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粑粑"能治病?宁波这家医院用"粪菌移植"技术为疑难杂症患者治病
2021-02-23 06:5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周玉平博士在实验室里

  招募能提供“优质粑粑”的志愿者!近日,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发布了一则招募粪菌移植供体志愿者的启事。用健康人的“粑粑”治病,听起来貌似有点搞笑,但这是真的。

  记者了解到,利用志愿者捐献的“优质粑粑”,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为6位患者进行了粪菌移植治疗,包括自闭症患儿,还有顽固型便秘、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虽然每位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在1-2次不等,但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经过一次粪菌移植治疗

  8岁自闭症孩子的情况有改善

  “过去让孩子给别人打招呼,孩子不大会理的,现在会叫人了。这个春节还第一次和大家坐在一桌吃饭!”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宁大附院消化内科的周玉平博士拨通了一位自闭症患儿家长的电话进行回访,听到孩子这几个月来的变化,他非常开心。

  消化科专家为什么会和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有关?这源于一年前研究所开展的一项名为“洗涤肠道菌群移植”技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利用健康志愿者捐献的粪便提取有益菌群,用于给一些复杂疑难疾病的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

  今年8岁的小野(化名)是一位自闭症患儿,由于他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性格古怪,或沉默寡言,或是性情暴躁,我行我素,一直没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几个月前,小野妈妈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听说宁大附院在开展粪菌移植这项技术,建议她带孩子尝试一下这种“黑科技”。因为,利用粪菌移植为自闭症患儿治疗,在国内外都有不少有效的案例。

  小野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从外地专程来到宁波,刚开始,他们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之前为了给孩子治疗,他们试过各式各样的疗法,根本想象不出来粪菌这两个字会跟自闭症有这么密切的关系。3个月前,小野接受了粪菌移植,医生通过肠镜在大肠放置了一根小管子,分次向小野体内灌注了健康志愿者捐献的粪菌液,治疗后的头几天,小野的家人没有感觉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但之后,他们发现,经常便秘的小野,大便开始变得正常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行为的变化,过去一家人团聚时想要让小野一起上桌安安静静吃顿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个春节,小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吃了团圆饭,让家人暗自惊喜。

  小野的家人打算,继续让孩子接受第二次粪菌移植治疗。

粪菌提取液

  折磨她多年的顽固性便秘在输入粪菌提取液后明显好转了

  粪菌移植这种技术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非常陌生,但对于一些“久病成医”的顽固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来说,却是治愈的希望。

  43岁的王女士就是慕名前来治疗的一位患者,她患便秘6年多,长期依赖“通便药”。周玉平博士说,王女士长期顽固性便秘,心理负担很重,尝试了中西医等各种方法,希望能根治,但都没有太好的效果,她自己打听到粪菌移植可以治疗,且宁波已有开展,就主动找上门来。

  2个月前,王女士住进了宁大附院,接受了粪菌移植治疗,如今她终于摆脱了长期服用的通便药。

  “我们开展粪菌移植技术一年时间里,已经治疗了6位患者,除了自闭症患儿,还有顽固便秘、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一般来说,患者一个疗程要接受3次粪菌移植治疗。”周玉平介绍,粪菌移植技术适用的疾病很多,理论上只要是和肠道菌群失衡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效果,像重症感染、内分泌代谢疾病、肿瘤、神经和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早在1700年前古人就曾用粪水治病

  用“粑粑”治病,听起来好像很“重口味”,其实粪菌移植的是菌,而不是粪。周玉平介绍,粪菌移植的概念是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功能菌群,然后移植到患者消化道,通过重建患者肠道菌群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这种听起来有点离谱的治疗方法实际上自古就有。据记载,早在1700年以前,中医就已经用人粪治病。东晋(317—420年)时期,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用新鲜的粪汁或发酵的粪水治病:“饮粪汁一升,即活。”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也记载了多达二十多种用人粪治病的疗方。1958年,美国Eiseman等最终用他人的粪水灌肠挽救了4名外科术后发生难治性腹泻并生命垂危的患者。

  人肠道菌群数量多达100万亿个,它们既不是客人,也不是朋友,而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粪菌移植技术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重建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虽然粪菌移植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广泛的实践证实,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全世界范围来说还在探索阶段。比如治疗自闭症的机理可能和影响脑-肠轴有关。”周玉平介绍,每次为患者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前,医院都会对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检测分析,对上百种已知的有益菌和有害菌进行检测,会发现很多患者体内的有益菌数量都是明显减少的。

