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建平台、优机制、强主体 宁波抓住创新驱动的"关键"
2023-08-10 06:3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全球率先,行业里程碑”。

8月4日,新一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最新研发成果:全球率先研发出具弹性回复与铁电性新型高分子铁电材料,填补弹性铁电材料领域空白。

这是宁波攻克的又一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一出,震惊业界。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以科技创新的‘强筋壮骨’支撑起‘大优强、绿新高’产业体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

创新驱动,抓住“关键”。

宁波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产业发展需求,集合优势力量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大力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近3年来,宁波累计部署实施攻关项目超700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93项,开发出自主创新产品372个,应用于神舟飞天、科技冬奥、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有力服务“国之大者”,支撑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这意味着,关键核心技术,平均每月攻克2项及以上;自主创新产品,平均每3天开发一个。

四明大地,创新动能澎湃。

建平台,强支撑

科研人员常年驻守,技术攻关脚步不停……浓厚的创新氛围激荡于宁波臻至机械模具车间内。

科研人员来自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该院是宁波引进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2021年,研究院与臻至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对大型压铸模具强度耐久性设计问题开展攻关,并联合申报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北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等。

随形水路冷却设计制造技术、大型增材制造模具设计技术、耐磨耐腐蚀表面改性技术……一项项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企业发展“硬核力量”。

“前两项已进入生产环节,后一项进入验证阶段。”研究院技术团队负责人说。

合作3年,研究院帮助臻至攻克一项项技术难题,在产品合格率、产品寿命、工艺指标等多方面实现提升。仅用3年,臻至实现产值翻番。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大平台是关键支撑。

近年来,宁波以世界一流标准启动建设甬江科创区,强化企业研发总部、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发展,积极打造以甬江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超常规引进建设了省部级以上实验室4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家。

一个个科创平台,正释放澎湃动力——

天大浙江研究院成功开发30万吨/年醋酸乙烯成套生产技术,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

大连理工宁波研究院研发的污损生物对养殖网箱动力环境影响机制及其防控技术,获202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科研成果获国内外权威学者的正面引用和评价;

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在柔性电子、智能芯片等领域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获批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据统计,近年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大连理工宁波研究院及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内的产业研究院,牵头实施的一批重大成果获得应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协同工作格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优机制,给机会

大长度多芯集束缆,被称为深海油气开采“神经生命线”,被国外长期垄断。

2021年,其关键核心技术,被东方电缆一举攻克。

“我们掌握这项技术后,让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一个投资几十亿元的石油开采项目,降本上千万元,对方刮目相看。”说起大长度多芯集束制造技术,东方电缆有关负责人充满自豪。

“开发意义重大,应用规模不大,投入巨大,仅凭企业一家之力,很难。”几年前,东方电缆对这项关键核心技术,可谓有心无力。

2020年,该技术计划被列入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应急攻关项目,获得科研项目资金支持。

研发资金有了,创新风险降了,最终难题被顺利攻破。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各路创新资源协同破题。这正是宁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的务实创新之举。

近年来,宁波多维度组织开展“科技创新2025”重大科技攻关,不断推进项目征集、指南凝练和科技攻关,充分形成“政、企、研”协同攻关态势,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风险分担的良好氛围。

仅今年一季度,宁波共发布共性技术项目指南231项。近3年获国家科技奖励8项、省科技奖励98项,授予市科技奖励273项。

为推动创新发展,宁波还启动重大应用场景攻关,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创新支持底层技术开展早期试验,为新技术、新成果大规模示范应用提供场景机会。

去年下半年,市科技局联动发改、经信、国资、卫健、交通、服务业等部门,在智慧港口、智能制造、道路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经论证后共立项支持30项。

宁波路宝科技是首批受益公司,公司创新研发的新型桥梁伸缩装置,解决了传统建造模式下,桥梁过渡段易损易漏等多项技术难题,是即将上马的新项目。

不过,作为创新技术,要实现大规模示范应用,周期颇长。通过应用场景项目支持,路宝科技获得杭甬高速复线一期近20公里路段首试机会,相当于拿到了“官方背书”,大大加快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

强主体,促联合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是关键主体。

近年来,宁波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创新中心体系,扩大共性技术转化落地能力。

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

此外,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和绿色石化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占全省技术创新体系版图的三成。

“关键核心技术,原来单点协同、单主体为主的攻关方式,难以适应并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产业竞争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此,宁波聚焦重大战略科研方向,通过设立科研专项,以优势链主型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12家创新联合体,持续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镇海炼化,营收达“千亿级”,是石化行业的龙头和链主。2021年,镇海炼化牵头创建“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短短两年,成效显著:与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长阳科技合作,实现高纯PP树脂的规模化生产,打破高纯PP树脂被国外垄断的现状;与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致微科技合作,建成年产300吨聚烯烃微孔发泡生产线;与海螺新材料、镇海石化合作,建设EO输送能力30万吨/年输送管线,预计可减少充装费1050万元/年。

日前,我市多主体全链条创新联合体建设模式,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让企业成为技术攻关的方案制定者、实施者和技术成果集成者——

江丰电子实现了检测设备陶瓷配件的进口替代,突破国内相关耗材生产长期空白的状态;

宁波中车时代研发的新型电流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跻身国内交通传感器第一梯队;

舜宇集团攻破高精度测振与图像传感关键技术,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统计显示,近3年来,“科技创新2025”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企业牵头的占比80%,超过550项,科技攻关能力、应用转化能力不断增强。

站上新起点,扬帆再起航。

当前,我市启动“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起步实施“战略协同创新”“关键技术突破”“科创生态育成”“重大应用示范”四类研发计划,打造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全链条、一体化布局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加快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抢占制高点。

