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打造文化赋能的宁波样本
2021-01-28 07:2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宁波实现全国文明城市6连冠

题图来源:文明宁波

  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直接发挥着为城市发展赋能的作用。站在建党百年、新发展阶段开局之年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起点上,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努力打造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精神力量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宁波样本,旨在强调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市文明创建的全过程,为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文化支撑与精神力量。

  准确把握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核心要义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新标杆,是展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新标志。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宁波明确奋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推动城市文明创建的迭代升级,这是宁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视野下深刻理解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核心要义。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推动社会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今年起,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方式将有较大改变,文明典范城市测评体系将展开试点,文明创建标准更高、要求更多、测评更严。面向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紧跟文明创建工作的新风向和新要求,文明创建工作目标从文明城市向文明典范城市跃进,进一步体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续推进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施文明创建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指出“文明是现代国家的显著标志”,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将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作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去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会议代表,更是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的高度重视。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宁波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扛起“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使命担当,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具体体现。当前,省委已经明确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全省在“十四五”期间要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市委也明确宁波未来五年要实现“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初步建设成为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把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纳入宁波“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宁波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征程,这是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的宁波作为。

  文化赋能推动文明创建迭代升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文化建设在实现文化繁荣、提升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文化赋能城市文明建设,实现文明创建迭代升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理解:

  一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二是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还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成长,只有这种自强不息的力量成长才能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市域范围内,宁波面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宏伟目标,同样不能缺失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的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不可能有社会文明程度的真正提高。要在促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实践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筑牢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价值标准,但物质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富足,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也并不总是步调一致。借鉴西方文明经验,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种种问题与困扰,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导致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造成了人的自我异化问题,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紧张造成了人生意义的失落和精神家园的缺失等问题。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正是在于深刻地揭示出人不单是一个自然的存在,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是强调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目的而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为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实践和实现一种文化的发展,这归根到底要通过文化建设引导人,通过文明建设影响人塑造人。

  打造文化赋能宁波样本的遵循原则

  “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展支点”是地方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谋划和推进文化赋能基本路径的参考思路。具体来说,围绕“十四五”期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更具魅力文化强市的机遇,打造出文化赋能的宁波样本,须从以下五方面加以把握。

  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结出硕果,以理论立魂、赋予人民以思想引领的精神力量。

  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这需要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为契机,挖掘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的特有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设的各领域,全面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为内在动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动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贯穿到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始终,抓住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机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数字、制造、体育等深度融合,共同构筑属于人民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

  四是要以打造城市文化精品为着力点。推动以党的创新理论在宁波的生动实践为引领的宁波先进文化全面发展,推动浙东抗日根据地红色精神等宁波红色文化的深度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动阳明文化等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不断推出反映宁波文化、体现宁波特色、彰显宁波精神的精品力作,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好宁波声音,阐释好宁波特色。

  五是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繁荣文化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离不开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供给已不是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为此需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改革发展新思路,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破难,抓细抓实制度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建立健全支持和保障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协调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当然,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实施这项工作需要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也离不开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要动员好党政力量、媒体力量、市场力量、人才力量和群众力量的积极参与,构建全社会参与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体制机制。 伍醒 王忠敬

  (作者分别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打造文化赋能的宁波样本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1-28 07:27:00

题图来源:文明宁波

  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直接发挥着为城市发展赋能的作用。站在建党百年、新发展阶段开局之年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起点上,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努力打造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精神力量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宁波样本,旨在强调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市文明创建的全过程,为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文化支撑与精神力量。

  准确把握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核心要义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新标杆,是展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新标志。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宁波明确奋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推动城市文明创建的迭代升级,这是宁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视野下深刻理解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核心要义。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推动社会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今年起,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方式将有较大改变,文明典范城市测评体系将展开试点,文明创建标准更高、要求更多、测评更严。面向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紧跟文明创建工作的新风向和新要求,文明创建工作目标从文明城市向文明典范城市跃进,进一步体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续推进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施文明创建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指出“文明是现代国家的显著标志”,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将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作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去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会议代表,更是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的高度重视。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宁波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扛起“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使命担当,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具体体现。当前,省委已经明确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全省在“十四五”期间要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市委也明确宁波未来五年要实现“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初步建设成为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把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纳入宁波“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宁波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征程,这是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的宁波作为。

  文化赋能推动文明创建迭代升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文化建设在实现文化繁荣、提升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文化赋能城市文明建设,实现文明创建迭代升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理解:

  一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二是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还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成长,只有这种自强不息的力量成长才能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市域范围内,宁波面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宏伟目标,同样不能缺失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的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不可能有社会文明程度的真正提高。要在促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实践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筑牢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价值标准,但物质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富足,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也并不总是步调一致。借鉴西方文明经验,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种种问题与困扰,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导致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造成了人的自我异化问题,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紧张造成了人生意义的失落和精神家园的缺失等问题。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正是在于深刻地揭示出人不单是一个自然的存在,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是强调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目的而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为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实践和实现一种文化的发展,这归根到底要通过文化建设引导人,通过文明建设影响人塑造人。

  打造文化赋能宁波样本的遵循原则

  “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展支点”是地方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谋划和推进文化赋能基本路径的参考思路。具体来说,围绕“十四五”期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更具魅力文化强市的机遇,打造出文化赋能的宁波样本,须从以下五方面加以把握。

  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结出硕果,以理论立魂、赋予人民以思想引领的精神力量。

  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这需要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为契机,挖掘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的特有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设的各领域,全面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为内在动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动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贯穿到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始终,抓住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机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数字、制造、体育等深度融合,共同构筑属于人民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

  四是要以打造城市文化精品为着力点。推动以党的创新理论在宁波的生动实践为引领的宁波先进文化全面发展,推动浙东抗日根据地红色精神等宁波红色文化的深度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动阳明文化等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不断推出反映宁波文化、体现宁波特色、彰显宁波精神的精品力作,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好宁波声音,阐释好宁波特色。

  五是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繁荣文化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离不开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供给已不是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为此需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改革发展新思路,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破难,抓细抓实制度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建立健全支持和保障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协调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当然,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实施这项工作需要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也离不开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要动员好党政力量、媒体力量、市场力量、人才力量和群众力量的积极参与,构建全社会参与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体制机制。 伍醒 王忠敬

  (作者分别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