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镇海
镇海全力争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先行示范区
2021-06-22 07:1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海区锚定“港口强区品质之城”战略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逐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夺取“平安金鼎”,民生获得感不断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新时代阔步向前,新征程重任在肩。当前,镇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争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奋力前行方向,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宜居宜业福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镇海正以坚定的信心、有力的举措,奋力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镇海力量、体现雄镇担当。

  坚持项目为王集聚发展澎湃动力

  近期,镇海宝湾国际物流仓储项目基本完工。该项目落户招宝山街道,总投资约5.7亿元,计划于今年建成。项目投用后,将重点打造成为国际电商物流港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心,形成集仓储、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综合物流园,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物流产业聚集,成为服务宁波、辐射浙东地区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产业项目的有力支撑。镇海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发展“牛鼻子”,通过项目驱动,牵引产业发展,带动高质量运行。去年,镇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高出全市平均11.3个百分点,其中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速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市首位。今年一季度,该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6.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42.8%,投资完成率和完成总量均列全市第一,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今年,该区将继续以项目为龙头,铸就产业发展的硬核力量。特别是在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方面,镇海全力推进“12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推进57个省市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强区,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该区完成工业投资79.81亿元,同比增长106.3%,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在项目牵引下,镇海传统制造不断向数字“智造”迭代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宁波中意液压马达公司近期投资1亿元,计划通过工业数据的5G传输,对协同制造技术及产业创新平台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今年年底,该公司将建成智能工厂,实现全生产流程智能化;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成功打造“生产制造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闭环化、物流控制精准化、生产指挥可视化、设计制造运营一体化”的数字化车间,产品加工数据追溯性达100%。

  剑指短板弱项城市能级持续攀升

  5月30日,市政协副主席、镇海区委书记林雅莲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庄市街道一线调研城中村改造。为深入研判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痛点、难点,近期该区由区委书记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安排对全区6个镇街道进行密集调研,进一步明确下步发力方向。而城中村改造也是镇海城市品质提升“1618”行动计划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形象、品质,建设具有辨识度的“山海江城、品质镇海”,镇海区在今年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剑指城市品质的短板,召开城市品质提升动员会,启动实施“1618”行动计划,吹响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形象和品质的“攻坚号”。

  围绕建设具有镇海辨识度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先行示范区这一目标,如今,镇海正全域掀起城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优质发展的热潮,推进城市品质的各项建设、各项行动在全区如火如荼展开。

  在毗邻人民公园的招宝山街道文化广场二标段施工现场,塔吊高耸,挖机隆隆。“二标段将建设地下车库、配套商业用房,并提升改造周边环境,完工后将提升周边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该街道城建办主任王继业介绍。据悉,该项目也是镇海首批精品线路——北岸智谷都市线的重要节点。这条全长12公里的北岸智谷都市线总投资123.57亿元,改造提升完毕后,将为镇海蝶变跃升的城市品质代言。

  根据计划,通过“1618”行动,镇海区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城市能级明显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全国影响力不断扩大。

  党史学习教育再掀干事创业高潮

  5月18日晚,在“百年风华正茂”镇海区党史学习教育交响音乐党课上,交响乐与诗歌的“齐鸣”,带着观众穿过百年风雨历史,接受思想洗礼。这场视听盛宴是该区“四色课堂”中“文化红课堂”的重要活动之一,观众纷纷表示这堂特殊党课走新更走心。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海积极挖掘和运用区内的红色资源,以青年、教师、老党员、文艺人士等为重点参与群体,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探索推出“初心青课堂、思政金课堂、流动银课堂、文化红课堂”的“四色课堂”。

  镇海以8090青年宣讲团队为主体,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微型党课”和宣讲活动,引领青年党员不忘初心;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红色研学线路;以“银辉”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依托,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红课进基层活动,打造“流动银课堂”;用好区内文艺新秀、文艺名家、文化名人等资源,推出“文化红课堂”,除音乐党课外,还以VLOG等形式线上推送红色故事。

  目前,镇海通过“四色课堂”已累计开办各类讲课302场次,受众逾3.8万人。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全区上下积极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再掀干事创业高潮。

  碧海供水公司主要服务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用水供应。在日常管理中,公司党员严飞虎发现园区排泥水处置能耗较严重,药剂投加系数较高。对此,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宏祥成立工艺优化党员突击队,摸排、分析排泥水全流程工艺环节后,提出优化整改项目,“目前优化整改项目已完成,在确保生产工艺稳定、节能减排的同时,每年可节省逾50万元费用”。

