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记分新规4月1日起实施 开车使用手机处罚加重
2022-04-19 07:25:28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本版图片:交警在开展整治“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王晓峰胡志东摄)

  公安部单独制定的部门新规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新办法坚持宽严相济,强化教育引导原则,根据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优化调整记分分值。其中,“开车使用手机”这类分心驾驶行为的处罚明显加重,由原来的记2分上升到记3分。

  在交警部门看来,这样的调整在意料之中。因为随着智能手机成为标配,开车拨打、接听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日渐增多,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潜在“杀手”。

  陋习难改

  新规实施以来4000多人被查

  新规实施首日,记者跟随宁波交警来到湖西路与通途路路口(庆丰桥下桥处),当天交警部门专门整治“开车使用手机”这一违法行为。

  很快,带着“火眼金睛”在路面上值守的交警就查获了“知法犯法”的驾驶员。看到交警示意他靠边停车的手势,这名驾驶员开始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直到交警敬完礼,说明拦下他的原因并要求他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后,驾驶员才恍然大悟,当天正是新规实施首日。他说,自己是知道这个新规的,只是积习已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按照最新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要罚款50元并记3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交警在对另一名疑似存在“开车使用手机”的驾驶员核查时,又有人“落网”了。这次是一辆宝马车的驾驶员,在路口转弯时,仍在使用手机发微信。除了必不可少的罚单外,这次交警还特意为他科普了记分新规。

  “截至中午,在这个点位的整治中,我们共查处此类违法21起(现场6起+电子警察15起)。记分从2分上调到3分,总体上还是挺有威慑力的。”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开展“开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也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据宁波交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4月1日至10日,公安交警部门共查处“开车使用手机”的交通违法4072人。

  从现场查处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驾驶员知道开车是不能使用手机的。但在等信号灯时能不能刷手机,很多人并不清楚,还有个别人对处罚不服气。实际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只要车辆在行驶过程或者发动的状态下,单手离开方向盘进行其他操作,都属于影响交通安全行为。因此,即便是车辆遇红灯等待时,由于机动车属于发动状态,驾驶员是不能使用手机的。

  “3月29日,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对交通事故预防提出了新要求。最近几次整治行动,除了新规施行这一客观因素外,还与‘开车使用手机’这一违法行为的现状有密切联系,很多人陋习难改,必须下重手,时时敲警钟。”有交警告诉记者,去年宁波交警共查处此类违法行为24.5万起,而今年1-3月已查处3.8万起,其中3月份查处近2万起。

  化妆进食

  这类“开小差”行为五花八门

  “开车使用手机”只是分心驾驶相当普遍的违法行为之一,除此以外,驾驶中这类“开小差”的行为真是五花八门。

  据交警部门介绍,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满足驾驶人心情愉悦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化妆、刮胡子、聊天等。开车有个伴,一路聊天不寂寞。聊天固然可以满足驾驶人心情愉悦的需求,但如果“过度”了,危险随之降临。这样的案例在甬莞高速上曾出现过:凌晨时分,在炮台山隧道里,一辆货车突然侧翻,占据两个主车道,造成后方拥堵。事故原因就是驾驶员与后排座的押货人聊天,回头时忽略了前方的状况,结果造成翻车。去年6月7日早上6点多,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往宁波方向1412公里处,一辆小轿车突然失控并撞向防护栏,原因是驾驶员小谢拍打蚊子引起。

  二是满足驾驶人身体舒适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抽烟、饮水、进食、调节空调等行为。

  2020年4月9日清晨,G15沈海高速往宁波方向k1433+700米处,也就是刚过新浦收费站3公里的地方,发生一起追尾事故。驾驶员小郭称,他凌晨3点从江苏出发回宁波,行驶至事发路段时困意袭来,就打算嚼颗槟榔来提提神。但在剥包装袋的过程中,他没把住方向盘,一下子就撞上了正在前方行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这样的事故不仅宁波有,外地也有不少。

  三是周围环境引发的分心驾驶行为,如照顾小孩、长时间关注某个车外突发情况等。最近几年光顾着看风景导致事故的案例多了起来。去年6月1日,在G1523甬莞高速往宁波方向象山港大桥上,一辆低速行驶的轿车突然被一辆货车追尾。后车驾驶员毛师傅告诉前来处置事故的高速交警,自己来自内陆地区,打小没见过大海,所以上了大桥后就格外兴奋,一边开车一边不忘欣赏窗外美丽的海景。而前方正好有一辆因故障而低速行驶的小轿车。一个低速行车,一个分心驾驶,结果不言而喻。

  “分心驾驶的表现形式还有不少。你去看路口,绿灯了车还不走,基本上是分心驾驶行为所致,尤其是一些驾驶员玩手机入迷了,忽略了信号灯。”有交警告诉记者,目前分心驾驶的问题日益严重。

  在宁波交警2021年非现场交通违法处罚中,排名第八的就是“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它与排名第七的“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可以说是“新面孔”。

