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时晓竹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宁波表现亮眼。
根据市科技局统计,宁波共有8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牵头完成1项,获奖数量、质量和覆盖领域均再上新台阶。
梳理国家科技奖宁波榜单,“十三五”以来,宁波共揽得25项国家科技奖,其中2016年2项、2017年4项、2018年6项,2019年5项,2020年8项。
在奖励数量严控,授奖率从往届30%下降至14.9%的背景下,宁波本届获奖数量不降反升,创下“十三五”以来新高,无疑令人振奋。
从2020年度宁波获奖项目看,创新成果“多点开花”,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创新实力——
慈兴集团将轴承精度一致性从30%提高到98%以上,镇海炼化突破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海通食品集团攻克关键技术将浆果腐烂率降低50%、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研发食品杀菌装置出口至46个国家……
本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宁波不仅在新材料、关键核心基础件、绿色石化等重点领域有亮眼成果斩获,更在农业、环保等领域“多点开花”,反映出宁波在众多技术领域的深厚研究积累和综合科技实力,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的战略支撑。
更多从“0到1”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成果涌现——
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包装食品杀菌与灌装高性能装备关键技术、高性能龙门加工中心整机设计与制造工艺关键技术……
由宁波牵头或参与完成的项目中,技术发明奖占到4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50%。经过近年来持续引进建设“大院大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人才团队培育力度,宁波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质量成果正持续涌现。
企业“挑大梁”,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在与重庆大学合作下,宁波企业江丰电子牵头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用于芯片制造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的全套生产工艺,实现了超高纯金属全系列先端靶材的产业化。
从全国层面来看,在今年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多数是“中字头”“国字头”的企业,民企寥寥。宁波有一家企业跻身其中已经十分不易。
从整体来看,8项获奖项目中,有5项由宁波民营企业牵头或合作获奖。企业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更广泛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逐步提升,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表现日益活跃。
据统计,今年以来宁波研发费用持续增长。1至8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304.4亿元,同比增长33.4%。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14.3亿元,同比增长41.5%。
面对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全球政治贸易的不确定性,宁波不但没有降低目标,反而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一次次向产业高峰发起冲顶,这份逆风而行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
通过与宁波科技工作者的交流,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近年来,宁波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指引,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全市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力量源头供给日益壮大。
甬江实验室挂牌运行、宁波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扎实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发展……高能级平台加快落地,创新人才快速集聚,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全国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微晶偏光3D显示技术、高端大尺寸陶瓷密封环等甬企创新成果应用于“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飞船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
针对企业培育,宁波出台《宁波市科技企业“双倍增”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与引导。今年以来,共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在A股上市。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振奋之余,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相比于国内一线城市,宁波仍存在人才吸引力不足,创新能力总体不强的城市短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国际竞争与大国博弈的“竞争场”聚焦于科技创新。
宁波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奖励大会展现的宁波科创“成绩”,凸显了宁波长期以来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昭示着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征程上,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作为创新主角的广大宁波科技工作者,更要坚定信心、矢志创新,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