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国寺大殿外景。通讯员叶炜摄 |
|
保国寺山门前的石碑通讯员供图 |
1961年3月4日,保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与南禅寺、佛光寺、故宫、布达拉宫等并列的77处古建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也是宁波唯一一处首批国保单位。
时光倏忽60年。从昨天开始,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公众奉上“国宝伴您60年”系列文化活动,让市民直观感受保国寺的前世今生和名城宁波特有的气质。
搭上首批国保公布的
“顺风车”
1954年夏天,来自南京工学院的三名学生戚德耀、窦学智、方长源叩开了保国寺尘封已久的大门。“这是一座面阔三间、周绕回廊、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前面有平台及水池。大殿木构用材硕大、结构奇特。檐下有一排粗壮的斗拱,油漆剥落颜色发白,特别显眼。依照殿内瓜棱形内柱、前槽顶上的镂空藻井及枋子上‘七朱八白’的彩绘,可知大殿不是明清之作,至少为南宋遗构。”时隔半个多世纪,“发现保国寺”的一幕所带来的震撼和欣喜,在戚德耀心里,从未消退半分。
这三名学生是刘敦桢教授委派的。刘敦桢是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学家,当年在南京工学院主持新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建筑史学的机构——中国建筑研究室。当时国内建筑史研究领域普遍认为,长江以南地区不可能有宋代建筑,而学生们在殿内须弥座式佛台背面镌刻着的“造石佛座记”中,找到“崇宁元年”字样,实证此殿为北宋建筑。建于1013年的大殿,与北宋官方公布的建筑规范书《营造法式》有众多吻合之处,成为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案例。
在刘敦桢先生的力推下,1961年,保国寺大殿作为“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木结构佛教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宁波的第一个国保。
系列活动
昨日开启
此次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国宝伴您60年”系列活动共推出“寻找1961年的志愿者”、非遗展演、展览等一系列惠民活动。
3月4日起,“营建菁华——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图展”在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玄览别院开展,聚焦第一批国保单位中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展现华夏大地之上营建菁华的风采。
“寻找61年的志愿者”活动面向全市征集1200名出生于1961年的志愿者,增强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了解与支持。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活动近年来在保国寺很受欢迎。今年,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将推出“我是国宝守护人”短视频大赛,发动全市小学生讲述“我与国宝”的亲身体验故事,让青少年更好地在实践中了解中华璀璨历史。博物馆还将推出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研学“思创营造——2021高校古建论道”“艺术·创想·研学——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建筑文创微学院”等系列活动。这两项活动的获奖者将有机会参加国保探访或“海丝”寻访之旅。
学术研究也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今年,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将从流域建筑史、建筑材料交流史、传统营造技艺等不同角度,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相关学术课题研究,综合运用实地调研和生物学、痕迹学等手段,以期进一步发现保国寺建筑文化的独特基因序列,延展其文化辐射范围,同时继续开展保国寺古建筑群、附属文物的数字化档案构建、历史档案等再梳理工作。
“60周年纪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从不同侧面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引发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了解与支持,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华璀璨历史,传承、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活动策划人员表示。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通讯员张璐易
编辑: 李霞君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