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问题、学习问题、教育问题……遇到孩子的心理问题,你有没有想到拨打心理热线求助?记者从宁波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了解到,2020年市未成年人心理热线共接到来电667个,其中未成年人本人来电占比42%,父母来电占比58%,学习问题引发的亲子冲突是求助的主要原因。
“学习”是最频繁出现的词
“不说学习母慈子孝,一说学习鸡飞狗跳”,不少父母对此深有感触。盘点去年未成年人心理热线接到的咨询电话,“学习”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三句话是:“学习压力大,怎么办?每天感觉很烦”“爸妈不懂我,感觉好累”“在学校好朋友都不理我,我很孤独”。
父母说的最多的三句话是:“孩子不去读书,每天待在家,我们该怎么办”“孩子每天就一个手机,做作业也要手机,我们该怎么办”“孩子放学回来就进自己的房间,都不愿意跟我们交流,我们该怎么办”。
宁波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杨红英介绍,在来电咨询问题中排前三的分别是:情绪问题(抑郁、焦虑、害怕、烦躁),占20.2%;学习动力不足(厌学、逃避上学、恐惧上学),占19.9%;亲子沟通障碍(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亲子冲突升级),占12.1%。此外,来电咨询的问题还包括网络成瘾、自杀、非自杀性自残问题等。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烦恼不尽相同。对来电咨询的孩子进行分析发现,小学生来电占未成年人来电的14.7%,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集中的问题分别是情绪问题(41.5%)、学习动力不足(20.7%)、亲子沟通障碍(16.9%)。另外,品行问题(偷东西、撒谎)、多动症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也比较突出。
初中生来电占未成年人来电的55.4%,比较集中的问题分别是:学习动力不足(22%)、情绪问题(16.5%)、网络成瘾/手机成瘾(15%)。
高中生来电占未成年人来电的29.9%,比较集中的问题分别是:情绪问题(24.0%)、亲子沟通障碍(18.5%)、学习动力不足(15.7%)。同伴关系、人际关系困扰也比较突出。
深夜接到的热线
最让心理专家揪心
孩子们白天都要上课,因此,晚上是心理热线接受咨询的高峰时段。几个月前,杨红英接到两个初中孩子的电话,她至今仍印象深刻。
“阿姨,我受不了了,不想回家了。”一天晚上9点多,心理热线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生稚嫩的声音。这是一名初二女生,成绩很好,年级排名20名左右,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为了她能冲进年级前十,周末培训班给她报了6个科目,另外还有钢琴课,母亲说练习钢琴是为了提升她的气质。
周末时间全部用来上课,这让女孩感到非常压抑,除了睡觉,她感觉没有自己自由时间,非常痛苦。女孩多次提出希望减少培训班,但母亲不答应。一次期中考试后,她厌学的情绪越来越重,开始逃课,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或者厕所里。
拨打心理热线的那个晚上,她想到双休日又是一堆培训课等着她,于是就没有回家,而是背着书包在街头游荡。
经过杨红英半个小时的劝解,女孩回家了。杨红英还通过女孩要到了她父母的电话,并给女孩父母打去电话,希望他们不要责怪孩子,要跟孩子好好沟通。
还有一个凌晨3点打来的咨询电话更让人揪心:这是一名家住农村的抑郁症女孩,打电话时手里还拿着刀,有自残倾向。
女孩说,父母不理解她因为疾病而导致的情绪问题,不但不能安慰她,还常常责怪她太“作”,这让她十分痛苦。电话里,杨红英一边安慰女孩别做傻事,一边听女孩倾诉着自己的不开心。经过40分钟的电话沟通,女孩的情绪渐渐平静,听从劝说,去睡觉了。挂电话前,杨红英还给女孩出主意:父母不好沟通,那就多找找疼爱自己的奶奶,把自己的不开心和奶奶说一说,也可以向医生求助。
“家长给我们打求助电话时,常常会根据孩子的问题去找外部环境的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了、是不是由于老师的不当行为引起的、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受同学欺负了……”杨红英说,家长说的这些都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作为家长,是否也能从自身去找找原因,问问自己是否给了孩子过多的压力?
如何与孩子沟通?
看看专家怎么说
“未成年人心理热线接到的问题大多是由亲子矛盾引起的,家长对孩子限制得比较多、导致孩子反感是最常见的原因。”宁波市康宁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主任张文武主任医师说,要想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自己要先以身作则。首先,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关系,夫妻关系不好,会影响孩子和别人的交往模式。其次,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否一致也很重要,不要让孩子卷入父母观念不一致的冲突中,或是让孩子站队,这对孩子也会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
此外,如何适度和孩子沟通也很重要,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在逐渐长大,不要总是觉得孩子不够成熟,不要过多保护和干涉,教育的时候要多想想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从缓解家长自身的焦虑出发。
宁波晚报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宋平
■新闻链接
2010年8月,宁波市未成年人心理热线81859666开通。2017年6月1日起,热线全天24小时开通,有100多名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轮流值班,为有需求的儿童青少年及家长提供情绪问题、亲子问题、网络成瘾、行为问题和自杀危机等方面的公益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