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立陶宛打着"团结"幌子退出中国中东欧"17+1" 中方回应
2021-05-24 07:44:00 稿源: 环球时报  

  图源:新华社

  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近期曾多次干涉中国内政,炒作涉疆、涉台等反华议题。

  当地时间22日,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宣布该国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23日对记者表示,立陶宛的举动虽然开了个“坏头”,但“17+1”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退出就搞不下去了,“我们应该让‘17+1’得到更多的合作成果,让立陶宛这样的国家退出后感到后悔”。

  据法新社22日报道,兰斯伯格斯当日宣布了立陶宛退出“17+1”的决定。兰斯伯格斯称,立陶宛已不再将自己视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的一员,也不再参与该倡议,立陶宛已经事实上退出该机制。

  据报道,兰斯伯格斯还敦促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17+1”合作机制,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他声称,欧盟成员国应当放弃“分裂的‘17+1’模式”,转而采用“更有效、更团结的‘27+1’模式”来一致应对中国。“当欧盟所有成员国和欧盟机构共同行动时,欧盟才是最强大的。”兰斯伯格斯称,“27个成员国的团结是欧盟与外部伙伴关系成功的关键,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引述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的话称,中国“不了解”立陶宛的举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倡导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各方共谋发展的愿望,并非仅由中方一家主导,而是各方基于自愿参与、共商共建、开放包容等原则开展合作。”该发言人强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9年来,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给有关国家带来了切实利益,也为中欧关系带来了新面貌。”

  其实,立陶宛早就在为“退出”放风。立陶宛国家电视台今年3月曾透露,该国议会外交委员会2月就已同意退出“17+1”。但立陶宛官方没把话说死,只是宣称这个合作机制没给立陶宛带来“预期的好处”。立陶宛外交部当时称,即便退出“也不意味着结束”:该国计划“集中精力发展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并在欧盟与中国合作框架中发展”。

  尽管此次立陶宛以“欧盟团结”为理由宣布退出“17+1”,但这并不能掩盖该国政府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对华政策上显示的恶意。本月20日,立陶宛议会通过一项涉疆动议,污蔑中国在新疆实施所谓的“种族灭绝”,敦促联合国调查子虚乌有的所谓“拘留营”,并要求欧盟委员会重新审查与中国的关系。

  对于这份反华决议,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当天就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立陶宛部分议员罔顾中国在新疆等地取得的人权事业发展成就以及维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有效措施,恶意炮制反华决议,是一出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的拙劣政治表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1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立陶宛有关方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避免损害中立关系大局。

  今年3月,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曾宣布,该国有意加强与亚洲的经济和“外交”联系,并使其更加多样化,其中一项计划就是在今年年底于台湾地区开设“贸易代表办公室”,此举也遭到中国外交部的坚决反对。今年1月,立陶宛还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机场使用中国同方威视生产的行李安检设备。此外,该国还数度渲染“中国威胁论”。

  立陶宛这样一个小国,却在反华议题上频频出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23日对记者分析说,一方面,这背后有来自美国的推动,立陶宛是一个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的国家,随着中美竞争加剧,该国开始重新考虑站位。波罗的海新闻网22日引述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瓦维洛夫的话报道称,立陶宛正在盲目和鲁莽地追随美国的政策,这是十分危险的,会给立陶宛国家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另一方面,崔洪建表示,立陶宛的举措也与近期中欧关系紧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中国宣布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制裁,名单中就包括一名立陶宛议会议员。法新社22日也评论称,立陶宛的举动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发生变化的最新迹象。本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有关冻结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动议,并声称将中国撤销对欧方制裁作为批准有关协定的前提。“间隔两天,立陶宛就宣布退出‘17+1’,这明显是一种‘借势’”,崔洪建说。

  崔洪建对记者表示,立陶宛的退出不会影响“17+1”整体的合作和发展,对于这一机制而言,自2012年成立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中东欧国家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17+1”本身是基于自愿的,某些国家的退出某种程度上有利于“17+1”机制更加聚焦务实合作,可以更好地调整方向与发展。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立陶宛打着"团结"幌子退出中国中东欧"17+1" 中方回应

