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遥寄家书话婵娟丨向“家乡”报告 在甬人才送来中秋家书
2022-09-11 21:1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此刻,您或许还在攻坚科研项目,为了攻克技术壁垒难题、在更大舞台上和竞争对手掰手腕,放弃了计划已久的归家行程;

  此刻,您或许还在特殊的岗位上加班加点,为了守护万千灯火里的那一张张笑脸,没能及时赶回家吃上一个“团圆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您身在何处,月光所照,皆是故乡。

  这些天,“遥寄家书话婵娟”活动获得了广大在甬或宁波籍人才的大力支持,我们后台收到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宁波籍人才的中秋家书,也收到了不少正在四明大地上披星戴月、奋勇争先的在甬人才的“成绩汇报单”。

  他们之中,有从国外学成归来心怀报国之志的科研人才,也有在专业赛道精益求精为宁波发展争取更大空间的有识之士,还有怀揣梦想已然深深扎根于宁波“第二故乡”的奋进者梦想者。

  下面我们择优挑选了部分在甬人才的中秋家书,在朦胧的月色照耀下,让我们一起感受各个赛道上诸位人才为了宁波高质量发展而加快的奋进步伐、宁波各相关部门为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吹响的创新号角。

  与此同时,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下,“遥寄家书话婵娟”活动仍在继续中,诚挚邀请在甬或宁波籍人才继续留言或发送邮件至809947021@qq.com,晒出自己的中秋感想和乡愁故事。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合

  牢记期许,与宁波一起逐梦未来

  人物名片

  张文瑞,“90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宁波的“家人”们:

  展信如晤。今天是教师节也是中秋节,很开心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打开中秋家书,又一次感受到宁波市对人才的关怀和重视,十分感激。

  我是一名“90后”,老家在湖北孝感,在国外求学和工作了近十年。2020年年初,和家人一起来到宁波,目前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

  回国前,我先后在美国高校和国家实验室求学和工作,从事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的实验研究。与世界一流的研究队伍和大科学装置团队展开了深入密切的合作,以推动新材料在半导体光电转换,可再生清洁能源领域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受邀在多个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回国后,结合国家与地方产业需求,我的研究方向进一步聚焦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发工作,致力于发展关键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外延技术,研发新一代功率电子器件与深紫外光电器件。我们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研项目,统筹搭建具有行业一流水平的先进半导体薄膜制备加工与表征测试平台,积极攻关宽禁带半导体薄膜制备和器件研制的核心技术。目前已提交多项专利申请,正与宁波市的半导体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其实,很多人问过我,回国时为什么选择来宁波工作?其实我也是经过调研思考的。一方面是因为宁波地处长三角,各方面比较务实、同事一起工作的氛围很好。材料所对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周到和及时,宁波对于人才尤其是年轻人也比较尊重和关心。

  另一方面,宁波作为新一线城市,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对各阶段的创新创业人才求贤若渴,也制定了全方位的人才落地配套政策,为我们来宁波工作和生活解决了大量的“后顾之忧”。

  回想还在国外的时候,每到中秋佳节,思乡情绪更浓,就只能借助手机视频和国内的家人朋友交流。现在,和家里人更容易团聚,自己所学也更有用武之地,感觉更有意义。

  我主攻的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这个领域,需要长期和专注地攻关科研与技术难题,有时间就想着多投入一点,希望能推动科研成果早日落地,服务相关产业与经济发展。

  这一次,收到市委人才办给我们发来的家书,看到了温暖,也看到了期许。宁波为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提供了支持、包容和向上的良好环境,我们也将继续奋力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宁波一起逐梦未来。

  张文瑞

  2020年9月10日

  感念于心,我与宁波共成长

  人物名片

  林国聪,“80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广大宁波的父老乡亲们:

  见字如面。

  写这封信,主要是出于对宁波之前给我们人才寄来家书的反馈。打开中秋家书,关爱和祝福扑面而来,温暖又感动。昨天我们的人才群都炸了锅,大家都很振奋。身边很多的人才朋友是新宁波人,这一次的家书也特意向我们表达了问候,真真切切感觉到:来宁波,真的是对了!

