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离群众近些再近些 宁波探索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
2022-09-19 15:36:00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一家托育园”为小朋友拍摄毕业照。北仑区卫健局供图

  8时30分,宁波北仑“一家托育园”准时开园,门口已等候着不少前来送娃的家长,该园秋季托育班开学后,55个孩子入园托育。

  这家被家长们评价为“离家近、老师专业、收费合理”的托育园,是宁波首家公立普惠托育机构,这里为3岁以下婴幼儿“谁来带”“怎么带”难题,提供一种新解法。

  “幼有善育”一头连着“生育率”,一头系着“人口质量”。《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率先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作为浙江奔向共同富裕的愿景之一。为实现这样的愿景,全省各地正在积极创新探索。

  宁波有19万3岁以下婴幼儿,两年来已出台“一揽子”政策破解“育”的难题、减轻“养”的负担、提高“教”的质量,率先谋划政府、企业、个人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式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城镇15分钟幼托服务圈的落地。

  加快普惠托育供给

  年轻家长省心又省钱

  余先生家住北仑区明州花园小区,一对26个月大的龙凤胎就托在家门口的“一家托育园”,也是首批入托幼儿。

  “我和爱人都在企业上班,平时工作很忙,岳父母上了年纪,照顾起来实在力不从心,若托到好点的商业机构,两个娃每月要6000元,负担实在太重!”这个问题严重困扰着余先生这对年轻的夫妇。在北仑区,3岁以下婴幼儿有2万多人,像余先生这样的托育需求着实不小。

  去年,北仑区卫健局成立了区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并牵头开办了宁波首家“公字头”托育园——“一家托育园”,园区从设计施工到人员招聘等,都由北仑区卫健局把关。今年2月,“一家托育园”试运行。

  “这是全日托模式,覆盖每个工作日的上午8时到下午4时30分,完美匹配我们上下班时间,而且收费每月1760元,也在我们可负担的范围内。”余先生“托”得很放心。1500余平方米的园区内,用心的小设计随处可见,比如墙上寓教于乐的护牙小玩具,“小毛头”们排队时就能模拟牙线、牙刷的使用来解闷。再比如,所有宝宝吃过的食物,都会取不少于200克放在食堂的留样冰箱里留样48小时,方便在宝宝出现不良反应时快速追溯……“两个小家伙入托后,生活习惯变好了,自理能力也增强了!”

  普惠托育服务,替年轻家长分担“带娃”的时间和成本,这是宁波在“幼有善育”这道民生考题上的突破口之一。《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53.4%的家庭有托育服务需求,但当前入托率仅为7.5%左右,供给和需求的较大缺口,正是包括宁波在内的全省各地托育服务上的“硬需求”。

  宁波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范围,加快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最紧俏的普惠性托育供给。按照2022年宁波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将新增0至3岁婴幼儿托位750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就有5000个。上半年全市新增托位数完成率超过90%,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31981个,每千人托位数3.35个,超过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3.25个的平均水平。

  托位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额”增长,宁波的抓手是多方扩充婴幼儿资源供给渠道。

  在宁海跃龙街道车河社区,社区出场地,引入社会资本,设立九色鹿托育中心,这是宁波市第一家社区共建型民办普惠托育机构。该中心利用小区配套的社区用房与个人自有的商业用房合建,设置托位100个。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服务中心二楼则是宁波市首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站之一,配备了1名保育医生和1名育婴师,提供预约式临时托管等服务,居民步行15分钟便可“放心托”……

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幼儿活动。拍友 汪谨 摄

  这些形式多样的“家门口”托位,将婴幼儿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进行共建共享,扩大了宁波托育的“朋友圈”。为此,宁波卫健部门还牵头编制了《托育机构设置指引表》,内容涉及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等内容,一方面对有意向设立托育机构的企业或个人给出帮助,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备案成功还能申报普惠托育津贴,充分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使得托育服务的供给量快速升级,供给结构多样化;另一方面对设立后的托育机构的监管也更有指导性。

  “下一步,宁波还将推进用人单位和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让托育服务真正建在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宁波市卫健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养育员入户指导  