  “优质粑粑”捐献者要求苛刻除了身体健康还不能吃垃圾食品

  能给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的粪菌是如何产生的?记者来到设在宁大附院内的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粪菌移植研究室一探究竟。

  没有想象中的异味,这里和普通的实验室没有两样。周玉平告诉记者,志愿者捐献的粪便有专门全封闭一次性无菌粪便采集装置。之后工作人员将粪便与粪菌进行分离纯化,制备成粪菌液供患者治疗。研究发现,新鲜的粪菌和冷冻后复苏的粪菌治疗效果相差无几,但大部分患者更青睐于采用新鲜的粪菌治疗。不过实验室里还有零下80摄氏度的冰箱,用于保存志愿者捐出的粪液,以备不时之需。

  捐粪便,听来谁都可以,实际上医院对“优质粑粑”供者设的“准入门槛”却相当高。在宁大附院发出的招募启事上可以看到,要求志愿者是女性、18-28岁、未婚,在校大学生优先。

  招募志愿者为啥还有年龄和性别的要求?“这主要是考虑到年轻女性比较自律,不良生活习惯较少,而我们不可能全程监控捐献者生活习惯。”周玉平告诉记者,确保志愿者提供的粪菌是优质健康的,需要符合诸多条件:近6个月排便规律、成型,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全身体检无异常,6个月内无肠道疾病、未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本人及家人无各种疾病史等等。这些要求看起来不难,实际上,抽烟喝酒、吃垃圾食品、熬夜都是不行的。

  为此医院制作了问卷调查,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来寻找符合条件的志愿者捐献健康粪便,还开出了“大礼包”,为筛选合格的志愿者每年提供1100元的全面健康体检,以及每个月800元到1500元的补贴等。然而苛刻的捐献条件最终在上百人报名的志愿者中只找到了3位符合条件的。

  “粪菌移植技术是一项正在不断研究探索的新技术,未来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有望帮助更多患者告别病痛。”周玉平说,目前医院对粪菌移植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今后还将尝试用在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庞赟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粑粑"能治病?宁波这家医院用"粪菌移植"技术为疑难杂症患者治病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2-23 06:50:00

周玉平博士在实验室里

  招募能提供“优质粑粑”的志愿者!近日,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发布了一则招募粪菌移植供体志愿者的启事。用健康人的“粑粑”治病,听起来貌似有点搞笑,但这是真的。

  记者了解到,利用志愿者捐献的“优质粑粑”,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为6位患者进行了粪菌移植治疗,包括自闭症患儿,还有顽固型便秘、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虽然每位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在1-2次不等,但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经过一次粪菌移植治疗

  8岁自闭症孩子的情况有改善

  “过去让孩子给别人打招呼,孩子不大会理的,现在会叫人了。这个春节还第一次和大家坐在一桌吃饭!”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宁大附院消化内科的周玉平博士拨通了一位自闭症患儿家长的电话进行回访,听到孩子这几个月来的变化,他非常开心。

  消化科专家为什么会和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有关?这源于一年前研究所开展的一项名为“洗涤肠道菌群移植”技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利用健康志愿者捐献的粪便提取有益菌群,用于给一些复杂疑难疾病的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

  今年8岁的小野(化名)是一位自闭症患儿,由于他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性格古怪,或沉默寡言,或是性情暴躁,我行我素,一直没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几个月前,小野妈妈一位当医生的朋友听说宁大附院在开展粪菌移植这项技术,建议她带孩子尝试一下这种“黑科技”。因为,利用粪菌移植为自闭症患儿治疗,在国内外都有不少有效的案例。

  小野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从外地专程来到宁波,刚开始,他们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之前为了给孩子治疗,他们试过各式各样的疗法,根本想象不出来粪菌这两个字会跟自闭症有这么密切的关系。3个月前,小野接受了粪菌移植,医生通过肠镜在大肠放置了一根小管子,分次向小野体内灌注了健康志愿者捐献的粪菌液,治疗后的头几天,小野的家人没有感觉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但之后,他们发现,经常便秘的小野,大便开始变得正常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行为的变化,过去一家人团聚时想要让小野一起上桌安安静静吃顿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个春节,小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吃了团圆饭,让家人暗自惊喜。

