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事故频发 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
2021-04-27 22:47:25 稿源: 新华网  

  新华社广州4月27日电题:事故频发,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

  新华社记者

  从上海的“车顶维权”到广州等地的事故后燃烧,近期频频出现的刹车失灵、自燃等案例,将新能源汽车推向了风口浪尖。一边是各路资本纷纷杀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边是事故频发引起公众担忧。如何看待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电池安全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调查。

  事故频发给新能源汽车发展“踩刹车”

  近一段时期,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除了发生事故后起火燃烧、由于电池原因引发的自燃外,还有刹车失灵等问题。

  4月17日,广州增城一辆特斯拉发生事故后起火燃烧,一名乘客死亡,事故原因尚在调查。同日,美国休斯敦一辆特斯拉汽车发生事故并起火被烧毁。

  4月14日,广州市天河区一辆小鹏汽车在充电时自燃,企业称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引发舆论焦点的“刹车失灵”原因依旧争议未明。在上海车展发生“车顶维权”事件后,特斯拉被曝出在海南等地出现过多次刹车失灵案例。作为新能源汽车标志性企业,特斯拉面临着信任危机。

  作为一种新事物,技术不成熟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事实上,要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付出更大的责任心,甚至需要在“放大镜”下接受考验。然而,一些企业缺乏诚信的行为和不到位的服务,加重了公众疑虑。

  去年底,深陷“断轴门”的理想汽车在试图以“硬件优化升级”掩饰其汽车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质量缺陷失败后,不得不公开发表致歉信并宣布召回问题汽车。

  特斯拉因其傲慢态度一度激起公愤。在“车顶维权”事件发生后,特斯拉指责涉事车主“贡献了太多负面”,还声称企业已全力解决问题,车主要求不合理,企业决不妥协。但随即被曝出拒绝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此表示,企业经营的首要前提是尊重消费者,掌握数据的企业应当利用专业知识严格自查,而不应该将技术优势变成解决问题的阻碍。在那之后,涉事企业才提供数据。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率比传统燃油车低。但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交通工具转型发展的方向,公众对此高度关注和敏感,在心理上放大了不安全感。这些事故一定程度上可以让“高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降降温、墩墩苗,让产业更加健康发展。

  成长的烦恼:长续航下的高镍风险

  电池为何“易着难灭”?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认为,大容量动力电池起火后扑救难度大,复燃风险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痛点。

  在行业“里程焦虑”“续航焦虑”背景下,长续航成为行业集中攻坚的头号任务。当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即三元聚合物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作为广泛应用的产品,三元聚合物锂电池中的镍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能量密度,即单位储电量。为提高续航里程,电池正极材料中镍比重越来越高,与钴和锰的比例从最开始的1:1:1提升到5:2:3,再升到6:2:2,最后升到8:1:1。

  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明说:“高镍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镍含量越高,电池能量密度越高,但同时电池热失控的风险也越高。”

  受访人士表示,可鼓励多路径开展电池技术研发和攻关,毕竟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新的赛道,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抑或其他电池,只要符合我国资源禀赋、安全标准等条件,都可以积极作为。

  “但需要警惕动力电池片面追求高能量密度,表面上消除里程焦虑,其实很多技术还没有充分验证就商用化了。”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说。

  去年5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标准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留出逃生时间。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认为,面对事故后车门可能受损难打开等情况,5分钟仍然不足。如能达到半小时,将更能保障安全。

   填补系统检测“盲区”消除风险隐患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有约500万辆,未来还将快速增加。动力电池和系统风险不容小觑。

  4月17日发生在广州增城的安全事故,更是引出了关于特斯拉AP功能(自动辅助驾驶)“抢方向盘”的争论。一些车主相继爆料称,现有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在转弯处突然退出时有发生,直指电控系统安全性。

  章明表示,与传统燃油车根本性的差异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是运营关键环节。如果没有专业的系统检测机构,没有汽车企业提供相应的行车数据作支撑,只对新能源汽车的硬件进行检测,结果可能就是“无异常”,实际可能暗藏风险。

  业界人士建议,应提高政策适配性,建立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评估标准体系,“年审”和日常保养应纳入动力电池性能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要求汽车都必须进行年检,但现行的检测指标都是针对传统燃油汽车的。”章明表示,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具体的“年审”标准,需要制定年检合格的标准、可实施年检单位的准入门槛等。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在检测站,只能检测外观、底盘、灯光、制动等系统。但关键的动力电池包等部件是不能拆的,这涉及责任归属和企业技术保密等问题。”章明说。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在从交通工具变成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一辆汽车上有几百个传感器,由此产生海量的汽车数据、用户数据、路网数据等。如何储存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成为监管部门、整车企业和数据公司等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数据正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机密,企业不可能把所有数据都提供给监管部门。但如果监管部门数据都不掌握,怎么去监管?怎么去支撑公共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义湘说。(记者周强、吴涛、孙飞、印朋、李嘉乐)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事故频发 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

