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
湖面圆处似满月、曲处似眉月,从唐朝那枚狭长的“弯月”开始,名流贤达,依湖结庐,傍水而居者,不可胜数;文人骚客、社稷良臣,于此或泛舟吟唱、或凭栏抒怀、或倚亭赋诗。历朝历代的风流人物丰盈了月湖的意境,让它从城市的地理中心升华为浙东学术文化中心。
11月初,吴冠中经典名作《双燕》图景重现,让大家目光再次集聚到了月湖。今天起,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推出《走读月湖》系列视频,跟着学者重走千年月湖,感受厚重的泥土中沉淀出的文化积层,追寻宁波城的生命印记。
中国宁波网记者 俞越 黄国飚
第一期,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月湖水则碑。
千年以来,月湖蟠踞在城市中心,灌饮着这座城市的生活。其实,史前的月湖是一处野湖,经过几百年前人的引流、疏浚,逐渐成为水利之湖,成为宁波百姓生产与生活的命脉。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宁波城处三江平原,水系发达,作为运河城市和海港城市,水利管理尤为重要。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任宁波地方长官的是水利专家吴潜。吴潜为控制宁波各地水闸的开启和闭合而焦心:提前放闸就会浪费水资源,而延迟泄放又可能造成水灾。一日,他坐船到城外视察水情,忽然灵机一动:城外的河流与城内的河流沟通,城外和城内的水位应该在同一平面上,从子城边上的月湖,就能察知平原各处的水位。于是,吴潜在月湖北平桥下设水则碑。
水则碑中的“则”是准则的意思。但是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石碑又是如何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呢?
其功能的奥秘就在于碑上所刻的“平”字。“平”字上横的海拔是1.62米,“平”字下横的海拔是1.36米 “平”字底端的海拔是1.09米。当水面涨没“平”字上横,表示到了水位警戒线,宁波城内外河道的碶闸就要开闸泄水了;当水面低于“平”字时,则表示要关闸蓄水了。三江的碶闸是为了阻咸,塘河的碶闸是为了蓄淡,而水则碑却是管理宁波三江以及众多的塘河的碶闸的总枢纽。
一碑连三江,一碑接六塘。月湖位于城市中心,不仅是我们了解宁波千年人文的门径,也是我们查知四明三江水文的视窗。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