  庄市街道庄市社区为解决辖区老年居民垃圾投放不便的问题,开通垃圾分类“微公交”。“我们将原有流动垃圾车的停靠时间、停靠地点,以公交站牌形式固定,共设置10个投放站点,每站停靠3分钟至5分钟,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社区党总支书记庄丽说,这项创新举措得到居民大力点赞。

  亮点巡礼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交出生态文明高分答卷

  “十三五”时期,镇海区将“实施生态驱动,加快提升发展环境”作为区域发展第一战略,投入120多亿元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创新智慧监管举措,引导和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去年,该区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5个,腾出了4.4万吨标准煤用能空间,整治了149家低散乱企业,在化工、印染等行业实施了68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出清了89家低效用地(企业)。今年,全区继续推进绿色石化产业循环升级,计划完成89家低效用地(企业)再开发任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0个以上,整治低散乱企业130家。

  最近三年,该区大气环境质量实现连续大幅跃升。去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93.2%,PM2.5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为2013年新标准实行以来最好水平;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并通过省级“污水零直排区”现场验收。去年该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该区将以更高的站位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以更优的方式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以更严的措施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为镇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深度治理艺术点亮

  交出乡村振兴亮丽答卷

  近年来,镇海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聚力农业农村补短板,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推动农村集聚,将原环境“脏乱差”的七村区块转化成“小区型”农村新社区,目前已在董家畈等地块建成安置房超过4000套。推动农田集中,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梳理出8000亩以上的连片规模农田。推动农民奔富,积极引导承包地整村流转,开发“南岚湾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推进艺术振兴乡村建设。联合万里学院设计团队在横溪村和汶溪村试点,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艺术设计方式,多元利用废弃的酒坛、毛竹筒、石料等材料,把卫生死角打造成景点,组成美丽庭院,目前已完成22处公共节点改造,充分改善村容村貌。

  实施道路“白改黑”、管线落地、外立面改造、庭院美化等工程,兴建临湖书吧、插花基地、生态农场等项目,同时村民积极激活利用闲置农房资源,或发展乡间民宿农家乐,或与社会企业联动共建高端民宿,打造集“高端引领+村民自营”的市郊民宿集聚区,把生态红利转换成经济红利。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交出智能制造模范答卷

  近年来,镇海积极引导企业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转变发展思路将创新、融合、绿色发展贯穿生产全生命周期,对车间制造全过程优化重塑,搭上数字化改造“快车”。

  目前,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化车间,实现了产品过程加工数据追溯性达100%;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构建机联网,让生产效率提高了31%,单位产值能耗却降低25.7%……镇海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革,效益已呈现倍增效应,应用潜力不可小觑。

  同时,镇海区也不断优化服务,政企合力共促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相关部门积极上门开展一对一政策指导,并通过示范企业“优等生”宣传,组织传统机械行业参观行业内“样板工厂”,学习示范企业的设备技改、数字化模块、智能化管理等。依托“甬易办”平台,镇海区已上线政策21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配送、一网智办”。

  如今,镇海区已先后实施125个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覆盖,建立了企业上市梯队,持续推进制造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集聚要素释放活力

  交出科创镇海优异答卷

  近年来,镇海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跃升。全社会R&D经费支出从“十二五”末的15.99亿元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9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41%提高到2.8%。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从70.1亿元提高到100.9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85家提高到2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522家提高到1328家,技术合同交易额从3.45亿元提高到21.96亿元,“十三五”末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2.7倍、2.5倍、6.4倍。

  大院大所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甬江科创大走廊镇海片建设稳步推进,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正式揭牌,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落户,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6家。外籍院士全职引进实现零突破,建成市级及以上院士工作站13家。成立长三角医学类院士联盟和宁波“院士之家·青英荟”,镇海已成为全市高端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实现倍增。聚力攻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19个项目入选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建成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8家,省市级企业研究院19家。高新技术企业博汇股份、野马电池成功上市。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效明显。全省率先建设县市区级科技市场,首创“科技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体系,镇海科技市场获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建设15周年十佳优秀技术市场之首。开展“揭榜挂帅”、“百日百场”院企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集市等活动,打响了“科技金桥”品牌。建成省级绿色石化、省级磁性材料、市级机械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撰文沈孙晖倪寅初房晓暾 制图韩立萍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镇海全力争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先行示范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6-22 07:15:00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海区锚定“港口强区品质之城”战略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逐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夺取“平安金鼎”,民生获得感不断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新时代阔步向前,新征程重任在肩。当前,镇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争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奋力前行方向,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宜居宜业福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镇海正以坚定的信心、有力的举措,奋力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镇海力量、体现雄镇担当。

