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吴佳礼 陈君艳
“五月初五,为端午”,今年的端午节在阳历6月22日。一提到端午,大家肯定会想到吃粽子、挂香囊,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吃粽子、挂香囊都藏着中医养生智慧。到底是什么样的养生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宁波市中医院皮肤医美中心的副主任中医师叶姝怎么说。
吃粽子可以益气养血、健脾益胃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端者,正也,午者,阳也。端午就是正午之意。仲夏端午,阳气至极,为一年中阳气正盛的时刻。
叶姝医生表示:端午时节,天气潮热难耐,导致人们食欲欠佳,而当今社会工作、学习压力很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产生烦躁、抑郁的负面情绪,这时吃些粽子,不光可以益气养血、健脾益胃,还能清降火气。
中医学认为糯米味甘性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不仅如此糯米还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而粽子的各种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红枣补血安神;绿豆清热解暑;赤小豆利尿消肿;猪肉、蛋黄富含蛋白质、优质脂肪和铁含量,可起到健脑益智补血养气的功效。
尽管吃粽子益处不少,但叶医生表示,由于粽子主要是糯米做成的,糯米黏性大,不容易消化,摄入过多,容易引起便秘、腹胀等症状,大家切莫贪嘴。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次吃一个粽子即可,每天不超过2个。食用粽子时,尽量在两餐之间。晨间、睡前的胃肠蠕动要比白天慢得多,难以消化,易引起积食。吃粽子时,要注意细嚼慢咽,不宜吃得过快;不要吃凉粽子,以免消化不良、恶心反酸。此外还可以搭配一些蔬菜增加膳食纤维。
叶医生表示:以下人群要做到少吃或不吃。
1、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2、胃肠疾病患者。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在急性发作期不可以吃粽子,容易造成溃疡穿孔、出血,加重病情。
3、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可以少量食用,但需要避开选择含糖量比较高的红枣粽、豆沙粽。
挂香囊可提高细菌病毒抵抗力
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人的身体难免因此受侵扰,感觉疲乏多汗、闷热难耐。此时蛇虫出没,细菌和病菌易繁殖,是传染病、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

据叶姝医生介绍,插艾叶、佩香囊等端午习俗,就是为了驱赶蛇虫鼠蚁,驱邪避秽,古人认为“香”能散疫气,因此古人常佩置艾草香囊在身,不易沾染疫病。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这些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提高身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腺体分泌,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
而中药香囊正是源于传统医学“衣冠疗法”,通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功效。不过,叶姝医生提醒,新生儿、孕妇及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香囊。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