  “新手妈妈”心里有底

  前段时间连续高温,北仑新碶街道高塘和苑小区的季女士为11个月大的宝宝犯暑热症而发愁,幸好“家庭养育指导员”李姣飞上门帮忙。根据对宝宝的观察和季女士的描述,李姣飞开出“度夏指南”:空调不要低于26度,饮食要注意保鲜,尤其要关注孩子腹泻等症状,宝宝不舒服,家长要及时陪伴、抚慰……

  季女士是“新手妈妈”,育儿经验不足,平时带娃要不就听长辈建议,要不就上网查资料,手忙脚乱又焦虑。现在有了“家庭养育指导员”帮她梳理宝宝成长各阶段的照护技能,“生而优养,养而优教”,心里有底了!

  一个“优”字是浙江奔向“浙有善育”大愿景中的关键词。家庭是婴幼儿生活的主要空间,但以家庭为阵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供给与优化,却是全省各地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最薄弱的部分。家庭照护提优谁来做?怎么做?宁波率先实践,以组织培训一支专业家庭养育指导员队伍上门的服务模式,手把手教年轻父母养娃。

  在北仑区,依托村(社区)计生管理员队伍就地转化了300多名 “养育指导员”,她们率先上岗,覆盖所有村社,目前已累计入户指导3万余户次。在北仑区卫健局健康与家庭发展科科长金维珺眼中,这批人原本就在村社一线工作,人缘亲、情况熟,更容易获得家长们的信任与支持。“他们经过宁波统一编撰专用教材的层层培训和筛选,具备婴幼儿照顾的相关技能,是婴幼儿照护入户服务快速推开的‘主力军’。”据了解,宁波计划到2025年,在全市培养出2000名合格的村(社区)家庭养育健康指导员,婴幼儿家长科学知识普及率超过90%。

  但是,金维珺也坦言,婴幼儿照护未来将更趋向专业化,涉及营养学、教育心理、医护等多学科,计生管理员队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完全补足,如何保障入户指导员的专业与多能,是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必然面临的问题。

宁海县妇保院婴幼儿养育小组活动现场。宁海县卫健局供图

  今年,宁海试水在全县选聘专家型的“家庭养育志愿者”,目前已有43名幼儿园老师和53名儿保医生正式入列。一个志愿者再与N个来自计生队伍的“养育指导员”组队,分片区进行入户指导。

  作为首批家庭养育志愿者,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应春浓带着十几个“养育指导员”,服务着片区内1000多名婴幼儿。除了“带团”,这些志愿者还是教育、卫生、妇联三部门联合筹建的“向日葵亲子小屋”的主力。正学公园“小屋”200多平方米,就像一个科学养育的理念、知识、服务的集散地,提供家庭抚育常态化服务。采访当天,应春浓正跟这里几名两周岁左右的宝宝和家长们面对面互动,讲解养育、保健知识。据“小屋”负责人、潘天寿幼儿园园长冯静聪介绍,全县目前已有5个像这样的“小屋”和39个养育照护基地,创办一年多来,共举办近2000多场活动,近万个家庭参与。

  “可以说,无论是‘小屋’、基地,还是家庭养育志愿者,其背靠的都是全县1700多位幼师、100多位儿保医生等多方资源合力。”宁海县卫健局妇幼科项目负责人赵苗青认为,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打破边界,梳理重组资源,是宁海推动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招”。“儿保医生手执养育培训师资格证,是养育方面的专家,幼师都持证上岗,熟谙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技能,把这两大体系的专业人才都纳入到家庭养育指导的服务队伍中,真正实现医、养、教一体化。”

海曙白云街道丽雅社区联合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居民带来婴幼儿养育照护课程。拍友 贺梅贞 摄

  数字平台管住大小事

  家长托得便捷又放心

  宁海民办托育机构——春稻田托育园里,已托育入园110名婴幼儿。每天上午10时左右,这群“小毛头”就会围坐到小桌子前吃点心,每个宝宝吃了多少克食物、喝了多少毫升水等等,一旁的保育老师都会细致记录下来,上传到宁海“智慧托育”平台上。

