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风雨中的脊梁 他们是谁?是党员干部,是官兵干警,也是你我他…
2021-07-27 07:24:1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洪国钧跳入齐胸深的内河中封堵灌口。

  台风“烟花”来袭,风雨无情,滔滔洪水不停肆虐。紧急时刻,无数人挺身而出,奋勇抗洪救灾,以血肉之躯谱写了感人的篇章,留下了一幕幕温暖的瞬间。

  这些抗灾救灾英雄,他们是风雨中的脊梁。他们是谁?是党员干部,是官兵干警,是志愿者,也是无数普通的你我他……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63岁的村书记带头跳入河中封堵灌口

  江北区前江街道朱界村党支部书记洪国钧今年63岁,连日来,他始终冲在抗台最前线。不熟悉他的人根本看不出来,3个月前,他才刚刚动过一场手术,出院才不到2个月。

  当“烟花”来袭,洪国钧为了抗台彻夜值守。7月25日晚7点,已经两三天没有休息的洪国钧不敢有一丝松懈,坚持巡查河道。这时,他发现姚江水位持续上涨,冲开了废弃的小斗门闸,江水迅速倒灌,情况十分危急。

  洪国钧第一时间上报街道,立刻与联村干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汇聚。眼前的姚江水位已达到超百年一遇的3.2米,特种设备车、潜水人员现场查看后,因水情不明,不敢贸然实施迎水面封堵的方案。20余名干部立即开始在背水坡填入沙袋,封堵出水口。眼看着沙袋“石沉大海”,被湍急的水流冲得歪歪扭扭,灌口没有一点被封堵的趋势。

  “我来!大家把沙袋递给我!”千钧一发之际,63岁的洪国钧率先跳入齐胸深的内河中。只见他佝偻起身体,降低重心,以防被浪潮冲倒,一手接过十几斤重的沙袋,一袋袋垒到内河封堵口。紧接着,前江街道办事处副书记李宏良也跳入水中,朱界村干部、联村干部男女齐上阵,加快沙袋传递,在4小时内累计垒砌沙袋100余个,成功封堵灌口。

  上岸后,洪国钧说:“我是党员,更是村书记,这时候不上,要等到什么时候?”

下巴被缝了7针的李巨山。

  “没事,还好已经有女朋友了”

  电力小哥抢送抗台设备受伤,下巴缝7针

  7月26日上午9时47分,在宁波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输液大厅,结束了近24个小时的抗台应急值班工作后,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输电中心工作人员李巨山,终于做上了皮试,等待是否能注射破伤风针的结果。这距离他搬运抢险设备时不慎磕破下巴,已经过去了整整8小时。

  事情还要从26日凌晨1时说起。随着前一天中午“烟花”台风在舟山登陆,强大的水汽云团持续笼罩着浙江沿海地区。强暴雨、短阵雨,轮番“轰炸”宁波全境,海曙洞桥、余姚丈亭等多地积水严重。为全力确保这些地区所在的输变配电力设备安然度台,该公司物资部连夜发布紧急通知,在原先已反馈的基础上再次向各单位征集可用的小型发电机,统一调配到抗台抗洪的最前线。

  “你们已经连轴转了好些天了,今晚我们输电情况还好,我给你们送去。”接到通知后,李巨山主动请缨,将输电中心可用的4台发电机,送至物资部。台风过境的午夜时分,大风一阵高过一阵,呼呼作响,暴雨乱如珠。顾不得胡乱拍打在脸上、身上的雨水,李巨山和同事抓紧把发电机装上车,提前一分钟送到现场,那里的电力设备就多一分保障,百姓就能早一分钟用上电。

  凌晨1时37分,“啪嗒”一声响——为了加快速度,原本需要2个人抬的发电机,李巨山楞是一个人抬起就往车上装。谁知,在搬抬最后一台发电机的时候,跑得急了一些,他一个踉跄摔倒在湿滑的地上,下巴重重磕在了石阶上……

  半小时后,发电机成功送到目的地,李巨山也到达医院检查治疗。6厘米长的口子,缝了7针。“没事,还好对象找到了,不然破了相,我就要和线路终身相依了。”看出了随行同事的担心,缝完针后,李巨山还不忘跟同事开玩笑。

  “这里太危险,我们背你去安全的地方”

