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文化行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名画赏析·《观瀑图》
2023-08-25 09:2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7月1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连日来受到市民的追捧。值此甬派8周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展“百家单位、百名记者”惠民行活动之际,我们推出“双百”惠民文化行之名画赏析活动。记者从“大系”展中选择一批作品,采访专家学者、收集各种史料,为您品读名画和名画背后的故事。

明 王谔 《观瀑图》 绢本 设色 190cm×106cm 安徽博物院藏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刘晓峰

观瀑、望云、听风……这是古人走进自然、忘却俗务、净化心灵的重要方式。正所谓:泉石啸傲,所常乐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所以,历代画家往往将这种梦寐以求的场景融入笔端,既是一种感受分享,亦是营造一种山光水色、滉漾夺目的畅游之境。因此,观瀑便成为经常被描绘的主题。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上,在1号厅“舶交海上 墨妙东传”板块中,便有明代宁波著名画家王谔的《观瀑图》高清出版打样稿。

王谔是宁波奉化人,世居城内西锦里,主要活动于明弘治嘉靖年间。弘治初以绘事供事仁智殿。志书中记载,王谔善画山水,最初是跟着同里萧凤先生学画。后来,遍临唐、宋名家作品,画艺得到很大进步。奇山怪石,古木惊湍之类,尽得其妙,并以画名冠东南。他画的树石多是烟霭之态,势如泼墨,而无四面枝干丛生疏密之意。明孝宗朱祐樘非常喜欢马远画,曾赞王谔说:“王谔今之马远也。”武宗朝升至锦衣指挥,钦赐图书花带,白金文镪。后以疾乞归,家居,年至八十余。

明孝宗称他为“今之马远”,一方面是对其画艺的肯定与赞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绘画的风格特点。在中国绘画史上,马远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夏圭一起代表着南宋院体绘画的最高成就;二是“马一角”的外号。由于马远、夏圭两人突破了之前山水画的全景式构图而画边角之景,所以画史上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形象地概括了其绘画特点与艺术成就。王谔的山水画受马远影响最大,在绘画的构图上也往往好取一角,但在用笔、造境上又有自己的风格。

明 王谔 《观瀑图》(局部) 绢本 设色 190cm×106cm 安徽博物院藏

《观瀑图》是王谔较为喜欢的创作题材,原作现藏安徽博物院。画作下半部分绘绝壁千仞边,一座亭阁危筑。阁中一位高士正坐观飞流直下的瀑布,身后则有两书童,持扇而立,亦为眼前景色兴奋不已。高士前有一仙鹤,正探身往向瀑布之下。沿着鹤的视角而下,则云烟迷漫,深不见底。此刻仿佛可以听到瀑布倒挂而下的巨大声响,所以尽管高士、书童、鹤感觉离观众很近,但又在被声响隔绝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个世界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可远望,可视下、可观上……与此同时,飞溅的小水滴迎面而来,凉凉的敷在脸上,最宜消夏。可以说,当观众走进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营造了一个洞天福地的仙境。

为了衬托此境,作者在亭阁旁边描绘了三棵千年松柏,前两棵松树似为三棵共生,但一棵已枯,其痕仍见,另外两棵则相向生长。一棵蔓延至悬崖方向,凌空而立,枝干上藤萝婆娑、缠结垂荡;一棵则奋力向右与柏树相接,如鹤舞,如龙腾。松树前面则绘有一高士骑马而至,童仆牵马在侧,两人边走边谈,似乎高士正在交代下马后的安排。至此可知,这应是亭阁中高士的好友,两人相约观瀑。这一细节安排,既增加了画面的叙事情节,又使观众更有日常生活感,从而感受画中山水的可行、可游、可望。

画作上半部分则是巨壑幽谷、千岩倒插,远山隐绰如黛,望而不及。岩壑隐约间,又有庙宇楼阁,可供行人居住。上下结合,可见这是一个难得自然之地,而高士、仙鹤等形象又告诉观者到此之人的隐逸之心与爱慕自然之境。

