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象山有座妇女修建的水库 60多年后的寻访只为记住她们的名字
2021-03-10 07:11:2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日前,路下林村的巾帼志愿者自发来到水库边打扫卫生。(何峰 摄)

  春节过后,象山县丹西街道路下林村村委委员钱春吉忙着在附近几个村庄走访,他在寻访核实一份特殊的名单。这份名单,与一个水库有关。

  初春时节,细雨绵绵。

  走进路下林村,看见一泓碧水被田野和民居包围着,宛若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村里。“这座水库虽然规模不大,但非常不简单。它见证了巾帼力量,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妇女水库。”钱春吉告诉笔者。

  由于去年冬季干旱少雨,水库的水位并不高,但碧绿清澈,澄明如镜。雄壮的铁塔和高压线倒映在水中,微风拂过,荡起阵阵涟漪。

  “60多年前,四周是一片荒地,这里的妇女用3年多的时间,硬生生用双手‘刨’出了这样一座水库。”钱春吉说。

  时间追溯到1956年。那年8月1日,“八一台灾”肆虐象山,无情地夺走3400多条鲜活的生命。为避免灾害再次发生,象山随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男社员参加了加固海塘堤坝,修建河道、水库活动。我们女同胞也希望做点事情,经过商量,决定在路下林村的荒地建造一座水库。”雷彩香今年93岁,是当年的亲历者,说起修水库的事,她难掩激动。

  当地政府对妇女们修建水库的设想很支持,组织人员完成水库的初步设计。经过近两年的准备,1958年,水库正式开工修建。路下林村和附近几个村庄的年轻妇女编成1个连共3个排,以“半边天”的力量利用地势修建这座水库。

  “我们村年龄从18岁到40多岁的妇女全体‘上阵’,有的家庭甚至母女齐上阵。”雷彩香说,“附近几个村的妇女听说这件事,每个村派出五六名妇女前来增援。每天,有50多名妇女在工地上,前后有七八十名同伴参加了水库的建设。”

  挖土、搬运石头、砌筑坝体……60多年前尘土飞扬、独轮车往来穿梭的热火朝天场景,至今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

  谢梅凤就是当年的“外援”之一,作为朱水溪村妇女主任,她带着村里的7名妇女同志前来增援。“当时我还不到20岁,是工地上年纪最小的女性之一。”她对笔者说,每天从早上7时忙到晚上8时,午饭就在工地上随便吃两口,虽然劳作很辛苦,而且干的都是“义务工”,没有报酬,但大家热情高涨,从来没人叫苦。

  受限于当年的条件,整个工程靠肩挑、手搬完成,克服重重困难,水库于1959年夏天终于完工。“看着清水注满水库,好多人泪流满面。”陆梅芳今年82岁,当年刚嫁到路下林村的她马上投身水库的建设,“最难熬的是冬天,手脚经常冻伤擦伤,工地上也没药,只好忍着继续干活。”她说。

  60多年过去了,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人事有代谢,但水库的清水四季汩汩,保障着附近村庄村民的生活用水,滋养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在一个甲子的岁月中,附近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三八妇女水库”,后来简称为“妇女水库”。去年,象山县有关部门将水库命名为“妇女山塘”。当年修建水库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大部分已告别人世,健在的也已白发苍苍。“当年年纪最小的姑娘,如今已是耄耋之年。”钱春吉说。

  喝水不忘挖井人。目前,路下林村正谋划在水库边建造一座纪念碑。钱春吉说,将继续寻访当年参与水库修建的妇女,希望不要漏掉一个名字。“这座水库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历史见证。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这些身影应该被记住,这些参加过修建水库的妇女的名字,将永远地留在她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丹西街道妇联主席忻海霞说。

  记者何峰 通讯员胡青蓝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象山有座妇女修建的水库 60多年后的寻访只为记住她们的名字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3-10 07:11:24

  日前,路下林村的巾帼志愿者自发来到水库边打扫卫生。(何峰 摄)

  春节过后,象山县丹西街道路下林村村委委员钱春吉忙着在附近几个村庄走访,他在寻访核实一份特殊的名单。这份名单,与一个水库有关。

  初春时节,细雨绵绵。

  走进路下林村,看见一泓碧水被田野和民居包围着,宛若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村里。“这座水库虽然规模不大,但非常不简单。它见证了巾帼力量,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妇女水库。”钱春吉告诉笔者。

  由于去年冬季干旱少雨,水库的水位并不高,但碧绿清澈,澄明如镜。雄壮的铁塔和高压线倒映在水中,微风拂过,荡起阵阵涟漪。

  “60多年前,四周是一片荒地,这里的妇女用3年多的时间,硬生生用双手‘刨’出了这样一座水库。”钱春吉说。

  时间追溯到1956年。那年8月1日,“八一台灾”肆虐象山,无情地夺走3400多条鲜活的生命。为避免灾害再次发生,象山随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男社员参加了加固海塘堤坝,修建河道、水库活动。我们女同胞也希望做点事情,经过商量,决定在路下林村的荒地建造一座水库。”雷彩香今年93岁,是当年的亲历者,说起修水库的事,她难掩激动。

  当地政府对妇女们修建水库的设想很支持,组织人员完成水库的初步设计。经过近两年的准备,1958年,水库正式开工修建。路下林村和附近几个村庄的年轻妇女编成1个连共3个排,以“半边天”的力量利用地势修建这座水库。

  “我们村年龄从18岁到40多岁的妇女全体‘上阵’,有的家庭甚至母女齐上阵。”雷彩香说,“附近几个村的妇女听说这件事,每个村派出五六名妇女前来增援。每天,有50多名妇女在工地上,前后有七八十名同伴参加了水库的建设。”

  挖土、搬运石头、砌筑坝体……60多年前尘土飞扬、独轮车往来穿梭的热火朝天场景,至今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

  谢梅凤就是当年的“外援”之一,作为朱水溪村妇女主任,她带着村里的7名妇女同志前来增援。“当时我还不到20岁,是工地上年纪最小的女性之一。”她对笔者说,每天从早上7时忙到晚上8时,午饭就在工地上随便吃两口,虽然劳作很辛苦,而且干的都是“义务工”,没有报酬,但大家热情高涨,从来没人叫苦。

  受限于当年的条件,整个工程靠肩挑、手搬完成,克服重重困难,水库于1959年夏天终于完工。“看着清水注满水库,好多人泪流满面。”陆梅芳今年82岁,当年刚嫁到路下林村的她马上投身水库的建设,“最难熬的是冬天,手脚经常冻伤擦伤,工地上也没药,只好忍着继续干活。”她说。

  60多年过去了,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人事有代谢,但水库的清水四季汩汩,保障着附近村庄村民的生活用水,滋养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在一个甲子的岁月中,附近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三八妇女水库”,后来简称为“妇女水库”。去年,象山县有关部门将水库命名为“妇女山塘”。当年修建水库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大部分已告别人世,健在的也已白发苍苍。“当年年纪最小的姑娘,如今已是耄耋之年。”钱春吉说。

  喝水不忘挖井人。目前,路下林村正谋划在水库边建造一座纪念碑。钱春吉说,将继续寻访当年参与水库修建的妇女,希望不要漏掉一个名字。“这座水库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历史见证。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这些身影应该被记住,这些参加过修建水库的妇女的名字,将永远地留在她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丹西街道妇联主席忻海霞说。

  记者何峰 通讯员胡青蓝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