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这座铁索桥
2021-08-13 22:10:00 稿源: 多彩贵州网  

【专题】江山如此多娇 探寻宁波红色印记

“金凤子开红花,一开开在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7月19日,盘州市旧营乡黑石头村村民刘厚强坐在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桥头,唱起了《金凤子开红花》。

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位于贵州省盘州市新民镇黑石头村与普安县楼下镇鱼陇村交界处的楼下河河段上,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长征时经过该桥,当地村民们便称其为“长征桥”。

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

1920年,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由罗汉乡名士田昌雯倡议、楼下乡绅黄文统及鱼陇村寨布依族捐款建成,称“楼下铁索桥”。

“该桥过去一直是楼下镇进入兴义、盘县(现盘州)及云南的必经之道。”盘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兴宇说。

与四根铁索链接的桥墩处已被树木包裹起来

站在楼下铁索桥桥头望去,只见四根生锈的铁索一边连接桥墩、一边连接崖壁,横跨于南盘江上游的楼下河之上,铁索上面铺垫的木板已腐蚀殆尽,与四根铁索链接的桥墩、崖壁之处已被树木包裹起来,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久远的历史。

1935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的率领下,从普安县楼下镇泥堡村出发,在楼下镇与敌人遭遇。

“红军到达盘县旧营乡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抢渡楼下河,经楼下铁索桥迂回盘县进入云南,最后成功北上。”杨兴宇告诉记者,红三军团在黑石头村短暂停留的时日里,不仅开展了革命宣传,还教当地百姓唱革命歌曲。

黑石头村村民刘厚强讲述其父亲给红军背盐的故事

“父亲当年给红军背盐的时候,就是跟着红军从这座铁索桥上渡河的。”85岁的刘厚强指着身后的桥告诉记者,他父亲当年和同村的一位村民给红军背过盐,每人背了30斤盐随行。

杨兴宇介绍说,当年第三军团从兴仁县进入普安县楼下镇,再从普安县楼下镇经铁索桥横渡楼下河进入新民镇黑石头村,一路沿着山路爬上山顶处,到达黑石头村的黎族村寨,当地村民不知红军是敌是友,都悄悄躲进了山里。

盘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兴宇介绍“长征桥”

“小时候听父辈们说,当时他们躲起来后,红军就喊话:他们是打富济贫的红军、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刘厚强说,后通过短暂的接触交流,当地群众慢慢打消了对红军的顾虑。

在了解到黑石头村土匪猖獗,尤其以邓永福、陈二胖、高二挺等人为首的土匪头目常年欺压百姓后,彭德怀、杨尚昆在部队出发前往保田镇与大部队汇合前,留下了一个连的战士,对黑石头村的土匪进行围剿并全部歼灭。

“原本楼下铁索桥有6根铁索,铁索上还铺满了木板。”杨兴宇说,但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只剩下4根,桥面上的木板也腐烂了。

如今,楼下铁索桥上面铺垫的木板已腐蚀殆尽

据杨兴宇介绍,这座“长征桥”因建于1920年,年代比较久远,当地政府于1953年维修过;1980年,普安县政府于“长征桥”下游处修建了公路石拱桥,该桥通车后便成了交通要道,“长征桥”就没有人行走了;1992年5月,“长征桥”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美人富。2016年以来,新民镇推动农业产业革命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将打克、乍勒、旧屯三村的梯田统一规划连片打造,发动群众统一复耕,引导鼓励和扶持村民种植口感好、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红米,以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打造了一片跌宕起伏、宏伟壮观的独特万亩梯田风光。

盘州市新民镇万亩梯田一隅

站在新民镇万亩梯田观景台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蜿蜒迂回、错落有致,宛如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

据了解,新民镇红米种植基地梯田面积达11000多亩,亩产900至1100斤,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红米销售12块钱一斤,现在每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为1700多农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以旅游带动农业,新民镇万亩梯田带动了周边村寨3600多户11200多人增收致富。

盘州新民镇,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了个样”。(记者 文/洪英杰 夏航 胡绍山 周明 实习生 徐欣怡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这座铁索桥

