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三星堆人偏爱“国字脸”?“坑长”有新发现…
2021-09-18 20:43:20 稿源: 人民网  

  铜扭头跪坐人像、金面罩、戴着“项圈”的神兽神坛……最近一段时间,三星堆频频“上新”,再次让学界和公众为之兴奋。

  随着对三星堆考古的不断深入,古蜀文明中更多的历史细节不断呈现。这些细节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息?现代科技又是如何在发掘中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带着这些疑问,人民网“强观察”栏目专访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许丹阳。

  新发现,三星堆人或偏爱“国字脸”

  “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国字脸、颧骨突出、剑眉、杏仁眼。”今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表的简报中首次对三星堆4号祭祀坑出土的铜扭头跪坐人像进行了描述。

  “像是完全按照真人的形态塑造出来的,为我们得知当时的人长什么样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许丹阳介绍道,与三星堆其他出土人像的“模式化长相”不同的是,铜扭头跪坐人像个性十足,面部肌肉轮廓、神态都被细致地刻画出来。

铜扭头跪坐人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铜扭头跪坐人像的头发由两根凹槽型铜条代替,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之间的卡槽位置,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紧紧抓地,后脚跟抬起,脚趾张开,因用力而脚指甲下陷,趾关节突起。

  “该器物是当前发现的商代晚期最具艺术性的青铜人物塑像。”许丹阳认为,如此兼具写实性和艺术性的新人物,无疑为研究当时人群的社会体系、生活习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人像身上还有多个细节,许丹阳表示,人像所饰纹饰复杂多样,交错 “V”形纹、羽冠纹、燕尾纹皆为首次发现,羽翅纹也较有特色。而燕尾纹在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器上多见,这可能暗示了三星堆与长江中下游两地文明间的联系,进而有可能解答古蜀文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重要问题。

  新技术,保护文物要“私人订制”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不乏有破口机理没有规律性的残件、接触空气就容易开裂或粉化的象牙,氧化腐朽极其严重的器物。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物完整、安全、有效地取出,也是考古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如今的文物发掘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用铲子一点点直接挖出来,而是先尽可能清理掉坑内填土,然后通过肉眼观察记录、摄影摄像和三维扫描技术等手段全面认知文物分布位置和叠压情况后,再根据不同文物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其取出。”许丹阳将发掘文物形容为一个“私人订制”的提取过程。

  “在考古工作中,无论数据获取提取阶段还是数据应用阶段,保证文物的原始性、真实性,避免对文物资源的二次伤害是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许丹阳表示,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航空遥感等测绘技术在三星堆文物修复、遗址保护中“一展身手”。这些“黑科技”的使用,对于文物在提取过程中不受到二次伤害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3D打印器物塑胶外壳模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一器一策’的文物提取步骤展现了考古人员对三星堆文明的敬畏之心。”许丹阳举例,对于一些比较脆弱的大型铜器而言,通常需要运用3D打印技术,先在文物外边用硅胶做一个外罩。为保存外壳的完整性,还要使用凝结快速、抗湿的高分子绷带进行加固,之后再将其用吊机提取出来装在特殊定制的箱子当中。出土后文物经过交接、登记、签字确认等手续后,即被送入现场保护平台观察。

  新面孔,考古是个“新潮”的专业

  在三星堆考古的一线,“90后”勇挑大梁,占比过半,许丹阳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去年10月,许丹阳正式进入三星堆4号祭祀坑,负责文物的发掘清理工作,被团队的小伙伴戏称为“挖土青年”。

  “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考古人员多为资深学者。但事实上,从事考古工作的年轻人一直是占很大比例的。”许丹阳说,早在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大规模发掘工作中,就有很大一部分考古队员是年轻人。

三星堆3号祭祀坑大面具提取过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许丹阳表示,虽然文物是古老的,但面向田野的新生考古学科充满活力,一线的工作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作为年轻一代,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上多向前辈们学习。

  今年9月1日,《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持续推进三星堆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相关研究也将进入新时期。

  目前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文物已经全部提取完毕,在谈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时,许丹阳表示,接下来要投入到对出土文物的保护和资料整理阶段,并编辑出版考古报告。“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的古蜀国原貌,终将在不断地“更新”中揭开神秘的面纱。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三星堆人偏爱“国字脸”?“坑长”有新发现…