  除了膳食,宝宝的身体指标、睡眠情况、晨检五检、课程活动等每一项内容都在“智慧托育”平台上有据可查。

  作为全国首个县级托育服务智慧管理应用,宁海“智慧托育”平台是当地打破壁垒的一招“先手棋”。在宁海,目前已初步构建民办公助、托幼一体、社会资本办托等6种婴幼儿照护模式,拥有托育服务机构58家,提供托位1855个,入托率14.5%,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量大面广、多元化构成的托育服务供给,要完成从有到优、从试点到样本,行业规范和监管必不可少,但在关键的治理端,宁海曾遇到不少问题。

  像托育机构的卫生许可证两年换一次,作为主管部门的宁海县卫健局妇幼科项目负责人赵苗青最有感触:“两年的数据,就靠我们四五个人人工比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各家机构数据混乱、不全等情况时有发生,监管难度非常大!”这也倒逼了宁海在两年前率先开始布局婴育数字化平台。记者在“智慧托育”平台上看到,托育服务的全过程被细化成200多项数据类目,包括安全检查、消毒卫生、课程活动、健康检查等等。一方面,老师们根据这套数据动态调整孩子一天的活动和饮食,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在园状况。另一方面,各区、县(市)监管人员点点电脑,即可查看辖区内托育机构每日运行情况,监管托育机构规范发展。

  目前,该应用已入驻托育机构58家,为1400余个家庭、329位保教员提供优质保育、疫情防控、膳食管理等服务7900余次。“就在上周,我们通过平台发现某个机构的一个老师工作期间玩手机,马上通知了机构负责人,责令他们整改。”赵苗青说道。

  可以说,这个平台打通了卫生健康、民政、市场监管和教育等部门数据资源。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平台,为政府和托育机构的管理工作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提供可能;通过提高托育服务场景的可视化程度和参与程度,增强家长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信任感。作为配套,宁海率先形成《家庭型托育质量评价标准》,创新出台《宁海县托育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填补了省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也回应了普惠托育服务对“质量有保障”和“方便可及”的要求。

  最近,在“智慧托育”平台的基础上,宁海“托育一件事”上线浙里办APP,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宁海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托位数、托育机构数等实时数据。家住宸园的李女士尝了鲜,她拿出手机、打开浙里办APP、搜索所在城区、选择离家最近的七色鹿托育园,一键预约探园……“没想到当天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她的女儿刚刚满30个月,本以为找托育机构会很麻烦,现在手机上点点就搞定了。

  “未来,信息全部录入完成后,宁海乃至整个宁波都将形成托育一张网,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还可以优化配置托育机构。”宁海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北仑家庭养育健康指导员参加培训。北仑区卫健局供图

  记者手记

  关照好 最柔软的群体

  0至3岁婴幼儿,站在全生命周期的初始端,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需要被看见、被关照、被保障,宁波已连续两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作为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

  体系构建、普惠导向、规划引领,宁波着力在挖掘增量、提升质量两条轴线上齐头并进,这也是当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普遍的痛点。

  托育机构建设对楼层、消防、场地等均有严格要求,许多新建小区、老旧小区都没有为托育服务发展预留空间,这成为制约托育服务发展的最大瓶颈。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在顶层设计中,因地制宜,出台标准细化、可操作性强、能落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办法。比如,将托育服务配套用房标准,纳入新建居住区建筑、产业园区建设的审批中,规划先行,抓牢社区、单位两端,将越来越多的托育服务整合进街道社区,整合进企业单位,才能真正拉近和居民的距离,扩充婴幼儿照护的解题思路。

  另一方面,设施是否安全可靠?食品卫生有无保证?老师是否具备专业资质?对孩子的照护是否细致到位等一揽子问题也同样考验着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顶层设计”。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规范,加强监管力度和质量评估,在消防安全、营养喂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强监督、严把关。同时,加大托育行业师资力量建设,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专业培训制度,加快补齐人才短板。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离群众近些再近些 宁波探索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09-19 15:36:00