稿源: 多彩贵州网 2021-08-13 22:10:00

“金凤子开红花,一开开在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7月19日,盘州市旧营乡黑石头村村民刘厚强坐在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桥头,唱起了《金凤子开红花》。

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位于贵州省盘州市新民镇黑石头村与普安县楼下镇鱼陇村交界处的楼下河河段上,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长征时经过该桥,当地村民们便称其为“长征桥”。

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

1920年,楼下鱼陇河同德铁索桥由罗汉乡名士田昌雯倡议、楼下乡绅黄文统及鱼陇村寨布依族捐款建成,称“楼下铁索桥”。

“该桥过去一直是楼下镇进入兴义、盘县(现盘州)及云南的必经之道。”盘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兴宇说。

与四根铁索链接的桥墩处已被树木包裹起来

站在楼下铁索桥桥头望去,只见四根生锈的铁索一边连接桥墩、一边连接崖壁,横跨于南盘江上游的楼下河之上,铁索上面铺垫的木板已腐蚀殆尽,与四根铁索链接的桥墩、崖壁之处已被树木包裹起来,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久远的历史。

1935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的率领下,从普安县楼下镇泥堡村出发,在楼下镇与敌人遭遇。

“红军到达盘县旧营乡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抢渡楼下河,经楼下铁索桥迂回盘县进入云南,最后成功北上。”杨兴宇告诉记者,红三军团在黑石头村短暂停留的时日里,不仅开展了革命宣传,还教当地百姓唱革命歌曲。

黑石头村村民刘厚强讲述其父亲给红军背盐的故事

“父亲当年给红军背盐的时候,就是跟着红军从这座铁索桥上渡河的。”85岁的刘厚强指着身后的桥告诉记者,他父亲当年和同村的一位村民给红军背过盐,每人背了30斤盐随行。

杨兴宇介绍说,当年第三军团从兴仁县进入普安县楼下镇,再从普安县楼下镇经铁索桥横渡楼下河进入新民镇黑石头村,一路沿着山路爬上山顶处,到达黑石头村的黎族村寨,当地村民不知红军是敌是友,都悄悄躲进了山里。

盘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兴宇介绍“长征桥”

“小时候听父辈们说,当时他们躲起来后,红军就喊话:他们是打富济贫的红军、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刘厚强说,后通过短暂的接触交流,当地群众慢慢打消了对红军的顾虑。

在了解到黑石头村土匪猖獗,尤其以邓永福、陈二胖、高二挺等人为首的土匪头目常年欺压百姓后,彭德怀、杨尚昆在部队出发前往保田镇与大部队汇合前,留下了一个连的战士,对黑石头村的土匪进行围剿并全部歼灭。

“原本楼下铁索桥有6根铁索,铁索上还铺满了木板。”杨兴宇说,但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只剩下4根,桥面上的木板也腐烂了。

如今,楼下铁索桥上面铺垫的木板已腐蚀殆尽

据杨兴宇介绍,这座“长征桥”因建于1920年,年代比较久远,当地政府于1953年维修过;1980年,普安县政府于“长征桥”下游处修建了公路石拱桥,该桥通车后便成了交通要道,“长征桥”就没有人行走了;1992年5月,“长征桥”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美人富。2016年以来,新民镇推动农业产业革命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将打克、乍勒、旧屯三村的梯田统一规划连片打造,发动群众统一复耕,引导鼓励和扶持村民种植口感好、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红米,以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打造了一片跌宕起伏、宏伟壮观的独特万亩梯田风光。

盘州市新民镇万亩梯田一隅

站在新民镇万亩梯田观景台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蜿蜒迂回、错落有致,宛如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

据了解,新民镇红米种植基地梯田面积达11000多亩,亩产900至1100斤,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红米销售12块钱一斤,现在每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为1700多农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以旅游带动农业,新民镇万亩梯田带动了周边村寨3600多户11200多人增收致富。

盘州新民镇,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了个样”。(记者 文/洪英杰 夏航 胡绍山 周明 实习生 徐欣怡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