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推送
“中国音量”何以匹配“中国体量”
2023-06-09 12:53:15 稿源: 浙江宣传  

  “讲好”故事需要我们讲“好故事”,但也不仅仅是讲“好故事”。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回归”全国卷中的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备受关注,题目里说: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文有题眼,考题的指向很明确,起笔时始于“故事”,落脚处则在“力量”。如果你是一名考生,又恰好选择写一篇议论文,那么当你说清楚了“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一观点时,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分数。

  其实,这样一个题目,深意远不止于一场考试,而是贯穿于人与人的交流,反映于文化与文化的沟通,更见于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值得深入思考与体会。

  图源:视觉中国

  一

  故事是有力量的,讲故事也是一种硬核本领。我们先来看三段论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命题人的灵感来源可见一斑,答题的思路也更为清晰。同时,相信很多宣传工作者即使身在考场外,也能感念“只在此山中”,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题目和答案。

  就在前不久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递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好的方式也是讲故事。

  回望历史,中国人最擅长讲故事:上古时代,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神话传说灿若星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常用故事和寓言规劝君主、警醒世人,或以“庖丁解牛”讲述修养生性之道,或以“郑人买履”对脱离实际进行讽刺;秦汉以降,《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都讲了许多故事以资政道;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用一则《狂人日记》就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近现代以来,革命英雄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众志成城抗击灾患的故事,等等,纷纷涌现,滋润人心、凝聚力量。

  可以说,我们从来不缺产生“好故事”的土壤,也具备“讲好”故事的本领。面向未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大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提升讲故事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华现代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图源:视觉中国

  二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妄言,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国,因为尽管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但没有可以向全世界输出的理念。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位“铁娘子”的言论已经不攻自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不过,放眼全球,“中国音量”与“中国体量”还不匹配,“中国故事”还没有很好地为“中国理论”插上飞出国门的翅膀。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笔者认为,在这方面,还有不少功夫要下,特别要在思想上廓清几个问题。

  好的故事是“事”与“道”的统一。什么是好的故事?鲁迅曾在《好的故事》一文里写道:“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好的故事不仅要有好的立意和主题,更要由此展开去,然后至于无穷。话语的背后是思想,讲故事的过程,就是把“事”与“道”相结合的过程。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把道理融入故事之中,让更多人由事入“道”、因事悟“道”、见事明“道”,对中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让别人不仅知道我们的故事好,还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故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讲好’中国故事”不等于“讲‘好中国故事’”。怎样算讲好故事?关键的一条是看能不能让人信服、能不能深入人心。重大成就、宏大叙事是中国故事,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酸甜苦辣也是中国故事;收获时的“秋收万颗子”是中国故事,耕种时的“汗滴禾下土”也是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实是立体、全面的前提;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信才会可爱、可敬。

  事事都无可挑剔,正如高考科科都是满分,反倒会给人不真切之感。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不必事事只挑结果说,也不必凡事只挑好的说,而是要用真实的视角、真实的过程去打动人。

  讲故事不只是“我讲你听”。让谁来讲故事?其实听故事、看故事的人也可以是讲故事的人。1936年初夏,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陕甘宁边区采访。毛泽东同志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向他讲述了红军的故事、苏区的故事、长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此后,斯诺将看到的一点一滴,撰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作品一出版就引起轰动,中国红色革命的故事从此走向世界。

  要让听故事的人,除了用耳朵听,还能亲历其中,用心感受倾听。当下的中国,到处都有波澜壮阔的实践,完全可以邀请更多有识之士进来看看,用他们的嘴讲故事给外面的人听。

  图源:视觉中国

  三

  《菜根谭》中有云,“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讲故事的理念方法对头对路,故事的力量才能充分迸发。如何推动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提升中国声音的穿透力?

  讲起故事来更加自信。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庞大的全球性大国,我们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在彰显大国大党的自信自强。

  一方面,要全力把最好的故事讲给外面的人听;另一方面,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从不回避问题,总是能够坦然地直面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从容地解决问题。别人善意指出些问题,我们从容地改正了些问题,恰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契机。

  对能讲的人更加包容。要树立一个导向,那些能积极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人,远比精致利己的沉默者好得多,哪怕他们有时候说得不够完美。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讲好中国故事只靠一两个人远远不够,提高对讲故事的容忍度,其实就是为奏响中国故事“大合唱”创造条件。要把敌人和战友区分开来,把歪曲抹黑和理解偏差区分开来,把讲故事的“话筒”递到更多人手上,为担当者担当。

  让讲的主体、渠道更加多元。朋友说一句话,有时可顶一万句“自说自话”。新时代完全可以多几个新的“斯诺”,让国际友人多来中国实地看一看,用他者的话语讲述我们的故事。

  此外,今天的讲故事早已不是传统的口口相传,要让讲故事搭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快车”,让更多人从指尖就能领略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总之,要把思路打得更开,怎样讲得好就怎样讲,怎样方便听就怎样干。

  最后说两句。借着“故事的力量”这道作文题,笔者发挥了不少讲好中国故事的“题外话”。世间许多话题本就相通,就像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题“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和“浙江宣传”新年献词《

  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不谋而合。

  读书也从无字处,思考多在平日时。今天,许多人仍将踏上高考考场奋笔疾书,愿每一位考生都能“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永葆“探索世界”的朝气与热情,思索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传递“故事的力量”。