  坚持项目为王集聚发展澎湃动力

  近期,镇海宝湾国际物流仓储项目基本完工。该项目落户招宝山街道,总投资约5.7亿元,计划于今年建成。项目投用后,将重点打造成为国际电商物流港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心,形成集仓储、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综合物流园,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物流产业聚集,成为服务宁波、辐射浙东地区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产业项目的有力支撑。镇海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发展“牛鼻子”,通过项目驱动,牵引产业发展,带动高质量运行。去年,镇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高出全市平均11.3个百分点,其中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速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市首位。今年一季度,该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6.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42.8%,投资完成率和完成总量均列全市第一,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今年,该区将继续以项目为龙头,铸就产业发展的硬核力量。特别是在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方面,镇海全力推进“122”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推进57个省市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强区,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该区完成工业投资79.81亿元,同比增长106.3%,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在项目牵引下,镇海传统制造不断向数字“智造”迭代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宁波中意液压马达公司近期投资1亿元,计划通过工业数据的5G传输,对协同制造技术及产业创新平台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今年年底,该公司将建成智能工厂,实现全生产流程智能化;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成功打造“生产制造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闭环化、物流控制精准化、生产指挥可视化、设计制造运营一体化”的数字化车间,产品加工数据追溯性达100%。

  剑指短板弱项城市能级持续攀升

  5月30日,市政协副主席、镇海区委书记林雅莲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庄市街道一线调研城中村改造。为深入研判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痛点、难点,近期该区由区委书记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安排对全区6个镇街道进行密集调研,进一步明确下步发力方向。而城中村改造也是镇海城市品质提升“1618”行动计划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形象、品质,建设具有辨识度的“山海江城、品质镇海”,镇海区在今年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剑指城市品质的短板,召开城市品质提升动员会,启动实施“1618”行动计划,吹响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形象和品质的“攻坚号”。

  围绕建设具有镇海辨识度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先行示范区这一目标,如今,镇海正全域掀起城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优质发展的热潮,推进城市品质的各项建设、各项行动在全区如火如荼展开。

  在毗邻人民公园的招宝山街道文化广场二标段施工现场,塔吊高耸,挖机隆隆。“二标段将建设地下车库、配套商业用房,并提升改造周边环境,完工后将提升周边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该街道城建办主任王继业介绍。据悉,该项目也是镇海首批精品线路——北岸智谷都市线的重要节点。这条全长12公里的北岸智谷都市线总投资123.57亿元,改造提升完毕后,将为镇海蝶变跃升的城市品质代言。

  根据计划,通过“1618”行动,镇海区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城市能级明显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全国影响力不断扩大。

  党史学习教育再掀干事创业高潮

  5月18日晚,在“百年风华正茂”镇海区党史学习教育交响音乐党课上,交响乐与诗歌的“齐鸣”,带着观众穿过百年风雨历史,接受思想洗礼。这场视听盛宴是该区“四色课堂”中“文化红课堂”的重要活动之一,观众纷纷表示这堂特殊党课走新更走心。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海积极挖掘和运用区内的红色资源,以青年、教师、老党员、文艺人士等为重点参与群体,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探索推出“初心青课堂、思政金课堂、流动银课堂、文化红课堂”的“四色课堂”。

  镇海以8090青年宣讲团队为主体,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微型党课”和宣讲活动,引领青年党员不忘初心;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红色研学线路;以“银辉”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依托,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红课进基层活动,打造“流动银课堂”;用好区内文艺新秀、文艺名家、文化名人等资源,推出“文化红课堂”,除音乐党课外,还以VLOG等形式线上推送红色故事。

  目前,镇海通过“四色课堂”已累计开办各类讲课302场次,受众逾3.8万人。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全区上下积极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再掀干事创业高潮。

  碧海供水公司主要服务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用水供应。在日常管理中,公司党员严飞虎发现园区排泥水处置能耗较严重,药剂投加系数较高。对此,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宏祥成立工艺优化党员突击队,摸排、分析排泥水全流程工艺环节后,提出优化整改项目,“目前优化整改项目已完成,在确保生产工艺稳定、节能减排的同时,每年可节省逾50万元费用”。

