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甬舟CP再联手 这次的目标是大海!
2021-06-22 20:49:23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依海而生的浙江,要围绕海洋做篇大文章。

  6月22日,浙江省发改委联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举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通气会。

  《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当属提出“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这也是浙江首次明确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选手”。

  浙江驶入海洋中心城市赛道

  海洋中心城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12年挪威海事展、奥斯陆海运等国际机构联合发布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报告》。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海洋局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浙江在2020年和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但确定“选手”,还是首次。

  这条赛道上强手如林。

  涌金君发现,近几年,除了国家相关规划中提到的深圳、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厦门也都提出相关目标。

  这股浪潮源起何处?

  有观点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对城市的投融资、服务贸易、商务旅游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提高城市的国家影响力。

  面对这么多竞争对手,宁波舟山如何脱颖而出?

  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可以说是宁波舟山最大的优势。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浙江将形成绿色石化为支撑的油气全产业链和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两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这两大集群,所依托的正是宁波舟山港的引领带动作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和宁波强大的制造业功底。

  在现有基础上,浙江还将持续推进宁波舟山绿色石化产业协同发展,开展大型集装箱船舶、国际豪华邮轮等维修业务,支持舟山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船舶修造基地。

  “通过产业联动,两地的叠加效应将更强,对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也将更强。”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吴胜丰说。

  甬舟CP联手,背后大有文章

  “两个百年”“十四五”。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上,浙江酝酿已久的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终于尘埃落定,背后的门道不言而喻。

  “在这个时间明确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认识到了自身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说。

  坐拥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的入选并不意外。但这两地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最大“底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两地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短板。

  放眼世界,英国伦敦、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名列前茅的海洋中心城市都有强大的港口作为支撑。

  “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但宁波舟山要打造海洋中心城市,不仅要拥有全球领先的大港,还要实现临港产业、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公共服务等其他方面的能级跃升。”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秦诗立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大,但在国际港口中的话语权始终不强,只有实现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海洋金融、海洋服务、海洋科教等能力的提升,才能支撑港口话语权的真正增强,进而实现与整座城市在国际海洋经济中话语权增强的相互促进。

  补齐短板又是为了什么?

  “宁波舟山联手打造海洋中心城市,是为了做强两地比较优势,联手做强宁波都市区。”秦诗立表示,这是提升浙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在涌金君看来,如果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视野去看,甬舟CP的联手更具战略意义。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长三角正着力打造港口集群、推进港口治理一体化,以提升港航国际话语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靠上海,恐独木难支。

  浙江这波操作,是要实现宁波舟山海洋经济实力的全方位跃升,跟上海一起携手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双子星”,为国家做好这件大事!

  让海洋经济优势走向远方

  如果说甬舟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车头”,那“车身”之巨,同样令人惊叹。

  2020年,浙江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2015年的6180亿元增长48.9%,“十三五”年均增长约8.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4.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

  如何持续做强这股“蓝色力量”?

  涌金君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浙江围绕海洋强省锚定了五大目标——海洋经济实力稳居第一方阵、海洋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双循环战略枢纽率先形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标杆。

  并明确提出,构建“一环、一城、四带、多联”的陆海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环”即以环杭州湾区域海洋科创平台载体为核心,强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

  “一城”即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

  “四带”即联动建设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生态海岸带、金衢丽省内联动带、跨省域腹地拓展带,推进海洋经济内外拓展;

  “多联”即推进山区与沿海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海港、河港、陆港、空港、信息港高水平联动提升。

  在宏伟的蓝图中,涌金君注意到,《规划》提出了针对内陆地区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的任务,这是以往所没有的。

  为何会有这种改变?

  吴胜丰解释:“相对于内陆省份,浙江整体是一个沿海省,金华、丽水、衢州等城市相对内陆城市而言,也是沿海城市,基于此,我们创新提出‘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的概念。”

  实现这一目标,要在两方面破题——金衢丽如何更好参与到海洋经济发展中;如何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扩大至内陆省份地区?

  对于前者,浙江早已做好铺垫。

  去年11月,浙江发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行动方案》;不久前,《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

  这两份文件一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便能够有序推动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西向拓展,高水平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量质并举的双向辐射格局,强化金义浙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衢州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丽水浙西南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如何更好辐射内陆省份?据介绍,浙江将实施海港拓展内陆行动,加快布局一批陆港,拓展提升至重庆、宜昌、武汉、南昌、合肥等内陆港口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开展与国内重要内陆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投资合作,推动宁波舟山港成为内陆节点城市的首选出海口。

  “在实现‘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浙江将充分发挥战略支点和枢纽作用,畅通‘双循环’,助力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吴胜丰说。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甬舟CP再联手 这次的目标是大海!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1-06-22 20:49:23

  依海而生的浙江,要围绕海洋做篇大文章。

  6月22日,浙江省发改委联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举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通气会。

  《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当属提出“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这也是浙江首次明确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选手”。

  浙江驶入海洋中心城市赛道

  海洋中心城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12年挪威海事展、奥斯陆海运等国际机构联合发布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报告》。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海洋局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浙江在2020年和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谋划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但确定“选手”,还是首次。

  这条赛道上强手如林。

  涌金君发现,近几年,除了国家相关规划中提到的深圳、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厦门也都提出相关目标。

  这股浪潮源起何处?

