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解读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
2021-08-19 06:3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推动共同富裕 浙江先行示范

  6月2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市委《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动和推进机制,并对2035年发展图景作了展望,是下阶段我市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市委《行动计划》,现作一解读。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内涵特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为我们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央专门制定出台《意见》,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重任。中央《意见》指出,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省委召开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议》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对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

  市委认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市共同富裕,需要着重把握五方面要求:把握“制度优越性”要求,注重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胜势;把握“水平均衡性”要求,突出解决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形成全域一体、全民富裕的社会愿景;把握“成果共享性”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形成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有机统一的社会愿景;把握“内容全面性”要求,统筹推进文明提升、社会进步,形成人人全面发展、社会团结和睦的社会愿景;把握“建设广泛性”要求,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筑梦前行的社会愿景。为此,市委《行动计划》主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既对标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宁波具体实践;又聚焦当前制约宁波共同富裕的突出矛盾,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宁波特色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二是坚持全面统筹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坚持系统论,加强共同富裕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又坚持实践论,做到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定向突破。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既把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主抓贯穿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全过程;又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统一。

  二、客观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科学研判宁波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历史方位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12408.7亿元和1510.8亿元,居全国第12位、第11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居全省首位,自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二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8008元和39132元,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1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达40%左右,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80.2万人和55.1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到每月937元,在省内仅次于杭州。三是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左右,市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居全省第一。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均期望寿命、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重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文化强市深入推进。以省会、副省级城市第2名的好成绩夺得文明城市“六连冠”,文明好习惯养成实现率达到80%;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82.9%,成年居民的综合阅读率达91.2%,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842.7平方米;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12.3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7个和0.76个百分点。五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2.4亿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8%,增幅高出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缩小至1.74:1;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六是城乡环境加快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15年的82.7%提高到2020年的92.9%,PM_2.5年均浓度从4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3微克/立方米,劣Ⅴ类水质断面提前三年全面消除;80%以上的区县(市)创建成为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中3个区县(市)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能力、实际规范化利用处置量均居全省首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和“零填埋”。七是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掌上办公”“掌上办事”全面推开,政务服务网办率、好评率分别达83.18%和99.95%;“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9.8%、35.3%,连续14年获评省平安市,成功夺得省“平安金鼎”。

  但是,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标准和要求相比,我市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存在短板、收入差距在一些群体和领域中还比较大以及托育、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优质普惠等问题,需要通过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来加以突破。市委经过综合研判,形成了我市推动共同富裕基础条件较好、经过努力有希望在省内形成先行示范的基本判断。

  三、精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决扛起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使命担当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全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核心任务,涵盖了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四大战略定位”,力求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市委在反复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推进践行“八八战略”、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使命担当,努力成为共同富裕先行市,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全省有需要。浙江与其他省份相比,各地发展水平相对均衡,但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在部分地区仍然较为突出,需要有城市先行一步,率先走出一条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人文生态和谐“三美”共生的新路。在这方面宁波责无旁贷,必须率先破题探路,为全省打开局面。二是宁波有条件。我市作为杭甬“双城记”的重要一极,总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GDP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等重要指标在全国相对领先,有能力在全省推进共同富裕的大局中当先锋、打头阵。三是群众有期盼。尽管近年来我市总体上呈现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的态势,但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我们必须以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为引领,重点从缩小三大差距、推动七大民生“甬有”等方面入手,以“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设定目标,下大力气破解一批制约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围绕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总体发展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并就主要支撑性指标作了明确。一是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形成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完善低收入群体增收机制等。二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主要包括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等。三是共同富裕的区域协同格局进一步优化,主要包括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对接机制进一步优化等。四是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打开等。五是共同富裕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居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等。六是共同富裕的文明风尚进一步浓厚,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践行、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有力推进、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等。七是共同富裕的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主要包括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等。这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相互支撑、互为依托,共同推动我市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行稳致远。

  四、统筹安排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行动和标志性工程,确保各项举措压茬推进、落地生根

  为推动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顺利实现,市委《行动计划》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筹,针对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总体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期间“6+18+19”的具体安排,力求加快形成破竹之势。

  一是6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建设创新、集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市;构建高质、均衡、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成为高水平一体化的先行市;优化统筹、联动、高效的要素配置机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市;打造合理、有序、活力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先行市;增加优享、普惠、便捷的公共资源供给,成为品质生活共享的先行市;营造文明、公平、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先行市。6大任务分别对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差距、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物质精神同步提升等方面,旨在破解当前制约我市实现共同富裕的六大方面体制机制障碍。

