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一则“男子入职2小时猝死”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家属索赔140万”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图片来源:微博
据报道,2020年10月,上海金山朱泾某防护用品公司由于工期紧张,通过松江一中介加急招聘了操作工李某。李某当晚办好手续后正式入职到岗,但两个小时后李某突然晕倒在地随即不省人事。
事后,家属要求公司给予一次性补偿140万元。公司则认为李某仅到岗2小时,仍在“试工阶段”,同时猝死是员工身体原因造成,因此只能从人道主义角度给予适当补偿。
之后在调解下,死者家属愿积极协助公司申请工伤认定,同时公司也一次性支付人道主义补偿款。经金山石化社保中心综合计算后,通过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家属90多万,公司则在能力范围之内进行了人道主义补偿,支付给死者家属5万元。
有网友为公司喊冤,称“员工才入职两个小时就出事”,认为“公司真的很无奈”,有网友质疑入职前为什么不做体检,也有网友表示“人确实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说公司躺枪不至于”。
针对这一网友热议的话题,天目新闻记者邀请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邵斌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解读。
该事件中对于工伤的认定是否合理?
邵斌律师认为,虽然该员工入职仅2小时,时间比较短,但不管时间有多短,无论是2小时还是几分钟,实际状态是该员工已入职,且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猝死。
《工伤保险条例》里有明确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因此,邵斌律师认为本案例中该员工入职2小时后猝死从法律层面来说,定性为工伤是没有问题的。
家属最终获得90多万工伤保险基金,同时公司支付家属5万元,共计近百万元,这个数目是否合理?
邵斌律师表示,工伤目前主要通过工伤保险的途径进行理赔。很多公司都为员工买了工伤险,该案例中死亡员工的家属通过工伤保险取得90多万的赔偿,这个赔偿是通过法律途径索取的,是没有问题的。
邵斌律师分析,这部分赔偿费用包括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这三块,加上公司5万元的人道主义赔偿,最终获得近百万元的赔偿,这个数目是比较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工伤的赔偿数目是如何来认定的?
“一般情况下,工伤主要是根据伤残等级进行赔偿,伤残等级分为一至十级,十级是最轻,一级是 最重。”邵斌律师介绍道,如果只是一般伤害,没有达到残疾标准的,赔偿主要是针对医疗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交通食宿费等,如果 工伤达到伤残标准的,还要增加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费用。
如果工伤造成死亡,赔偿则主要包括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此,工伤赔偿数目最终如何认定,需要根据造成伤害的具体情况来认定。
同时,邵斌律师表示,以往还存在“同人不同价,同伤不同价”的情况,农村务工人员和城镇务工人员的赔偿标准不同,但目前基本已按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标准进行赔偿,这也是我国法制建设在不断进步的一个体现。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