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佳丽 张凯凯 文/摄
“宁波地产杨梅要想卖得好,得看老天爷脸色。前段时间雨下了蛮久,地产杨梅和外地杨梅比起来甜度明显降了一个档次,保存时间也短了。再加上本地的‘荸荠种’原本就是酸甜口,甜度一降,酸味就更明显了。”
这段时间正值宁波地产杨梅销售的尾声,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地产杨梅并没有争过外地杨梅。宏远果园的老板告诉记者,宁波地产的“杨梅热”过去后,店里的杨梅将以“高端款”为主,大如乒乓、味甜的仙居东魁杨梅价格能够卖到50元一斤,而慈溪杨梅“这批卖完后,就不会再卖了”。
原先声名远扬的宁波地产杨梅为何开始生存在夹缝中?又该如何实现逆袭?
“今年梅雨季节宁波的雨水多且频繁,慈溪和余姚杨梅的品质参差不齐,品控上很难把握。往年我们都会在各大合作社开展直播活动,2019年还在南塘老街做了展销会,但今年仅在宁波晚报直播间卖了一次,损耗还特别大,也就没有后续了。”宁波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然也有部分品质较好,但因为产量少,与丽水、台州等地的杨梅相比在价格上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除了品质起伏过大,宁波地产杨梅之间的“内卷”也是其陷入瓶颈期的重要原因。“往年,余姚杨梅和慈溪杨梅在‘擂台’上打得火热,象山和宁海的杨梅‘各自为战’,殊不知其他地区的杨梅品牌正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业内人士刘先生分析说。
“其实,单论杨梅的品质与口感,宁波杨梅绝对是一等一的好。但要将宁波杨梅的品牌打响、打出去,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正高级工程师汪国云告诉记者,宁波杨梅上市时间稍晚,且恰好处于梅雨季,眼下设施栽培覆盖率较低,杨梅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此外,宁波杨梅产业在后续的深加工环节存在明显短板,一波短时间“爆发”后,便只能等来年的再度成熟,无法在市场上持续发力。
“从技术方面而言,设施栽培将会是未来杨梅种植的一个主要方向。”汪国云介绍道。一方面,应当适量发展大棚保温设施,以充分发挥其早熟优势,尽早帮助宁波杨梅抢占市场;另一方面,要推广使用避雨设施,进一步减少梅雨季节天气影响。
“按照余姚实践,避雨设施中生长的杨梅品质相对较好,竞争力也较强,比较适合‘走出去’。”汪国云表示,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杨梅关键技术和生态栽培技术培训力度,在有机肥上山、树型修剪、结果量调控等关键技术上予以果农支持,提升宁波杨梅整体品质效益水平。
眼下,宁波30余万亩土地上产出的杨梅,绝大部分用于鲜食和市场流通,只有少量品质较差的杨梅进入食品加工领域,而这在汪国云看来,其实并不合理。
“对于绝大部分水果而言,用于鲜食的应该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进入深加工企业,以进一步延长水果的赏味时间,丰富品尝形式,做到效益最大化。杨梅也是如此。深加工后的杨梅能够进一步拉长销售时间线,提升宁波杨梅的品牌含金量,这是宁波杨梅产业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