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今年上半年宁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2元
2022-09-23 06:1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喜迎二十大

又到香榧采摘季节。在宁波香榧主产区宁海黄坛镇双峰片的山坡上,香榧青果挂满枝头,预示着丰收的年景。今年,黄坛镇香榧投产面积有8500余亩,青果产量预计105万公斤,比去年增加15万公斤左右。

而在余姚河姆渡、朗霞、马渚等地,5000余亩莲藕同样迎来了丰收,亩产值有望超过2万元。在朗霞街道天华村,500多亩莲藕种植基地集种植、观赏、采摘于一体,现代农业新业态生机勃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宁波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绿色都市农业强市,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打造一批彰显宁波特色、体现乡村价值的乡村产业,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同比增长9.7%,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首位、副省级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2元,同比增长5.7%。

特色优势产业加速迭代升级。我市以“精品、精致、精美”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集中优势资源,聚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乡村产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形成了象山红美人柑橘、慈溪加工蔬菜、余姚榨菜、鄞州雪菜、奉化水蜜桃、象山梭子蟹等一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0%。同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不断优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布局。

立足链条拓展,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长做宽农产品加工链条,实现接“二”连“三”,不断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提高产业链韧性和附加值,累计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7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收入达712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7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慈溪共享冷库数字化场景成为全省首创。

我市推动农业与旅游、文体、能源、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渗透融合,呈现出“农业+”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态势,形成“点线面体”融合新格局,实现乡村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全市共创建整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试点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2个。跨界、跨业融合,培育更多新产业和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第三空间”。

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鲍明浩

实习生傅晨倚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今年上半年宁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2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2-09-23 06:14:00

又到香榧采摘季节。在宁波香榧主产区宁海黄坛镇双峰片的山坡上,香榧青果挂满枝头,预示着丰收的年景。今年,黄坛镇香榧投产面积有8500余亩,青果产量预计105万公斤,比去年增加15万公斤左右。

而在余姚河姆渡、朗霞、马渚等地,5000余亩莲藕同样迎来了丰收,亩产值有望超过2万元。在朗霞街道天华村,500多亩莲藕种植基地集种植、观赏、采摘于一体,现代农业新业态生机勃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宁波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绿色都市农业强市,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打造一批彰显宁波特色、体现乡村价值的乡村产业,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同比增长9.7%,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首位、副省级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2元,同比增长5.7%。

特色优势产业加速迭代升级。我市以“精品、精致、精美”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集中优势资源,聚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乡村产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形成了象山红美人柑橘、慈溪加工蔬菜、余姚榨菜、鄞州雪菜、奉化水蜜桃、象山梭子蟹等一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0%。同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不断优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布局。

立足链条拓展,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长做宽农产品加工链条,实现接“二”连“三”,不断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提高产业链韧性和附加值,累计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7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收入达712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7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慈溪共享冷库数字化场景成为全省首创。

我市推动农业与旅游、文体、能源、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渗透融合,呈现出“农业+”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态势,形成“点线面体”融合新格局,实现乡村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全市共创建整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试点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2个。跨界、跨业融合,培育更多新产业和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第三空间”。

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鲍明浩

实习生傅晨倚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