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雷阵雨“打酱油”今明会凉快一丢丢 周三起高温“卷土重来”
2022-07-18 06:48:01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下完雨之后,怎么反倒更热了?”

  昨日午后,突如其来的雷雨并未能给人们带来想要的凉意,反而有种被浇了一头“开水”的闷湿感。

  就像新的一周(7月18日到7月24日),该来的“凉凉”缺了点诚意;不想它来的副热带高压“变本加厉”……

  凉凉?未必如你所愿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东北冷涡来“救场”,“逼”副热带高压南撤。

  冷暖相遇,降雨增多。7月17日到7月19日,影响我市的雷阵雨范围扩大,并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强雷电、局部地区的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伴随降水而来的,自然是令人心动的降温。7月18日到7月19日,持续影响我市的晴热高温将有所缓和;尤其是7月19日,最高气温可能跌落至35℃高温线下。

  不过,在这里,也要给大家打一支预防针:理想中的“凉凉”很丰满,现实中的“凉凉”可能很骨感:一方面,高温虽然有所缓和,但也只是从“极端高温”到“高温”;另一方面,从目前的预报看,上述时段夜间的最低气温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依旧稳定在27℃左右的“高位”;再加上降水导致空气湿度增大,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重体感的闷热、潮湿,带来不适。

  高温会“卷土重来”

  从市气象台7月17日发布的十天预报看,副热带高压从7月20日开始“卷土重来”,届时我市又将是“多云,局部雷阵雨”为主的天气,最高气温也将再次回升到37℃-40℃。

  从民间气象爱好者组织“@中国气象爱好者”的分析来看,“杀回马枪”的副热带高压依旧想和大陆高压联手“作妖”,“形成一个环绕地球一圈的教科书般的热高压带”。

  不同的是,这次,两者“体积更大,位势高度更高,而且合并时没有台风干扰”,因此7月下旬的这波高温,不仅仅是影响南方。在南方预热两三天后,7月24日起清凉已久的北方也将加入,西安、郑州、石家庄等老熟人有可能再续前缘,重新持续高温。

  “这轮高温的南部边界,也要向南扩展。在上一轮高温中,闽南、广东、广西、海南等一直表现温和,但由于这次副高特别肥大,华南和闽南这次也可能持续高于35℃,且伴有极高的湿度。”“@中国气象爱好者”分析,“这一次的高温中心,不一定在长三角,有可能有好几个,福建和浙江中南部很有可能是其中一个。”

  “高烧不退”,很可能不只接下来这一周的时间。

  中央气象台在7月17日发布的中期预报中提到,未来11天到14天(7月27日-7月30日),四川盆地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为持续性高温天气。

  “大暑若沸镬”

  7月23日,我们将迎来属于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北宋画家文同曾写过一首题为《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的诗,开头两句就是“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释名》中说:“暑,煑(同“煮”)也,如水煑物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还提到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由此可见,虽然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大暑带来的热“变本加厉”,不仅热,而且湿,也难怪有人将这种“如在蒸笼中”的热称为“龌龊热”。

  对付这种“龌龊热”,晚饭餐桌上的一碗杨梅烧酒,堪称“神器”。

  杨梅烧酒的做法很简单:瓶瓶罐罐里,放上洗净晾干的杨梅,注满高度烧酒;等半月,杨梅汁浸入酒中,酒色从桃红转成深红,就可以拿来喝了。

  一勺烧酒,两颗杨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解乏、防中暑的方法。

  让人怀恋的“乘风凉”

  最近这段时间,全天候闷热超长待机,吃过晚饭,大多数人可能就直接“窝”进空调房,而没有了以往夏夜,“乘风凉”的人间烟火气。

  彼时,屋与屋之间的狭长弄堂,楼与楼之间的空地,还有靠近河边的位置,都是热门的乘凉地。特别是那种狭长的弄堂,空气对流带来的穿堂风,凉意不比电风扇差。

  夜幕降临,拎一把小椅子或小板凳,摇一把扇子,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大伙儿就出来乘凉,聊聊家长里短。

  “来,吃点西瓜。”估摸着晚饭都消化得差不多,有热心的邻居切了一盆西瓜招呼大家,一声吆喝,让原本已经有些倦意的夏夜又热闹起来。

  过去,没有冰箱,西瓜等水果就用根绳拴着或用个竹篮装着浸在井水里。天气越热,井水越寒气逼人。吃晚饭前浸下的西瓜,时隔两三个小时取上来,就会有冰镇的口感。

  这种冰镇水果的做法,古人用了两句诗来形容“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发展到后来,还延伸出了一个成语叫“沉李浮瓜”。

  等吃完西瓜,夜也已经越发深了。“乘风凉”的队伍心满意足的,三三两两散去,心情舒坦,“龌龊热”也被赶得无影无踪……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雷阵雨“打酱油”今明会凉快一丢丢 周三起高温“卷土重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7-18 06:48:01

  “下完雨之后,怎么反倒更热了?”

