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0-24时),上海新增260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605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近日,社交平台上热议一组照片,称上海金山区有一处“婴幼儿隔离点”。照片显示,多名婴幼儿拥挤在一个个床位上。这些床位所在的场景似乎位于医院走廊之中。有网友评论称,由于孩子与家长分开,没法及时照护,“孩子屁股都烂了”。4月2日下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此做出回应。
网传照片并非“金山婴幼儿隔离点”
据“上海网络辟谣”消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方面答复称:网络流传的照片、视频是我院儿科病房在内部腾挪过程中的一些场景,并非“金山婴幼儿隔离点”。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表示,“因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科患儿增多,为改善住院环境,我院调整儿科病房至门急诊楼。由于收治患儿还在增多,内部需要病房调整。收治在我院的儿科患者由儿科医院及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派驻的医护团队负责,患儿的医疗诊治和生活照料是有保证的。目前已组织增派儿科医护队伍并进一步调整儿科病房、优化收治流程、改善病房管理,加强与患儿家长联系沟通,更好地做好儿科患者救治工作。”
那么,大人被感染,孩子谁照顾?
据新华社消息,2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说,当出现家长被感染后转运治疗或疫情封控管理无法回家,未成年子女无人照料情形时,儿童所在街镇的“儿童督导员”和所在居村的“儿童主任”将迅速响应,以保障孩子身心安全为第一原则,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和帮扶服务。
其中,对于适合居家的未成年人,将协助尽快确定合适的照料人并安排临时生活照料措施,如果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照料人,儿童所在区和街镇要第一时间落实属地责任,在家长同意前提下指派专人临时照料;对于无法在家中实现照料的,在符合防疫要求前提下,各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街镇未保工作站等场所可安排专人提供兜底性临时照料。
上海单日感染人数为何又增多?
自3月15日以来,上海每日新增本土确诊数始终保持低位,从3月29日以来才突破百例。而无症状感染者每日新增数量总体持续走高,仅3月30日、3月31日较前一日有明显下降,但这两天感染者数量也在4000例以上。4月1日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更是突破了6000例,再创新高。
在昨天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上海市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近期感染者数量仍将增加。
在今天的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上海今天发布的阳性感染者的人数较前两天又有增加,这是因为筛查范围更广了。
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第一批封控筛查的相关区域也发布了公告,对辖区的街镇进行了阶梯式管控,封控区实现“区域封闭、足不出户”,管控区实现“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
专家介绍上海临时集中隔离点救治情况
作为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曾是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的陈尔真,眼下的新身份是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总指挥。嘉定体育馆、崇明长兴岛、嘉荷新苑、世博展览馆……这已是这位被人称为“尖刀连连长”的他,参与上海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现场指挥工作的第五站。
这个隔离点,设计床位超过1.5万张,是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集中隔离点。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视频截图
4月1日上午,陈尔真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采访。陈尔真表示,进到集中隔离点的人员,都是在核酸筛查中显示阳性的,进来安顿之后,在第二天、第三天就开展核酸检测,一旦转阴,符合出院标准,就办出院手续。对无症状感染者来说,数据显示,这个过程一般是7到10天。
“隔离点的建设,是在和时间赛跑,住进来难免感觉条件有限,不如在家舒适,我们也在不断努力优化。除了在身体方面的观察和治疗,我们还配备了心理医生,为大家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医疗团队和工作人员,理解他们的心情,会做好心理疏导。隔离是暂时的,只要大家能够配合政府的防控策略,都能够做到防控的措施,很快就可康复回家,和家里人团聚。”
陈尔真表示,目前来看,上海的救治比较平稳,我们会尽快按照“应收尽收”“应隔尽隔”来抓落实。
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上海此次疫情还未出现一例重症。陈尔真表示,是否重症,主要是看患者有没有出现呼吸衰竭,还要看其他一些指标,比如器官受影响的程度等;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毒性也在变化。早期的新冠病毒不仅影响人的呼吸功能,也会造成其他器官功能受损。从这次奥密克戎毒株来看,主要还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肺部病变很少很少。“我现在看下来的病人情况,目前没有发现有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当然,这里也要考虑到人群特点,如果是高龄患者,本身器官储备功能下降的,受到新冠病毒打击之后,应对能力下降,就有可能成为高危患者。对高危患者我们也有相关预案,把问题看得复杂一点、严重一点,做到有备无患,尽管备着不一定用。但要用这样的原则,来安排我们的资源。”
张文宏:用抗原检测筛查
至少每三天测一次
近期,在吉林省、上海市等一些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中,已启动抗原检测作为辅助筛查,但在筛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假阳性或假阴性问题。
据第一财经,在4月2日举行的2022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国际研讨会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此做出了一些解释。
张文宏表示,抗原检测可以用于自检,但面临检测窗口期比较狭窄问题,如在早期感染或者病毒潜伏期时,是很难检测到病毒的。在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如此快的背景下,如果用抗原检测作为筛查,需要至少每三天测一次,这样才能达到核酸检测的水平。
张文宏表示,目前很多抗原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看起来都不错,这是因为很多试剂公司在研究时,大多数会选择有症状时间窗口期进行检测,但具体到实际临床应用上,由于应用场景不同,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是会低于实验室的数据。
对于何时应该使用抗原检测,张文宏认为,在社区流行(即检测阳性率大于或等于5%)的地区应用更为可靠,在低流行或者不流行地区,更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但相较核酸而言,可能会漏检25%至50%左右的病例。
张文宏也列举了目前上海在应用新冠抗原检测上获得的一些经验。
张文宏表示,上海全域筛查前通过抗原自检,目的是获得基本的感染率数据,之后再通过核酸复查,可以隔离一批传染源,从而抑制病毒传播。在全域筛查后,为了尽快达到清零目标,在核酸检测间歇期,辅助抗原检测,也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当半封闭群体中出现核酸筛查阳性,第一时间启动抗原自检,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扩散。急诊无核酸报告的患者在等待核酸报告前,做抗原筛查,可以先行救治。医疗机构防停摆方面,也可以使用核酸定期检测辅助抗原自检。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