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为宁波人留住乡愁!一个"衕"字 专家论证了小半年
2021-08-19 06:4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海曙区大来街,旧名大来衕。记者崔引摄

  “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这副对联所说的七塔寺、百梁桥,是宁波两处著名的古建筑、古地名。和它们一样,说到鼓楼、战船街、镇明路、鸣鹤古镇、月楼岙……在我们每一次提及、触碰它的时候,都仿佛与往日时光握了一次手。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为了守住宁波的这些老地名,留住宁波人的乡愁,《宁波市地名志》丛书正在撰写中。该系列丛书共10册,由10个区县(市)的地名办负责编撰,其中,《江北区地名志》《北仑区地名志》《余姚市地名志》已率先出版发行。

  建立804个历史地名名录

  命名一批老地名派生的新地名

  今年是宁波建城1200年,亦是宁波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35周年。

  地名,作为一座城市的地理坐标,是远逝岁月的一抹历史记忆,是深厚底蕴的一处文化载体,更是我们美丽心灵的一份情感寄托,保护老地名、宁波地域特色地名,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留住了我们的文化根脉。

  据了解,自《条例》施行以来,市民政局联合我市文广旅游和住建部门,推动部分古镇(古村)入选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目录。目前,海曙区沙港村、鄞州区天童村、鄞州区横溪镇、东钱湖镇韩岭村、奉化区莼湖街道鲒(jíe)埼(qí)村已入选省第一批、第二批“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目录。

  同时,依托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我市开展了历史地名普查工作,建立了包含地名文化遗产目录的普查档案,市县两级已建立两批804个历史地名名录。

  依据《条例》规定,优先使用原有地名或就近使用派生历史地名。去年以来,我市已命名了醇德巷、老庙巷、河头门巷、殷隘(gà)路等一批以老地名派生的地名。

  即将修编出台的《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曙区地名专项规划,也专设了历史地名保护章节和古地名专名采词库。

  为了这个“衕”字

  专家论证了小半年

  宁波各区县(市)在编撰出版地名志的工作中,为了老地名的存废,也是“烧”了不少脑细胞。海曙区作为宁波的主城区之一,有许多老地名,他们就遇到了“衕”字在新版地名志中是否保留的问题。

  宁波地名中的“衕”,在浙东旧时通“弄”,它表达的是“胡同”的意思,在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地方志中曾多次出现。在1993年由宁波市地名委员会出版的《宁波市地名志》中,对大来街描述中引用《鄞县通志》记载:“旧名大来衕”。碶闸街,也有记载:“旧名硝皮衕、同仁堂衕、万泰衕、王公泰衕”。

  按照现在的语言文字和出版规范来说,“衕”字应采用“同”。而如果用“同”来替代“衕”,“衕”这个代表宁波地域风貌和地名文化的字眼,就将彻底消失。

  “对于重要地名,我们启动了专家论证机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20日,针对“衕”这个异体字的应用,就专门邀请了甬上的文史学者、地名专家进行会议论证。

  这个论证,从年初开始召集,到专家们做好“功课”、一起研讨,花了小半年时间。论证会现场,有语言专家说,原则上应该使用规范字,但志书有一定“特权”,可例外;有出版专家说,志书编写可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使用异体字,这个不能算错;也有文史专家说,正式出书就应尊重出版规范,采用规范用字;更多的地名专家认为,“衕”字是特殊的浙东地名用字,单用一个“同”字,不能表达“胡同”的意思,建议在古地名中保留“衕”字……

  经过来自文化、史志、语委、出版、文博等领域的专家多番论证,形成了最终的论证意见:“衕”字作为宁波历代方志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地名称法,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海曙区地名志文稿中予以保留。

  9年我市消失了4600余地名

  如何为宁波人留住乡愁

  宁波一些具有独特历史底蕴和文化优势的地名,在城市变迁中正在逐渐消失。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2006年,市区的战船街、法卿巷、积善巷等260条街巷(路)地名消失,占了当时街巷(路)总数的近三分之一。2010年至2018年,全市因地理实体变更而消失的行政村及道路街巷名称有4600余条,老地名保护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在宁波,有不少地域特色的地名。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宁波人喜欢称南边的地名为塘,东边为隘,西边则是“公式(dā)”,这都是根据各地不同的特殊地形而形成的地名称谓。“对于这些带有浓重地域色彩的历史地名,我们也希望能保留并传承下去。”

  在《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里面出现了这样的表述——保护“隘、漕、岸、沿、边、碶、堰、公式、公式(chán)”等具有宁波地域特色的地名。

  有人说,如果2000年前的汉朝人穿越到今天的甘肃,大概不会迷路。从大汉都城“西安”出发,他能一眼认出“天水”“陇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2000年过去了,这些充满汉风古韵的地名,依旧镶嵌在今天甘肃的地图上。愿宁波的地名,也能跨越岁月更迭,一路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为宁波人留住乡愁!一个"衕"字 专家论证了小半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08-19 06:45:00

