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小黄人"宝宝损伤脑神经 全身换了两遍血!黄疸不可轻视……
2021-05-24 11:03:08 稿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新生儿黄疸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很多宝爸宝妈对此也容易掉以轻心,但其实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有致命的危险!

  义乌一位“虎爸”发现黄疸指标高后不听医生的建议,没有及时干预,结果宝宝险遭胆红素脑损伤的危害,全身换了两边血!

  最近,浙大四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了一名出生后14天的“小黄人”。

  宝宝全身皮肤黄染明显,血清胆红素高达510µmol/L,诊断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有极大的风险合并胆红素脑病,对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经浙大四院儿科首席专家杜立中教授、儿科马鸣主任、王月红主任紧急会诊,认真研判,决定实施新生儿换血术。

  血源准备

  医生给宝宝进行强光照射的同时,紧急联系义乌中心血站寻找血源。在血站和检验科的大力支持下,5月8日凌晨,一切准备就绪,换血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换血指证和操作流程,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一管管鲜红的血液自外周动脉缓缓抽出,新鲜血液从静脉缓慢输入,持续保持进出匀速。

  整个换血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换血量达600毫升,相当于患儿全身血容量的2倍。

  换血疗法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但也有继发感染、心率衰竭、电解质紊乱、出血等风险,如掌握指证、严格按照换血操作流程,该项技术相对还是安全的。

  浙大四院新生儿监护室首次成功开展该项技术,过程顺利,效果良好,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照护,“小黄人”成功蜕变为“小超人”,目前神经系统评估正常,顺利出院,进行门诊随访。

  杜立中教授带队查房

  出院时,这位年轻“虎爸”说自己后悔极了,原来早在多日前,他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儿科医生告知他宝宝黄疸高,需要住院观察。但却被他严词拒绝了,在他眼里新生儿黄疸是常事,回家晒晒太阳就行了。

  此次回到浙大四院NICU是因为护士提醒他要带孩子回院做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没想到一查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大家眼里的“小小黄疸”,怎么进展如此严重?宝爸宝妈们,跟着杜立中教授,来认真学习一回黄疸吧。

  黄疸是怎么来的?

  新生儿黄疸是指由于血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出生前,为了适应宫内缺氧环境,胎儿的红细胞比较高,而出生后,宝宝们建立自主呼吸,有了更充分的氧气,这时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

  这么一来,相当一部分红细胞要被破坏,产生血红素,这就是黄疸胆红素的来源。通过一系列代谢,最终变为胆红素。所以在出生后早期,胆红素水平会明显提高。

  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功能还不完善,没法代谢掉体内多余的胆红素,演变出了肉眼可见的黄疸。

  幸运的是大多数新生儿得的都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并且不会对宝宝产生伤害。宝宝的吃奶、睡觉、长重等等,都能跟得上生长曲线,精神状态也不错。

  为什么有的黄疸退不掉?

  一般来说在出生后3—5天,黄疸达到高峰值,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的两周慢慢退去。

  如果是早产儿退黄疸时间长一些。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比如小婴儿吃奶吃得特别少拉出去也少,黄疸也会退得慢些。

  通常来说,有三种主要原因会导致黄疸值过高,迟迟退不下去。

  第一大原因是溶血,比如说妈妈O型,小宝宝A型或者B型,那就有机会产生ABO血型不符产生溶血,(发生概率不高)一旦溶血,大量红细胞破坏,那就会导致大量胆红素的来源增加,肝脏来不及处理,黄疸就会很高;

  第二个常见原因是肝脏不够成熟,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很低,胆红素也会堆积起来;

  第三个原因比较少见,先天的胆道闭锁,导致胆红素排不出去。

  十个宝宝九个黄,黄疸高也没什么可怕的吧?

  有些心大的家长以为,每个婴儿生下来都会黄,由得他去吧,多晒晒太阳就好了。黄疸过高了放任不管,有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研究发现:胆红素水平如果高于正常值许多,会透过血脑屏障跑到中枢神经系统,胆红素过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

  治疗黄疸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过高的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的脑损伤,往往会引起脑神经核的损伤,多数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比如说长大以后手足运动不协调,甚至是脑瘫,还有听神经损伤引起耳聋等等。其他影响还包括学习障碍、孤独症等等。

  所以,一定要重视升高的黄疸!

