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教育“双减”政策来了? 学生家庭作业怎么布置?
2021-07-27 06:39:11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减负,先把孩子的书包重量减下来。资料图片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被称为“双减”的政策,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毫无疑问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双减”政策重点分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校内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使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校外方面,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 性;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长期以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有望得到矫正。那么,学校、家长和培训机构又是如何看待“双减”政策的呢?不妨来听听大家的声音。

  义务教育有望迎来新格局

  镇海区一所公办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这次的“双减”政策痛击了现在的教育痛点和难点。现在中小学生的整体负担确实过重,学校减负校外加负的现象一直存在,此次政策如果执行到位,那么义务教育有望迎来一个新的格局。“对于政策,作为校长肯定是支持的,不过也要考虑到以后老师们的负担问题。”

  关于公办初中晚自习,这位校长表示,等区教育局出台具体文件后,学校会做好下一步安排。不过,他说自己已经开始考虑了,毕竟这涉及到很多具体操作上的事情。比如老师的轮班制问题、一开始是坐班还是巡班好、晚自习答疑如何安排……这些都需要提前考虑起来。

  “双减”政策中,如何“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海曙一公办小学校长认为,可以从抓牢学生“身心学业”这个根本,多方携手、言传身教;抓牢师生“课堂效率”这个关键,精准定位,因材施教以及抓牢学校“自主办学”这个牛鼻子,科学评价、形成机制等方面着手。

  宁波市潘火实验中学校长颜军岳尤为关注作业等“重锤”举措。他认为,学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随时调剂学生每天家庭作业的总量。

  今后,课后家庭作业要更加精挑细选。建议在作业设计上,由各备课组统一把关。所设计习题做到“五性”,即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多样性,尽量做到少而精。成绩好的加做选做题。同时,作业布置要分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面批是最好的因材施教。

  减负的同时要让学习出效果

  多数家长对“双减”政策表示了欢迎,这里有一些是看到了教育内卷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有一些是被裹挟着不得不参加各类培训否则唯恐落后别人的,有一些是原本就很少参加校外培训的。

  孙先生的女儿在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就读,即将进入四年级,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他认为“双减”政策很有积极意义,强化了学校育人主阵地,为学生健康成长、释放潜能、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他认为减负的重点不在“减”,而是让学习更有效率,因地制宜制定与各地教育水平相匹配的配套政策。

  孙先生注意到政策中明确“学校布置的作业难题,确保不超国家课标”“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禁超标超前培训”这些内容。“在‘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狂潮之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超前学习’的怪圈,改变中小学生校内学习效率不高、校外培训过多的不正常现象。”孙先生希望,校内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能真正负起主体教育的责任,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动作,抓好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落实‘双减’工作,就是为了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将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兴趣和特长发挥,让孩子成为‘有趣’的人。”

  让孩子回归学校得民心

  张老师是职高的一名老师,孩子即将小升初,她说自己和孩子爸都比较佛系淡定,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从来没让儿子上过学科类培训班,只学过篮球和游泳。这个暑假第一次给孩子报了个18天的学科培训班补一下薄弱科目,每天培训半天,毕竟要小升初了,同时也在上篮球课和游泳,另外坚持每天早上跑1000-2000米,白天跳绳2000下,基本上每天保证2-3小时的运动时间。

  “这次双减,看到了国家立德树人、坚守教育本质的初心,看到了国家落实教育改革、保护教育生态的决心,看到了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视,个人非常支持。让孩子回归学校教育,把孩子交给老师,净化教育环境,让人放心,也得民心。”张老师说。

  她同时提了两点希望:一是自己尽管非义务段教师,但是深知义务段教师的辛苦,希望上级部门能将文件上的“上下班弹性时间制”落实,保护义务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待遇,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希望能加强对游戏门户网站的监管,减少游戏、手机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

  也有家长依然为培训而焦虑

  不过,也有少部分家长仍然表示了自己的教育焦虑。

  新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一接到记者电话就说开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政策时,我是有不同意见的,其中有一条是‘休息日、寒暑假不得开设学科类培训班’,虽然身边的同事朋友都鼓掌叫好,但我的考虑是培训机构变少了,是不是我们家孩子的选择变少了。学科类培训机构停了关了,那些兴趣类的费用是不是会更高了?”张女士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她担心,如果培训机构被一刀切,更多的资源由地上转为地下,普通老百姓更苦了,到处找资源,还不一定能找对、找到。

