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感动
2021-12-13 08:43:32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把甬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两天,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有着无数张让人泪目的私家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这个特殊时期的珍贵瞬间,更是涌动着一股对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工的崇敬之情。它激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感慨万分……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旁白一:

  逆行天使,你们温暖了这个寒冬

逆行,我们义无反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宁波无数医护人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守护着近千万宁波市民的健康防线。感谢你们的全力以赴,守护着这座我们深爱的城市;感谢你们的逆风而行,温暖了这个寒冬。”

  ——网友“天使的跟班”

  镇海疫情告急后,作为我市距离镇海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任务尤为艰巨。

奋战,核酸标本接收点的不眠之夜。

  连日来,前来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做核酸检测的市民人数急速增加,加上很多员工被滞留在镇海,这给原本就繁忙的该院日常工作增加了压力。但尽管如此,该院还是派出多个批次1000余人次支援镇海,全院科主任、护士长、普通临床医生、护士以及行政后勤人员,能上尽上。其中,“90后”一马当先,成为主力军,人员超过半数。

检验,不容有一丝疏忽。

  从12月6日开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有101名医护人员驻扎到了疫情最严重的蛟川街道。至今,这支队伍已坚守了近一周,完成了两轮街道全员采集。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更为艰巨,医院决定派遣新的队伍接替。但队员们明白,因大量人员支援战疫前线,医院大后方目前人员紧张,而撤回后需要集中隔离,不能立即投入医疗工作,于是,他们不约而同、一个不少地选择了坚守。

  而留守后方的医护人员同样压力巨大。东部院区检验科主任吴巧萍在PCR实验室连续工作两天两夜,由于过度疲劳,9日凌晨累瘫在椅子上。

坚守,阳光总会在风雨之后。

  9日19时许,记者看到载有38箱标本的转运公交车缓缓驶进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的大门,实验室工作人员早已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就位“标本临时接收点”。疫情发生后,这些标本转运车一趟趟地奔跑在黑夜里,而他们则成了“最美夜行者”。 记者 仇龙杰 通讯员 张林霞 徐晨燕 李颂

  旁白二:

  无眠社工,你们换来千家万户梦香甜

其他能等,药品不能等。

  “美丽的社工,为了守住我们的家园,都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你们的奉献和坚守,你们的苦苦支撑,我们都看在眼里。谢谢你们,你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也请你们务必保护好自己,等着你们平安归家。”

  ——网友“蛟川之星”

  镇海区蛟川街道银凤社区处在此次疫情最中心。疫情来临时,社工们连夜对住户进行排查,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失去联系的居民,对行动不便的住户主动上门帮忙接送,提供核酸检测陪同服务,确保一户都不漏、一个都不少。他们的不厌其烦、耐心谨慎,只为将每一名居民隔绝于危险之外,不分昼夜地坚守着战疫的“最后一公里”。

困了累了,“歪”一下吧!

  记者联系上该社区党委书记周光瑞时,他的嗓子已经哑了。这两天他说了太多的话。但他在微信里仍用超快的语速,给记者留了几条语音。

  周光瑞说,社区下辖三个小区,一共4000户左右,居民大约1.2万人。社区有14名社工,其中两人被隔离,上班12人,最小的25岁,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37岁。大家从6日凌晨4点开始,就没有回过家。因为时间紧迫,生活用品、换洗衣物都没有带出来,这么多天一直没有洗过澡。社工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连夜发放物品。

  疫情当前,小区之门也是居民的“健康之门”和“安全之门”。为了守好这一道道门,社工们的工作细小而繁复:需要将居民所需用品汇总,做好全员检测的准备工作,巡逻小区、管理卡口,大数据排查,隔离人员管理,为居民配药、送药及解答居民的各种疑问等。

  繁重的任务让社工们放下了小家的一切,有的甚至带病上岗,不管多苦多累都坚持着。但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和难以实现的特殊需求时,他们也会着急难过。周光瑞低着声音说:“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和责骂,有些小姑娘会哭着跑回来,但哭过之后,又坚持工作,特别让人心疼。”但更多的是温暖。疫情发生后,社区在网上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得到了很多居民的响应。

