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遇“落水”如何正确开展“自救”或“他救”?赶紧来学学
2021-06-10 18:2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本文图片视频由王晓峰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尹莹棋 朱海波

  溺水悲剧,年年令人悲痛却年年上演,宁波前不久就召开会议并专题部署防溺水工作。今天(6月10日)上午,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又围绕落水后的“自救”“他救”、水中浮力、水下危险等要素开展水域系列实验,还原最真实的溺水救援情景。

小志愿者入桶测试仰漂时所需浮力。

  这次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直径在1.6米、高1米的水桶中进行。来自东湖小学的志愿者们要在水中分别摆出“直立”与“仰漂”的姿势,通过水桶底下的仪器测算出这两个姿势所需的浮力。

每个人因为体质及能力不同,所能产生的浮力也是不一样的,可根据这一公式测算。

  几组实验下来,工作人员发现,人在踩水“直立”时至少需要50N的力来保证脸部露出水面以便正常呼吸,而采用“仰漂”的姿势时只需要15N左右的力。

  “人一掉进水里,本能反应是挣扎。可是,挣扎会消耗大量体力,反复扑腾只会更快沉入水底。”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副站长朱一凡说,水域救援的黄金时间是5分钟,但这么短时间内救援人员其实是很难到达现场的。

实验人员在记录数据。

  所以,落水者要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生存时间,以待救援力量达到,这样才能有更大的生存几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落水者以“直立”踩水姿态求生,随着时间推移,体力下降后踩水能供应的浮力也会随之下降,然后人很快就会下沉。同理,如果选择“仰漂”的姿势求生,所需浮力相对较低,能节省体力,坚持的时间也能更久,获救的几率也更大。

入水前,工作人员带着志愿者做暖身运动。

  “自救”时用“仰漂”的姿势更能拖时间以待救援,那么“他救”又要如何正确开展呢?

工作人员向志愿者们介绍实验情况。

  这次实验还告诉我们:即使有“泳技”傍身,但下水施救也要量力而行!

入河实测,孩子抱着大矿泉水瓶后浮了起来,“抛”的精髓。

  实验中,先是工作人员直接入河,不断“踩水”并高举双手。身体露出水面的部分越多,说明他“踩水”产生的浮力越大,下水施救的能力也越强。随后,两名志愿者在保护下分别进入河中,也在水中不停地用力“踩水”,可最终她们只有头部露出水面并勉强举起一只手,说明产生的浮力不足。

志愿者在工作人员保护下入河,进行踩水举手实验。

  “结合我们前面测得的数据,结果很明显了:自身产生的浮力如果无法保证救人者与落水者两人同时保持‘直立’姿势,那么‘双溺’的悲剧很可能发生。”消防实验人员说,进行“他救”时,“四字诀”很重要——伸、抛、划、游。

“落水者”被成功救上岸,“划”的精髓。

  具体而言,如果发现有人溺水,第一件事要立即高声呼救期望获得更多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呼叫急救服务。

  随后,优先考虑“伸”,即伸出有一定长度的物体(如竹竿等),把落水者救回来;在没能很好地实施这种救助手段的时候,考虑“抛”,即抛去身边大浮力物品(如泡沫块、救生圈、大矿泉水瓶、脸盆等)给被救者,让被救者抱住浮力物品。第三种是“划”,简单来说就是划船过去接近被救者,再将其救上船;最后才考虑“游”过去救助。

“四字诀”的重要性。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遇“落水”如何正确开展“自救”或“他救”?赶紧来学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6-10 18:21:00

本文图片视频由王晓峰摄

  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尹莹棋 朱海波

  溺水悲剧,年年令人悲痛却年年上演,宁波前不久就召开会议并专题部署防溺水工作。今天(6月10日)上午,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又围绕落水后的“自救”“他救”、水中浮力、水下危险等要素开展水域系列实验,还原最真实的溺水救援情景。

小志愿者入桶测试仰漂时所需浮力。

  这次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直径在1.6米、高1米的水桶中进行。来自东湖小学的志愿者们要在水中分别摆出“直立”与“仰漂”的姿势,通过水桶底下的仪器测算出这两个姿势所需的浮力。

每个人因为体质及能力不同,所能产生的浮力也是不一样的,可根据这一公式测算。

  几组实验下来,工作人员发现,人在踩水“直立”时至少需要50N的力来保证脸部露出水面以便正常呼吸,而采用“仰漂”的姿势时只需要15N左右的力。

  “人一掉进水里,本能反应是挣扎。可是,挣扎会消耗大量体力,反复扑腾只会更快沉入水底。”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副站长朱一凡说,水域救援的黄金时间是5分钟,但这么短时间内救援人员其实是很难到达现场的。

实验人员在记录数据。

  所以,落水者要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生存时间,以待救援力量达到,这样才能有更大的生存几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落水者以“直立”踩水姿态求生,随着时间推移,体力下降后踩水能供应的浮力也会随之下降,然后人很快就会下沉。同理,如果选择“仰漂”的姿势求生,所需浮力相对较低,能节省体力,坚持的时间也能更久,获救的几率也更大。

入水前,工作人员带着志愿者做暖身运动。

  “自救”时用“仰漂”的姿势更能拖时间以待救援,那么“他救”又要如何正确开展呢?

工作人员向志愿者们介绍实验情况。

  这次实验还告诉我们:即使有“泳技”傍身,但下水施救也要量力而行!

入河实测,孩子抱着大矿泉水瓶后浮了起来,“抛”的精髓。

  实验中,先是工作人员直接入河,不断“踩水”并高举双手。身体露出水面的部分越多,说明他“踩水”产生的浮力越大,下水施救的能力也越强。随后,两名志愿者在保护下分别进入河中,也在水中不停地用力“踩水”,可最终她们只有头部露出水面并勉强举起一只手,说明产生的浮力不足。

志愿者在工作人员保护下入河,进行踩水举手实验。

  “结合我们前面测得的数据,结果很明显了:自身产生的浮力如果无法保证救人者与落水者两人同时保持‘直立’姿势,那么‘双溺’的悲剧很可能发生。”消防实验人员说,进行“他救”时,“四字诀”很重要——伸、抛、划、游。

“落水者”被成功救上岸,“划”的精髓。

  具体而言,如果发现有人溺水,第一件事要立即高声呼救期望获得更多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呼叫急救服务。

  随后,优先考虑“伸”,即伸出有一定长度的物体(如竹竿等),把落水者救回来;在没能很好地实施这种救助手段的时候,考虑“抛”,即抛去身边大浮力物品(如泡沫块、救生圈、大矿泉水瓶、脸盆等)给被救者,让被救者抱住浮力物品。第三种是“划”,简单来说就是划船过去接近被救者,再将其救上船;最后才考虑“游”过去救助。

“四字诀”的重要性。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