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活抓苍蝇真是个技术活!体验宁波“捕蝇人”的日常
2023-07-14 06:3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马博士正在辨别捕捉到的苍蝇种类。

  盛夏,是蚊蝇繁殖和活跃的季节,人们往往避之唯恐不及。但有一群人,却冒着38℃以上的高温,奔波在蚊蝇活动频繁、密度高且适宜孳生的监测点,将蚊蝇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做检测。

  近日,记者跟随宁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捕蝇人”马敏博士,体验高温“烤”验下这一特殊岗位的工作日常。

  听起来像玩笑话

  但活抓苍蝇真是个技术活

  上午9点多,骄阳似火。几位疾控工作人员全副武装,举着几个醒目的白色网兜,往城北的一个农贸批发市场深处走去。此时,偌大的农贸市场犹如“蒸笼”,掺杂着各种异味。

  “啪……”经营批发部的刘大姐手起拍落,一只振翅飞舞的苍蝇被拍成了“肉饼”,正当她准备用苍蝇拍对准下一个“目标”时,一个“神秘人”阻止了她:“别打,留着它,我们有用。”“我们都是直接把苍蝇打死,还没见过有人活捉苍蝇的。”刘大姐很是纳闷。

  这几个“神秘人”就是采集苍蝇的宁波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防制所的工作人员。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马敏,她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这是她在疾控中心工作的第7个年头,也是她与苍蝇“死磕”的第6个夏天。她的工作,就是和病媒生物打交道。

  观察了地形和蝇种后,马敏博士在一筐粉丝前停了下来,随后稍稍往后挺直身体,果断瞄准目标,挥起网兜,将长长的网兜往后一甩,再一扣一盖,2只苍蝇就这样被收入囊中,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马博士不断切换在驻足徘徊辨认和挥拍捕捉两个模式之中,没过多久,豆大的汗珠就从她的脸颊流了下来。

  “苍蝇感应系统灵敏,非常难抓。刚开始抓苍蝇的时候,我一个上午只能抓到五六只,几年积累下来,就有了实战经验。”在寻找家蝇的间隙,她笑着讲起自己的“菜鸟”经历。

  马敏博士告诉记者,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疾控工作人员并不是见着苍蝇就抓,而是专挑一种个头不大、灰黑色的“家蝇”。“家蝇在全国分布广泛,而且是与人类关系最大的蝇类,所以才被我们‘请’进实验室。”和市蝇、果蝇、麻蝇、金蝇等蝇类相比,家蝇有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家蝇密生短毛,颜色暗沉,无金属光泽,最显著的特征是胸背有4条黑色纵向条纹、腹部色彩明显,呈亮黄色。它是进入室内的最主要的蝇种。”

  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实验室饲养的蚊子。

  他们跟着苍蝇“闻香逐臭”

  还要给它们住空调房吃奶粉

  马敏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常“埋伏”的地点是垃圾中转站和农贸市场,因为那里的苍蝇密度相对较高。“苍蝇有‘闻香逐臭’的特点,我们就得跟着它们的行踪走。”

  相比往常,这次的“战利品”不算丰富,他们在一个多小时内抓到了20多只家蝇。距离实验室的目标蝇数200只还差一大截,但同行的几个疾控人员却很欣慰,“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农贸市场对面的垃圾中转站捕蝇时收获颇丰,现在这里经过环境整治,苍蝇越来越少。苍蝇少了是好事,说明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为了补上差额,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还将深入各区(县、市)捕蝇。

  当天,马敏博士和同事们将采集到的第一批家蝇带回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实验室,在26℃左右的空调房里,用麸皮、奶粉和葡萄糖将它们饲养起来。等待8月份家蝇繁殖满足条件后,再开展抗药性监测工作。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有疑问:疾控人员为什么要在大热天抓苍蝇做实验?

  马敏博士介绍,杀虫剂的长期使用会使苍蝇产生抗药性,为了保证杀灭的效果,疾控中心每年都会开展苍蝇抗药性实验,将在自然环境中捕捉到的家蝇经过人工养殖后,利用它们的子代进行实验。实验每一个剂量组都会有大量的家蝇参加,以减少个体差异导致的结果偏差,最后筛选出对消灭家蝇有效的药物,并且确定实际工作中的药物喷洒浓度,指导科学用药。

  事实上,消媒所除了抓苍蝇,还开展着老鼠、蚊子、蟑螂的监测。其中,蚊媒监测工作占了大头。蚊媒监测是评估城乡蚊子侵扰情况,指导科学防治,预防控制登革热等蚊媒介传染病的重要决策依据。马敏博士有大半年的时间在捕捉并研究蚊子,“抓捕蚊子不仅得抓活的,还得分公母,因为只有母蚊子才会吸血,通过检测其体内是否带有登革热等病毒,掌握相关病媒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流行规律。”