  治疗黄疸的常见方法

  治疗黄疸降低胆红素的手段主要包括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治疗。

  临床使用最普遍的是蓝光照疗法,全球近50年的临床经验证实了光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蓝光照射会给小宝宝带去不良的副作用哦。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这种常见错误不要再犯了!

  母乳性黄疸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母乳喂养不当所引起的黄疸。出生后一两个星期,因为母乳缺乏,小宝宝吃奶吃得少,所以黄疸退得慢,因为吃得少就排得少,根本原因是母乳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黄疸只要加强母乳的量,给宝宝多吃即可。如果真的母乳不够的,可以适当选择配方奶。

  第二种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机制比较复杂,其中之一与母乳中b-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有关,如果活性过高,会让宝宝体内已经被排出到达肠道的胆红素,再次重新吸收回血液中,从而造成黄疸。

  因此,部分小宝宝甚至到出生后的三个月,因为一直在喝母乳,黄疸一直退不掉,这个叫母乳性黄疸。

  研究发现,喝母乳的小宝宝跟吃配方奶的小宝宝,相比较,喝母乳的小宝宝黄疸的确退得慢一些。但是,这种情况下黄疸对身体没有伤害。

  国际上新生儿专家们的主张:这种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监测胆红素水平就行。

  母乳是给宝宝最最珍贵的礼物。母乳性的黄疸对宝宝的身体没有危害,宝妈们对此不需要太过担心哦。

  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一定要记得进行胆红素水平的监测。如果达到临床需要治疗和干预的标准,则需要及时上医院。母乳性的黄疸一般都不会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母乳性黄疸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一般不主张停母乳、也可以按时进行预防接种,至于药物干预,目前尚无很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故不推荐。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小黄人"宝宝损伤脑神经 全身换了两遍血!黄疸不可轻视……

稿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2021-05-24 11:03:08

  新生儿黄疸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很多宝爸宝妈对此也容易掉以轻心,但其实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有致命的危险!

  义乌一位“虎爸”发现黄疸指标高后不听医生的建议,没有及时干预,结果宝宝险遭胆红素脑损伤的危害,全身换了两边血!

  最近,浙大四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了一名出生后14天的“小黄人”。

  宝宝全身皮肤黄染明显,血清胆红素高达510µmol/L,诊断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有极大的风险合并胆红素脑病,对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经浙大四院儿科首席专家杜立中教授、儿科马鸣主任、王月红主任紧急会诊,认真研判,决定实施新生儿换血术。

  血源准备

  医生给宝宝进行强光照射的同时,紧急联系义乌中心血站寻找血源。在血站和检验科的大力支持下,5月8日凌晨,一切准备就绪,换血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换血指证和操作流程,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一管管鲜红的血液自外周动脉缓缓抽出,新鲜血液从静脉缓慢输入,持续保持进出匀速。

  整个换血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换血量达600毫升,相当于患儿全身血容量的2倍。

  换血疗法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但也有继发感染、心率衰竭、电解质紊乱、出血等风险,如掌握指证、严格按照换血操作流程,该项技术相对还是安全的。

  浙大四院新生儿监护室首次成功开展该项技术,过程顺利,效果良好,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照护,“小黄人”成功蜕变为“小超人”,目前神经系统评估正常,顺利出院,进行门诊随访。

  杜立中教授带队查房

  出院时,这位年轻“虎爸”说自己后悔极了,原来早在多日前,他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儿科医生告知他宝宝黄疸高,需要住院观察。但却被他严词拒绝了,在他眼里新生儿黄疸是常事,回家晒晒太阳就行了。

  此次回到浙大四院NICU是因为护士提醒他要带孩子回院做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没想到一查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大家眼里的“小小黄疸”,怎么进展如此严重?宝爸宝妈们,跟着杜立中教授,来认真学习一回黄疸吧。

  黄疸是怎么来的?