  我老家是福建,2003年来宁波工作,一眨眼就已经是20年功夫了。可以说,我一进入社会就在宁波,这座包容多元的城市,给了我这样的小伙子各种平台历练和展示,让我有机会和宁波共成长。

  浙江是海洋大省,明州(宁波)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港口之一,历史上频繁的海外交通贸易与文化交流活动,不仅造就了浙江水域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同时也为浙江水下考古事业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是我国水下考古界仅有的六个潜水教练之一、六个能够深潜至海底100米的技术潜水员之一。从一个完完全全的“旱鸭子”到如今的专家型领军人才,很多人说,我是宁波乃至浙江水下考古事业的拓荒者。

  2014年,以我为带头人、以宁波水下考古人为主要成员的“探索蓝色文明——水下考古创新团队”荣获了“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被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同行誉为“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水下考古的宁波帮”。

  同一年,我国首个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宁波的落地、建设、运行,由此搭建了一个国家级的行业平台,为宁波水下考古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极大完善了浙江乃至全国水下考古的格局。

  当然,更多人知道我,是因为一个个媒体关注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比如国家重点水下考古项目、浙江第一个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又比如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等等。

  正是因为这样大量的实践积累,我们团队在项目运行管理、多种学科合作、技术创新应用上不断探索,培养了一支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创建了一套全国推广的行业技术规范,不断谱写了宁波乃至浙江水下考古事业的新篇章。

  这些年,宁波也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这几年在综合发展的质量上不断提升。我所在的是文化行业,我所在的单位是科研机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相对聚集,更是明显感觉到宁波的发展视野在不断拓展,国际化的全球视野越来越突出。

  与此同时,市委人才办、人社局等相关部门,也为人才搭建了很好的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我在市领军拔尖人才群里,这里就像是“大家庭”一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相互聚集、相互粘合,不仅平时有很多活动,也有机会不同背景的人才跨界互动、协同快进,非常好。

  无论是给荣誉,还是给奖金,我都能明显感受到来自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这样的人才观,也体现了宁波这座城市的务实和真诚。

  宁波是一座深刻影响中国海洋文明进程的古老城市,作为一名海洋考古工作者,我将奋力为宁波创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添砖加瓦。

  林国聪

  2022年9月11日

  制图 毛雪娇

  相关新闻:

  遥寄家书话婵娟丨第二波新鲜出炉的中秋家书来了

  遥寄家书话婵娟丨第一波来自天南地北的家书祝福来了

  @海内外人才 中秋佳节邀您“遥寄家书话婵娟”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遥寄家书话婵娟丨向“家乡”报告 在甬人才送来中秋家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9-11 21:19:00

  宁网编前语

  此刻,您或许还在攻坚科研项目,为了攻克技术壁垒难题、在更大舞台上和竞争对手掰手腕,放弃了计划已久的归家行程;

  此刻,您或许还在特殊的岗位上加班加点,为了守护万千灯火里的那一张张笑脸,没能及时赶回家吃上一个“团圆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您身在何处,月光所照,皆是故乡。

  这些天,“遥寄家书话婵娟”活动获得了广大在甬或宁波籍人才的大力支持,我们后台收到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宁波籍人才的中秋家书,也收到了不少正在四明大地上披星戴月、奋勇争先的在甬人才的“成绩汇报单”。

  他们之中,有从国外学成归来心怀报国之志的科研人才,也有在专业赛道精益求精为宁波发展争取更大空间的有识之士,还有怀揣梦想已然深深扎根于宁波“第二故乡”的奋进者梦想者。

  下面我们择优挑选了部分在甬人才的中秋家书,在朦胧的月色照耀下,让我们一起感受各个赛道上诸位人才为了宁波高质量发展而加快的奋进步伐、宁波各相关部门为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吹响的创新号角。

  与此同时,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下,“遥寄家书话婵娟”活动仍在继续中,诚挚邀请在甬或宁波籍人才继续留言或发送邮件至809947021@qq.com,晒出自己的中秋感想和乡愁故事。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合

  牢记期许,与宁波一起逐梦未来

  人物名片

  张文瑞,“90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宁波的“家人”们:

  展信如晤。今天是教师节也是中秋节,很开心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打开中秋家书,又一次感受到宁波市对人才的关怀和重视,十分感激。

  我是一名“90后”,老家在湖北孝感,在国外求学和工作了近十年。2020年年初,和家人一起来到宁波,目前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