“一家托育园”为小朋友拍摄毕业照。北仑区卫健局供图

  8时30分,宁波北仑“一家托育园”准时开园,门口已等候着不少前来送娃的家长,该园秋季托育班开学后,55个孩子入园托育。

  这家被家长们评价为“离家近、老师专业、收费合理”的托育园,是宁波首家公立普惠托育机构,这里为3岁以下婴幼儿“谁来带”“怎么带”难题,提供一种新解法。

  “幼有善育”一头连着“生育率”,一头系着“人口质量”。《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率先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作为浙江奔向共同富裕的愿景之一。为实现这样的愿景,全省各地正在积极创新探索。

  宁波有19万3岁以下婴幼儿,两年来已出台“一揽子”政策破解“育”的难题、减轻“养”的负担、提高“教”的质量,率先谋划政府、企业、个人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式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城镇15分钟幼托服务圈的落地。

  加快普惠托育供给

  年轻家长省心又省钱

  余先生家住北仑区明州花园小区,一对26个月大的龙凤胎就托在家门口的“一家托育园”,也是首批入托幼儿。

  “我和爱人都在企业上班,平时工作很忙,岳父母上了年纪,照顾起来实在力不从心,若托到好点的商业机构,两个娃每月要6000元,负担实在太重!”这个问题严重困扰着余先生这对年轻的夫妇。在北仑区,3岁以下婴幼儿有2万多人,像余先生这样的托育需求着实不小。

  去年,北仑区卫健局成立了区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并牵头开办了宁波首家“公字头”托育园——“一家托育园”,园区从设计施工到人员招聘等,都由北仑区卫健局把关。今年2月,“一家托育园”试运行。

  “这是全日托模式,覆盖每个工作日的上午8时到下午4时30分,完美匹配我们上下班时间,而且收费每月1760元,也在我们可负担的范围内。”余先生“托”得很放心。1500余平方米的园区内,用心的小设计随处可见,比如墙上寓教于乐的护牙小玩具,“小毛头”们排队时就能模拟牙线、牙刷的使用来解闷。再比如,所有宝宝吃过的食物,都会取不少于200克放在食堂的留样冰箱里留样48小时,方便在宝宝出现不良反应时快速追溯……“两个小家伙入托后,生活习惯变好了,自理能力也增强了!”

  普惠托育服务,替年轻家长分担“带娃”的时间和成本,这是宁波在“幼有善育”这道民生考题上的突破口之一。《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53.4%的家庭有托育服务需求,但当前入托率仅为7.5%左右,供给和需求的较大缺口,正是包括宁波在内的全省各地托育服务上的“硬需求”。

  宁波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范围,加快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最紧俏的普惠性托育供给。按照2022年宁波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将新增0至3岁婴幼儿托位750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就有5000个。上半年全市新增托位数完成率超过90%,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31981个,每千人托位数3.35个,超过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3.25个的平均水平。

  托位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额”增长,宁波的抓手是多方扩充婴幼儿资源供给渠道。

  在宁海跃龙街道车河社区,社区出场地,引入社会资本,设立九色鹿托育中心,这是宁波市第一家社区共建型民办普惠托育机构。该中心利用小区配套的社区用房与个人自有的商业用房合建,设置托位100个。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服务中心二楼则是宁波市首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站之一,配备了1名保育医生和1名育婴师,提供预约式临时托管等服务,居民步行15分钟便可“放心托”……

鄞州区下应街道海创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幼儿活动。拍友 汪谨 摄

  这些形式多样的“家门口”托位,将婴幼儿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进行共建共享,扩大了宁波托育的“朋友圈”。为此,宁波卫健部门还牵头编制了《托育机构设置指引表》,内容涉及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等内容,一方面对有意向设立托育机构的企业或个人给出帮助,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备案成功还能申报普惠托育津贴,充分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使得托育服务的供给量快速升级,供给结构多样化;另一方面对设立后的托育机构的监管也更有指导性。

  “下一步,宁波还将推进用人单位和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让托育服务真正建在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宁波市卫健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养育员入户指导  

