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疾控流调队员日记
时间:4月16日 凌晨
全阴!随着第二种试剂检测结果报告的出炉,江北流调中心大厅里的我们终于长舒一口气!一张张疲倦的面孔上露出了发自肺腑的笑容!
昨晚我们本已经沉浸在江北区隔离点和大规模核酸阴性的喜悦氛围中,忽然得到有混管异常的突发信息,立即迅速开展单人单采、信息排摸和风险点评估。一直到最后单采全阴证实“假阳”,我们才能为这场深夜白忙活比出一个大大的“耶”!这跌宕起伏的剧情,也为我在江北的最后一夜留下了惊心动魄的印记。
回想这18天辗转多地的经历,如同奥密克戎本身般奇异魔幻。
市、区疾控联合流调组海曙工作现场。
这一切都从3月30日应急哨声响起开始。
3月30日上午,我突然收到中心的应急哨声,通知迅速归队,出发去海曙开展流调。自周边地区发生疫情以来,我们这群“接盘侠”一直时刻准备着再次出动。只是真当疫情来临时,即便前阵子已经积累了镇海、北仑的作战经验,但一想到海曙作为“铁(路)公(路)机(场)”+人员聚集性极大的中心城区,再迎上这隐匿性、传播力升级的奥密克戎,心中仍不免忐忑。
来不及多想,路上已经收到了区疾控同仁发来的初筛阳性感染者的基本信息。组内快速梳理、分工,对接公安排查轨迹,对接在疫点的同事获取现场相关信息,立即开展流调。虽然和调查对象通话的只有一人,但其实背后还有多个大脑、电脑的同步飞速运转。
在我们紧锣密鼓形成初步流调报告、排查密接人员的同时,市疫情防控专家组已做好了精准划定三区、风险研判的建议稿,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中等待着实验室复核结果。
宁波市防控办专家组深夜研判疫情。
一锤落下,万箭齐发。
靶心永远都是:查明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找到并保护易感人群!
就这样,之后我们分拨从海曙转战至象山、余姚、奉化、鄞州、江北,很多队员在家才休息了半天,就又踏上征程,更有人2天2夜未合眼,凌晨前往疫点,迎着朝霞赶回撰写报告。
我们不怕累,不怕苦,但就怕解不开这奥密克戎布下的迷魂阵!我们也有迷茫的时候,明明已经那么努力、没日没夜地寻找,为什么病毒却如此狡猾!特别是在那一个个爆出初筛阳性的夜晚……
宁波疾控和余姚疾控流调人员凌晨前往疫点。
熬不住的时候,再多熬一下就好了。
接踵而至的压力,会摧毁就地躺平的弱者,但也会成就坚韧不拔的勇士。
我想,至少,这次我们是后者!
改变战术,步步为营。
经过对前期病例的分析,传播链已较清晰,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使得对管控人员的研判也有所改变,再加上大规模核酸筛查,形势愈发明朗。要比病毒的传播跑得更快,要更快地揪出隐匿的风险点,也需要更多市民朋友们的积极配合与理解!
吐槽小区被封的市民朋友,我想告诉您,如果在小区内还有其他感染者而不被管控,您可能就是下一个感染者。
埋怨半夜捅鼻子的市民朋友,我想告诉您,多争取到几个小时的感染者发现时间,就能少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的密接、次密接!
传播感染者隐私信息、不实信息的网民朋友,我想告诉您,我们战斗的对象是狡猾的病毒,而不是积极配合、如实告知的感染者,您的肆意传播可能将导致感染者、甚至今后的感染者为保护自己或家人而刻意隐瞒!
至今还怀着侥幸心理不戴好口罩出入公共场所的市民朋友,我想告诉您,每次看到摄像头里因未规范戴口罩而被判为密接,我比镜头里的您更感到惋惜!每个管控对象的判定,意味着要有更多的医务人员、公安干警、街道工作者去落实信息排摸、转运、核酸检测等大量的工作!
害怕气溶胶却忽视了手卫生、咳嗽礼仪的市民朋友,我想告诉您,或许就因为未及时清洁的双手无意触摸了口鼻,或许就因为那一个未遮拦的喷嚏 ,就造就了一场出乎意料的感染。
而在隔离点内或焦虑或紧张或怨怼的密切接触者,我想告诉您,我们比您更希望天天都阴!祝您按期平安健康地回家!
长夜之后,终将拂晓。
关于疫情政策什么时候能放开,国家疫情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曾说过:“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我想我们也有可能有一个时机,可能奥密克戎又变了,变得更加温和,传播率和致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我们都在咬紧牙关等待这个机会,作为已经奋战了两个多年头的疾控人,比大家更希望这个机会来得更早,更快。
希望下个四月,
我们能一起相约
看樱梨落雨、钱湖潋滟,
桃花笑春风,
人面相寒暄!
——宁波流调队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