  回国前,我先后在美国高校和国家实验室求学和工作,从事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的实验研究。与世界一流的研究队伍和大科学装置团队展开了深入密切的合作,以推动新材料在半导体光电转换,可再生清洁能源领域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受邀在多个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回国后,结合国家与地方产业需求,我的研究方向进一步聚焦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发工作,致力于发展关键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外延技术,研发新一代功率电子器件与深紫外光电器件。我们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研项目,统筹搭建具有行业一流水平的先进半导体薄膜制备加工与表征测试平台,积极攻关宽禁带半导体薄膜制备和器件研制的核心技术。目前已提交多项专利申请,正与宁波市的半导体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其实,很多人问过我,回国时为什么选择来宁波工作?其实我也是经过调研思考的。一方面是因为宁波地处长三角,各方面比较务实、同事一起工作的氛围很好。材料所对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周到和及时,宁波对于人才尤其是年轻人也比较尊重和关心。

  另一方面,宁波作为新一线城市,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对各阶段的创新创业人才求贤若渴,也制定了全方位的人才落地配套政策,为我们来宁波工作和生活解决了大量的“后顾之忧”。

  回想还在国外的时候,每到中秋佳节,思乡情绪更浓,就只能借助手机视频和国内的家人朋友交流。现在,和家里人更容易团聚,自己所学也更有用武之地,感觉更有意义。

  我主攻的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这个领域,需要长期和专注地攻关科研与技术难题,有时间就想着多投入一点,希望能推动科研成果早日落地,服务相关产业与经济发展。

  这一次,收到市委人才办给我们发来的家书,看到了温暖,也看到了期许。宁波为我们在科技创新领域提供了支持、包容和向上的良好环境,我们也将继续奋力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宁波一起逐梦未来。

  张文瑞

  2020年9月10日

  感念于心,我与宁波共成长

  人物名片

  林国聪,“80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广大宁波的父老乡亲们:

  见字如面。

  写这封信,主要是出于对宁波之前给我们人才寄来家书的反馈。打开中秋家书,关爱和祝福扑面而来,温暖又感动。昨天我们的人才群都炸了锅,大家都很振奋。身边很多的人才朋友是新宁波人,这一次的家书也特意向我们表达了问候,真真切切感觉到:来宁波,真的是对了!

  我老家是福建,2003年来宁波工作,一眨眼就已经是20年功夫了。可以说,我一进入社会就在宁波,这座包容多元的城市,给了我这样的小伙子各种平台历练和展示,让我有机会和宁波共成长。

  浙江是海洋大省,明州(宁波)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对外港口之一,历史上频繁的海外交通贸易与文化交流活动,不仅造就了浙江水域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同时也为浙江水下考古事业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是我国水下考古界仅有的六个潜水教练之一、六个能够深潜至海底100米的技术潜水员之一。从一个完完全全的“旱鸭子”到如今的专家型领军人才,很多人说,我是宁波乃至浙江水下考古事业的拓荒者。

  2014年,以我为带头人、以宁波水下考古人为主要成员的“探索蓝色文明——水下考古创新团队”荣获了“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被国家文物局和全国同行誉为“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水下考古的宁波帮”。

  同一年,我国首个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宁波的落地、建设、运行,由此搭建了一个国家级的行业平台,为宁波水下考古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极大完善了浙江乃至全国水下考古的格局。

  当然,更多人知道我,是因为一个个媒体关注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比如国家重点水下考古项目、浙江第一个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考古,又比如慈溪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调查,等等。

  正是因为这样大量的实践积累,我们团队在项目运行管理、多种学科合作、技术创新应用上不断探索,培养了一支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创建了一套全国推广的行业技术规范,不断谱写了宁波乃至浙江水下考古事业的新篇章。

  这些年,宁波也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这几年在综合发展的质量上不断提升。我所在的是文化行业,我所在的单位是科研机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相对聚集,更是明显感觉到宁波的发展视野在不断拓展,国际化的全球视野越来越突出。

  与此同时,市委人才办、人社局等相关部门,也为人才搭建了很好的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我在市领军拔尖人才群里,这里就像是“大家庭”一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相互聚集、相互粘合,不仅平时有很多活动,也有机会不同背景的人才跨界互动、协同快进,非常好。

  无论是给荣誉,还是给奖金,我都能明显感受到来自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这样的人才观,也体现了宁波这座城市的务实和真诚。

  宁波是一座深刻影响中国海洋文明进程的古老城市,作为一名海洋考古工作者,我将奋力为宁波创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添砖加瓦。

  林国聪

  2022年9月11日

  制图 毛雪娇

  相关新闻:

  遥寄家书话婵娟丨第二波新鲜出炉的中秋家书来了

  遥寄家书话婵娟丨第一波来自天南地北的家书祝福来了

  @海内外人才 中秋佳节邀您“遥寄家书话婵娟”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