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 只要心中有书哪里都是书房
2021-04-25 07:45:00 稿源: 工人日报  

  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实在不大;全国平均书房自由需花费近30万元;52.9%的人在书房里加班,50.9%的人在书房独处静静……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当当与易观联合发布《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这些数据以独特视角洞悉了国人的阅读现状和精神世界,透视不同城市的书房与阅读差异以及社会阅读场景的变迁。

  世界读书日前后,在北京三里屯街头,一间“厕所”引发路人驻足打卡。这间透明的“厕所”内部带有马桶,还悬挂各式各样图书,“厕所”外侧挂满印着作家金句和趣味书单的卷纸,过往行人可以自行取拿,把有“文化味儿”的厕纸带回家。

  书房装置的内容来源于《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报告,报告根据中国居民家庭书房拥有情况、书房使用情况以及图书阅读行为等展开深入调研。

  书房自由很远,但读书自由很近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高阳,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依旧会感慨,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自从有了女儿,他的书房兼工作室被各式玩具占领,明面上的书则大多数是儿童绘本、故事书。他告诉记者,自己很羡慕一位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同学——他们夫妻和孩子分别有自己读书空间。

  “在北京,额外买间书房的成本和外地的一套房差不多了。”高阳的说法与报告数据一致: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65㎡。从城市规模来看,城市越大,书房面积越小。一线城市近9成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26㎡。

  大城市“书房难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是全国人均书房面积排名垫底的五大城市:上海人均书房面积最低,仅0.23㎡;而沈阳、西安等城市的人均书房面积达到了上海近三倍。

  房价高启的当下,书房的诗意难抵现实。报告调研了各地书房的花费成本,显示全国实现“书房自由”的平均成本为29万元。而深圳、上海、北京的书房成本位列前三,分别高达近110万元、78万元、75万元。

  书房自由很远,但读书自由很近。报告显示,各城市年均购书花费从500元到800元不等,相对于让人望而却步的书房自由,大部分年轻人都能轻松实现读书自由的梦想。“虽然没有了书房,一年我也会买十来本书,赶上促销,二三十一本,买个两三本,比叫份外卖还便宜,却能幸福一个月。”高阳说。

  藏在书房里的书,有一半你没读过

  书房的功能和价值也愈发多样化。在书房用途功能上,除了阅读,书房也被人们用于工作加班、独处、看影视、会客聊天和健身锻炼等。高达52.9%的人把书房作为加班工作的场所,50.9%的人更愿意在书房独处“静静”。在书房陪孩子阅读、玩耍的比例倒数第一,多数人把书房作为暂避小憩的场所。

  此外,从书房存书量对比有无书房的两类家庭,有书房的人不仅存得多,而且还读得多。从数量看,大多数居民家庭存书量为50-200本,有书房的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80本,是无书房134本的两倍多。

  中国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64本。媒体从业人员党云峰则是个藏书家,他拥有大概2万本图书,北京的家放置约5000本,其他存放在老家山东章丘。“我过一段时间就会整理、打包一批,一部分运回老家,一部分会让亲友挑选。前年夏天运了100箱书回家,这两年又攒了不少,五一前后会再运一批回老家。”

  即使有书房,也避免不了大多数家庭的书房沦为“读书气氛组”。报告显示,73.5%的人书房里一半以上的书都没读过,仅0.7%的人基本读过家中藏书,大多数人书房藏书阅读占比为30%~60%。在这点上,银行职员张帆深有感触。从大学毕业,她带走了近200本书,“真难想象小小的空间是怎么装下的。”张帆说,为了邮寄、搬运这些书,她花了近500元。“可惜,从北京到深圳,大部分都没读过。总想着有空的时候会读,事实上,工作忙忙碌碌,实在没这个时间和心情。”而党云峰则不只是位藏书家,还是正经的读书人,让他骄傲的是,自己的这2万本书,大多数是真读过的,并不是用来充门面的。

  书房虽小,阅读空间却可以很大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碎片化,阅读空间和场景也在发生变化。报告数据显示,通勤、马桶、睡前、午休、早起和就餐时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二书房”。除此之外,午睡时、早起时、就餐时也成为比较常见的碎片化阅读场景。

  走出家门,咖啡厅与书店则成为人们最心仪的外部阅读场所,阅读率分别达到了41.8%和33.3%。

  虽然我国书房拥有率不高,人均面积也相对较小。但从意愿来看,绝大多数人对于看书、阅读有着空间的要求。而书房在家庭中,其实不仅仅是看书的地方,作为独立的空间,书房为人们的很多活动都提供了场所:独处、锻炼、娱乐、会客、亲子、创作……“这是一片净土,我可以提升自我,暂离现实,修身养性。”雯雯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总能在书房里重新找回自己。

  其实,阅读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书,哪里都是书房。

  近十年来,我国各级文化单位联合社会各界,不断地开展着全民阅读的倡导活动,从优质内容出版阅读公共服务建设与阅读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促进着阅读在居民生活中的渗透,使得阅读理念深入人心,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各省都推出了自己的阅读活动品牌,如北京阅读季、三湘读书月、书香八闽、南国书香节等。

  近些年,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从省市到县镇都有图书馆、文化馆,截至2019年,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为121平方米。除了公共图书馆之外,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体书店、阅报栏等全民阅读基础设施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内容资源和设备不断升级,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即使你并不拥有自己的书房,但依然可以在各种场景之下,获得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 只要心中有书哪里都是书房