  二是18项重点行动。为落实6大任务,市委根据“小切口、抓突破”的原则,立足“已有优势要进一步放大、突出短板要进一步补齐”,研究梳理了18项行动、160条举措作为宁波“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突破口,力争形成率先突破的制度性和实践性成果。

  “十百千万”产业创新行动,着眼于“十四五”时期为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四梁八柱”,主要从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百家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千亿级企业梯队、做大万亿数字经济规模等方面安排了13条举措,致力于提高全市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能级,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为推进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城乡路网“外畅内联”和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三大行动,主要着眼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其中,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行动以提高产业用地、城中村、旧村等低效空间的使用效率为目标,提出了统筹全市工业用地及集聚区布局、推动城中村集中连片改造等11条举措;城乡路网“外畅内联”行动主要从构建都市区大交通格局、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农村公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构建“一环八通道”对外铁路网、“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等11条举措,力求重塑宁波市内外交通版图;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行动聚焦我市南翼地区、四明山区域等相对落后片区,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提出了7条针对性举措。

  乡村产业振兴富民行动和农村集成改革深化行动,主要着眼于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富民行动主要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提出了8条举措;农村集成改革聚焦农村土地、农房等农村要素资源,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等方面谋划了7条举措,力求解决农村资源利用率不高、效益发挥不突出的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动和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主要着眼于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打造合理财富分配格局创造条件。其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动从扩大劳动分配比例、健全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财税政策调节机制等方面,提出了11条举措;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聚焦中等收入群体、困难群体、新市民群体等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重点人群,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低、扩中”的相关要求,从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强化困难群体托底保障、畅通新市民群体融入通道等方面,提出了11条针对性举措。

  “甬有善育”“甬有优学”“甬有健康”“甬有颐养”“甬有安居”“甬有保障”“甬有温暖”行动和人居环境净化美化行动,主要着眼于为推动生活品质普惠共享提供有效供给。七大“甬有”行动,分别围绕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托幼、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社保、慈善等“痛点”“堵点”问题,作了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如“甬有善育”,分别从构建生育良好的政策体系、扩大婴幼儿托位供给、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方面安排了7项针对性举措,有力回应了群众关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的呼吁;又如“甬有优学”,主要从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提出了7项举措,对下步我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此外,人居环境净化美化行动也从积极推进碳排放达峰、加强全域水环境治理、打造城乡未来社区等方面提出了11条举措,旨在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上述八大行动相互支撑、有机衔接,力求在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上先行一步,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行动和社会治理强基赋能行动,主要着眼于加快“口袋富”与“脑袋富”、“社会好”与“社会稳”的协同推进。其中,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行动从守护“红色四明”根脉、塑造新时代文明新风、推进“百镇千村”文化惠民等方面安排了12条举措,大力营造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社会氛围;社会治理强基赋能行动从深入推进“村村善治”、打造多元化“信用+”应用场景、推动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提升社会风险智慧防控水平等方面安排了13条举措,确保以善治推动共富。

  三是19项标志性工程。为压实6大任务、扩大18项重点行动的推进实效,扩大共同富裕的现实可及性,市委聚焦缩小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以及优化教育、医疗等七大领域民生服务,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梳理形成了我市推进共同富裕的19项标志性工程。其中,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如乡镇15分钟上高速工程、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工程、管道燃气“镇镇通”工程等;又纳入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如三级综合医院“县县有”工程、5A级居家养老服务“增能增效”工程、小中高优质学位扩量工程等;还包括一批困难群体托底保障项目,如困难救助“同城同标”工程、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程等。19项标志性工程突出群众可见、可感,力争各类群体、各个领域都能实实在在分享到宁波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获得感。

  五、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汇聚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磅礴合力

  市委《行动计划》提出,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机制,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担当、政治自觉和政治行动,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全过程、全领域和各环节。健全从严从紧、风清气正的清廉建设机制,推进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企业、清廉交通等清廉单元建设,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保障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有效落实,为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整体智治、便捷高效的数字化驱动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机制,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建设,加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应用,在共同富裕场景下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关系,率先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健全争先创优、闭环管理的抓落实工作机制,科学设立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督查考核一体化,倒逼形成争先创优进位的良好氛围。健全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全民建设机制,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作用,发挥海内外“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特殊作用,进一步画好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最大同心圆”。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是顺应人民期盼、引领时代潮流的伟大事业。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勠力同心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奋力交出让党中央和省委满意、让人民群众认可的高分答卷。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解读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8-19 06:33:00