  小野的家人打算,继续让孩子接受第二次粪菌移植治疗。

粪菌提取液

  折磨她多年的顽固性便秘在输入粪菌提取液后明显好转了

  粪菌移植这种技术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非常陌生,但对于一些“久病成医”的顽固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来说,却是治愈的希望。

  43岁的王女士就是慕名前来治疗的一位患者,她患便秘6年多,长期依赖“通便药”。周玉平博士说,王女士长期顽固性便秘,心理负担很重,尝试了中西医等各种方法,希望能根治,但都没有太好的效果,她自己打听到粪菌移植可以治疗,且宁波已有开展,就主动找上门来。

  2个月前,王女士住进了宁大附院,接受了粪菌移植治疗,如今她终于摆脱了长期服用的通便药。

  “我们开展粪菌移植技术一年时间里,已经治疗了6位患者,除了自闭症患儿,还有顽固便秘、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一般来说,患者一个疗程要接受3次粪菌移植治疗。”周玉平介绍,粪菌移植技术适用的疾病很多,理论上只要是和肠道菌群失衡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效果,像重症感染、内分泌代谢疾病、肿瘤、神经和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早在1700年前古人就曾用粪水治病

  用“粑粑”治病,听起来好像很“重口味”,其实粪菌移植的是菌,而不是粪。周玉平介绍,粪菌移植的概念是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功能菌群,然后移植到患者消化道,通过重建患者肠道菌群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这种听起来有点离谱的治疗方法实际上自古就有。据记载,早在1700年以前,中医就已经用人粪治病。东晋(317—420年)时期,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用新鲜的粪汁或发酵的粪水治病:“饮粪汁一升,即活。”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也记载了多达二十多种用人粪治病的疗方。1958年,美国Eiseman等最终用他人的粪水灌肠挽救了4名外科术后发生难治性腹泻并生命垂危的患者。

  人肠道菌群数量多达100万亿个,它们既不是客人,也不是朋友,而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粪菌移植技术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重建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虽然粪菌移植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广泛的实践证实,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全世界范围来说还在探索阶段。比如治疗自闭症的机理可能和影响脑-肠轴有关。”周玉平介绍,每次为患者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前,医院都会对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检测分析,对上百种已知的有益菌和有害菌进行检测,会发现很多患者体内的有益菌数量都是明显减少的。

  “优质粑粑”捐献者要求苛刻除了身体健康还不能吃垃圾食品

  能给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的粪菌是如何产生的?记者来到设在宁大附院内的宁波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粪菌移植研究室一探究竟。

  没有想象中的异味,这里和普通的实验室没有两样。周玉平告诉记者,志愿者捐献的粪便有专门全封闭一次性无菌粪便采集装置。之后工作人员将粪便与粪菌进行分离纯化,制备成粪菌液供患者治疗。研究发现,新鲜的粪菌和冷冻后复苏的粪菌治疗效果相差无几,但大部分患者更青睐于采用新鲜的粪菌治疗。不过实验室里还有零下80摄氏度的冰箱,用于保存志愿者捐出的粪液,以备不时之需。

  捐粪便,听来谁都可以,实际上医院对“优质粑粑”供者设的“准入门槛”却相当高。在宁大附院发出的招募启事上可以看到,要求志愿者是女性、18-28岁、未婚,在校大学生优先。

  招募志愿者为啥还有年龄和性别的要求?“这主要是考虑到年轻女性比较自律,不良生活习惯较少,而我们不可能全程监控捐献者生活习惯。”周玉平告诉记者,确保志愿者提供的粪菌是优质健康的,需要符合诸多条件:近6个月排便规律、成型,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全身体检无异常,6个月内无肠道疾病、未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本人及家人无各种疾病史等等。这些要求看起来不难,实际上,抽烟喝酒、吃垃圾食品、熬夜都是不行的。

  为此医院制作了问卷调查,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来寻找符合条件的志愿者捐献健康粪便,还开出了“大礼包”,为筛选合格的志愿者每年提供1100元的全面健康体检,以及每个月800元到1500元的补贴等。然而苛刻的捐献条件最终在上百人报名的志愿者中只找到了3位符合条件的。

  “粪菌移植技术是一项正在不断研究探索的新技术,未来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有望帮助更多患者告别病痛。”周玉平说,目前医院对粪菌移植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今后还将尝试用在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庞赟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