  宁波晚报记者 庞锦燕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活抓苍蝇真是个技术活!体验宁波“捕蝇人”的日常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7-14 06:38:00

  马博士正在辨别捕捉到的苍蝇种类。

  盛夏,是蚊蝇繁殖和活跃的季节,人们往往避之唯恐不及。但有一群人,却冒着38℃以上的高温,奔波在蚊蝇活动频繁、密度高且适宜孳生的监测点,将蚊蝇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做检测。

  近日,记者跟随宁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捕蝇人”马敏博士,体验高温“烤”验下这一特殊岗位的工作日常。

  听起来像玩笑话

  但活抓苍蝇真是个技术活

  上午9点多,骄阳似火。几位疾控工作人员全副武装,举着几个醒目的白色网兜,往城北的一个农贸批发市场深处走去。此时,偌大的农贸市场犹如“蒸笼”,掺杂着各种异味。

  “啪……”经营批发部的刘大姐手起拍落,一只振翅飞舞的苍蝇被拍成了“肉饼”,正当她准备用苍蝇拍对准下一个“目标”时,一个“神秘人”阻止了她:“别打,留着它,我们有用。”“我们都是直接把苍蝇打死,还没见过有人活捉苍蝇的。”刘大姐很是纳闷。

  这几个“神秘人”就是采集苍蝇的宁波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防制所的工作人员。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马敏,她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这是她在疾控中心工作的第7个年头,也是她与苍蝇“死磕”的第6个夏天。她的工作,就是和病媒生物打交道。

  观察了地形和蝇种后,马敏博士在一筐粉丝前停了下来,随后稍稍往后挺直身体,果断瞄准目标,挥起网兜,将长长的网兜往后一甩,再一扣一盖,2只苍蝇就这样被收入囊中,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马博士不断切换在驻足徘徊辨认和挥拍捕捉两个模式之中,没过多久,豆大的汗珠就从她的脸颊流了下来。

  “苍蝇感应系统灵敏,非常难抓。刚开始抓苍蝇的时候,我一个上午只能抓到五六只,几年积累下来,就有了实战经验。”在寻找家蝇的间隙,她笑着讲起自己的“菜鸟”经历。

  马敏博士告诉记者,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疾控工作人员并不是见着苍蝇就抓,而是专挑一种个头不大、灰黑色的“家蝇”。“家蝇在全国分布广泛,而且是与人类关系最大的蝇类,所以才被我们‘请’进实验室。”和市蝇、果蝇、麻蝇、金蝇等蝇类相比,家蝇有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家蝇密生短毛,颜色暗沉,无金属光泽,最显著的特征是胸背有4条黑色纵向条纹、腹部色彩明显,呈亮黄色。它是进入室内的最主要的蝇种。”

  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实验室饲养的蚊子。

  他们跟着苍蝇“闻香逐臭”

  还要给它们住空调房吃奶粉

  马敏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常“埋伏”的地点是垃圾中转站和农贸市场,因为那里的苍蝇密度相对较高。“苍蝇有‘闻香逐臭’的特点,我们就得跟着它们的行踪走。”

  相比往常,这次的“战利品”不算丰富,他们在一个多小时内抓到了20多只家蝇。距离实验室的目标蝇数200只还差一大截,但同行的几个疾控人员却很欣慰,“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农贸市场对面的垃圾中转站捕蝇时收获颇丰,现在这里经过环境整治,苍蝇越来越少。苍蝇少了是好事,说明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为了补上差额,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还将深入各区(县、市)捕蝇。

  当天,马敏博士和同事们将采集到的第一批家蝇带回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实验室,在26℃左右的空调房里,用麸皮、奶粉和葡萄糖将它们饲养起来。等待8月份家蝇繁殖满足条件后,再开展抗药性监测工作。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有疑问:疾控人员为什么要在大热天抓苍蝇做实验?

  马敏博士介绍,杀虫剂的长期使用会使苍蝇产生抗药性,为了保证杀灭的效果,疾控中心每年都会开展苍蝇抗药性实验,将在自然环境中捕捉到的家蝇经过人工养殖后,利用它们的子代进行实验。实验每一个剂量组都会有大量的家蝇参加,以减少个体差异导致的结果偏差,最后筛选出对消灭家蝇有效的药物,并且确定实际工作中的药物喷洒浓度,指导科学用药。

  事实上,消媒所除了抓苍蝇,还开展着老鼠、蚊子、蟑螂的监测。其中,蚊媒监测工作占了大头。蚊媒监测是评估城乡蚊子侵扰情况,指导科学防治,预防控制登革热等蚊媒介传染病的重要决策依据。马敏博士有大半年的时间在捕捉并研究蚊子,“抓捕蚊子不仅得抓活的,还得分公母,因为只有母蚊子才会吸血,通过检测其体内是否带有登革热等病毒,掌握相关病媒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流行规律。”

  宁波晚报记者 庞锦燕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