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今天宁波又人工增雨了!去年8月至今已实施37轮次
2021-02-05 15:01:00 稿源: 甬派客户端  

人工增雨作业实施现场,资料图片

  在余姚梨洲街道上王岗村、奉化大堰南溪口村和宁海黄坛留五扇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人影办”,设在市气象局)派出的6支人工增雨作业队,此刻正在耐心地等待着作业“窗口期”的到来。

  “到目前为止,天气过程还比较弱。”中午12点,市人影作业指挥员孙仕强有些遗憾地说道。

  今晚23时起,宁波城区将实行临时限制供水措施。

  措施的背后,是日趋严峻的旱情。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天(2月5日)12时,宁波从2020年8月6日台风“黑格比”结束以来,晴多雨少,全市平均降水量仅有336毫米,比常年同期少46%。其中有4个区县历史排名第一少,分别是奉化282毫米(历史同期657毫米)、象山259毫米(历史同期706毫米)、宁海234毫米(历史同期748毫米)、镇海410毫米(历史同期620毫米)。今年1月1日以来全市降水严重偏少,平均降水量1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

  人工增雨,成为旱情之下必不可少的人工干预天气措施。

  今天的人工增雨作业,是今年2月份以来的第2次。而从去年8月至今,宁波共开展了17轮次的火箭增雨作业、20轮次的人工增雨烟炉作业。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

  说的是人工增雨作业,但主动权,其实并不在人。

  “还是要看天气的脸色。”孙仕强介绍,每当旱情的时候,很多人寄希望于人工影响天气,觉得人工增雨可以直接缓解干旱,“但事实上,每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都是一次极具考验耐心的过程。”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孙仕强解释道,每次作业的周期与作业流程、天气系统和空域条件有关。“每一次顺利的人工增雨作业都离不开合适天气条件和气象、应急、空管、公安、资规、水利等多部门的通力协作。”

  一要天气条件。也就是说,那朵“云”要好。孙仕强介绍,可以开展人工增雨的云团要具备三个条件:云中的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一般大于2公里),此外,拥有一定上升气流。“这样的云团,并不能随时可遇。”孙仕强解释,比如今天的云团就比较弱。

  二要空域条件。经过宁波上空的飞机很多,而火箭作业弹能飞到4000—8000米高空。这个时候,就需要空域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作业安全。

  第三则需要具体作业时机的判断和选择。“窗口期的选择,既要确保绝对安全,也要考虑作业效果。”孙仕强介绍,每次作业都严格的作业流程,队员们“守候”8到12个小时,很正常。“有好多次,我们从上午等到深夜或者凌晨等到下午才能作业。”

  经常在宁波西部的四个地方“守株待兔”

  细心的网友留意到,市人影办发布的人工增雨作业预告中,余姚市梨洲街道上王岗村、奉化区溪口镇塔下村、奉化区大堰镇南溪口村和宁海县黄坛镇留五扇村,成为频频出现的人工增雨作业地点

  “选择的这几个地方,是我们精心调研后才确定。”孙仕强介绍,目前,宁波在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核准备案的人工增雨作业点,一共有10个,其中7个是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点;另外3个,则是地面烟炉作业点。

  这些地点的选择,是市人影办经过科学研判确定的。

  地面安全,是考虑因素之一。“火箭作业点要在本身位置和发射方位上,避开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孙仕强介绍。

  另一个考量因素,则是天气系统。孙仕强介绍,宁波的天气系统一般来向为西北方向或者西南方向居多,“选择作业目标影响区域的天气系统上游位置,才能让受益范围最大化。”孙仕强说道,综合以上两方面考量,所以市人影办的7支作业队会经常选用西部山区的四个作业点开展作业,而且“一般意义上山区地形也容易生成更有利作业的降水云团”。

  主动“向天取水”,去年宁波多了一个“黄坛水库”

  现代人工影响天气采用的方式主要有高炮、火箭、地面烟炉和飞机作业四种方式

  不过,宁波地区通常采用的是其中两种,一是火箭作业,二是地面烟炉作业(2020年首次开展)。

  人工增雨,好比是人类主动“向天取水”。咋做到的?

  孙仕强以火箭作业为例作了简单的解释——作业窗口期到来后,携带含有碘化银催化剂的火箭弹,会按照火箭作业安全射界方位发射升空。火箭升空至4000-8000米高空后,伴随高空风的共同作用,到达云体有效作业部位,开始自动播撒催化剂。“播撒范围还是比较大,一般一次火箭作业的受益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左右。”

  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如何评估?