  昨日午后,突如其来的雷雨并未能给人们带来想要的凉意,反而有种被浇了一头“开水”的闷湿感。

  就像新的一周(7月18日到7月24日),该来的“凉凉”缺了点诚意;不想它来的副热带高压“变本加厉”……

  凉凉?未必如你所愿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东北冷涡来“救场”,“逼”副热带高压南撤。

  冷暖相遇,降雨增多。7月17日到7月19日,影响我市的雷阵雨范围扩大,并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强雷电、局部地区的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伴随降水而来的,自然是令人心动的降温。7月18日到7月19日,持续影响我市的晴热高温将有所缓和;尤其是7月19日,最高气温可能跌落至35℃高温线下。

  不过,在这里,也要给大家打一支预防针:理想中的“凉凉”很丰满,现实中的“凉凉”可能很骨感:一方面,高温虽然有所缓和,但也只是从“极端高温”到“高温”;另一方面,从目前的预报看,上述时段夜间的最低气温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依旧稳定在27℃左右的“高位”;再加上降水导致空气湿度增大,反而可能进一步加重体感的闷热、潮湿,带来不适。

  高温会“卷土重来”

  从市气象台7月17日发布的十天预报看,副热带高压从7月20日开始“卷土重来”,届时我市又将是“多云,局部雷阵雨”为主的天气,最高气温也将再次回升到37℃-40℃。

  从民间气象爱好者组织“@中国气象爱好者”的分析来看,“杀回马枪”的副热带高压依旧想和大陆高压联手“作妖”,“形成一个环绕地球一圈的教科书般的热高压带”。

  不同的是,这次,两者“体积更大,位势高度更高,而且合并时没有台风干扰”,因此7月下旬的这波高温,不仅仅是影响南方。在南方预热两三天后,7月24日起清凉已久的北方也将加入,西安、郑州、石家庄等老熟人有可能再续前缘,重新持续高温。

  “这轮高温的南部边界,也要向南扩展。在上一轮高温中,闽南、广东、广西、海南等一直表现温和,但由于这次副高特别肥大,华南和闽南这次也可能持续高于35℃,且伴有极高的湿度。”“@中国气象爱好者”分析,“这一次的高温中心,不一定在长三角,有可能有好几个,福建和浙江中南部很有可能是其中一个。”

  “高烧不退”,很可能不只接下来这一周的时间。

  中央气象台在7月17日发布的中期预报中提到,未来11天到14天(7月27日-7月30日),四川盆地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为持续性高温天气。

  “大暑若沸镬”

  7月23日,我们将迎来属于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北宋画家文同曾写过一首题为《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的诗,开头两句就是“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释名》中说:“暑,煑(同“煮”)也,如水煑物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还提到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由此可见,虽然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大暑带来的热“变本加厉”,不仅热,而且湿,也难怪有人将这种“如在蒸笼中”的热称为“龌龊热”。

  对付这种“龌龊热”,晚饭餐桌上的一碗杨梅烧酒,堪称“神器”。

  杨梅烧酒的做法很简单:瓶瓶罐罐里,放上洗净晾干的杨梅,注满高度烧酒;等半月,杨梅汁浸入酒中,酒色从桃红转成深红,就可以拿来喝了。

  一勺烧酒,两颗杨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解乏、防中暑的方法。

  让人怀恋的“乘风凉”

  最近这段时间,全天候闷热超长待机,吃过晚饭,大多数人可能就直接“窝”进空调房,而没有了以往夏夜,“乘风凉”的人间烟火气。

  彼时,屋与屋之间的狭长弄堂,楼与楼之间的空地,还有靠近河边的位置,都是热门的乘凉地。特别是那种狭长的弄堂,空气对流带来的穿堂风,凉意不比电风扇差。

  夜幕降临,拎一把小椅子或小板凳,摇一把扇子,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大伙儿就出来乘凉,聊聊家长里短。

  “来,吃点西瓜。”估摸着晚饭都消化得差不多,有热心的邻居切了一盆西瓜招呼大家,一声吆喝,让原本已经有些倦意的夏夜又热闹起来。

  过去,没有冰箱,西瓜等水果就用根绳拴着或用个竹篮装着浸在井水里。天气越热,井水越寒气逼人。吃晚饭前浸下的西瓜,时隔两三个小时取上来,就会有冰镇的口感。

  这种冰镇水果的做法,古人用了两句诗来形容“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发展到后来,还延伸出了一个成语叫“沉李浮瓜”。

  等吃完西瓜,夜也已经越发深了。“乘风凉”的队伍心满意足的,三三两两散去,心情舒坦,“龌龊热”也被赶得无影无踪……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