编辑: 魏涛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中国音量”何以匹配“中国体量”

稿源: 浙江宣传 2023-06-09 12:53:15

  “讲好”故事需要我们讲“好故事”,但也不仅仅是讲“好故事”。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回归”全国卷中的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备受关注,题目里说: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文有题眼,考题的指向很明确,起笔时始于“故事”,落脚处则在“力量”。如果你是一名考生,又恰好选择写一篇议论文,那么当你说清楚了“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一观点时,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分数。

  其实,这样一个题目,深意远不止于一场考试,而是贯穿于人与人的交流,反映于文化与文化的沟通,更见于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值得深入思考与体会。

  图源:视觉中国

  一

  故事是有力量的,讲故事也是一种硬核本领。我们先来看三段论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命题人的灵感来源可见一斑,答题的思路也更为清晰。同时,相信很多宣传工作者即使身在考场外,也能感念“只在此山中”,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题目和答案。

  就在前不久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递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好的方式也是讲故事。

  回望历史,中国人最擅长讲故事:上古时代,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神话传说灿若星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常用故事和寓言规劝君主、警醒世人,或以“庖丁解牛”讲述修养生性之道,或以“郑人买履”对脱离实际进行讽刺;秦汉以降,《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都讲了许多故事以资政道;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用一则《狂人日记》就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近现代以来,革命英雄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众志成城抗击灾患的故事,等等,纷纷涌现,滋润人心、凝聚力量。

  可以说,我们从来不缺产生“好故事”的土壤,也具备“讲好”故事的本领。面向未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大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提升讲故事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华现代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图源:视觉中国

  二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妄言,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国,因为尽管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但没有可以向全世界输出的理念。

  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位“铁娘子”的言论已经不攻自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不过,放眼全球,“中国音量”与“中国体量”还不匹配,“中国故事”还没有很好地为“中国理论”插上飞出国门的翅膀。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笔者认为,在这方面,还有不少功夫要下,特别要在思想上廓清几个问题。

  好的故事是“事”与“道”的统一。什么是好的故事?鲁迅曾在《好的故事》一文里写道:“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好的故事不仅要有好的立意和主题,更要由此展开去,然后至于无穷。话语的背后是思想,讲故事的过程,就是把“事”与“道”相结合的过程。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把道理融入故事之中,让更多人由事入“道”、因事悟“道”、见事明“道”,对中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让别人不仅知道我们的故事好,还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故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讲好’中国故事”不等于“讲‘好中国故事’”。怎样算讲好故事?关键的一条是看能不能让人信服、能不能深入人心。重大成就、宏大叙事是中国故事,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酸甜苦辣也是中国故事;收获时的“秋收万颗子”是中国故事,耕种时的“汗滴禾下土”也是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实是立体、全面的前提;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信才会可爱、可敬。

  事事都无可挑剔,正如高考科科都是满分,反倒会给人不真切之感。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不必事事只挑结果说,也不必凡事只挑好的说,而是要用真实的视角、真实的过程去打动人。

  讲故事不只是“我讲你听”。让谁来讲故事?其实听故事、看故事的人也可以是讲故事的人。1936年初夏,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陕甘宁边区采访。毛泽东同志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向他讲述了红军的故事、苏区的故事、长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此后,斯诺将看到的一点一滴,撰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作品一出版就引起轰动,中国红色革命的故事从此走向世界。

  要让听故事的人,除了用耳朵听,还能亲历其中,用心感受倾听。当下的中国,到处都有波澜壮阔的实践,完全可以邀请更多有识之士进来看看,用他们的嘴讲故事给外面的人听。

  图源:视觉中国

  三

  《菜根谭》中有云,“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讲故事的理念方法对头对路,故事的力量才能充分迸发。如何推动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提升中国声音的穿透力?

  讲起故事来更加自信。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庞大的全球性大国,我们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在彰显大国大党的自信自强。

  一方面,要全力把最好的故事讲给外面的人听;另一方面,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从不回避问题,总是能够坦然地直面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从容地解决问题。别人善意指出些问题,我们从容地改正了些问题,恰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契机。

  对能讲的人更加包容。要树立一个导向,那些能积极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人,远比精致利己的沉默者好得多,哪怕他们有时候说得不够完美。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讲好中国故事只靠一两个人远远不够,提高对讲故事的容忍度,其实就是为奏响中国故事“大合唱”创造条件。要把敌人和战友区分开来,把歪曲抹黑和理解偏差区分开来,把讲故事的“话筒”递到更多人手上,为担当者担当。

  让讲的主体、渠道更加多元。朋友说一句话,有时可顶一万句“自说自话”。新时代完全可以多几个新的“斯诺”,让国际友人多来中国实地看一看,用他者的话语讲述我们的故事。

  此外,今天的讲故事早已不是传统的口口相传,要让讲故事搭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快车”,让更多人从指尖就能领略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总之,要把思路打得更开,怎样讲得好就怎样讲,怎样方便听就怎样干。

  最后说两句。借着“故事的力量”这道作文题,笔者发挥了不少讲好中国故事的“题外话”。世间许多话题本就相通,就像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题“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和“浙江宣传”新年献词《

  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不谋而合。

  读书也从无字处,思考多在平日时。今天,许多人仍将踏上高考考场奋笔疾书,愿每一位考生都能“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永葆“探索世界”的朝气与热情,思索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传递“故事的力量”。

编辑: 魏涛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