  周光瑞说,所有的社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大家能够回家洗个澡、睡个好觉。 记者 钟海雄 通讯员 刘迪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感动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2-13 08:43:32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把甬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两天,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有着无数张让人泪目的私家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这个特殊时期的珍贵瞬间,更是涌动着一股对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工的崇敬之情。它激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感慨万分……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旁白一:

  逆行天使,你们温暖了这个寒冬

逆行,我们义无反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宁波无数医护人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守护着近千万宁波市民的健康防线。感谢你们的全力以赴,守护着这座我们深爱的城市;感谢你们的逆风而行,温暖了这个寒冬。”

  ——网友“天使的跟班”

  镇海疫情告急后,作为我市距离镇海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任务尤为艰巨。

奋战,核酸标本接收点的不眠之夜。

  连日来,前来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做核酸检测的市民人数急速增加,加上很多员工被滞留在镇海,这给原本就繁忙的该院日常工作增加了压力。但尽管如此,该院还是派出多个批次1000余人次支援镇海,全院科主任、护士长、普通临床医生、护士以及行政后勤人员,能上尽上。其中,“90后”一马当先,成为主力军,人员超过半数。

检验,不容有一丝疏忽。

  从12月6日开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有101名医护人员驻扎到了疫情最严重的蛟川街道。至今,这支队伍已坚守了近一周,完成了两轮街道全员采集。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更为艰巨,医院决定派遣新的队伍接替。但队员们明白,因大量人员支援战疫前线,医院大后方目前人员紧张,而撤回后需要集中隔离,不能立即投入医疗工作,于是,他们不约而同、一个不少地选择了坚守。

  而留守后方的医护人员同样压力巨大。东部院区检验科主任吴巧萍在PCR实验室连续工作两天两夜,由于过度疲劳,9日凌晨累瘫在椅子上。

坚守,阳光总会在风雨之后。

  9日19时许,记者看到载有38箱标本的转运公交车缓缓驶进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的大门,实验室工作人员早已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就位“标本临时接收点”。疫情发生后,这些标本转运车一趟趟地奔跑在黑夜里,而他们则成了“最美夜行者”。 记者 仇龙杰 通讯员 张林霞 徐晨燕 李颂

  旁白二:

  无眠社工,你们换来千家万户梦香甜

其他能等,药品不能等。

  “美丽的社工,为了守住我们的家园,都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你们的奉献和坚守,你们的苦苦支撑,我们都看在眼里。谢谢你们,你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也请你们务必保护好自己,等着你们平安归家。”

  ——网友“蛟川之星”

  镇海区蛟川街道银凤社区处在此次疫情最中心。疫情来临时,社工们连夜对住户进行排查,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失去联系的居民,对行动不便的住户主动上门帮忙接送,提供核酸检测陪同服务,确保一户都不漏、一个都不少。他们的不厌其烦、耐心谨慎,只为将每一名居民隔绝于危险之外,不分昼夜地坚守着战疫的“最后一公里”。

困了累了,“歪”一下吧!

  记者联系上该社区党委书记周光瑞时,他的嗓子已经哑了。这两天他说了太多的话。但他在微信里仍用超快的语速,给记者留了几条语音。

  周光瑞说,社区下辖三个小区,一共4000户左右,居民大约1.2万人。社区有14名社工,其中两人被隔离,上班12人,最小的25岁,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37岁。大家从6日凌晨4点开始,就没有回过家。因为时间紧迫,生活用品、换洗衣物都没有带出来,这么多天一直没有洗过澡。社工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连夜发放物品。

  疫情当前,小区之门也是居民的“健康之门”和“安全之门”。为了守好这一道道门,社工们的工作细小而繁复:需要将居民所需用品汇总,做好全员检测的准备工作,巡逻小区、管理卡口,大数据排查,隔离人员管理,为居民配药、送药及解答居民的各种疑问等。

  繁重的任务让社工们放下了小家的一切,有的甚至带病上岗,不管多苦多累都坚持着。但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和难以实现的特殊需求时,他们也会着急难过。周光瑞低着声音说:“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和责骂,有些小姑娘会哭着跑回来,但哭过之后,又坚持工作,特别让人心疼。”但更多的是温暖。疫情发生后,社区在网上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得到了很多居民的响应。

  周光瑞说,所有的社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大家能够回家洗个澡、睡个好觉。 记者 钟海雄 通讯员 刘迪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