  村干部破门而入,背起老人就跑

  7月26日上午,一段“硬核”视频在余姚人的朋友圈迅速传播。事情发生在当日凌晨,余姚鹿亭乡白鹿村的村干部冒雨破门而入,将被困的74岁老人背到了就近的应急避灾点。

  视频中,屋里屋外都是高达0.5米深的积水,而且水流湍急。昨晚,记者联系到了参与救援的村干部,听他讲述了这场发生在凌晨时分的惊心动魄的救援。

  张波是鹿亭乡白鹿村联村组长、白鹿村应急救援队成员。7月26日凌晨,他和6名救援队员都在村委会待命。

  “村里有个老人失联了,她家里积水很深。我们刚才还看到了一双拖鞋飘出来,家人认出来了,就是她的鞋!”凌晨2:30左右,白鹿村党总支书记龚云常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是村里的村民小组长陈建位打来的。听到消息,张波和6名救援队员火速赶往事发地点,与村民小组长及老人的女婿马先生汇合。

  受困的老人叫鲁荷娣,今年74岁,女婿马先生就住在隔壁。马先生说,他7月25日傍晚就到丈母娘家里查看过情况,当时情况良好。但到了深夜,他发现老人“失联”了,打电话一直没人接听。

  到达现场后,大家都傻眼了。一扇大门紧闭,下方不断有水溢出,水流相当湍急。洪水已经到达膝盖位置,大约0.5米深。

  队员们尝试着破门,但没有成功。救援队员爬上梯子,选择翻墙进入,张波则现场指挥。一名队员不断撞击墙门往里推,另一名队员在屋内配合。“1、2、3!”门终于被撞开了,洪水一下子涌出来,屋内的水位迅速下降。

  与此同时,另一路队员进屋查看。“在这里!”听到声音,大家总算缓了一口气。原来,老人在家中睡着了,没有听到女婿的电话。

  “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背你去安全的地方!”话音刚落,陈建位就背起老人向外面冲。当时外面下着暴雨,龚云常直接将自己的雨衣披在了老人身上。一行人将老人送至就近的白鹿村文化礼堂应急避灾点,当时已经是凌晨3:30了。

警民联手,落水男孩被救上岸。

  “有我们在,一定会救他上来”

  民警、群众联手,紧急救援落水男孩

  7月26日早上7点,宁海县公安局跃龙派出所民警巡逻至草湖村洋溪大桥附近时,发现一男子正在水中抓着一丛水草求救。

  此时,雨水未停,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洋溪水位更是居高不下,情势十分危急。带队民警应斌魁快速反应,“救人!”他一边用最快速度奔去拿取救生圈和绳索,一边指令队员向上级汇报情况,请求消防、急救部门立即支援。

  同时,周边群众看到有人落水后,也围了过来,一位黑衣大哥脱了衣服就准备下水救人。应斌魁发现后立即喊话拦住他:“水太急了,大哥你不要下水,太危险了!有我们在,一定会救他上来的!”

  此时,落水男子的求救声越来越弱。应斌魁找准水流方向,在落水男子的上游位置把系上绳子的救生圈抛下。果然,救生圈逐渐向该男子飘过去。“快套上救生圈!我们拉你上来!”见该男子成功套上救生圈后,应斌魁立马抓住绳索另一端将他拉向岸边。“抓住了啊!不要放手!”终于,在早已在岸边等待许久的热心群众帮助下,男子被拉上岸。

  应斌魁立即带着队员们赶到岸边,这才看清了刚从水中脱险的男子原来竟还是个孩子,十几岁的样貌,被拉上岸后浑身冰冷,动弹不得,面对民警的问话已说不出任何一句话。

  幸好此时急救队员也及时赶到,初步检查后,应斌魁和急救人员们一同将落水的孩子抬上担架,终于顺利将其送上救护车,并陪同其一起前往医院。

  记者随后了解到,该男孩在洋溪边散心,哪知道因台风影响,溪水水位上涨,水边湿滑,各种水草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很多横亘在步道上。他在水边走路时,一时不慎被绊倒掉进水中。因水流湍急,不断被水流冲向溪水中央,直至抓住了水中的一丛水草才避免了继续被冲往下游。

陵园工作人员在疏通下水道。

  “戴着手套太滑了,还是徒手搬沙袋快”

  110名武警官兵急赴余姚筑坝抢险

  风雨拍在脸上,浑身是泥。但没有人顾及这些,大家迅速地传递着沙袋,嘴里都不自觉地念着“快快快……”昨天下午,110名武警官兵对余姚阳明街道丰乐村旁边的西江进行筑坝加固。