稿源: 工人日报 2021-04-25 07:45:00

  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实在不大;全国平均书房自由需花费近30万元;52.9%的人在书房里加班,50.9%的人在书房独处静静……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当当与易观联合发布《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这些数据以独特视角洞悉了国人的阅读现状和精神世界,透视不同城市的书房与阅读差异以及社会阅读场景的变迁。

  世界读书日前后,在北京三里屯街头,一间“厕所”引发路人驻足打卡。这间透明的“厕所”内部带有马桶,还悬挂各式各样图书,“厕所”外侧挂满印着作家金句和趣味书单的卷纸,过往行人可以自行取拿,把有“文化味儿”的厕纸带回家。

  书房装置的内容来源于《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报告,报告根据中国居民家庭书房拥有情况、书房使用情况以及图书阅读行为等展开深入调研。

  书房自由很远,但读书自由很近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高阳,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依旧会感慨,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自从有了女儿,他的书房兼工作室被各式玩具占领,明面上的书则大多数是儿童绘本、故事书。他告诉记者,自己很羡慕一位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同学——他们夫妻和孩子分别有自己读书空间。

  “在北京,额外买间书房的成本和外地的一套房差不多了。”高阳的说法与报告数据一致: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65㎡。从城市规模来看,城市越大,书房面积越小。一线城市近9成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26㎡。

  大城市“书房难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是全国人均书房面积排名垫底的五大城市:上海人均书房面积最低,仅0.23㎡;而沈阳、西安等城市的人均书房面积达到了上海近三倍。

  房价高启的当下,书房的诗意难抵现实。报告调研了各地书房的花费成本,显示全国实现“书房自由”的平均成本为29万元。而深圳、上海、北京的书房成本位列前三,分别高达近110万元、78万元、75万元。

  书房自由很远,但读书自由很近。报告显示,各城市年均购书花费从500元到800元不等,相对于让人望而却步的书房自由,大部分年轻人都能轻松实现读书自由的梦想。“虽然没有了书房,一年我也会买十来本书,赶上促销,二三十一本,买个两三本,比叫份外卖还便宜,却能幸福一个月。”高阳说。

  藏在书房里的书,有一半你没读过

  书房的功能和价值也愈发多样化。在书房用途功能上,除了阅读,书房也被人们用于工作加班、独处、看影视、会客聊天和健身锻炼等。高达52.9%的人把书房作为加班工作的场所,50.9%的人更愿意在书房独处“静静”。在书房陪孩子阅读、玩耍的比例倒数第一,多数人把书房作为暂避小憩的场所。

  此外,从书房存书量对比有无书房的两类家庭,有书房的人不仅存得多,而且还读得多。从数量看,大多数居民家庭存书量为50-200本,有书房的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80本,是无书房134本的两倍多。

  中国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64本。媒体从业人员党云峰则是个藏书家,他拥有大概2万本图书,北京的家放置约5000本,其他存放在老家山东章丘。“我过一段时间就会整理、打包一批,一部分运回老家,一部分会让亲友挑选。前年夏天运了100箱书回家,这两年又攒了不少,五一前后会再运一批回老家。”

  即使有书房,也避免不了大多数家庭的书房沦为“读书气氛组”。报告显示,73.5%的人书房里一半以上的书都没读过,仅0.7%的人基本读过家中藏书,大多数人书房藏书阅读占比为30%~60%。在这点上,银行职员张帆深有感触。从大学毕业,她带走了近200本书,“真难想象小小的空间是怎么装下的。”张帆说,为了邮寄、搬运这些书,她花了近500元。“可惜,从北京到深圳,大部分都没读过。总想着有空的时候会读,事实上,工作忙忙碌碌,实在没这个时间和心情。”而党云峰则不只是位藏书家,还是正经的读书人,让他骄傲的是,自己的这2万本书,大多数是真读过的,并不是用来充门面的。

  书房虽小,阅读空间却可以很大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碎片化,阅读空间和场景也在发生变化。报告数据显示,通勤、马桶、睡前、午休、早起和就餐时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二书房”。除此之外,午睡时、早起时、就餐时也成为比较常见的碎片化阅读场景。

  走出家门,咖啡厅与书店则成为人们最心仪的外部阅读场所,阅读率分别达到了41.8%和33.3%。

  虽然我国书房拥有率不高,人均面积也相对较小。但从意愿来看,绝大多数人对于看书、阅读有着空间的要求。而书房在家庭中,其实不仅仅是看书的地方,作为独立的空间,书房为人们的很多活动都提供了场所:独处、锻炼、娱乐、会客、亲子、创作……“这是一片净土,我可以提升自我,暂离现实,修身养性。”雯雯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总能在书房里重新找回自己。

  其实,阅读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书,哪里都是书房。

  近十年来,我国各级文化单位联合社会各界,不断地开展着全民阅读的倡导活动,从优质内容出版阅读公共服务建设与阅读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促进着阅读在居民生活中的渗透,使得阅读理念深入人心,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各省都推出了自己的阅读活动品牌,如北京阅读季、三湘读书月、书香八闽、南国书香节等。

  近些年,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从省市到县镇都有图书馆、文化馆,截至2019年,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为121平方米。除了公共图书馆之外,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体书店、阅报栏等全民阅读基础设施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内容资源和设备不断升级,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即使你并不拥有自己的书房,但依然可以在各种场景之下,获得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