稿源: 新华网 2021-04-27 22:47:25

  新华社广州4月27日电题:事故频发,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

  新华社记者

  从上海的“车顶维权”到广州等地的事故后燃烧,近期频频出现的刹车失灵、自燃等案例,将新能源汽车推向了风口浪尖。一边是各路资本纷纷杀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边是事故频发引起公众担忧。如何看待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电池安全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安心开?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调查。

  事故频发给新能源汽车发展“踩刹车”

  近一段时期,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事故频发,除了发生事故后起火燃烧、由于电池原因引发的自燃外,还有刹车失灵等问题。

  4月17日,广州增城一辆特斯拉发生事故后起火燃烧,一名乘客死亡,事故原因尚在调查。同日,美国休斯敦一辆特斯拉汽车发生事故并起火被烧毁。

  4月14日,广州市天河区一辆小鹏汽车在充电时自燃,企业称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引发舆论焦点的“刹车失灵”原因依旧争议未明。在上海车展发生“车顶维权”事件后,特斯拉被曝出在海南等地出现过多次刹车失灵案例。作为新能源汽车标志性企业,特斯拉面临着信任危机。

  作为一种新事物,技术不成熟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事实上,要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付出更大的责任心,甚至需要在“放大镜”下接受考验。然而,一些企业缺乏诚信的行为和不到位的服务,加重了公众疑虑。

  去年底,深陷“断轴门”的理想汽车在试图以“硬件优化升级”掩饰其汽车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质量缺陷失败后,不得不公开发表致歉信并宣布召回问题汽车。

  特斯拉因其傲慢态度一度激起公愤。在“车顶维权”事件发生后,特斯拉指责涉事车主“贡献了太多负面”,还声称企业已全力解决问题,车主要求不合理,企业决不妥协。但随即被曝出拒绝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此表示,企业经营的首要前提是尊重消费者,掌握数据的企业应当利用专业知识严格自查,而不应该将技术优势变成解决问题的阻碍。在那之后,涉事企业才提供数据。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事故率比传统燃油车低。但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交通工具转型发展的方向,公众对此高度关注和敏感,在心理上放大了不安全感。这些事故一定程度上可以让“高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降降温、墩墩苗,让产业更加健康发展。

  成长的烦恼:长续航下的高镍风险

  电池为何“易着难灭”?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认为,大容量动力电池起火后扑救难度大,复燃风险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痛点。

  在行业“里程焦虑”“续航焦虑”背景下,长续航成为行业集中攻坚的头号任务。当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即三元聚合物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作为广泛应用的产品,三元聚合物锂电池中的镍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能量密度,即单位储电量。为提高续航里程,电池正极材料中镍比重越来越高,与钴和锰的比例从最开始的1:1:1提升到5:2:3,再升到6:2:2,最后升到8:1:1。

  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明说:“高镍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镍含量越高,电池能量密度越高,但同时电池热失控的风险也越高。”

  受访人士表示,可鼓励多路径开展电池技术研发和攻关,毕竟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新的赛道,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抑或其他电池,只要符合我国资源禀赋、安全标准等条件,都可以积极作为。

  “但需要警惕动力电池片面追求高能量密度,表面上消除里程焦虑,其实很多技术还没有充分验证就商用化了。”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说。

  去年5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标准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留出逃生时间。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认为,面对事故后车门可能受损难打开等情况,5分钟仍然不足。如能达到半小时,将更能保障安全。

   填补系统检测“盲区”消除风险隐患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有约500万辆,未来还将快速增加。动力电池和系统风险不容小觑。

  4月17日发生在广州增城的安全事故,更是引出了关于特斯拉AP功能(自动辅助驾驶)“抢方向盘”的争论。一些车主相继爆料称,现有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在转弯处突然退出时有发生,直指电控系统安全性。

  章明表示,与传统燃油车根本性的差异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是运营关键环节。如果没有专业的系统检测机构,没有汽车企业提供相应的行车数据作支撑,只对新能源汽车的硬件进行检测,结果可能就是“无异常”,实际可能暗藏风险。

  业界人士建议,应提高政策适配性,建立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评估标准体系,“年审”和日常保养应纳入动力电池性能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要求汽车都必须进行年检,但现行的检测指标都是针对传统燃油汽车的。”章明表示,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具体的“年审”标准,需要制定年检合格的标准、可实施年检单位的准入门槛等。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在检测站,只能检测外观、底盘、灯光、制动等系统。但关键的动力电池包等部件是不能拆的,这涉及责任归属和企业技术保密等问题。”章明说。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在从交通工具变成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一辆汽车上有几百个传感器,由此产生海量的汽车数据、用户数据、路网数据等。如何储存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成为监管部门、整车企业和数据公司等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数据正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机密,企业不可能把所有数据都提供给监管部门。但如果监管部门数据都不掌握,怎么去监管?怎么去支撑公共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义湘说。(记者周强、吴涛、孙飞、印朋、李嘉乐)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