  西江是余姚江的一条支流,随着台风天积水的上涨,江水出现倒灌,原本由西往东流的江水开始从东往西流。西江旁边很多村民家中已经积水,而水位持续增高,一旦满溢,就会往对岸余姚市区方向倾入。

  上午11点钟,武警宁波支队接到上面命令,出动110名官兵,由支队中校参谋长卞高明带队,携冲锋舟4艘、橡皮艇7艘前往余姚阳明街道西江进行紧急抢险。

  到达现场后,经过现场勘察后,官兵们迅速投入抢险行动中。大家分成组,将沙袋运到堤坝处,用沙袋筑高堤坝挡水。他们有时肩扛沙袋小跑着向前,有时排成一列快速向前传递,随着一个个沙袋落地,堤坝一点点长高。

  接到休息命令时,战士们在泥地里席地而坐,大家简单地喝口水、闭目休息两分钟,接着马上起身投入抢险。

  战士刘祥手上的老伤口裂开了,经过简单的处理包扎后,他又马上加入了搬运沙袋的队伍。他的手前天在三江口抢险时被划开了一道口子,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而昨天在抓沙袋时,伤口崩裂。刘祥说,小伤没有什么事,只希望尽管完成加固堤坝的任务。

  其实,战士们都有发手套,而刘祥和很多战士一样都没有戴,他说手套戴着太滑了,搬运起沙袋没有那么快。记者注意到,一些战士的手已被粗糙的沙袋磨伤。

  还有位小战士来自安徽,入伍已经两年。他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余姚阳明街道,也是第一次参加抗台,他说自己还没有把抗台的消息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

  到下午6点多,堤坝加固工程接近尾声,而这时部队又接到紧急命令,附近又有一处地方堤坝需加固,于是他们接着转移到另一处继续固坝抢险。

武警官兵筑坝抢险。

  “就算整个陵园被淹没,

  我们也不走”

  守护烈士陵园,9人小队拼了

  “电量有限,停水停电。”7月26日上午9点11分,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陈志斌在给记者的微信中这样说。

  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海曙区章水镇樟村,地处我市西部山区。陵园背靠大雷山岗,强降水持续,一旦发生山洪或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说实话,当时内心有种很绝望的感觉,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陈志斌说。

  7月26日上午9点30分,记者联系上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陈曦希时,她的手机只剩下20%的电,“我梳理一下,一并跟你说吧。”

  7月26日凌晨1点,陈志斌提出让陈曦希和另外一名留守的女同事韩欣辰开车回镇上的避灾中心或直接回市区。

  “虽然当时雨下得很大,积水上来得很快,但如果走山路,还是可以从横街、集士港那边绕出去的。”陈曦希后来对记者说。

  面对可怕的未知,谁又能做到内心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

  “主任,那你不走吗?”

  “就算整个陵园淹没了我也不会走的。”

  “那我们也不走。”

  在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有一座高44.12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后整齐排列着800穴革命烈士墓。

  “我们都走了的话,纪念塔倒了怎么办?烈士墓怎么办?”看着窗外,在夜幕中若隐若现的纪念塔,陈志斌说。

  这段风雨夜的只言片语,被记录下来,发到了朋友圈。

  选择并肩战斗,战胜未知和恐惧的,不仅仅是陈志斌、韩欣辰、陈曦希。从7月23日开始,“烟花”对我市的影响渐渐显现,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发布闭园公告,迅速组建起义一支由9人组成的防台队伍。他们中有4名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不能退缩,困难时刻做好表率,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陈志斌说。

  防台队伍的成员们每两人一组,针对重点区域进行巡逻,监测水情、排查隐患,每小时换一次班。风大雨急,时不时能看到树枝被风吹断、掉落,幸好没人受伤。

  随着积水的上涨,巡逻从每小时一次缩短至每半小时巡逻一次。没轮到巡逻的人,就挤在漆黑的安保室里,互相加油鼓劲。

  “现在水势已经下降了很多,镇里、村里的超市也有充足的食物供应,暂时不用担心温饱。”陈志斌和同事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宁波晚报记者 陶倪 马佳威 薛曹盛 滕华 张贻富 殷欣欣 石承承 见习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赵琴 沈毅 杨硕 潘立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风雨中的脊梁 他们是谁?是党员干部,是官兵干警,也是你我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7-27 07:24:14

