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宁波日报报网“它”系列报道,围绕传统习俗,采访专家,介绍这些习俗背后的故事和寓意,旨在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宁波网记者 黄银凤 实习记者 陈驰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五月白糖搵粽子”,宁波民谣《岁时歌》中的这句,不仅“唱”出了端午粽子在农历五月的“C位”,也“唱”出宁波人的口味——碱水粽。
介好粽子咋做出来?端午时节,宁波人为什么喜吃碱水粽?端午前夕,记者随同宁波民艺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傅瑞庭老先生,来到王升大米食制作工坊的碱水粽制作现场一探究竟。
穿过古色古香的王升大博物馆,刚迈进王升大米食制作工坊,就闻到了一股清香,进去一看,里面是一派忙碌景像。
老屋正中一大盆清水中浸满箬笋壳,壳上点缀着斑斑豹纹,此时笋壳已泡软,舒展在盆中,王升大的老师傅林阿姨坐在盆边,捞起一根根箬笋壳洗净、捋平。
“这些笋壳采自大雷、横街等宁波周边山上的毛竹林。我们找竹子嫩头处脱落的笋壳和宽10厘米左右的竹皮,这样的笋壳宽且不易破,最适合包碱水粽。”林阿姨一边洗笋壳,一边跟记者唠嗑。
一旁的一条长木桌上放着色泽金黄的糯米,显然已经在碱水中浸泡多时了。林阿姨将新鲜洗净的竹箬壳放在桌上,几个裹粽师傅围坐在桌前,裹起“老宁波碱水粽”。
“如今粽子品种繁多,唯独‘豆壳汁碱水粽’属宁波传统特产。”民艺专家傅瑞庭介绍,古法用豆壳烧灰加水成汁,过滤后浸入糯米,然后用毛竹箬壳包成角形长棱状,放在镬里用木柴猛烧3小时,余火再焐几个小时就成了,这样做出来的粽子自带稻草和竹叶清香。
傅瑞庭今年77岁了,他从事中小学教育40年,自退休后专门干起了宁波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童谣、谜语等宁波方言的“活化石”。
关于宁波人端午吃粽子,流传着很多老话,傅瑞庭张口就来了段应景的宁波童谣:一只粽子四只角,解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笃,骨得咽落。这份丝滑、这份Q弹,呼之欲出。
傅瑞庭说,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起源,全国都一样,为了纪念古代楚国三闾大夫屈原,颂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2000多年的历史毕竟久远,在咱普通老百姓心中,如今五月端午成了“粽子美食节”。
每逢端午裹粽子、吃粽子,把粽子的美食文化普及到了家家户户。
“嘉兴人吃肉粽,宁波人吃碱水粽,外地人用青皮竹壳包粽子,宁波人用毛竹箬壳包粽子,不一样的清香,别具一格的范儿。”傅瑞庭说,这碱水棕也只在宁波城及附近郊区流行,隔一座达蓬山,三北人吃的粽子又是另外一种风味。
碱水粽有香、糯、透等特色,琥珀色的粽子搵了精细的绵白糖,入口尽是香甜糯柔的感觉。“过去一个老墙门里的人家,大多喜欢同时包粽子,大家互帮互助,以老带新,其乐融融。”傅瑞庭回忆起旧时光。
“老墙门的热闹已经远去,现代技术发达,粽子也不是端午才能吃上,市面上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口味的粽子供挑选,但我最喜欢的唯有碱水粽,看似单一,却是最窝心的端午记忆。”傅瑞庭说。
相关新闻: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