  “新手妈妈”心里有底

  前段时间连续高温,北仑新碶街道高塘和苑小区的季女士为11个月大的宝宝犯暑热症而发愁,幸好“家庭养育指导员”李姣飞上门帮忙。根据对宝宝的观察和季女士的描述,李姣飞开出“度夏指南”:空调不要低于26度,饮食要注意保鲜,尤其要关注孩子腹泻等症状,宝宝不舒服,家长要及时陪伴、抚慰……

  季女士是“新手妈妈”,育儿经验不足,平时带娃要不就听长辈建议,要不就上网查资料,手忙脚乱又焦虑。现在有了“家庭养育指导员”帮她梳理宝宝成长各阶段的照护技能,“生而优养,养而优教”,心里有底了!

  一个“优”字是浙江奔向“浙有善育”大愿景中的关键词。家庭是婴幼儿生活的主要空间,但以家庭为阵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供给与优化,却是全省各地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最薄弱的部分。家庭照护提优谁来做?怎么做?宁波率先实践,以组织培训一支专业家庭养育指导员队伍上门的服务模式,手把手教年轻父母养娃。

  在北仑区,依托村(社区)计生管理员队伍就地转化了300多名 “养育指导员”,她们率先上岗,覆盖所有村社,目前已累计入户指导3万余户次。在北仑区卫健局健康与家庭发展科科长金维珺眼中,这批人原本就在村社一线工作,人缘亲、情况熟,更容易获得家长们的信任与支持。“他们经过宁波统一编撰专用教材的层层培训和筛选,具备婴幼儿照顾的相关技能,是婴幼儿照护入户服务快速推开的‘主力军’。”据了解,宁波计划到2025年,在全市培养出2000名合格的村(社区)家庭养育健康指导员,婴幼儿家长科学知识普及率超过90%。

  但是,金维珺也坦言,婴幼儿照护未来将更趋向专业化,涉及营养学、教育心理、医护等多学科,计生管理员队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完全补足,如何保障入户指导员的专业与多能,是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必然面临的问题。

宁海县妇保院婴幼儿养育小组活动现场。宁海县卫健局供图

  今年,宁海试水在全县选聘专家型的“家庭养育志愿者”,目前已有43名幼儿园老师和53名儿保医生正式入列。一个志愿者再与N个来自计生队伍的“养育指导员”组队,分片区进行入户指导。

  作为首批家庭养育志愿者,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应春浓带着十几个“养育指导员”,服务着片区内1000多名婴幼儿。除了“带团”,这些志愿者还是教育、卫生、妇联三部门联合筹建的“向日葵亲子小屋”的主力。正学公园“小屋”200多平方米,就像一个科学养育的理念、知识、服务的集散地,提供家庭抚育常态化服务。采访当天,应春浓正跟这里几名两周岁左右的宝宝和家长们面对面互动,讲解养育、保健知识。据“小屋”负责人、潘天寿幼儿园园长冯静聪介绍,全县目前已有5个像这样的“小屋”和39个养育照护基地,创办一年多来,共举办近2000多场活动,近万个家庭参与。

  “可以说,无论是‘小屋’、基地,还是家庭养育志愿者,其背靠的都是全县1700多位幼师、100多位儿保医生等多方资源合力。”宁海县卫健局妇幼科项目负责人赵苗青认为,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打破边界,梳理重组资源,是宁海推动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招”。“儿保医生手执养育培训师资格证,是养育方面的专家,幼师都持证上岗,熟谙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技能,把这两大体系的专业人才都纳入到家庭养育指导的服务队伍中,真正实现医、养、教一体化。”

海曙白云街道丽雅社区联合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居民带来婴幼儿养育照护课程。拍友 贺梅贞 摄

  数字平台管住大小事

  家长托得便捷又放心

  宁海民办托育机构——春稻田托育园里,已托育入园110名婴幼儿。每天上午10时左右,这群“小毛头”就会围坐到小桌子前吃点心,每个宝宝吃了多少克食物、喝了多少毫升水等等,一旁的保育老师都会细致记录下来,上传到宁海“智慧托育”平台上。