  对此,记者深有感触。今年2月14日晚上,记者采访宁波交警在鄞州桑南立交桥上设卡夜查涉酒驾驶情况时,就不断看到有驾驶员边开车边使用手机。甚至有人在吹气检测时,还机不离手。

  放不下手机已成为当代人的“通病”,但这样的行为不该出现在机动车驾驶中,因为众多的事故已经给出了“答案”。

  危害甚大

  分心驾驶易让生命充满遗憾

  网上常有人说,开车玩手机,就等于玩命。此言不假!因为“开车使用手机”带来的血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2019年5月22日,杭州24岁辅警执勤时被撞牺牲,就是肇事者开车看手机所致。

  2017年,一小伙在高速行车时忙着发微信,没有留心到前方的路况。在距离前车不到5米时,同乘的母亲只来得及喊出“慢!慢!慢!”三个字,不幸成为最后的遗言。一条生命就此逝去,小伙也因此悔恨终生。

  2020年10月17日,发生在G15沈海高速上的追尾亡人事故同样令人惋惜。当时,一辆满载大型钢管的重型平板半挂车在主车道上抛锚。与此同时,在后方不到1公里的地方又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的交通事故。这一突发情况吸引了不少路过驾驶员的注意力,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摄。驾驶轻型厢式货车的小吉就是其中之一,分心驾驶的后果就是车辆往前“盲开”了几百米,在没有任何制动措施的情况下,径直追尾抛锚停在主车道上的半挂车。巨大的撞击力使得后车的驾驶室几乎“消失”,未满25周岁却已成为家中顶梁柱的小吉因此命丧追尾事故。

  交警说,“开车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人反应滞后。正常驾驶时,驾驶人反应时间在0.3秒至1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延迟3倍左右。而且行车间距延长,让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同时车辆横向控制能力降低。科学模拟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开车使用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很重要,则驾驶人的注意力会下降37%;驾驶人边开车边发信息,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

  据中国社科院与某保险机构的联合调研显示,34%的受访者存在过分心驾驶的行为。另有调查表明,59%的驾驶人开车过程中有过看微信的经历,31%的人玩过拍照,36%的人有过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危险行为。

  所以说,新规中上调“开车使用手机”的记分,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敬畏。当然,在“加码”处罚分心驾驶行为时,相应的宣传策略和内容必不可少,要根据分心驾驶发生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此外,还要加强分心驾驶预防、监测技术的研发,改进车辆安全装置。如车载语音控制系统等,通过科技手段尽可能降低驾驶人分心驾驶的概率。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陆明光徐莹莹

任峥制图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记分新规4月1日起实施 开车使用手机处罚加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4-19 07:25:28

本版图片:交警在开展整治“开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王晓峰胡志东摄)

  公安部单独制定的部门新规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新办法坚持宽严相济,强化教育引导原则,根据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优化调整记分分值。其中,“开车使用手机”这类分心驾驶行为的处罚明显加重,由原来的记2分上升到记3分。

  在交警部门看来,这样的调整在意料之中。因为随着智能手机成为标配,开车拨打、接听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日渐增多,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潜在“杀手”。

  陋习难改

  新规实施以来4000多人被查

  新规实施首日,记者跟随宁波交警来到湖西路与通途路路口(庆丰桥下桥处),当天交警部门专门整治“开车使用手机”这一违法行为。

  很快,带着“火眼金睛”在路面上值守的交警就查获了“知法犯法”的驾驶员。看到交警示意他靠边停车的手势,这名驾驶员开始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直到交警敬完礼,说明拦下他的原因并要求他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后,驾驶员才恍然大悟,当天正是新规实施首日。他说,自己是知道这个新规的,只是积习已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按照最新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要罚款50元并记3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交警在对另一名疑似存在“开车使用手机”的驾驶员核查时,又有人“落网”了。这次是一辆宝马车的驾驶员,在路口转弯时,仍在使用手机发微信。除了必不可少的罚单外,这次交警还特意为他科普了记分新规。

  “截至中午,在这个点位的整治中,我们共查处此类违法21起(现场6起+电子警察15起)。记分从2分上调到3分,总体上还是挺有威慑力的。”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开展“开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也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据宁波交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4月1日至10日,公安交警部门共查处“开车使用手机”的交通违法4072人。

  从现场查处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驾驶员知道开车是不能使用手机的。但在等信号灯时能不能刷手机,很多人并不清楚,还有个别人对处罚不服气。实际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只要车辆在行驶过程或者发动的状态下,单手离开方向盘进行其他操作,都属于影响交通安全行为。因此,即便是车辆遇红灯等待时,由于机动车属于发动状态,驾驶员是不能使用手机的。

  “3月29日,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对交通事故预防提出了新要求。最近几次整治行动,除了新规施行这一客观因素外,还与‘开车使用手机’这一违法行为的现状有密切联系,很多人陋习难改,必须下重手,时时敲警钟。”有交警告诉记者,去年宁波交警共查处此类违法行为24.5万起,而今年1-3月已查处3.8万起,其中3月份查处近2万起。

