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艺术“复活”沉睡渔村 宁海下渔村民自发捐出宅基地
2021-08-19 16:0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宁波全力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扬帆起航的“硬汉船”。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徐铭怿 吴立高 文/摄

  金生根终于看到了村庄的变化。“年初这里还是倒塌的旧地基,如今通过艺术改造,变成了一艘扬帆起航的‘硬汉船’,不禁让我想起了30年前开船远洋捕捞的场面。”今天(8月19日)上午,68岁的宁海强蛟下渔村村民金生根告诉外出归来的年轻人,建设美丽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是几代村民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

  村民在造船。

  走在村庄里,废弃的古井变身“饮水思源”,倒塌的老屋改造成“忠孝广场”,闲置的民居蝶变为“渔文化馆”……近段时间,下渔村采用“艺术”改造的模式造景,一处处断垣残壁被“微改造、精提升”为独具匠心的小景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活力和幸福色彩,逐渐“复活”的千年渔村开始展现独特魅力。

  整理后的宅基地。

  下渔村濒临象山港尾端的宁海湾,全村500多户人家,村民大多以捕鱼或海洋运输为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渔村一度繁荣,依托港口,上百艘渔船出海捕鱼,满舱的鱼蟹卸在薛岙码头上,场面壮观,至今仍被村里的老人津津乐道。但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港口日渐萧索,村庄50年来没怎么变化过,年轻人大量外出,昔日热闹繁华的渔村成了空心村。

  村庄面貌。

  如何让村庄重新发展振兴起来?这道课题摆在了全村人面前。新换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集体探讨发展思路,决定以党建引领“艺术振兴乡村”,大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人文产业等方面的元素,以“艺术”为魂,以“旅游”为径,用更优的渔村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发展振兴乡村旅游,复活“空心村”,实现美丽村庄与美丽经济共赢。

  为确保渔耕文化传承、传统民居保护和旅游开发达到和谐统一,村里还定下“三不三要”原则:不大改大拆,要精修精调;不破坏风貌,要原汁原味;不浪费资源,要就地取材。

  思路清,天地阔。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拆除自家老房,挨家挨户发动村民清理环境美化节点。同时,聘请本土乡建艺术家周毅作为驻村艺术家,帮忙设计节点助力村庄蝶变。

  大家齐动手。

  “我家有6间房,加上亲戚的,一共10余间,都给你们。”72岁的薛瑞贝主动将自家的宅基地“送”上,并劝说亲戚一起支持村庄建设。“我有3间危房的地基,可以做点什么。”“我没有地基,但是我愿意提供劳动力。”村民纷纷捐出自家的宅基地,50多户村民的40多间宅基地都成了村里的“公用地”。

  “为了不让村民受损失,村里还跟捐地的村民签订一份协议,明确权属。”该村党支部书记薛瑞岳介绍,随着村民志愿者的自发加入,“艺术破冰”行动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拆除危房数十间,清理出公共空间2000余平方米,打造串联艺术化景观小品10余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踊跃的捐地行为,也触动了村里老人的心。“我们也不能闲着,趁着还有力气一起来干。”70岁的薛国法主动加入节点改造的队伍中来,并和村民薛昌贤一起召集村里的8名村民搬石头、运木头等。“村民都是自发加入,没有要过一分报酬,材料也都是拆除老房子后的废弃木料和石料,仅有少数材料是村里购买的。”薛国法说,目前,全村一共有100余名村民加入做义工的队伍,村里妇女还自发组织起来包饺子为义工们送点心,全村人空前团结互助。

  墙绘。

  薛瑞岳掏出手机,打开节点改造前的照片告诉笔者,全村人迫切想改变落后面貌,也想早日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乡村。目前,下渔村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建设资金,村内菜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滨海旅游栈道也将马上开工。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艺术“复活”沉睡渔村 宁海下渔村民自发捐出宅基地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8-19 16:04:00

  扬帆起航的“硬汉船”。

  中国宁波网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徐铭怿 吴立高 文/摄

  金生根终于看到了村庄的变化。“年初这里还是倒塌的旧地基,如今通过艺术改造,变成了一艘扬帆起航的‘硬汉船’,不禁让我想起了30年前开船远洋捕捞的场面。”今天(8月19日)上午,68岁的宁海强蛟下渔村村民金生根告诉外出归来的年轻人,建设美丽生态宜居的新家园,是几代村民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

  村民在造船。

  走在村庄里,废弃的古井变身“饮水思源”,倒塌的老屋改造成“忠孝广场”,闲置的民居蝶变为“渔文化馆”……近段时间,下渔村采用“艺术”改造的模式造景,一处处断垣残壁被“微改造、精提升”为独具匠心的小景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活力和幸福色彩,逐渐“复活”的千年渔村开始展现独特魅力。

  整理后的宅基地。

  下渔村濒临象山港尾端的宁海湾,全村500多户人家,村民大多以捕鱼或海洋运输为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渔村一度繁荣,依托港口,上百艘渔船出海捕鱼,满舱的鱼蟹卸在薛岙码头上,场面壮观,至今仍被村里的老人津津乐道。但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港口日渐萧索,村庄50年来没怎么变化过,年轻人大量外出,昔日热闹繁华的渔村成了空心村。

  村庄面貌。

  如何让村庄重新发展振兴起来?这道课题摆在了全村人面前。新换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集体探讨发展思路,决定以党建引领“艺术振兴乡村”,大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人文产业等方面的元素,以“艺术”为魂,以“旅游”为径,用更优的渔村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发展振兴乡村旅游,复活“空心村”,实现美丽村庄与美丽经济共赢。

  为确保渔耕文化传承、传统民居保护和旅游开发达到和谐统一,村里还定下“三不三要”原则:不大改大拆,要精修精调;不破坏风貌,要原汁原味;不浪费资源,要就地取材。

  思路清,天地阔。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拆除自家老房,挨家挨户发动村民清理环境美化节点。同时,聘请本土乡建艺术家周毅作为驻村艺术家,帮忙设计节点助力村庄蝶变。

  大家齐动手。

  “我家有6间房,加上亲戚的,一共10余间,都给你们。”72岁的薛瑞贝主动将自家的宅基地“送”上,并劝说亲戚一起支持村庄建设。“我有3间危房的地基,可以做点什么。”“我没有地基,但是我愿意提供劳动力。”村民纷纷捐出自家的宅基地,50多户村民的40多间宅基地都成了村里的“公用地”。

  “为了不让村民受损失,村里还跟捐地的村民签订一份协议,明确权属。”该村党支部书记薛瑞岳介绍,随着村民志愿者的自发加入,“艺术破冰”行动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拆除危房数十间,清理出公共空间2000余平方米,打造串联艺术化景观小品10余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踊跃的捐地行为,也触动了村里老人的心。“我们也不能闲着,趁着还有力气一起来干。”70岁的薛国法主动加入节点改造的队伍中来,并和村民薛昌贤一起召集村里的8名村民搬石头、运木头等。“村民都是自发加入,没有要过一分报酬,材料也都是拆除老房子后的废弃木料和石料,仅有少数材料是村里购买的。”薛国法说,目前,全村一共有100余名村民加入做义工的队伍,村里妇女还自发组织起来包饺子为义工们送点心,全村人空前团结互助。

  墙绘。

  薛瑞岳掏出手机,打开节点改造前的照片告诉笔者,全村人迫切想改变落后面貌,也想早日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乡村。目前,下渔村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建设资金,村内菜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滨海旅游栈道也将马上开工。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蔡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