  除了膳食,宝宝的身体指标、睡眠情况、晨检五检、课程活动等每一项内容都在“智慧托育”平台上有据可查。

  作为全国首个县级托育服务智慧管理应用,宁海“智慧托育”平台是当地打破壁垒的一招“先手棋”。在宁海,目前已初步构建民办公助、托幼一体、社会资本办托等6种婴幼儿照护模式,拥有托育服务机构58家,提供托位1855个,入托率14.5%,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面对量大面广、多元化构成的托育服务供给,要完成从有到优、从试点到样本,行业规范和监管必不可少,但在关键的治理端,宁海曾遇到不少问题。

  像托育机构的卫生许可证两年换一次,作为主管部门的宁海县卫健局妇幼科项目负责人赵苗青最有感触:“两年的数据,就靠我们四五个人人工比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各家机构数据混乱、不全等情况时有发生,监管难度非常大!”这也倒逼了宁海在两年前率先开始布局婴育数字化平台。记者在“智慧托育”平台上看到,托育服务的全过程被细化成200多项数据类目,包括安全检查、消毒卫生、课程活动、健康检查等等。一方面,老师们根据这套数据动态调整孩子一天的活动和饮食,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在园状况。另一方面,各区、县(市)监管人员点点电脑,即可查看辖区内托育机构每日运行情况,监管托育机构规范发展。

  目前,该应用已入驻托育机构58家,为1400余个家庭、329位保教员提供优质保育、疫情防控、膳食管理等服务7900余次。“就在上周,我们通过平台发现某个机构的一个老师工作期间玩手机,马上通知了机构负责人,责令他们整改。”赵苗青说道。

  可以说,这个平台打通了卫生健康、民政、市场监管和教育等部门数据资源。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平台,为政府和托育机构的管理工作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提供可能;通过提高托育服务场景的可视化程度和参与程度,增强家长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信任感。作为配套,宁海率先形成《家庭型托育质量评价标准》,创新出台《宁海县托育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填补了省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也回应了普惠托育服务对“质量有保障”和“方便可及”的要求。

  最近,在“智慧托育”平台的基础上,宁海“托育一件事”上线浙里办APP,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宁海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托位数、托育机构数等实时数据。家住宸园的李女士尝了鲜,她拿出手机、打开浙里办APP、搜索所在城区、选择离家最近的七色鹿托育园,一键预约探园……“没想到当天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她的女儿刚刚满30个月,本以为找托育机构会很麻烦,现在手机上点点就搞定了。

  “未来,信息全部录入完成后,宁海乃至整个宁波都将形成托育一张网,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还可以优化配置托育机构。”宁海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北仑家庭养育健康指导员参加培训。北仑区卫健局供图

  记者手记

  关照好 最柔软的群体

  0至3岁婴幼儿,站在全生命周期的初始端,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需要被看见、被关照、被保障,宁波已连续两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作为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

  体系构建、普惠导向、规划引领,宁波着力在挖掘增量、提升质量两条轴线上齐头并进,这也是当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普遍的痛点。

  托育机构建设对楼层、消防、场地等均有严格要求,许多新建小区、老旧小区都没有为托育服务发展预留空间,这成为制约托育服务发展的最大瓶颈。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在顶层设计中,因地制宜,出台标准细化、可操作性强、能落地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配建办法。比如,将托育服务配套用房标准,纳入新建居住区建筑、产业园区建设的审批中,规划先行,抓牢社区、单位两端,将越来越多的托育服务整合进街道社区,整合进企业单位,才能真正拉近和居民的距离,扩充婴幼儿照护的解题思路。

  另一方面,设施是否安全可靠?食品卫生有无保证?老师是否具备专业资质?对孩子的照护是否细致到位等一揽子问题也同样考验着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顶层设计”。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规范,加强监管力度和质量评估,在消防安全、营养喂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强监督、严把关。同时,加大托育行业师资力量建设,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专业培训制度,加快补齐人才短板。

编辑: 应波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