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杭甬“双城记”怎么唱?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怎么建? 看宁波力量
2022-07-06 08:08:15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位于三江口的庆安会馆,是大运河(宁波段)的附属遗存。(杨晓维 供图)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大运河千年流淌,波光云影中,映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壮美和辉煌。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大运河(宁波段)自西向东的“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宁波三江口”三个遗产区赫然在列。宁波作为中国大运河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从此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拥有了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8周年的特别日子。当天,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盛会,作为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在宁波江北慈城、杭州萧山衙前这两个充满特色的运河聚落同步举办。国内知名文博专家和杭甬两地学者在“云端”相聚,研讨在新时代复活“运河千古情,江南盛世缘”的话题。

  如何深入挖掘大运河(宁波段)的独特文化价值?如何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体验性强的运河民俗活动,集中呈现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的动人魅力?如何与杭州、绍兴等城市联手,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守护同一条运河?如何在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贡献宁波力量?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采访。

  博古“运”今

  杭甬联手弘扬浙东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

  其中,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段的浙东运河,北起钱塘江南岸的杭州西兴古镇,向东南横穿绍兴、宁波两市,于镇海汇入东海。这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贯穿了江南2500年的历史,也将杭甬两个城市的文化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刘斌认为,大运河(浙江段)是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且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承载着“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富有浙江特色的文化活力,孕育形成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目前,杭州、宁波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通过省内多个城市合力,初步形成了贯通浙东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廊道,浙东运河文化大走廊初步建成,大运河文化精品、文化产业不断出现。”

  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重要指示。已连续举办两届的浙东运河杭甬对话活动,正是这首歌里美妙的音符之一。

  在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专家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发来视频。他说,浙东运河通江达海,连通内河航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如今,浙东运河首尾相连的城市——宁波和杭州共同举办‘同一条运河’线上直播活动,一起来讲运河故事,做运河文章,这让我们再次体验到绵延流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运河文化”。

  吕舟认为,大运河(浙江段)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区域,成为国土整治、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力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保护好大运河、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浙东人民有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创意和无穷的智慧,一定能够让大运河在新的时代奔流向前,使璀璨的历史文明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杭甬两个城市展开线上对话、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守护大运河的做法,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赞赏有加。他认为,社会参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和趋势,这次杭甬对话把核心放在青少年参与护河,通过广大青少年多元化的视野和表达方式,真正把社会参与落到实处,实现了运河保护的代际传承,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

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宁波主会场的非遗展示。(唐严 摄)

  匠心独“运”

  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大运河(宁波段)是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在整个中国大运河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充分体现了宁波地区古代航运体系的独特性。”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自豪地说。

  “大运河(宁波段)以其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因势取舍的设计理念与航运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至高理念。”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专家论坛上,来自杭州分会场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监测研究室主任傅峥嵘提出,“宁波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紧扣这一特色,通过水利、潮汐和航运联合展示的方式,再现‘天工人巧,各居其半’的运河线路规划的科学性。”

  据江怀海介绍,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提出“一脉三片多组团多线路”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步推进水利水运、沿线交通、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系列工程,打造了一条“林水相依、绿廊相连、文脉相承”的大运河绿色长廊,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共享。

  宁波明确提出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目前正在加快河海博物馆建设,同时积极谋划大西坝、小西坝、压赛堰三个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宁波三江口核心展示园、浙东运河集中展示带已经被列为国家级核心展示园和国家级集中展示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三江口核心展示园详细规划,以展示大运河(宁波段)河海联运、通江达海的魅力。”江怀海告诉记者。

  另据了解,宁波塘河文化公园已经进入布展陈列阶段,不久将对社会开放。届时,一个以“塘河记忆、运河风情”为主题,集塘河文化展示、非遗文创体验、工艺美术展览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将成为人们共享运河文化建设成果的新去处。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刘斌认为,大运河(宁波段)各遗产点段、沿线文保单位保持了较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慈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它山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质量较高,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一批非遗项目,通过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等发展模式和载体,得以有效传承利用,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我们将立足大运河(宁波段)无法取代的地理优势和特色鲜明的枢纽作用,积极发挥我市地处中国大运河通江达海‘最后一公里’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与海上丝绸之路‘双廊道’交织的文化优势,构建大运河展示主题及文化标识性项目,助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宁波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专家论坛。(唐严 摄)

  “运”育共富

  探寻运河遗产与城市共生的路径

  站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起点上,如何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助推共同富裕?如何探寻运河遗产与城市共生的路径?

