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鄞州
名村出圈 千年古村重焕青春
2022-11-12 07:06:00 稿源: 宁波日报  

【专题】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走马塘村美丽风光(资料图)。(余璐徐庭娴供图)

  记者王博

  金黄色的稻穗在暖阳下闪闪发光,吸引了不少前来“打卡”的市民。“一半是古韵悠长,一半是烟火人间”,网友“小K”游览了这个被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的鄞州区走马塘村后,在视频里留下了这样的感慨。

  走马塘村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村中明代建筑尚有8处,清代建筑比比皆是。这里出过76位进士,历史上是“四明古郡”,现如今头顶“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众多光环。“我们这样一个历史名村,也遭遇了农村青年人才少、产业没特色等困境,户籍人口中40%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村务正常运转基本靠财政补贴。”村党支部书记汪红蕾说。

  如何让“沉睡”许久的历史名村重焕青春,成为走马塘乡村振兴道路上必须经历的一道坎儿。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历来被走马塘奉为“族花”。采访当日,汪红蕾带记者从荷花池出发,依次参观了祖堂、百年诊所、千年古树、老街……随处可见古建雕塑和秀丽景色。“各级政府都鼎力支持走马塘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修缮保护古村古建筑,全面提升村内基础配套设施,把走马塘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景区村落。”汪红蕾说。

  先打基础再拼速度。去年10月,姜山镇成立走马塘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组织浙江大学、宁波财经学院专家教授系统梳理“宋韵文化”“考试文化”,同时通过村庄发展再定调,先后与6家投资运营商就12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引入民间资本超4000万元。

  人气兴旺创客云集。今夏,明清古建筑群里开出“荷塘咖啡”,只有26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营业额突破11万元。咖啡店隔壁的国风服饰体验馆,也门庭若市。馆内,古色古香,一针一线独具匠心,角落摆设尽显宋韵之美;馆外,游客三五成群,身着汉服在千年古村尽情穿梭……

  循着笑声望去,一群孩子正在体验研学,阳光下,一张张笑脸格外明媚。上半年,走马塘村联合社会企业共建研学基地,开发出国学诵读、趣味投壶、古树祈福等十几项寓教于乐的研学产品,仅暑假和国庆期间就开展了十余场研学活动,吸引千余名学生实景体验传统文化。

  眼下,村北部的千亩农田整治工程即将开始,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古风民宿、进士餐厅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山村创业浪潮汹涌澎湃:村民董亚芬创下日卖酸梅汤1000元的纪录;村民戴波的“进士排骨莲藕汤”一年卖了上千碗;村民陈露洁海外留学返乡创业开设“荷塘茶铺”;六旬老人陈梅军更是在几位高职院校老师的帮助下,走入直播间现做现卖进士糕……

  记者手记

  近年来,走马塘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深度挖掘“进士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导入“宋韵文化”,以文化激活产业、用运营盘活市场,农文旅三产联动欣欣向荣。

  从重度老龄化的历史名村,到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村”,走马塘无疑是抓住了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发展密钥”。

  如何让“网红”变“常红”?关键要素有二: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摆在首位,与社会企业合作共赢,设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和运营机制;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文旅跨界融合新业态,持续打造古村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相互融合的新风情。

编辑: 蔡嘉妮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2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名村出圈 千年古村重焕青春

稿源: 宁波日报 2022-11-12 07:06:00

走马塘村美丽风光(资料图)。(余璐徐庭娴供图)

  记者王博

  金黄色的稻穗在暖阳下闪闪发光,吸引了不少前来“打卡”的市民。“一半是古韵悠长,一半是烟火人间”,网友“小K”游览了这个被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的鄞州区走马塘村后,在视频里留下了这样的感慨。

  走马塘村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村中明代建筑尚有8处,清代建筑比比皆是。这里出过76位进士,历史上是“四明古郡”,现如今头顶“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众多光环。“我们这样一个历史名村,也遭遇了农村青年人才少、产业没特色等困境,户籍人口中40%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村务正常运转基本靠财政补贴。”村党支部书记汪红蕾说。

  如何让“沉睡”许久的历史名村重焕青春,成为走马塘乡村振兴道路上必须经历的一道坎儿。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历来被走马塘奉为“族花”。采访当日,汪红蕾带记者从荷花池出发,依次参观了祖堂、百年诊所、千年古树、老街……随处可见古建雕塑和秀丽景色。“各级政府都鼎力支持走马塘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修缮保护古村古建筑,全面提升村内基础配套设施,把走马塘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景区村落。”汪红蕾说。

  先打基础再拼速度。去年10月,姜山镇成立走马塘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组织浙江大学、宁波财经学院专家教授系统梳理“宋韵文化”“考试文化”,同时通过村庄发展再定调,先后与6家投资运营商就12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引入民间资本超4000万元。

  人气兴旺创客云集。今夏,明清古建筑群里开出“荷塘咖啡”,只有26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营业额突破11万元。咖啡店隔壁的国风服饰体验馆,也门庭若市。馆内,古色古香,一针一线独具匠心,角落摆设尽显宋韵之美;馆外,游客三五成群,身着汉服在千年古村尽情穿梭……

  循着笑声望去,一群孩子正在体验研学,阳光下,一张张笑脸格外明媚。上半年,走马塘村联合社会企业共建研学基地,开发出国学诵读、趣味投壶、古树祈福等十几项寓教于乐的研学产品,仅暑假和国庆期间就开展了十余场研学活动,吸引千余名学生实景体验传统文化。

  眼下,村北部的千亩农田整治工程即将开始,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古风民宿、进士餐厅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山村创业浪潮汹涌澎湃:村民董亚芬创下日卖酸梅汤1000元的纪录;村民戴波的“进士排骨莲藕汤”一年卖了上千碗;村民陈露洁海外留学返乡创业开设“荷塘茶铺”;六旬老人陈梅军更是在几位高职院校老师的帮助下,走入直播间现做现卖进士糕……

  记者手记

  近年来,走马塘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深度挖掘“进士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导入“宋韵文化”,以文化激活产业、用运营盘活市场,农文旅三产联动欣欣向荣。

  从重度老龄化的历史名村,到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村”,走马塘无疑是抓住了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发展密钥”。

  如何让“网红”变“常红”?关键要素有二: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摆在首位,与社会企业合作共赢,设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和运营机制;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文旅跨界融合新业态,持续打造古村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相互融合的新风情。

编辑: 蔡嘉妮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