  庄市街道庄市社区为解决辖区老年居民垃圾投放不便的问题,开通垃圾分类“微公交”。“我们将原有流动垃圾车的停靠时间、停靠地点,以公交站牌形式固定,共设置10个投放站点,每站停靠3分钟至5分钟,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社区党总支书记庄丽说,这项创新举措得到居民大力点赞。

  亮点巡礼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交出生态文明高分答卷

  “十三五”时期,镇海区将“实施生态驱动,加快提升发展环境”作为区域发展第一战略,投入120多亿元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创新智慧监管举措,引导和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去年,该区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5个,腾出了4.4万吨标准煤用能空间,整治了149家低散乱企业,在化工、印染等行业实施了68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出清了89家低效用地(企业)。今年,全区继续推进绿色石化产业循环升级,计划完成89家低效用地(企业)再开发任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0个以上,整治低散乱企业130家。

  最近三年,该区大气环境质量实现连续大幅跃升。去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93.2%,PM2.5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为2013年新标准实行以来最好水平;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并通过省级“污水零直排区”现场验收。去年该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该区将以更高的站位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以更优的方式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以更严的措施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为镇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深度治理艺术点亮

  交出乡村振兴亮丽答卷

  近年来,镇海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聚力农业农村补短板,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推动农村集聚,将原环境“脏乱差”的七村区块转化成“小区型”农村新社区,目前已在董家畈等地块建成安置房超过4000套。推动农田集中,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梳理出8000亩以上的连片规模农田。推动农民奔富,积极引导承包地整村流转,开发“南岚湾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推进艺术振兴乡村建设。联合万里学院设计团队在横溪村和汶溪村试点,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艺术设计方式,多元利用废弃的酒坛、毛竹筒、石料等材料,把卫生死角打造成景点,组成美丽庭院,目前已完成22处公共节点改造,充分改善村容村貌。

  实施道路“白改黑”、管线落地、外立面改造、庭院美化等工程,兴建临湖书吧、插花基地、生态农场等项目,同时村民积极激活利用闲置农房资源,或发展乡间民宿农家乐,或与社会企业联动共建高端民宿,打造集“高端引领+村民自营”的市郊民宿集聚区,把生态红利转换成经济红利。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交出智能制造模范答卷

  近年来,镇海积极引导企业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转变发展思路将创新、融合、绿色发展贯穿生产全生命周期,对车间制造全过程优化重塑,搭上数字化改造“快车”。

  目前,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化车间,实现了产品过程加工数据追溯性达100%;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构建机联网,让生产效率提高了31%,单位产值能耗却降低25.7%……镇海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革,效益已呈现倍增效应,应用潜力不可小觑。

  同时,镇海区也不断优化服务,政企合力共促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相关部门积极上门开展一对一政策指导,并通过示范企业“优等生”宣传,组织传统机械行业参观行业内“样板工厂”,学习示范企业的设备技改、数字化模块、智能化管理等。依托“甬易办”平台,镇海区已上线政策21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配送、一网智办”。

  如今,镇海区已先后实施125个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覆盖,建立了企业上市梯队,持续推进制造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集聚要素释放活力

  交出科创镇海优异答卷

  近年来,镇海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跃升。全社会R&D经费支出从“十二五”末的15.99亿元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9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41%提高到2.8%。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从70.1亿元提高到100.9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85家提高到2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522家提高到1328家,技术合同交易额从3.45亿元提高到21.96亿元,“十三五”末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2.7倍、2.5倍、6.4倍。

  大院大所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甬江科创大走廊镇海片建设稳步推进,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正式揭牌,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落户,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6家。外籍院士全职引进实现零突破,建成市级及以上院士工作站13家。成立长三角医学类院士联盟和宁波“院士之家·青英荟”,镇海已成为全市高端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实现倍增。聚力攻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19个项目入选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建成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8家,省市级企业研究院19家。高新技术企业博汇股份、野马电池成功上市。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效明显。全省率先建设县市区级科技市场,首创“科技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体系,镇海科技市场获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建设15周年十佳优秀技术市场之首。开展“揭榜挂帅”、“百日百场”院企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集市等活动,打响了“科技金桥”品牌。建成省级绿色石化、省级磁性材料、市级机械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撰文沈孙晖倪寅初房晓暾 制图韩立萍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