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新食货记 | “鄞州雪菜” 清欢尽处是乡愁
2022-04-20 11:2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地理标志,是一种用于具有特定地理来源的商品的标志。地理标志综合运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宁波目前拥有有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共59件,数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为优化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环境,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宁波日报报网推出“‘新食货记’——地理标志富农兴业记”系列专题报道,挖掘地理标志发展、创新、保护、应用等创富故事,探寻地理标志促进共同富裕的宁波新实践。

  中国宁波网记者 冯瑄 王岚 通讯员 魏雅绮

  喜欢麻辣的湖南人李竟,爱上了东海之滨的这口咸鲜。

  春雨日,跟随李竟来到一幢老屋前,“吱嘎”一声推开门,腌菜缸、斗笠、竹筛……随处可见的老物件,无不在向人诉说700多年来,宁波百姓对“一株菜—-雪菜”的眷恋。

  紧邻这幢名为鄞州雪菜博物馆的建筑,就是宁波引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两幢建筑,代表着‘鄞州雪菜’的前世和今生,是鄞州雪菜从传统制作走向工业化的最有力证明。”李竟是引发绿色食品的负责人,也是鄞州雪菜产业协会负责人。

  对于雪菜,籍贯湖南的李竟初接触“感觉马马虎虎”,可是,十多年鄞州女婿做下来,李竟说,“里面藏着清欢的味道”。

  洗菜、切菜、杀菌消毒、包装、冷却……在引发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上,工人们紧张又忙碌。“这些是冬菜,每年12月份收割,然后经过40多天的腌渍,进入生产环节,今年清明前收割的是春菜,还在腌渍阶段……”说起“鄞州雪菜”,李竟滔滔不绝。

  雪菜,又名“雪里蕻”,可以单独成菜,可配海鲜、河鲜,配各种肉类、蔬菜,是名副其实的“百搭”。宁波有句俗话叫“三天唔吃咸齑汤,两只脚骨酸汪汪”。鄞州是雪菜主要产地,以邱隘咸齑最为著名。“东乡一株菜”指的就是邱隘镇的雪菜。

  90年代初,邱隘镇的邱二村成立了村办雪菜加工企业,2002年企业倒闭后,村里打算将其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拍卖,在邱隘土生土长的李竟岳父,将该品牌接手过来,建起了引发绿色食品。

  李竟坦言,“岳父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留住邱隘的这个雪菜品牌,不希望流落到别的地方去,也算是留住一份乡愁。”

  为了这独一份的乡愁,引发绿色食品陆续投入了五六百万元,建起了鄞州雪菜博物馆。对于这笔不小的投资,李竟说,雪菜博物馆公益活动居多,“虽然不赚钱,但值得,做企业不能只看经济效益”。

  这两年,“鄞州雪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地理标志商标。在李竟看来,意味着,这道承载宁波人乡愁的“小菜”从此有了质量背书,有了一条知识产权护城河,企业从此可以做足本地优势,驶入发展快车道。

  除了博物馆,在“留住乡愁”这件事上,这几年,李竟不遗余力:重视原料,做订单农业,给100多户上游菜农分发优势种子;留住老味道,带领行业提升腌渍工艺,着手集中建设标准规腌渍池,行业企业可按需取用……

  李竟告诉记者,“鄞州雪菜”入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鄞州雪菜产业协会“干劲也更足了”:企业抱团“出海”,让更多海外宁波人和华人“记住这份乡愁”;从雪菜到梅干菜,从家常配菜到成品预制菜,持续创新,延伸产业链。目前,仅李竟所在的引发绿色食品年产值5000多万元,年销售额近4000多万元。

  “‘鄞州雪菜’是一种草根文化,源于草根,更要惠及草根。”入选宁波地理标志后的“鄞州雪菜”,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带来了红利。来自鄞州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新鲜雪菜收购价格这两年达到每吨750元,对于菜农来说,每亩地的收入也可以达到近4000元。目前“鄞州雪菜”惠及的农户超过了1000户。

  共赢的故事才刚起头儿。

  去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启动“宁波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评选,“鄞州雪菜”入选。接下来,“这株菜”将带着独一份乡愁,迈上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新食货记 | “鄞州雪菜” 清欢尽处是乡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4-20 11:22:00