洪国钧跳入齐胸深的内河中封堵灌口。

  台风“烟花”来袭,风雨无情,滔滔洪水不停肆虐。紧急时刻,无数人挺身而出,奋勇抗洪救灾,以血肉之躯谱写了感人的篇章,留下了一幕幕温暖的瞬间。

  这些抗灾救灾英雄,他们是风雨中的脊梁。他们是谁?是党员干部,是官兵干警,是志愿者,也是无数普通的你我他……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63岁的村书记带头跳入河中封堵灌口

  江北区前江街道朱界村党支部书记洪国钧今年63岁,连日来,他始终冲在抗台最前线。不熟悉他的人根本看不出来,3个月前,他才刚刚动过一场手术,出院才不到2个月。

  当“烟花”来袭,洪国钧为了抗台彻夜值守。7月25日晚7点,已经两三天没有休息的洪国钧不敢有一丝松懈,坚持巡查河道。这时,他发现姚江水位持续上涨,冲开了废弃的小斗门闸,江水迅速倒灌,情况十分危急。

  洪国钧第一时间上报街道,立刻与联村干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汇聚。眼前的姚江水位已达到超百年一遇的3.2米,特种设备车、潜水人员现场查看后,因水情不明,不敢贸然实施迎水面封堵的方案。20余名干部立即开始在背水坡填入沙袋,封堵出水口。眼看着沙袋“石沉大海”,被湍急的水流冲得歪歪扭扭,灌口没有一点被封堵的趋势。

  “我来!大家把沙袋递给我!”千钧一发之际,63岁的洪国钧率先跳入齐胸深的内河中。只见他佝偻起身体,降低重心,以防被浪潮冲倒,一手接过十几斤重的沙袋,一袋袋垒到内河封堵口。紧接着,前江街道办事处副书记李宏良也跳入水中,朱界村干部、联村干部男女齐上阵,加快沙袋传递,在4小时内累计垒砌沙袋100余个,成功封堵灌口。

  上岸后,洪国钧说:“我是党员,更是村书记,这时候不上,要等到什么时候?”

下巴被缝了7针的李巨山。

  “没事,还好已经有女朋友了”

  电力小哥抢送抗台设备受伤,下巴缝7针

  7月26日上午9时47分,在宁波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输液大厅,结束了近24个小时的抗台应急值班工作后,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输电中心工作人员李巨山,终于做上了皮试,等待是否能注射破伤风针的结果。这距离他搬运抢险设备时不慎磕破下巴,已经过去了整整8小时。

  事情还要从26日凌晨1时说起。随着前一天中午“烟花”台风在舟山登陆,强大的水汽云团持续笼罩着浙江沿海地区。强暴雨、短阵雨,轮番“轰炸”宁波全境,海曙洞桥、余姚丈亭等多地积水严重。为全力确保这些地区所在的输变配电力设备安然度台,该公司物资部连夜发布紧急通知,在原先已反馈的基础上再次向各单位征集可用的小型发电机,统一调配到抗台抗洪的最前线。

  “你们已经连轴转了好些天了,今晚我们输电情况还好,我给你们送去。”接到通知后,李巨山主动请缨,将输电中心可用的4台发电机,送至物资部。台风过境的午夜时分,大风一阵高过一阵,呼呼作响,暴雨乱如珠。顾不得胡乱拍打在脸上、身上的雨水,李巨山和同事抓紧把发电机装上车,提前一分钟送到现场,那里的电力设备就多一分保障,百姓就能早一分钟用上电。

  凌晨1时37分,“啪嗒”一声响——为了加快速度,原本需要2个人抬的发电机,李巨山楞是一个人抬起就往车上装。谁知,在搬抬最后一台发电机的时候,跑得急了一些,他一个踉跄摔倒在湿滑的地上,下巴重重磕在了石阶上……

  半小时后,发电机成功送到目的地,李巨山也到达医院检查治疗。6厘米长的口子,缝了7针。“没事,还好对象找到了,不然破了相,我就要和线路终身相依了。”看出了随行同事的担心,缝完针后,李巨山还不忘跟同事开玩笑。

  “这里太危险,我们背你去安全的地方”