  新生儿黄疸是指由于血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出生前,为了适应宫内缺氧环境,胎儿的红细胞比较高,而出生后,宝宝们建立自主呼吸,有了更充分的氧气,这时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

  这么一来,相当一部分红细胞要被破坏,产生血红素,这就是黄疸胆红素的来源。通过一系列代谢,最终变为胆红素。所以在出生后早期,胆红素水平会明显提高。

  刚出生的宝宝肝脏功能还不完善,没法代谢掉体内多余的胆红素,演变出了肉眼可见的黄疸。

  幸运的是大多数新生儿得的都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并且不会对宝宝产生伤害。宝宝的吃奶、睡觉、长重等等,都能跟得上生长曲线,精神状态也不错。

  为什么有的黄疸退不掉?

  一般来说在出生后3—5天,黄疸达到高峰值,多数婴儿会在出生后的两周慢慢退去。

  如果是早产儿退黄疸时间长一些。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比如小婴儿吃奶吃得特别少拉出去也少,黄疸也会退得慢些。

  通常来说,有三种主要原因会导致黄疸值过高,迟迟退不下去。

  第一大原因是溶血,比如说妈妈O型,小宝宝A型或者B型,那就有机会产生ABO血型不符产生溶血,(发生概率不高)一旦溶血,大量红细胞破坏,那就会导致大量胆红素的来源增加,肝脏来不及处理,黄疸就会很高;

  第二个常见原因是肝脏不够成熟,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很低,胆红素也会堆积起来;

  第三个原因比较少见,先天的胆道闭锁,导致胆红素排不出去。

  十个宝宝九个黄,黄疸高也没什么可怕的吧?

  有些心大的家长以为,每个婴儿生下来都会黄,由得他去吧,多晒晒太阳就好了。黄疸过高了放任不管,有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研究发现:胆红素水平如果高于正常值许多,会透过血脑屏障跑到中枢神经系统,胆红素过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

  治疗黄疸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过高的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的脑损伤,往往会引起脑神经核的损伤,多数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比如说长大以后手足运动不协调,甚至是脑瘫,还有听神经损伤引起耳聋等等。其他影响还包括学习障碍、孤独症等等。

  所以,一定要重视升高的黄疸!

  治疗黄疸的常见方法

  治疗黄疸降低胆红素的手段主要包括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治疗。

  临床使用最普遍的是蓝光照疗法,全球近50年的临床经验证实了光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蓝光照射会给小宝宝带去不良的副作用哦。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这种常见错误不要再犯了!

  母乳性黄疸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母乳喂养不当所引起的黄疸。出生后一两个星期,因为母乳缺乏,小宝宝吃奶吃得少,所以黄疸退得慢,因为吃得少就排得少,根本原因是母乳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黄疸只要加强母乳的量,给宝宝多吃即可。如果真的母乳不够的,可以适当选择配方奶。

  第二种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机制比较复杂,其中之一与母乳中b-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有关,如果活性过高,会让宝宝体内已经被排出到达肠道的胆红素,再次重新吸收回血液中,从而造成黄疸。

  因此,部分小宝宝甚至到出生后的三个月,因为一直在喝母乳,黄疸一直退不掉,这个叫母乳性黄疸。

  研究发现,喝母乳的小宝宝跟吃配方奶的小宝宝,相比较,喝母乳的小宝宝黄疸的确退得慢一些。但是,这种情况下黄疸对身体没有伤害。

  国际上新生儿专家们的主张:这种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监测胆红素水平就行。

  母乳是给宝宝最最珍贵的礼物。母乳性的黄疸对宝宝的身体没有危害,宝妈们对此不需要太过担心哦。

  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一定要记得进行胆红素水平的监测。如果达到临床需要治疗和干预的标准,则需要及时上医院。母乳性的黄疸一般都不会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母乳性黄疸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一般不主张停母乳、也可以按时进行预防接种,至于药物干预,目前尚无很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故不推荐。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