  6月2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市委《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动和推进机制,并对2035年发展图景作了展望,是下阶段我市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市委《行动计划》,现作一解读。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内涵特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为我们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央专门制定出台《意见》,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重任。中央《意见》指出,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省委召开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议》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对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

  市委认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市共同富裕,需要着重把握五方面要求:把握“制度优越性”要求,注重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胜势;把握“水平均衡性”要求,突出解决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形成全域一体、全民富裕的社会愿景;把握“成果共享性”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形成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有机统一的社会愿景;把握“内容全面性”要求,统筹推进文明提升、社会进步,形成人人全面发展、社会团结和睦的社会愿景;把握“建设广泛性”要求,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筑梦前行的社会愿景。为此,市委《行动计划》主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既对标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宁波具体实践;又聚焦当前制约宁波共同富裕的突出矛盾,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宁波特色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二是坚持全面统筹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坚持系统论,加强共同富裕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又坚持实践论,做到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定向突破。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既把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主抓贯穿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全过程;又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统一。

  二、客观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科学研判宁波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历史方位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12408.7亿元和1510.8亿元,居全国第12位、第11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居全省首位,自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二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8008元和39132元,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1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达40%左右,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80.2万人和55.1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到每月937元,在省内仅次于杭州。三是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左右,市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居全省第一。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均期望寿命、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重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文化强市深入推进。以省会、副省级城市第2名的好成绩夺得文明城市“六连冠”,文明好习惯养成实现率达到80%;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82.9%,成年居民的综合阅读率达91.2%,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842.7平方米;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12.3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7个和0.76个百分点。五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2.4亿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8%,增幅高出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缩小至1.74:1;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六是城乡环境加快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15年的82.7%提高到2020年的92.9%,PM_2.5年均浓度从4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3微克/立方米,劣Ⅴ类水质断面提前三年全面消除;80%以上的区县(市)创建成为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中3个区县(市)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能力、实际规范化利用处置量均居全省首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和“零填埋”。七是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掌上办公”“掌上办事”全面推开,政务服务网办率、好评率分别达83.18%和99.95%;“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9.8%、35.3%,连续14年获评省平安市,成功夺得省“平安金鼎”。

  但是,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标准和要求相比,我市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存在短板、收入差距在一些群体和领域中还比较大以及托育、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优质普惠等问题,需要通过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来加以突破。市委经过综合研判,形成了我市推动共同富裕基础条件较好、经过努力有希望在省内形成先行示范的基本判断。

  三、精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决扛起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使命担当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全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核心任务,涵盖了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四大战略定位”,力求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市委在反复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推进践行“八八战略”、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使命担当,努力成为共同富裕先行市,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全省有需要。浙江与其他省份相比,各地发展水平相对均衡,但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在部分地区仍然较为突出,需要有城市先行一步,率先走出一条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人文生态和谐“三美”共生的新路。在这方面宁波责无旁贷,必须率先破题探路,为全省打开局面。二是宁波有条件。我市作为杭甬“双城记”的重要一极,总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GDP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等重要指标在全国相对领先,有能力在全省推进共同富裕的大局中当先锋、打头阵。三是群众有期盼。尽管近年来我市总体上呈现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的态势,但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我们必须以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为引领,重点从缩小三大差距、推动七大民生“甬有”等方面入手,以“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设定目标,下大力气破解一批制约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围绕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总体发展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并就主要支撑性指标作了明确。一是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形成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完善低收入群体增收机制等。二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主要包括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等。三是共同富裕的区域协同格局进一步优化,主要包括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对接机制进一步优化等。四是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打开等。五是共同富裕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居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等。六是共同富裕的文明风尚进一步浓厚,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践行、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有力推进、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等。七是共同富裕的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主要包括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等。这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相互支撑、互为依托,共同推动我市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行稳致远。

  四、统筹安排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行动和标志性工程,确保各项举措压茬推进、落地生根

  为推动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顺利实现,市委《行动计划》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筹,针对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总体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期间“6+18+19”的具体安排,力求加快形成破竹之势。

  一是6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建设创新、集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市;构建高质、均衡、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成为高水平一体化的先行市;优化统筹、联动、高效的要素配置机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市;打造合理、有序、活力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先行市;增加优享、普惠、便捷的公共资源供给,成为品质生活共享的先行市;营造文明、公平、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先行市。6大任务分别对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差距、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物质精神同步提升等方面,旨在破解当前制约我市实现共同富裕的六大方面体制机制障碍。