  村干部破门而入,背起老人就跑

  7月26日上午,一段“硬核”视频在余姚人的朋友圈迅速传播。事情发生在当日凌晨,余姚鹿亭乡白鹿村的村干部冒雨破门而入,将被困的74岁老人背到了就近的应急避灾点。

  视频中,屋里屋外都是高达0.5米深的积水,而且水流湍急。昨晚,记者联系到了参与救援的村干部,听他讲述了这场发生在凌晨时分的惊心动魄的救援。

  张波是鹿亭乡白鹿村联村组长、白鹿村应急救援队成员。7月26日凌晨,他和6名救援队员都在村委会待命。

  “村里有个老人失联了,她家里积水很深。我们刚才还看到了一双拖鞋飘出来,家人认出来了,就是她的鞋!”凌晨2:30左右,白鹿村党总支书记龚云常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是村里的村民小组长陈建位打来的。听到消息,张波和6名救援队员火速赶往事发地点,与村民小组长及老人的女婿马先生汇合。

  受困的老人叫鲁荷娣,今年74岁,女婿马先生就住在隔壁。马先生说,他7月25日傍晚就到丈母娘家里查看过情况,当时情况良好。但到了深夜,他发现老人“失联”了,打电话一直没人接听。

  到达现场后,大家都傻眼了。一扇大门紧闭,下方不断有水溢出,水流相当湍急。洪水已经到达膝盖位置,大约0.5米深。

  队员们尝试着破门,但没有成功。救援队员爬上梯子,选择翻墙进入,张波则现场指挥。一名队员不断撞击墙门往里推,另一名队员在屋内配合。“1、2、3!”门终于被撞开了,洪水一下子涌出来,屋内的水位迅速下降。

  与此同时,另一路队员进屋查看。“在这里!”听到声音,大家总算缓了一口气。原来,老人在家中睡着了,没有听到女婿的电话。

  “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背你去安全的地方!”话音刚落,陈建位就背起老人向外面冲。当时外面下着暴雨,龚云常直接将自己的雨衣披在了老人身上。一行人将老人送至就近的白鹿村文化礼堂应急避灾点,当时已经是凌晨3:30了。

警民联手,落水男孩被救上岸。

  “有我们在,一定会救他上来”

  民警、群众联手,紧急救援落水男孩

  7月26日早上7点,宁海县公安局跃龙派出所民警巡逻至草湖村洋溪大桥附近时,发现一男子正在水中抓着一丛水草求救。

  此时,雨水未停,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洋溪水位更是居高不下,情势十分危急。带队民警应斌魁快速反应,“救人!”他一边用最快速度奔去拿取救生圈和绳索,一边指令队员向上级汇报情况,请求消防、急救部门立即支援。

  同时,周边群众看到有人落水后,也围了过来,一位黑衣大哥脱了衣服就准备下水救人。应斌魁发现后立即喊话拦住他:“水太急了,大哥你不要下水,太危险了!有我们在,一定会救他上来的!”

  此时,落水男子的求救声越来越弱。应斌魁找准水流方向,在落水男子的上游位置把系上绳子的救生圈抛下。果然,救生圈逐渐向该男子飘过去。“快套上救生圈!我们拉你上来!”见该男子成功套上救生圈后,应斌魁立马抓住绳索另一端将他拉向岸边。“抓住了啊!不要放手!”终于,在早已在岸边等待许久的热心群众帮助下,男子被拉上岸。

  应斌魁立即带着队员们赶到岸边,这才看清了刚从水中脱险的男子原来竟还是个孩子,十几岁的样貌,被拉上岸后浑身冰冷,动弹不得,面对民警的问话已说不出任何一句话。

  幸好此时急救队员也及时赶到,初步检查后,应斌魁和急救人员们一同将落水的孩子抬上担架,终于顺利将其送上救护车,并陪同其一起前往医院。

  记者随后了解到,该男孩在洋溪边散心,哪知道因台风影响,溪水水位上涨,水边湿滑,各种水草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很多横亘在步道上。他在水边走路时,一时不慎被绊倒掉进水中。因水流湍急,不断被水流冲向溪水中央,直至抓住了水中的一丛水草才避免了继续被冲往下游。

陵园工作人员在疏通下水道。

  “戴着手套太滑了,还是徒手搬沙袋快”

  110名武警官兵急赴余姚筑坝抢险

  风雨拍在脸上,浑身是泥。但没有人顾及这些,大家迅速地传递着沙袋,嘴里都不自觉地念着“快快快……”昨天下午,110名武警官兵对余姚阳明街道丰乐村旁边的西江进行筑坝加固。

