚收集了两组样品,就彻底回到河北人的状态,方言中浓厚的儿化音,带着独有的亲切与热情,让原本紧张严肃的核酸检测工作有了“人情味”。
正是三九寒冬,河北室外温度早就跌破了零度,负责登记信息的杜昊霏在室外一呆就是五六个小时。当字迹变得歪歪扭扭时,他才发现手脚已经冻得没了知觉,通红的指节微微肿胀,连伸直弯曲都很难自如控制。
“我们身后就有一扇门,是一间物业办公室,开着暖气。”杜昊霏回忆现场的情景,“但没有一个人推门进去暖一暖。排着队的人群,紧迫的时间,都让我们停不下手头的工作。”
社区共3000人左右,要在一天之内完成所有咽拭子采样,时间十分紧张,一刻也不敢耽误。“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人向后退一步。”杜昊霏说,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让寒冬有了春的暖意。
志愿工作中不仅要迎接环境的挑战,还要克服居民带来的困难。有些老人年纪大了,记不得自己身份信息;有些住户不理解社区工作,不配合检测;有些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发牢骚,扰乱了现场秩序。
作为生物与环境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在校的工作经历让杜昊霏有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他笑着说:“我在学院学生会锻炼出的钢筋铁骨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怎样与人打交道,怎样安抚群众的情绪,一天时间里,他“见招拆招”,最终完成了全部采样工作。
“我们青年大学生要有担当”,杜昊霏表示,只要有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的地方,自己绝不退缩。宁波晚报记者李臻 通讯员钱欢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