  二是18项重点行动。为落实6大任务,市委根据“小切口、抓突破”的原则,立足“已有优势要进一步放大、突出短板要进一步补齐”,研究梳理了18项行动、160条举措作为宁波“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突破口,力争形成率先突破的制度性和实践性成果。

  “十百千万”产业创新行动,着眼于“十四五”时期为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四梁八柱”,主要从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百家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千亿级企业梯队、做大万亿数字经济规模等方面安排了13条举措,致力于提高全市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能级,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为推进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城乡路网“外畅内联”和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三大行动,主要着眼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其中,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行动以提高产业用地、城中村、旧村等低效空间的使用效率为目标,提出了统筹全市工业用地及集聚区布局、推动城中村集中连片改造等11条举措;城乡路网“外畅内联”行动主要从构建都市区大交通格局、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农村公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构建“一环八通道”对外铁路网、“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等11条举措,力求重塑宁波市内外交通版图;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行动聚焦我市南翼地区、四明山区域等相对落后片区,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提出了7条针对性举措。

  乡村产业振兴富民行动和农村集成改革深化行动,主要着眼于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富民行动主要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提出了8条举措;农村集成改革聚焦农村土地、农房等农村要素资源,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等方面谋划了7条举措,力求解决农村资源利用率不高、效益发挥不突出的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动和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主要着眼于为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打造合理财富分配格局创造条件。其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动从扩大劳动分配比例、健全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财税政策调节机制等方面,提出了11条举措;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聚焦中等收入群体、困难群体、新市民群体等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重点人群,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低、扩中”的相关要求,从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强化困难群体托底保障、畅通新市民群体融入通道等方面,提出了11条针对性举措。

  “甬有善育”“甬有优学”“甬有健康”“甬有颐养”“甬有安居”“甬有保障”“甬有温暖”行动和人居环境净化美化行动,主要着眼于为推动生活品质普惠共享提供有效供给。七大“甬有”行动,分别围绕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托幼、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社保、慈善等“痛点”“堵点”问题,作了相应的制度性安排。如“甬有善育”,分别从构建生育良好的政策体系、扩大婴幼儿托位供给、实施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方面安排了7项针对性举措,有力回应了群众关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的呼吁;又如“甬有优学”,主要从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提出了7项举措,对下步我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此外,人居环境净化美化行动也从积极推进碳排放达峰、加强全域水环境治理、打造城乡未来社区等方面提出了11条举措,旨在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上述八大行动相互支撑、有机衔接,力求在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上先行一步,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

  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行动和社会治理强基赋能行动,主要着眼于加快“口袋富”与“脑袋富”、“社会好”与“社会稳”的协同推进。其中,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行动从守护“红色四明”根脉、塑造新时代文明新风、推进“百镇千村”文化惠民等方面安排了12条举措,大力营造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社会氛围;社会治理强基赋能行动从深入推进“村村善治”、打造多元化“信用+”应用场景、推动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提升社会风险智慧防控水平等方面安排了13条举措,确保以善治推动共富。

  三是19项标志性工程。为压实6大任务、扩大18项重点行动的推进实效,扩大共同富裕的现实可及性,市委聚焦缩小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以及优化教育、医疗等七大领域民生服务,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梳理形成了我市推进共同富裕的19项标志性工程。其中,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如乡镇15分钟上高速工程、农村规模化供水“应通尽通”工程、管道燃气“镇镇通”工程等;又纳入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如三级综合医院“县县有”工程、5A级居家养老服务“增能增效”工程、小中高优质学位扩量工程等;还包括一批困难群体托底保障项目,如困难救助“同城同标”工程、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程等。19项标志性工程突出群众可见、可感,力争各类群体、各个领域都能实实在在分享到宁波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的共同富裕获得感。

  五、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汇聚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磅礴合力

  市委《行动计划》提出,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机制,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担当、政治自觉和政治行动,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全过程、全领域和各环节。健全从严从紧、风清气正的清廉建设机制,推进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企业、清廉交通等清廉单元建设,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保障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有效落实,为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整体智治、便捷高效的数字化驱动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机制,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建设,加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应用,在共同富裕场景下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关系,率先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健全争先创优、闭环管理的抓落实工作机制,科学设立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督查考核一体化,倒逼形成争先创优进位的良好氛围。健全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全民建设机制,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作用,发挥海内外“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特殊作用,进一步画好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最大同心圆”。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是顺应人民期盼、引领时代潮流的伟大事业。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勠力同心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奋力交出让党中央和省委满意、让人民群众认可的高分答卷。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