  西江是余姚江的一条支流,随着台风天积水的上涨,江水出现倒灌,原本由西往东流的江水开始从东往西流。西江旁边很多村民家中已经积水,而水位持续增高,一旦满溢,就会往对岸余姚市区方向倾入。

  上午11点钟,武警宁波支队接到上面命令,出动110名官兵,由支队中校参谋长卞高明带队,携冲锋舟4艘、橡皮艇7艘前往余姚阳明街道西江进行紧急抢险。

  到达现场后,经过现场勘察后,官兵们迅速投入抢险行动中。大家分成组,将沙袋运到堤坝处,用沙袋筑高堤坝挡水。他们有时肩扛沙袋小跑着向前,有时排成一列快速向前传递,随着一个个沙袋落地,堤坝一点点长高。

  接到休息命令时,战士们在泥地里席地而坐,大家简单地喝口水、闭目休息两分钟,接着马上起身投入抢险。

  战士刘祥手上的老伤口裂开了,经过简单的处理包扎后,他又马上加入了搬运沙袋的队伍。他的手前天在三江口抢险时被划开了一道口子,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而昨天在抓沙袋时,伤口崩裂。刘祥说,小伤没有什么事,只希望尽管完成加固堤坝的任务。

  其实,战士们都有发手套,而刘祥和很多战士一样都没有戴,他说手套戴着太滑了,搬运起沙袋没有那么快。记者注意到,一些战士的手已被粗糙的沙袋磨伤。

  还有位小战士来自安徽,入伍已经两年。他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余姚阳明街道,也是第一次参加抗台,他说自己还没有把抗台的消息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

  到下午6点多,堤坝加固工程接近尾声,而这时部队又接到紧急命令,附近又有一处地方堤坝需加固,于是他们接着转移到另一处继续固坝抢险。

武警官兵筑坝抢险。

  “就算整个陵园被淹没,

  我们也不走”

  守护烈士陵园,9人小队拼了

  “电量有限,停水停电。”7月26日上午9点11分,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陈志斌在给记者的微信中这样说。

  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海曙区章水镇樟村,地处我市西部山区。陵园背靠大雷山岗,强降水持续,一旦发生山洪或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说实话,当时内心有种很绝望的感觉,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陈志斌说。

  7月26日上午9点30分,记者联系上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陈曦希时,她的手机只剩下20%的电,“我梳理一下,一并跟你说吧。”

  7月26日凌晨1点,陈志斌提出让陈曦希和另外一名留守的女同事韩欣辰开车回镇上的避灾中心或直接回市区。

  “虽然当时雨下得很大,积水上来得很快,但如果走山路,还是可以从横街、集士港那边绕出去的。”陈曦希后来对记者说。

  面对可怕的未知,谁又能做到内心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

  “主任,那你不走吗?”

  “就算整个陵园淹没了我也不会走的。”

  “那我们也不走。”

  在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有一座高44.12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后整齐排列着800穴革命烈士墓。

  “我们都走了的话,纪念塔倒了怎么办?烈士墓怎么办?”看着窗外,在夜幕中若隐若现的纪念塔,陈志斌说。

  这段风雨夜的只言片语,被记录下来,发到了朋友圈。

  选择并肩战斗,战胜未知和恐惧的,不仅仅是陈志斌、韩欣辰、陈曦希。从7月23日开始,“烟花”对我市的影响渐渐显现,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发布闭园公告,迅速组建起义一支由9人组成的防台队伍。他们中有4名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不能退缩,困难时刻做好表率,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陈志斌说。

  防台队伍的成员们每两人一组,针对重点区域进行巡逻,监测水情、排查隐患,每小时换一次班。风大雨急,时不时能看到树枝被风吹断、掉落,幸好没人受伤。

  随着积水的上涨,巡逻从每小时一次缩短至每半小时巡逻一次。没轮到巡逻的人,就挤在漆黑的安保室里,互相加油鼓劲。

  “现在水势已经下降了很多,镇里、村里的超市也有充足的食物供应,暂时不用担心温饱。”陈志斌和同事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宁波晚报记者 陶倪 马佳威 薛曹盛 滕华 张贻富 殷欣欣 石承承 见习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赵琴 沈毅 杨硕 潘立 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