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共和国摇篮”谱新篇
2021-08-13 22:42:00 稿源: 赣南日报  

【专题】江山如此多娇 探寻宁波红色印记

红都瑞金,叶坪红军广场静谧肃穆。高耸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状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矗立在五角星型的塔座上。在纪念碑与检阅台之间的地面上,“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格外醒目。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缅怀者络绎不绝。没有人能数得清,革命战争时期,有多少赣南儿女为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从此在这里风起云涌,至1930年6月,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基本形成。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谢氏宗祠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了。在随后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军事武装、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党史专家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伟大预演。

十七棵松成“信念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叶坪成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10公里外一个毗邻福建、群山怀抱的小山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乡亲们无不欢呼雀跃。

苏区时期,华屋43户人家,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一个壮怀激越、催人泪下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保卫崭新的苏维埃政权,村里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1934年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前夕,有17位华屋儿郞回乡与亲人道别,他们相约到村后的蛤蟆岭上,各自种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回来的要为牺牲的弟兄孝亲敬老。

昔日华屋村民的危旧土坯房

硝烟散尽后,不见儿郎归。当年的松苗早已高耸入云,而17位红军壮士却牺牲在长征途中。华屋人擦干眼泪,把烈士的名字写在木牌上,悬挂在他们生前种植的松树上,将其当作烈士的英灵来祭奠,并把这17棵松树命名为“信念树”。从此,17棵“信念树”成为华屋人在艰苦岁月中顽强坚持的源源动力。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华屋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华屋的低矮土屋早已拆了,取而代之的是66套崭新的小康楼;村史楼前,一排排蔬菜、水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左侧特意保留的七栋土坯房整饰一新,已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产业兴旺,小康梦圆,华屋人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火红日子。

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华屋蝶变,正是“共和国摇篮第一乡”叶坪沧桑巨变的生动缩影。

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的叶坪,位于瑞金城北6公里。这里的山山水水,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专款兴建叶坪新村,重修被毁建筑,整修破损革命旧址。目前,叶坪红色旅游景区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之一,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拆除大部分危旧土坯房后在原址建设的华屋新村

由于战争创伤和资源匮乏等原因,叶坪这个江西省最大的农业人口建制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迎难而上,尽锐出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在新时代再创“第一等工作”,创下了在全国影响广泛的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2018年7月,叶坪乡与瑞金市一道,在赣南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摘帽,全乡7个贫困村、2308户8908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叶坪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如今,叶坪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奋斗的豪情,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短评】

青松不老 精神长存

邱士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和伟大预演。赣南苏区人民誓死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

当年,叶坪华屋17位红军战士在栽下松苗告别故土时,便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革命理想高于天,即便牺牲,也在所不惜!即便牺牲,也要为子孙后代换得和平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坚信:青松不老,精神长存,革命必胜!

今天,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得以实现,我们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给予倾力支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赣南老区带来了破茧成蝶的历史巨变,这是何等的荣耀!我们唯有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从中感悟初心、汲取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才能不负先辈先烈、不负时代使命。

来源丨赣南日报

(记者 邱士冰/文 刘青/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共和国摇篮”谱新篇

稿源: 赣南日报 2021-08-13 22:42:00

红都瑞金,叶坪红军广场静谧肃穆。高耸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状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矗立在五角星型的塔座上。在纪念碑与检阅台之间的地面上,“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格外醒目。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缅怀者络绎不绝。没有人能数得清,革命战争时期,有多少赣南儿女为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从此在这里风起云涌,至1930年6月,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基本形成。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谢氏宗祠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了。在随后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军事武装、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党史专家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伟大预演。

十七棵松成“信念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叶坪成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10公里外一个毗邻福建、群山怀抱的小山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乡亲们无不欢呼雀跃。

苏区时期,华屋43户人家,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一个壮怀激越、催人泪下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保卫崭新的苏维埃政权,村里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1934年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前夕,有17位华屋儿郞回乡与亲人道别,他们相约到村后的蛤蟆岭上,各自种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回来的要为牺牲的弟兄孝亲敬老。

昔日华屋村民的危旧土坯房

硝烟散尽后,不见儿郎归。当年的松苗早已高耸入云,而17位红军壮士却牺牲在长征途中。华屋人擦干眼泪,把烈士的名字写在木牌上,悬挂在他们生前种植的松树上,将其当作烈士的英灵来祭奠,并把这17棵松树命名为“信念树”。从此,17棵“信念树”成为华屋人在艰苦岁月中顽强坚持的源源动力。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华屋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华屋的低矮土屋早已拆了,取而代之的是66套崭新的小康楼;村史楼前,一排排蔬菜、水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左侧特意保留的七栋土坯房整饰一新,已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产业兴旺,小康梦圆,华屋人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火红日子。

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华屋蝶变,正是“共和国摇篮第一乡”叶坪沧桑巨变的生动缩影。

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的叶坪,位于瑞金城北6公里。这里的山山水水,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专款兴建叶坪新村,重修被毁建筑,整修破损革命旧址。目前,叶坪红色旅游景区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之一,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拆除大部分危旧土坯房后在原址建设的华屋新村

由于战争创伤和资源匮乏等原因,叶坪这个江西省最大的农业人口建制乡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迎难而上,尽锐出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在新时代再创“第一等工作”,创下了在全国影响广泛的脱贫攻坚“叶坪模式”。

2018年7月,叶坪乡与瑞金市一道,在赣南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摘帽,全乡7个贫困村、2308户8908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叶坪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如今,叶坪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奋斗的豪情,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短评】

青松不老 精神长存

邱士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和伟大预演。赣南苏区人民誓死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

当年,叶坪华屋17位红军战士在栽下松苗告别故土时,便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革命理想高于天,即便牺牲,也在所不惜!即便牺牲,也要为子孙后代换得和平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坚信:青松不老,精神长存,革命必胜!

今天,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得以实现,我们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给予倾力支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赣南老区带来了破茧成蝶的历史巨变,这是何等的荣耀!我们唯有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从中感悟初心、汲取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才能不负先辈先烈、不负时代使命。

来源丨赣南日报

(记者 邱士冰/文 刘青/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