  【宁网编前语

  地理标志,是一种用于具有特定地理来源的商品的标志。地理标志综合运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宁波目前拥有有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共59件,数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为优化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环境,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宁波日报报网推出“‘新食货记’——地理标志富农兴业记”系列专题报道,挖掘地理标志发展、创新、保护、应用等创富故事,探寻地理标志促进共同富裕的宁波新实践。

  中国宁波网记者 冯瑄 王岚 通讯员 魏雅绮

  喜欢麻辣的湖南人李竟,爱上了东海之滨的这口咸鲜。

  春雨日,跟随李竟来到一幢老屋前,“吱嘎”一声推开门,腌菜缸、斗笠、竹筛……随处可见的老物件,无不在向人诉说700多年来,宁波百姓对“一株菜—-雪菜”的眷恋。

  紧邻这幢名为鄞州雪菜博物馆的建筑,就是宁波引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两幢建筑,代表着‘鄞州雪菜’的前世和今生,是鄞州雪菜从传统制作走向工业化的最有力证明。”李竟是引发绿色食品的负责人,也是鄞州雪菜产业协会负责人。

  对于雪菜,籍贯湖南的李竟初接触“感觉马马虎虎”,可是,十多年鄞州女婿做下来,李竟说,“里面藏着清欢的味道”。

  洗菜、切菜、杀菌消毒、包装、冷却……在引发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上,工人们紧张又忙碌。“这些是冬菜,每年12月份收割,然后经过40多天的腌渍,进入生产环节,今年清明前收割的是春菜,还在腌渍阶段……”说起“鄞州雪菜”,李竟滔滔不绝。

  雪菜,又名“雪里蕻”,可以单独成菜,可配海鲜、河鲜,配各种肉类、蔬菜,是名副其实的“百搭”。宁波有句俗话叫“三天唔吃咸齑汤,两只脚骨酸汪汪”。鄞州是雪菜主要产地,以邱隘咸齑最为著名。“东乡一株菜”指的就是邱隘镇的雪菜。

  90年代初,邱隘镇的邱二村成立了村办雪菜加工企业,2002年企业倒闭后,村里打算将其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拍卖,在邱隘土生土长的李竟岳父,将该品牌接手过来,建起了引发绿色食品。

  李竟坦言,“岳父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留住邱隘的这个雪菜品牌,不希望流落到别的地方去,也算是留住一份乡愁。”

  为了这独一份的乡愁,引发绿色食品陆续投入了五六百万元,建起了鄞州雪菜博物馆。对于这笔不小的投资,李竟说,雪菜博物馆公益活动居多,“虽然不赚钱,但值得,做企业不能只看经济效益”。

  这两年,“鄞州雪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地理标志商标。在李竟看来,意味着,这道承载宁波人乡愁的“小菜”从此有了质量背书,有了一条知识产权护城河,企业从此可以做足本地优势,驶入发展快车道。

  除了博物馆,在“留住乡愁”这件事上,这几年,李竟不遗余力:重视原料,做订单农业,给100多户上游菜农分发优势种子;留住老味道,带领行业提升腌渍工艺,着手集中建设标准规腌渍池,行业企业可按需取用……

  李竟告诉记者,“鄞州雪菜”入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鄞州雪菜产业协会“干劲也更足了”:企业抱团“出海”,让更多海外宁波人和华人“记住这份乡愁”;从雪菜到梅干菜,从家常配菜到成品预制菜,持续创新,延伸产业链。目前,仅李竟所在的引发绿色食品年产值5000多万元,年销售额近4000多万元。

  “‘鄞州雪菜’是一种草根文化,源于草根,更要惠及草根。”入选宁波地理标志后的“鄞州雪菜”,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带来了红利。来自鄞州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新鲜雪菜收购价格这两年达到每吨750元,对于菜农来说,每亩地的收入也可以达到近4000元。目前“鄞州雪菜”惠及的农户超过了1000户。

  共赢的故事才刚起头儿。

  去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启动“宁波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评选,“鄞州雪菜”入选。接下来,“这株菜”将带着独一份乡愁,迈上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