记者成良田 通讯员宣科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建平台、优机制、强主体 宁波抓住创新驱动的"关键"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8-10 06:33:00

“全球率先,行业里程碑”。

8月4日,新一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最新研发成果:全球率先研发出具弹性回复与铁电性新型高分子铁电材料,填补弹性铁电材料领域空白。

这是宁波攻克的又一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一出,震惊业界。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以科技创新的‘强筋壮骨’支撑起‘大优强、绿新高’产业体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

创新驱动,抓住“关键”。

宁波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产业发展需求,集合优势力量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大力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近3年来,宁波累计部署实施攻关项目超700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93项,开发出自主创新产品372个,应用于神舟飞天、科技冬奥、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有力服务“国之大者”,支撑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这意味着,关键核心技术,平均每月攻克2项及以上;自主创新产品,平均每3天开发一个。

四明大地,创新动能澎湃。

建平台,强支撑

科研人员常年驻守,技术攻关脚步不停……浓厚的创新氛围激荡于宁波臻至机械模具车间内。

科研人员来自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该院是宁波引进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2021年,研究院与臻至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对大型压铸模具强度耐久性设计问题开展攻关,并联合申报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北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等。

随形水路冷却设计制造技术、大型增材制造模具设计技术、耐磨耐腐蚀表面改性技术……一项项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企业发展“硬核力量”。

“前两项已进入生产环节,后一项进入验证阶段。”研究院技术团队负责人说。

合作3年,研究院帮助臻至攻克一项项技术难题,在产品合格率、产品寿命、工艺指标等多方面实现提升。仅用3年,臻至实现产值翻番。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创大平台是关键支撑。

近年来,宁波以世界一流标准启动建设甬江科创区,强化企业研发总部、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发展,积极打造以甬江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超常规引进建设了省部级以上实验室4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家。

一个个科创平台,正释放澎湃动力——

天大浙江研究院成功开发30万吨/年醋酸乙烯成套生产技术,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

大连理工宁波研究院研发的污损生物对养殖网箱动力环境影响机制及其防控技术,获202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科研成果获国内外权威学者的正面引用和评价;

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在柔性电子、智能芯片等领域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获批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据统计,近年来,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大连理工宁波研究院及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内的产业研究院,牵头实施的一批重大成果获得应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协同工作格局,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优机制,给机会

大长度多芯集束缆,被称为深海油气开采“神经生命线”,被国外长期垄断。

2021年,其关键核心技术,被东方电缆一举攻克。

“我们掌握这项技术后,让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一个投资几十亿元的石油开采项目,降本上千万元,对方刮目相看。”说起大长度多芯集束制造技术,东方电缆有关负责人充满自豪。

“开发意义重大,应用规模不大,投入巨大,仅凭企业一家之力,很难。”几年前,东方电缆对这项关键核心技术,可谓有心无力。

2020年,该技术计划被列入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应急攻关项目,获得科研项目资金支持。

研发资金有了,创新风险降了,最终难题被顺利攻破。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各路创新资源协同破题。这正是宁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的务实创新之举。

近年来,宁波多维度组织开展“科技创新2025”重大科技攻关,不断推进项目征集、指南凝练和科技攻关,充分形成“政、企、研”协同攻关态势,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风险分担的良好氛围。

仅今年一季度,宁波共发布共性技术项目指南231项。近3年获国家科技奖励8项、省科技奖励98项,授予市科技奖励273项。

为推动创新发展,宁波还启动重大应用场景攻关,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创新支持底层技术开展早期试验,为新技术、新成果大规模示范应用提供场景机会。

去年下半年,市科技局联动发改、经信、国资、卫健、交通、服务业等部门,在智慧港口、智能制造、道路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经论证后共立项支持30项。

宁波路宝科技是首批受益公司,公司创新研发的新型桥梁伸缩装置,解决了传统建造模式下,桥梁过渡段易损易漏等多项技术难题,是即将上马的新项目。

不过,作为创新技术,要实现大规模示范应用,周期颇长。通过应用场景项目支持,路宝科技获得杭甬高速复线一期近20公里路段首试机会,相当于拿到了“官方背书”,大大加快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

强主体,促联合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是关键主体。

近年来,宁波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梯队,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创新中心体系,扩大共性技术转化落地能力。

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

此外,智能工厂操作系统、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和绿色石化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占全省技术创新体系版图的三成。

“关键核心技术,原来单点协同、单主体为主的攻关方式,难以适应并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产业竞争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此,宁波聚焦重大战略科研方向,通过设立科研专项,以优势链主型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12家创新联合体,持续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镇海炼化,营收达“千亿级”,是石化行业的龙头和链主。2021年,镇海炼化牵头创建“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短短两年,成效显著:与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长阳科技合作,实现高纯PP树脂的规模化生产,打破高纯PP树脂被国外垄断的现状;与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致微科技合作,建成年产300吨聚烯烃微孔发泡生产线;与海螺新材料、镇海石化合作,建设EO输送能力30万吨/年输送管线,预计可减少充装费1050万元/年。

日前,我市多主体全链条创新联合体建设模式,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让企业成为技术攻关的方案制定者、实施者和技术成果集成者——

江丰电子实现了检测设备陶瓷配件的进口替代,突破国内相关耗材生产长期空白的状态;

宁波中车时代研发的新型电流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跻身国内交通传感器第一梯队;

舜宇集团攻破高精度测振与图像传感关键技术,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统计显示,近3年来,“科技创新2025”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企业牵头的占比80%,超过550项,科技攻关能力、应用转化能力不断增强。

站上新起点,扬帆再起航。

当前,我市启动“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起步实施“战略协同创新”“关键技术突破”“科创生态育成”“重大应用示范”四类研发计划,打造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全链条、一体化布局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加快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抢占制高点。

记者成良田 通讯员宣科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