海曙区大来街,旧名大来衕。记者崔引摄

  “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这副对联所说的七塔寺、百梁桥,是宁波两处著名的古建筑、古地名。和它们一样,说到鼓楼、战船街、镇明路、鸣鹤古镇、月楼岙……在我们每一次提及、触碰它的时候,都仿佛与往日时光握了一次手。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为了守住宁波的这些老地名,留住宁波人的乡愁,《宁波市地名志》丛书正在撰写中。该系列丛书共10册,由10个区县(市)的地名办负责编撰,其中,《江北区地名志》《北仑区地名志》《余姚市地名志》已率先出版发行。

  建立804个历史地名名录

  命名一批老地名派生的新地名

  今年是宁波建城1200年,亦是宁波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35周年。

  地名,作为一座城市的地理坐标,是远逝岁月的一抹历史记忆,是深厚底蕴的一处文化载体,更是我们美丽心灵的一份情感寄托,保护老地名、宁波地域特色地名,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留住了我们的文化根脉。

  据了解,自《条例》施行以来,市民政局联合我市文广旅游和住建部门,推动部分古镇(古村)入选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目录。目前,海曙区沙港村、鄞州区天童村、鄞州区横溪镇、东钱湖镇韩岭村、奉化区莼湖街道鲒(jíe)埼(qí)村已入选省第一批、第二批“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目录。

  同时,依托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我市开展了历史地名普查工作,建立了包含地名文化遗产目录的普查档案,市县两级已建立两批804个历史地名名录。

  依据《条例》规定,优先使用原有地名或就近使用派生历史地名。去年以来,我市已命名了醇德巷、老庙巷、河头门巷、殷隘(gà)路等一批以老地名派生的地名。

  即将修编出台的《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曙区地名专项规划,也专设了历史地名保护章节和古地名专名采词库。

  为了这个“衕”字

  专家论证了小半年

  宁波各区县(市)在编撰出版地名志的工作中,为了老地名的存废,也是“烧”了不少脑细胞。海曙区作为宁波的主城区之一,有许多老地名,他们就遇到了“衕”字在新版地名志中是否保留的问题。

  宁波地名中的“衕”,在浙东旧时通“弄”,它表达的是“胡同”的意思,在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地方志中曾多次出现。在1993年由宁波市地名委员会出版的《宁波市地名志》中,对大来街描述中引用《鄞县通志》记载:“旧名大来衕”。碶闸街,也有记载:“旧名硝皮衕、同仁堂衕、万泰衕、王公泰衕”。

  按照现在的语言文字和出版规范来说,“衕”字应采用“同”。而如果用“同”来替代“衕”,“衕”这个代表宁波地域风貌和地名文化的字眼,就将彻底消失。

  “对于重要地名,我们启动了专家论证机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20日,针对“衕”这个异体字的应用,就专门邀请了甬上的文史学者、地名专家进行会议论证。

  这个论证,从年初开始召集,到专家们做好“功课”、一起研讨,花了小半年时间。论证会现场,有语言专家说,原则上应该使用规范字,但志书有一定“特权”,可例外;有出版专家说,志书编写可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使用异体字,这个不能算错;也有文史专家说,正式出书就应尊重出版规范,采用规范用字;更多的地名专家认为,“衕”字是特殊的浙东地名用字,单用一个“同”字,不能表达“胡同”的意思,建议在古地名中保留“衕”字……

  经过来自文化、史志、语委、出版、文博等领域的专家多番论证,形成了最终的论证意见:“衕”字作为宁波历代方志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地名称法,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海曙区地名志文稿中予以保留。

  9年我市消失了4600余地名

  如何为宁波人留住乡愁

  宁波一些具有独特历史底蕴和文化优势的地名,在城市变迁中正在逐渐消失。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2006年,市区的战船街、法卿巷、积善巷等260条街巷(路)地名消失,占了当时街巷(路)总数的近三分之一。2010年至2018年,全市因地理实体变更而消失的行政村及道路街巷名称有4600余条,老地名保护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在宁波,有不少地域特色的地名。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宁波人喜欢称南边的地名为塘,东边为隘,西边则是“公式(dā)”,这都是根据各地不同的特殊地形而形成的地名称谓。“对于这些带有浓重地域色彩的历史地名,我们也希望能保留并传承下去。”

  在《宁波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里面出现了这样的表述——保护“隘、漕、岸、沿、边、碶、堰、公式、公式(chán)”等具有宁波地域特色的地名。

  有人说,如果2000年前的汉朝人穿越到今天的甘肃,大概不会迷路。从大汉都城“西安”出发,他能一眼认出“天水”“陇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2000年过去了,这些充满汉风古韵的地名,依旧镶嵌在今天甘肃的地图上。愿宁波的地名,也能跨越岁月更迭,一路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