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这两天,宁波发布“十四五”规划,持续成为坊间热点。
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一个全新的提法,“促进慈溪城区、余姚城区和前湾新区相向融合发展……加强三地与主城区融合联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和宁波都市副城”。
记者注意到,这是宁波在五年规划中,首次提出打造“副城”。
余姚、慈溪、前湾新区,一直是宁波历届市委、市政府着墨甚重的重要板块。在“十三五”规划中,宁波就曾明确提出“推进余姚、慈溪和宁波杭州湾新区联动发展,打造宁波都市区副中心”。
显然,相较以往,“十四五”规划对这片区域的谋篇布局,用力更深——事实上,对该地区的谋划首次以专章专节的方式表述,亦可见一斑。
从“副中心”到“副城”表述之变,向外界传达出一个清晰信号——这一区域,将成为宁波发展的“热地”。
记者注意到,“副城”概念在国内城市规划中并不鲜见。在宁波之前,上海、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均早有提及。尽管截至目前,“副城”如何界定,学界尚未有定论,而宁波“十四五”规划中,也未清晰表述,但综合其他城市的情形,我们大致可以给副城做个“画像”——
位于主城外围,接受主城功能扩散,与主城共同承担区域中心职能的副中心城市;是新发展的集商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居住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是具有独特城市功能和很强独立性的大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住宅匹配、区位优势、交通配套、商贸中心、教育资源医疗设施、文娱场所、体育场馆等十项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慈溪城区、余姚城区和前湾新区,完全符合“画像”所述。
事实上,余慈地区,在宁波经济“版图”的权重有目共睹——2020年,慈溪(含杭州湾新区)GDP高达2008.3亿元,余姚1220.72亿元,两两相加占全市GDP1/4强。
更何况,前湾新区还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超级IP”——“被宁波寄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以及产城融合发展未来’的前湾新区,之于宁波的意义,好比前海新区之于深圳,是21世纪宁波最大的IP!”近日,一家珠三角媒体对此艳羡不已,甚至断言,“有望助推宁波城市发展由‘三江时代’全面跨入‘湾区时代’。”
这一区域,对宁波而言,想象空间巨大,现实价值更不可估量。
长期以来,宁波县域经济强大,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集合功能不强、辐射带动作用欠有力,一直是不争的事实。宁波历次五年规划,均希望解决这个城市发展的瓶颈。市十四五规划起草小组主要成员、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何竹明坦言:“宁波面临城市格局重塑以及强中心的使命!”
这一使命,有望因“副城”的强力加持而最终实现。
谋全局者胜,谋大势者赢。
宁波选择此区域打造副城,又何尝不是跳出域内、放眼大局,对接全国和浙江发展战略,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的因势应时之举?
上月召开的宁波两会,确立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生产总值1.7万亿元,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大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高起点的谋划。此次发布的宁波“十四五”规划,将国家和浙江的发展战略、中央和省委对宁波的要求伏于文字之下,草蛇灰线,有迹可循。
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宁波都市区等战略在此交汇叠加,这片区域,无疑该“风物长宜放眼量”。
副城和主城的交通,直接影响副城的发展速度,主副城综合交通一体化,以及畅达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通道,则是副城发展的生命线。对此,宁波“十四五”规划多次提及,“谋划建设中心城区至余慈地区的快速通道”成为未来五年“统筹优化市域快速通道”的重要任务。
这值得期待。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