  刘斌说:“大运河奔流千年,杭甬双城携手共进,如何通过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典范,在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中,树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浙江案例,探索‘奔流竞富’的杭甬实践,这是我们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傅峥嵘表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浙江案例,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应该有人间烟火气。他说:“让群众能在杭甬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邂逅多元的生活方式,应是我们始终的价值追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仅是运河城市提能升级的重大契机,更是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重大机遇,关键是要让广大群众享受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红利。” 记者 黄银凤 通讯员 杨晓维

制图毛雪娇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杭甬“双城记”怎么唱?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怎么建? 看宁波力量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7-06 08:08:15

位于三江口的庆安会馆,是大运河(宁波段)的附属遗存。(杨晓维 供图)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大运河千年流淌,波光云影中,映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壮美和辉煌。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大运河(宁波段)自西向东的“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宁波三江口”三个遗产区赫然在列。宁波作为中国大运河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从此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拥有了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8周年的特别日子。当天,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盛会,作为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在宁波江北慈城、杭州萧山衙前这两个充满特色的运河聚落同步举办。国内知名文博专家和杭甬两地学者在“云端”相聚,研讨在新时代复活“运河千古情,江南盛世缘”的话题。

  如何深入挖掘大运河(宁波段)的独特文化价值?如何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体验性强的运河民俗活动,集中呈现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的动人魅力?如何与杭州、绍兴等城市联手,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守护同一条运河?如何在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贡献宁波力量?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采访。

  博古“运”今

  杭甬联手弘扬浙东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

  其中,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段的浙东运河,北起钱塘江南岸的杭州西兴古镇,向东南横穿绍兴、宁波两市,于镇海汇入东海。这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贯穿了江南2500年的历史,也将杭甬两个城市的文化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刘斌认为,大运河(浙江段)是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且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承载着“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富有浙江特色的文化活力,孕育形成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目前,杭州、宁波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通过省内多个城市合力,初步形成了贯通浙东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廊道,浙东运河文化大走廊初步建成,大运河文化精品、文化产业不断出现。”

  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重要指示。已连续举办两届的浙东运河杭甬对话活动,正是这首歌里美妙的音符之一。

  在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专家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发来视频。他说,浙东运河通江达海,连通内河航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如今,浙东运河首尾相连的城市——宁波和杭州共同举办‘同一条运河’线上直播活动,一起来讲运河故事,做运河文章,这让我们再次体验到绵延流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运河文化”。

  吕舟认为,大运河(浙江段)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区域,成为国土整治、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力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保护好大运河、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浙东人民有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创意和无穷的智慧,一定能够让大运河在新的时代奔流向前,使璀璨的历史文明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杭甬两个城市展开线上对话、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守护大运河的做法,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赞赏有加。他认为,社会参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和趋势,这次杭甬对话把核心放在青少年参与护河,通过广大青少年多元化的视野和表达方式,真正把社会参与落到实处,实现了运河保护的代际传承,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

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宁波主会场的非遗展示。(唐严 摄)

  匠心独“运”

  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大运河(宁波段)是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在整个中国大运河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充分体现了宁波地区古代航运体系的独特性。”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自豪地说。

  “大运河(宁波段)以其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因势取舍的设计理念与航运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至高理念。”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专家论坛上,来自杭州分会场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监测研究室主任傅峥嵘提出,“宁波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紧扣这一特色,通过水利、潮汐和航运联合展示的方式,再现‘天工人巧,各居其半’的运河线路规划的科学性。”

  据江怀海介绍,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提出“一脉三片多组团多线路”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步推进水利水运、沿线交通、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系列工程,打造了一条“林水相依、绿廊相连、文脉相承”的大运河绿色长廊,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共享。

  宁波明确提出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目前正在加快河海博物馆建设,同时积极谋划大西坝、小西坝、压赛堰三个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宁波三江口核心展示园、浙东运河集中展示带已经被列为国家级核心展示园和国家级集中展示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三江口核心展示园详细规划,以展示大运河(宁波段)河海联运、通江达海的魅力。”江怀海告诉记者。

  另据了解,宁波塘河文化公园已经进入布展陈列阶段,不久将对社会开放。届时,一个以“塘河记忆、运河风情”为主题,集塘河文化展示、非遗文创体验、工艺美术展览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将成为人们共享运河文化建设成果的新去处。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刘斌认为,大运河(宁波段)各遗产点段、沿线文保单位保持了较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慈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它山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质量较高,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一批非遗项目,通过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等发展模式和载体,得以有效传承利用,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我们将立足大运河(宁波段)无法取代的地理优势和特色鲜明的枢纽作用,积极发挥我市地处中国大运河通江达海‘最后一公里’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与海上丝绸之路‘双廊道’交织的文化优势,构建大运河展示主题及文化标识性项目,助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宁波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专家论坛。(唐严 摄)

  “运”育共富

  探寻运河遗产与城市共生的路径

  站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起点上,如何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助推共同富裕?如何探寻运河遗产与城市共生的路径?

  刘斌说:“大运河奔流千年,杭甬双城携手共进,如何通过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典范,在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中,树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浙江案例,探索‘奔流竞富’的杭甬实践,这是我们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傅峥嵘表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浙江案例,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应该有人间烟火气。他说:“让群众能在杭甬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邂逅多元的生活方式,应是我们始终的价值追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仅是运河城市提能升级的重大契机,更是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重大机遇,关键是要让广大群众享受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红利。” 记者 黄银凤 通讯员 杨晓维

制图毛雪娇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