  这显然不是实施作业的队员们能考虑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由浙江省人影中心评估,“一般在第二个月,会有对前一个月的效果评估。”

  不过,现场的直观感受,常常让队员们兴奋。2月1日在宁海黄坛,“我们作业结束后10分钟左右,雷达回波就增强了。”孙仕强说道,这说明,雨量开始大了。

  事实上,“向天取水”的效果实实在在。经浙江省人影中心评估,2020年宁波通过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雨为1082万吨。“这几乎接近一个黄坛水库的库容量。”孙仕强介绍。记者梅子满 通讯员虞南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今天宁波又人工增雨了!去年8月至今已实施37轮次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21-02-05 15:01:00

人工增雨作业实施现场,资料图片

  在余姚梨洲街道上王岗村、奉化大堰南溪口村和宁海黄坛留五扇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人影办”,设在市气象局)派出的6支人工增雨作业队,此刻正在耐心地等待着作业“窗口期”的到来。

  “到目前为止,天气过程还比较弱。”中午12点,市人影作业指挥员孙仕强有些遗憾地说道。

  今晚23时起,宁波城区将实行临时限制供水措施。

  措施的背后,是日趋严峻的旱情。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天(2月5日)12时,宁波从2020年8月6日台风“黑格比”结束以来,晴多雨少,全市平均降水量仅有336毫米,比常年同期少46%。其中有4个区县历史排名第一少,分别是奉化282毫米(历史同期657毫米)、象山259毫米(历史同期706毫米)、宁海234毫米(历史同期748毫米)、镇海410毫米(历史同期620毫米)。今年1月1日以来全市降水严重偏少,平均降水量1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

  人工增雨,成为旱情之下必不可少的人工干预天气措施。

  今天的人工增雨作业,是今年2月份以来的第2次。而从去年8月至今,宁波共开展了17轮次的火箭增雨作业、20轮次的人工增雨烟炉作业。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

  说的是人工增雨作业,但主动权,其实并不在人。

  “还是要看天气的脸色。”孙仕强介绍,每当旱情的时候,很多人寄希望于人工影响天气,觉得人工增雨可以直接缓解干旱,“但事实上,每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都是一次极具考验耐心的过程。”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孙仕强解释道,每次作业的周期与作业流程、天气系统和空域条件有关。“每一次顺利的人工增雨作业都离不开合适天气条件和气象、应急、空管、公安、资规、水利等多部门的通力协作。”

  一要天气条件。也就是说,那朵“云”要好。孙仕强介绍,可以开展人工增雨的云团要具备三个条件:云中的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一般大于2公里),此外,拥有一定上升气流。“这样的云团,并不能随时可遇。”孙仕强解释,比如今天的云团就比较弱。

  二要空域条件。经过宁波上空的飞机很多,而火箭作业弹能飞到4000—8000米高空。这个时候,就需要空域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作业安全。

  第三则需要具体作业时机的判断和选择。“窗口期的选择,既要确保绝对安全,也要考虑作业效果。”孙仕强介绍,每次作业都严格的作业流程,队员们“守候”8到12个小时,很正常。“有好多次,我们从上午等到深夜或者凌晨等到下午才能作业。”

  经常在宁波西部的四个地方“守株待兔”

  细心的网友留意到,市人影办发布的人工增雨作业预告中,余姚市梨洲街道上王岗村、奉化区溪口镇塔下村、奉化区大堰镇南溪口村和宁海县黄坛镇留五扇村,成为频频出现的人工增雨作业地点

  “选择的这几个地方,是我们精心调研后才确定。”孙仕强介绍,目前,宁波在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核准备案的人工增雨作业点,一共有10个,其中7个是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点;另外3个,则是地面烟炉作业点。

  这些地点的选择,是市人影办经过科学研判确定的。

  地面安全,是考虑因素之一。“火箭作业点要在本身位置和发射方位上,避开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孙仕强介绍。

  另一个考量因素,则是天气系统。孙仕强介绍,宁波的天气系统一般来向为西北方向或者西南方向居多,“选择作业目标影响区域的天气系统上游位置,才能让受益范围最大化。”孙仕强说道,综合以上两方面考量,所以市人影办的7支作业队会经常选用西部山区的四个作业点开展作业,而且“一般意义上山区地形也容易生成更有利作业的降水云团”。

  主动“向天取水”,去年宁波多了一个“黄坛水库”

  现代人工影响天气采用的方式主要有高炮、火箭、地面烟炉和飞机作业四种方式

  不过,宁波地区通常采用的是其中两种,一是火箭作业,二是地面烟炉作业(2020年首次开展)。

  人工增雨,好比是人类主动“向天取水”。咋做到的?

  孙仕强以火箭作业为例作了简单的解释——作业窗口期到来后,携带含有碘化银催化剂的火箭弹,会按照火箭作业安全射界方位发射升空。火箭升空至4000-8000米高空后,伴随高空风的共同作用,到达云体有效作业部位,开始自动播撒催化剂。“播撒范围还是比较大,一般一次火箭作业的受益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左右。”

  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如何评估?

  这显然不是实施作业的队员们能考虑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由浙江省人影中心评估,“一般在第二个月,会有对前一个月的效果评估。”

  不过,现场的直观感受,常常让队员们兴奋。2月1日在宁海黄坛,“我们作业结束后10分钟左右,雷达回波就增强了。”孙仕强说道,这说明,雨量开始大了。

  事实上,“向天取水”的效果实实在在。经浙江省人影中心评估,2020年宁波通过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雨为1082万吨。“这几乎接近一个黄坛水库的库容量。”孙仕强介绍。记者梅子满 通讯员虞南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