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双燕》图景再现月湖的背后故事:乡情依然 乡愁永恒
2021-11-02 20:1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朝霞 厉晓杭 实习生 顾奕君

  “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描述其经典名作《双燕》时的感慨。如今,这一画作中的景观,作为天一阁·月湖景区二期提升工程的核心部分,在月湖景区雏形初现,再过10天左右,随着水面观景台的完工,这一镌刻在万千人记忆中的经典场景将在月湖景区花屿宁波茶文化博物院的袁宅完美呈现。

《双燕》“母体”袁宅原貌得以恢复。(唐严 摄)

  今天,记者来到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了解《双燕》图景再现的背后故事。

  “天一阁·月湖景区二期提升工程就是要通过挖掘月湖的文化记忆,讲好月湖故事,留住乡愁。再现《双燕》图景,就是留住永恒的乡愁。”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裘燕萍表示。

  此次提升工程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浙江城建院具体设计。此前,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广泛征求了来自文化、旅游、文保等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对众多居住在月湖的“老宁波”进行了口碑调查,大家一致强烈要求恢复《双燕》图景。

上世纪90年代时的袁宅。(徐勇 摄)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月湖公园建设时,曾对《双燕》图“母体”袁宅进行修缮,在宅前建造了风雨长廊,此次工程拆除了部分遮住视野的长廊,清理了屋外墙上的爬山虎和屋前的杂木,修缮了已经封闭了20多年的几扇木门,恢复了当年的河埠头,还原了袁宅青砖黛瓦的风貌,让约35米长的袁宅主体完全呈现。

袁宅原貌得到了原汁原味的恢复。(唐严 摄)

  “这也是吴冠中先生当年写生时所看到的袁宅原貌,而《双燕》图中冲击着观众视线的白墙黛瓦,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其实是进行了后期艺术加工的。”裘燕萍说,袁宅作为清代浙东民居,采用青砖砌成传统的清水墙,此次得到了原汁原味的恢复。

  施工过程中,恢复《双燕》图中视线焦点的那棵遒劲老树,颇费了一番“周折”。为确认这是什么树,月湖·天一阁景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遍寻当年居住在袁宅中的“72家房客”,获悉他们儿时在“老柳树下”爬树、游泳的故事后,又到处寻觅与画家笔下柳树的沧桑感相吻合的树,最终在野外的河边找到这棵直径约30厘米、高7米多的老柳树,现场12个人抬着它,从共青路,一路经过月湖西桥、月园门,费了好大工夫才运抵现场并栽了下去。

吴冠中《双燕》速写。

  这两天,在袁宅对面的共青路边,也就是当年吴冠中先生现场速写时的位置,为再现画家当年的视角,一个下沉式水面观景台正在紧张施工中。施工方相关负责人透露,水下施工也是一波三折,“在水下打桩时,由于水底下没有淤泥,遭遇瓦砾,无法打桩,于是改用混凝土浇灌技术,同时提高水泥等级标准,确保观景台的稳固。”

正在施工中的水面观景台。(唐严 摄)

  据透露,观景台建成后,将在其间设置说明牌和《双燕》图创作简介。“吴冠中先生在《双燕》一文中曾说:‘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如今,41年过去,这‘母体’不仅存在,而且已恢复成当年的模样,正如吴冠中所说的‘青砖黛瓦,双燕翩跹,而流连不去的,永远是荡漾于心头的那一抹乡情,那一份乡思’。”裘燕萍感慨道。

  相关新闻:

  “这对讲好宁波故事有着积极意义!”《双燕》旧景再现引网友讨论

  月湖再现吴冠中经典名作《双燕》图景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双燕》图景再现月湖的背后故事:乡情依然 乡愁永恒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1-02 20:12:00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朝霞 厉晓杭 实习生 顾奕君

  “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描述其经典名作《双燕》时的感慨。如今,这一画作中的景观,作为天一阁·月湖景区二期提升工程的核心部分,在月湖景区雏形初现,再过10天左右,随着水面观景台的完工,这一镌刻在万千人记忆中的经典场景将在月湖景区花屿宁波茶文化博物院的袁宅完美呈现。

《双燕》“母体”袁宅原貌得以恢复。(唐严 摄)

  今天,记者来到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了解《双燕》图景再现的背后故事。

  “天一阁·月湖景区二期提升工程就是要通过挖掘月湖的文化记忆,讲好月湖故事,留住乡愁。再现《双燕》图景,就是留住永恒的乡愁。”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裘燕萍表示。

  此次提升工程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浙江城建院具体设计。此前,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广泛征求了来自文化、旅游、文保等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对众多居住在月湖的“老宁波”进行了口碑调查,大家一致强烈要求恢复《双燕》图景。

上世纪90年代时的袁宅。(徐勇 摄)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月湖公园建设时,曾对《双燕》图“母体”袁宅进行修缮,在宅前建造了风雨长廊,此次工程拆除了部分遮住视野的长廊,清理了屋外墙上的爬山虎和屋前的杂木,修缮了已经封闭了20多年的几扇木门,恢复了当年的河埠头,还原了袁宅青砖黛瓦的风貌,让约35米长的袁宅主体完全呈现。

袁宅原貌得到了原汁原味的恢复。(唐严 摄)

  “这也是吴冠中先生当年写生时所看到的袁宅原貌,而《双燕》图中冲击着观众视线的白墙黛瓦,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其实是进行了后期艺术加工的。”裘燕萍说,袁宅作为清代浙东民居,采用青砖砌成传统的清水墙,此次得到了原汁原味的恢复。

  施工过程中,恢复《双燕》图中视线焦点的那棵遒劲老树,颇费了一番“周折”。为确认这是什么树,月湖·天一阁景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遍寻当年居住在袁宅中的“72家房客”,获悉他们儿时在“老柳树下”爬树、游泳的故事后,又到处寻觅与画家笔下柳树的沧桑感相吻合的树,最终在野外的河边找到这棵直径约30厘米、高7米多的老柳树,现场12个人抬着它,从共青路,一路经过月湖西桥、月园门,费了好大工夫才运抵现场并栽了下去。

吴冠中《双燕》速写。

  这两天,在袁宅对面的共青路边,也就是当年吴冠中先生现场速写时的位置,为再现画家当年的视角,一个下沉式水面观景台正在紧张施工中。施工方相关负责人透露,水下施工也是一波三折,“在水下打桩时,由于水底下没有淤泥,遭遇瓦砾,无法打桩,于是改用混凝土浇灌技术,同时提高水泥等级标准,确保观景台的稳固。”

正在施工中的水面观景台。(唐严 摄)

  据透露,观景台建成后,将在其间设置说明牌和《双燕》图创作简介。“吴冠中先生在《双燕》一文中曾说:‘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如今,41年过去,这‘母体’不仅存在,而且已恢复成当年的模样,正如吴冠中所说的‘青砖黛瓦,双燕翩跹,而流连不去的,永远是荡漾于心头的那一抹乡情,那一份乡思’。”裘燕萍感慨道。

  相关新闻:

  “这对讲好宁波故事有着积极意义!”《双燕》旧景再现引网友讨论

  月湖再现吴冠中经典名作《双燕》图景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