  宁波晚报记者 王伟 樊莹 林涵茜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教育“双减”政策来了? 学生家庭作业怎么布置?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7-27 06:39:11

减负,先把孩子的书包重量减下来。资料图片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被称为“双减”的政策,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毫无疑问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双减”政策重点分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校内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使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校外方面,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 性;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长期以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有望得到矫正。那么,学校、家长和培训机构又是如何看待“双减”政策的呢?不妨来听听大家的声音。

  义务教育有望迎来新格局

  镇海区一所公办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这次的“双减”政策痛击了现在的教育痛点和难点。现在中小学生的整体负担确实过重,学校减负校外加负的现象一直存在,此次政策如果执行到位,那么义务教育有望迎来一个新的格局。“对于政策,作为校长肯定是支持的,不过也要考虑到以后老师们的负担问题。”

  关于公办初中晚自习,这位校长表示,等区教育局出台具体文件后,学校会做好下一步安排。不过,他说自己已经开始考虑了,毕竟这涉及到很多具体操作上的事情。比如老师的轮班制问题、一开始是坐班还是巡班好、晚自习答疑如何安排……这些都需要提前考虑起来。

  “双减”政策中,如何“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海曙一公办小学校长认为,可以从抓牢学生“身心学业”这个根本,多方携手、言传身教;抓牢师生“课堂效率”这个关键,精准定位,因材施教以及抓牢学校“自主办学”这个牛鼻子,科学评价、形成机制等方面着手。

  宁波市潘火实验中学校长颜军岳尤为关注作业等“重锤”举措。他认为,学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随时调剂学生每天家庭作业的总量。

  今后,课后家庭作业要更加精挑细选。建议在作业设计上,由各备课组统一把关。所设计习题做到“五性”,即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多样性,尽量做到少而精。成绩好的加做选做题。同时,作业布置要分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面批是最好的因材施教。

  减负的同时要让学习出效果

  多数家长对“双减”政策表示了欢迎,这里有一些是看到了教育内卷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有一些是被裹挟着不得不参加各类培训否则唯恐落后别人的,有一些是原本就很少参加校外培训的。

  孙先生的女儿在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就读,即将进入四年级,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他认为“双减”政策很有积极意义,强化了学校育人主阵地,为学生健康成长、释放潜能、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他认为减负的重点不在“减”,而是让学习更有效率,因地制宜制定与各地教育水平相匹配的配套政策。

  孙先生注意到政策中明确“学校布置的作业难题,确保不超国家课标”“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禁超标超前培训”这些内容。“在‘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狂潮之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超前学习’的怪圈,改变中小学生校内学习效率不高、校外培训过多的不正常现象。”孙先生希望,校内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能真正负起主体教育的责任,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动作,抓好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落实‘双减’工作,就是为了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将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兴趣和特长发挥,让孩子成为‘有趣’的人。”

  让孩子回归学校得民心

  张老师是职高的一名老师,孩子即将小升初,她说自己和孩子爸都比较佛系淡定,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从来没让儿子上过学科类培训班,只学过篮球和游泳。这个暑假第一次给孩子报了个18天的学科培训班补一下薄弱科目,每天培训半天,毕竟要小升初了,同时也在上篮球课和游泳,另外坚持每天早上跑1000-2000米,白天跳绳2000下,基本上每天保证2-3小时的运动时间。

  “这次双减,看到了国家立德树人、坚守教育本质的初心,看到了国家落实教育改革、保护教育生态的决心,看到了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视,个人非常支持。让孩子回归学校教育,把孩子交给老师,净化教育环境,让人放心,也得民心。”张老师说。

  她同时提了两点希望:一是自己尽管非义务段教师,但是深知义务段教师的辛苦,希望上级部门能将文件上的“上下班弹性时间制”落实,保护义务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待遇,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希望能加强对游戏门户网站的监管,减少游戏、手机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

  也有家长依然为培训而焦虑

  不过,也有少部分家长仍然表示了自己的教育焦虑。

  新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一接到记者电话就说开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政策时,我是有不同意见的,其中有一条是‘休息日、寒暑假不得开设学科类培训班’,虽然身边的同事朋友都鼓掌叫好,但我的考虑是培训机构变少了,是不是我们家孩子的选择变少了。学科类培训机构停了关了,那些兴趣类的费用是不是会更高了?”张女士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她担心,如果培训机构被一刀切,更多的资源由地上转为地下,普通老百姓更苦了,到处找资源,还不一定能找对、找到。

  宁波晚报记者 王伟 樊莹 林涵茜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