稿源: 环球时报 2021-05-24 07:44:00

  图源:新华社

  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近期曾多次干涉中国内政,炒作涉疆、涉台等反华议题。

  当地时间22日,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宣布该国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23日对记者表示,立陶宛的举动虽然开了个“坏头”,但“17+1”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退出就搞不下去了,“我们应该让‘17+1’得到更多的合作成果,让立陶宛这样的国家退出后感到后悔”。

  据法新社22日报道,兰斯伯格斯当日宣布了立陶宛退出“17+1”的决定。兰斯伯格斯称,立陶宛已不再将自己视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的一员,也不再参与该倡议,立陶宛已经事实上退出该机制。

  据报道,兰斯伯格斯还敦促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17+1”合作机制,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他声称,欧盟成员国应当放弃“分裂的‘17+1’模式”,转而采用“更有效、更团结的‘27+1’模式”来一致应对中国。“当欧盟所有成员国和欧盟机构共同行动时,欧盟才是最强大的。”兰斯伯格斯称,“27个成员国的团结是欧盟与外部伙伴关系成功的关键,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引述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的话称,中国“不了解”立陶宛的举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倡导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各方共谋发展的愿望,并非仅由中方一家主导,而是各方基于自愿参与、共商共建、开放包容等原则开展合作。”该发言人强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9年来,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给有关国家带来了切实利益,也为中欧关系带来了新面貌。”

  其实,立陶宛早就在为“退出”放风。立陶宛国家电视台今年3月曾透露,该国议会外交委员会2月就已同意退出“17+1”。但立陶宛官方没把话说死,只是宣称这个合作机制没给立陶宛带来“预期的好处”。立陶宛外交部当时称,即便退出“也不意味着结束”:该国计划“集中精力发展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并在欧盟与中国合作框架中发展”。

  尽管此次立陶宛以“欧盟团结”为理由宣布退出“17+1”,但这并不能掩盖该国政府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对华政策上显示的恶意。本月20日,立陶宛议会通过一项涉疆动议,污蔑中国在新疆实施所谓的“种族灭绝”,敦促联合国调查子虚乌有的所谓“拘留营”,并要求欧盟委员会重新审查与中国的关系。

  对于这份反华决议,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当天就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立陶宛部分议员罔顾中国在新疆等地取得的人权事业发展成就以及维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有效措施,恶意炮制反华决议,是一出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的拙劣政治表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1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立陶宛有关方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避免损害中立关系大局。

  今年3月,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曾宣布,该国有意加强与亚洲的经济和“外交”联系,并使其更加多样化,其中一项计划就是在今年年底于台湾地区开设“贸易代表办公室”,此举也遭到中国外交部的坚决反对。今年1月,立陶宛还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机场使用中国同方威视生产的行李安检设备。此外,该国还数度渲染“中国威胁论”。

  立陶宛这样一个小国,却在反华议题上频频出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23日对记者分析说,一方面,这背后有来自美国的推动,立陶宛是一个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的国家,随着中美竞争加剧,该国开始重新考虑站位。波罗的海新闻网22日引述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瓦维洛夫的话报道称,立陶宛正在盲目和鲁莽地追随美国的政策,这是十分危险的,会给立陶宛国家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另一方面,崔洪建表示,立陶宛的举措也与近期中欧关系紧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中国宣布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制裁,名单中就包括一名立陶宛议会议员。法新社22日也评论称,立陶宛的举动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发生变化的最新迹象。本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有关冻结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动议,并声称将中国撤销对欧方制裁作为批准有关协定的前提。“间隔两天,立陶宛就宣布退出‘17+1’,这明显是一种‘借势’”,崔洪建说。

  崔洪建对记者表示,立陶宛的退出不会影响“17+1”整体的合作和发展,对于这一机制而言,自2012年成立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中东欧国家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17+1”本身是基于自愿的,某些国家的退出某种程度上有利于“17+1”机制更加聚焦务实合作,可以更好地调整方向与发展。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