  化妆进食

  这类“开小差”行为五花八门

  “开车使用手机”只是分心驾驶相当普遍的违法行为之一,除此以外,驾驶中这类“开小差”的行为真是五花八门。

  据交警部门介绍,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满足驾驶人心情愉悦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化妆、刮胡子、聊天等。开车有个伴,一路聊天不寂寞。聊天固然可以满足驾驶人心情愉悦的需求,但如果“过度”了,危险随之降临。这样的案例在甬莞高速上曾出现过:凌晨时分,在炮台山隧道里,一辆货车突然侧翻,占据两个主车道,造成后方拥堵。事故原因就是驾驶员与后排座的押货人聊天,回头时忽略了前方的状况,结果造成翻车。去年6月7日早上6点多,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往宁波方向1412公里处,一辆小轿车突然失控并撞向防护栏,原因是驾驶员小谢拍打蚊子引起。

  二是满足驾驶人身体舒适需求的分心驾驶行为,如抽烟、饮水、进食、调节空调等行为。

  2020年4月9日清晨,G15沈海高速往宁波方向k1433+700米处,也就是刚过新浦收费站3公里的地方,发生一起追尾事故。驾驶员小郭称,他凌晨3点从江苏出发回宁波,行驶至事发路段时困意袭来,就打算嚼颗槟榔来提提神。但在剥包装袋的过程中,他没把住方向盘,一下子就撞上了正在前方行驶的重型半挂牵引车……这样的事故不仅宁波有,外地也有不少。

  三是周围环境引发的分心驾驶行为,如照顾小孩、长时间关注某个车外突发情况等。最近几年光顾着看风景导致事故的案例多了起来。去年6月1日,在G1523甬莞高速往宁波方向象山港大桥上,一辆低速行驶的轿车突然被一辆货车追尾。后车驾驶员毛师傅告诉前来处置事故的高速交警,自己来自内陆地区,打小没见过大海,所以上了大桥后就格外兴奋,一边开车一边不忘欣赏窗外美丽的海景。而前方正好有一辆因故障而低速行驶的小轿车。一个低速行车,一个分心驾驶,结果不言而喻。

  “分心驾驶的表现形式还有不少。你去看路口,绿灯了车还不走,基本上是分心驾驶行为所致,尤其是一些驾驶员玩手机入迷了,忽略了信号灯。”有交警告诉记者,目前分心驾驶的问题日益严重。

  在宁波交警2021年非现场交通违法处罚中,排名第八的就是“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它与排名第七的“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可以说是“新面孔”。

  对此,记者深有感触。今年2月14日晚上,记者采访宁波交警在鄞州桑南立交桥上设卡夜查涉酒驾驶情况时,就不断看到有驾驶员边开车边使用手机。甚至有人在吹气检测时,还机不离手。

  放不下手机已成为当代人的“通病”,但这样的行为不该出现在机动车驾驶中,因为众多的事故已经给出了“答案”。

  危害甚大

  分心驾驶易让生命充满遗憾

  网上常有人说,开车玩手机,就等于玩命。此言不假!因为“开车使用手机”带来的血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2019年5月22日,杭州24岁辅警执勤时被撞牺牲,就是肇事者开车看手机所致。

  2017年,一小伙在高速行车时忙着发微信,没有留心到前方的路况。在距离前车不到5米时,同乘的母亲只来得及喊出“慢!慢!慢!”三个字,不幸成为最后的遗言。一条生命就此逝去,小伙也因此悔恨终生。

  2020年10月17日,发生在G15沈海高速上的追尾亡人事故同样令人惋惜。当时,一辆满载大型钢管的重型平板半挂车在主车道上抛锚。与此同时,在后方不到1公里的地方又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的交通事故。这一突发情况吸引了不少路过驾驶员的注意力,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摄。驾驶轻型厢式货车的小吉就是其中之一,分心驾驶的后果就是车辆往前“盲开”了几百米,在没有任何制动措施的情况下,径直追尾抛锚停在主车道上的半挂车。巨大的撞击力使得后车的驾驶室几乎“消失”,未满25周岁却已成为家中顶梁柱的小吉因此命丧追尾事故。

  交警说,“开车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人反应滞后。正常驾驶时,驾驶人反应时间在0.3秒至1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延迟3倍左右。而且行车间距延长,让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同时车辆横向控制能力降低。科学模拟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开车使用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很重要,则驾驶人的注意力会下降37%;驾驶人边开车边发信息,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

  据中国社科院与某保险机构的联合调研显示,34%的受访者存在过分心驾驶的行为。另有调查表明,59%的驾驶人开车过程中有过看微信的经历,31%的人玩过拍照,36%的人有过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危险行为。

  所以说,新规中上调“开车使用手机”的记分,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敬畏。当然,在“加码”处罚分心驾驶行为时,相应的宣传策略和内容必不可少,要根据分心驾驶发生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此外,还要加强分心驾驶预防、监测技术的研发,改进车辆安全装置。如车载语音控制系统等,通过科技手段尽可能降低驾驶人分心驾驶的概率。

  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陆明光徐莹莹

任峥制图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