稿源: 人民网 2021-09-18 20:43:20

  铜扭头跪坐人像、金面罩、戴着“项圈”的神兽神坛……最近一段时间,三星堆频频“上新”,再次让学界和公众为之兴奋。

  随着对三星堆考古的不断深入,古蜀文明中更多的历史细节不断呈现。这些细节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息?现代科技又是如何在发掘中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带着这些疑问,人民网“强观察”栏目专访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许丹阳。

  新发现,三星堆人或偏爱“国字脸”

  “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国字脸、颧骨突出、剑眉、杏仁眼。”今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表的简报中首次对三星堆4号祭祀坑出土的铜扭头跪坐人像进行了描述。

  “像是完全按照真人的形态塑造出来的,为我们得知当时的人长什么样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许丹阳介绍道,与三星堆其他出土人像的“模式化长相”不同的是,铜扭头跪坐人像个性十足,面部肌肉轮廓、神态都被细致地刻画出来。

铜扭头跪坐人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铜扭头跪坐人像的头发由两根凹槽型铜条代替,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之间的卡槽位置,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紧紧抓地,后脚跟抬起,脚趾张开,因用力而脚指甲下陷,趾关节突起。

  “该器物是当前发现的商代晚期最具艺术性的青铜人物塑像。”许丹阳认为,如此兼具写实性和艺术性的新人物,无疑为研究当时人群的社会体系、生活习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人像身上还有多个细节,许丹阳表示,人像所饰纹饰复杂多样,交错 “V”形纹、羽冠纹、燕尾纹皆为首次发现,羽翅纹也较有特色。而燕尾纹在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器上多见,这可能暗示了三星堆与长江中下游两地文明间的联系,进而有可能解答古蜀文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重要问题。

  新技术,保护文物要“私人订制”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不乏有破口机理没有规律性的残件、接触空气就容易开裂或粉化的象牙,氧化腐朽极其严重的器物。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物完整、安全、有效地取出,也是考古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如今的文物发掘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用铲子一点点直接挖出来,而是先尽可能清理掉坑内填土,然后通过肉眼观察记录、摄影摄像和三维扫描技术等手段全面认知文物分布位置和叠压情况后,再根据不同文物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其取出。”许丹阳将发掘文物形容为一个“私人订制”的提取过程。

  “在考古工作中,无论数据获取提取阶段还是数据应用阶段,保证文物的原始性、真实性,避免对文物资源的二次伤害是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许丹阳表示,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航空遥感等测绘技术在三星堆文物修复、遗址保护中“一展身手”。这些“黑科技”的使用,对于文物在提取过程中不受到二次伤害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3D打印器物塑胶外壳模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一器一策’的文物提取步骤展现了考古人员对三星堆文明的敬畏之心。”许丹阳举例,对于一些比较脆弱的大型铜器而言,通常需要运用3D打印技术,先在文物外边用硅胶做一个外罩。为保存外壳的完整性,还要使用凝结快速、抗湿的高分子绷带进行加固,之后再将其用吊机提取出来装在特殊定制的箱子当中。出土后文物经过交接、登记、签字确认等手续后,即被送入现场保护平台观察。

  新面孔,考古是个“新潮”的专业

  在三星堆考古的一线,“90后”勇挑大梁,占比过半,许丹阳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去年10月,许丹阳正式进入三星堆4号祭祀坑,负责文物的发掘清理工作,被团队的小伙伴戏称为“挖土青年”。

  “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考古人员多为资深学者。但事实上,从事考古工作的年轻人一直是占很大比例的。”许丹阳说,早在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大规模发掘工作中,就有很大一部分考古队员是年轻人。

三星堆3号祭祀坑大面具提取过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许丹阳表示,虽然文物是古老的,但面向田野的新生考古学科充满活力,一线的工作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作为年轻一代,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工作经验、理论知识上多向前辈们学习。

  今年9月1日,《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持续推进三星堆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相关研究也将进入新时期。

  目前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文物已经全部提取完毕,在谈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时,许丹阳表示,接下来要投入到对出土文物的保护和资料整理阶段,并编辑出版考古报告。“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的古蜀国原貌,终将在不断地“更新”中揭开神秘的面纱。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