  有观点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对城市的投融资、服务贸易、商务旅游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提高城市的国家影响力。

  面对这么多竞争对手,宁波舟山如何脱颖而出?

  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可以说是宁波舟山最大的优势。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浙江将形成绿色石化为支撑的油气全产业链和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两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这两大集群,所依托的正是宁波舟山港的引领带动作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和宁波强大的制造业功底。

  在现有基础上,浙江还将持续推进宁波舟山绿色石化产业协同发展,开展大型集装箱船舶、国际豪华邮轮等维修业务,支持舟山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船舶修造基地。

  “通过产业联动,两地的叠加效应将更强,对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也将更强。”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吴胜丰说。

  甬舟CP联手,背后大有文章

  “两个百年”“十四五”。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上,浙江酝酿已久的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终于尘埃落定,背后的门道不言而喻。

  “在这个时间明确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认识到了自身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说。

  坐拥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的入选并不意外。但这两地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最大“底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两地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短板。

  放眼世界,英国伦敦、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名列前茅的海洋中心城市都有强大的港口作为支撑。

  “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但宁波舟山要打造海洋中心城市,不仅要拥有全球领先的大港,还要实现临港产业、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公共服务等其他方面的能级跃升。”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秦诗立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大,但在国际港口中的话语权始终不强,只有实现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海洋金融、海洋服务、海洋科教等能力的提升,才能支撑港口话语权的真正增强,进而实现与整座城市在国际海洋经济中话语权增强的相互促进。

  补齐短板又是为了什么?

  “宁波舟山联手打造海洋中心城市,是为了做强两地比较优势,联手做强宁波都市区。”秦诗立表示,这是提升浙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在涌金君看来,如果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视野去看,甬舟CP的联手更具战略意义。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长三角正着力打造港口集群、推进港口治理一体化,以提升港航国际话语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靠上海,恐独木难支。

  浙江这波操作,是要实现宁波舟山海洋经济实力的全方位跃升,跟上海一起携手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双子星”,为国家做好这件大事!

  让海洋经济优势走向远方

  如果说甬舟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车头”,那“车身”之巨,同样令人惊叹。

  2020年,浙江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2015年的6180亿元增长48.9%,“十三五”年均增长约8.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4.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

  如何持续做强这股“蓝色力量”?

  涌金君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浙江围绕海洋强省锚定了五大目标——海洋经济实力稳居第一方阵、海洋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双循环战略枢纽率先形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标杆。

  并明确提出,构建“一环、一城、四带、多联”的陆海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环”即以环杭州湾区域海洋科创平台载体为核心,强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

  “一城”即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

  “四带”即联动建设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生态海岸带、金衢丽省内联动带、跨省域腹地拓展带,推进海洋经济内外拓展;

  “多联”即推进山区与沿海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海港、河港、陆港、空港、信息港高水平联动提升。

  在宏伟的蓝图中,涌金君注意到,《规划》提出了针对内陆地区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的任务,这是以往所没有的。

  为何会有这种改变?

  吴胜丰解释:“相对于内陆省份,浙江整体是一个沿海省,金华、丽水、衢州等城市相对内陆城市而言,也是沿海城市,基于此,我们创新提出‘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的概念。”

  实现这一目标,要在两方面破题——金衢丽如何更好参与到海洋经济发展中;如何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扩大至内陆省份地区?

  对于前者,浙江早已做好铺垫。

  去年11月,浙江发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行动方案》;不久前,《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

  这两份文件一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便能够有序推动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西向拓展,高水平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量质并举的双向辐射格局,强化金义浙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衢州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丽水浙西南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如何更好辐射内陆省份?据介绍,浙江将实施海港拓展内陆行动,加快布局一批陆港,拓展提升至重庆、宜昌、武汉、南昌、合肥等内陆港口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开展与国内重要内陆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投资合作,推动宁波舟山港成为内陆节点城市的首选出海口。

  “在实现‘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浙江将充分发挥战略支点和枢纽作用,畅通‘双循环’,助力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吴胜丰说。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