明 王谔 《观瀑图》(局部) 绢本 设色 190cm×106cm 安徽博物院藏

画作充分体现了马远对王谔的影响:画面整体构图仍取一角之法,如果从画面的左上与右下画一条对角线,便能发现所绘之景多集中画面左下部,右上部则为多为空白。在笔墨上,亦是取法马远,笔触坚劲,俱有法度。用墨饱满,明洁清润,特别是在表现山石上多用大斧劈皴,或横扫竖劈、或斜凿轻擦,皆随石质天然结构脉理走势而施,表现出山石的方硬坚毅之感。高山则以浓墨空勾,关键之处用干笔焦墨点醒,显得老辣苍健,粗中有细而又复归于粗。人鹤楼阁更是精心描绘:楼阁工细,谨整不苟。人鹤生动,线条灵动。整个画用笔虽粗,用心却细。

由于王谔深得马远画法,所以自明晚期至清代,书画商见到王谔的无款作品,往往加上马远之款,以此获利。实际上,王谔在画史上的地位不仅仅在于延承了马远之法,而在中日绘画交流上有着重要推动。1510年,王谔创作的《送源永春还国诗画卷》是他送给日本旅行者源永春的作品,画上有14位官员以及画家的题跋,现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僧人策彦周良曾两度来中国,王谔以《送别图》相赠,此作上正题有“直武英殿锦衣指挥王谔写”,今藏于日本天龙寺妙智院。因此,王谔画风在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时至今日,这些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文化行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名画赏析·《观瀑图》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8-25 09:26:00

宁网编前语

7月1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连日来受到市民的追捧。值此甬派8周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展“百家单位、百名记者”惠民行活动之际,我们推出“双百”惠民文化行之名画赏析活动。记者从“大系”展中选择一批作品,采访专家学者、收集各种史料,为您品读名画和名画背后的故事。

明 王谔 《观瀑图》 绢本 设色 190cm×106cm 安徽博物院藏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刘晓峰

观瀑、望云、听风……这是古人走进自然、忘却俗务、净化心灵的重要方式。正所谓:泉石啸傲,所常乐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所以,历代画家往往将这种梦寐以求的场景融入笔端,既是一种感受分享,亦是营造一种山光水色、滉漾夺目的畅游之境。因此,观瀑便成为经常被描绘的主题。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上,在1号厅“舶交海上 墨妙东传”板块中,便有明代宁波著名画家王谔的《观瀑图》高清出版打样稿。

王谔是宁波奉化人,世居城内西锦里,主要活动于明弘治嘉靖年间。弘治初以绘事供事仁智殿。志书中记载,王谔善画山水,最初是跟着同里萧凤先生学画。后来,遍临唐、宋名家作品,画艺得到很大进步。奇山怪石,古木惊湍之类,尽得其妙,并以画名冠东南。他画的树石多是烟霭之态,势如泼墨,而无四面枝干丛生疏密之意。明孝宗朱祐樘非常喜欢马远画,曾赞王谔说:“王谔今之马远也。”武宗朝升至锦衣指挥,钦赐图书花带,白金文镪。后以疾乞归,家居,年至八十余。

明孝宗称他为“今之马远”,一方面是对其画艺的肯定与赞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绘画的风格特点。在中国绘画史上,马远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夏圭一起代表着南宋院体绘画的最高成就;二是“马一角”的外号。由于马远、夏圭两人突破了之前山水画的全景式构图而画边角之景,所以画史上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形象地概括了其绘画特点与艺术成就。王谔的山水画受马远影响最大,在绘画的构图上也往往好取一角,但在用笔、造境上又有自己的风格。

明 王谔 《观瀑图》(局部) 绢本 设色 190cm×106cm 安徽博物院藏

《观瀑图》是王谔较为喜欢的创作题材,原作现藏安徽博物院。画作下半部分绘绝壁千仞边,一座亭阁危筑。阁中一位高士正坐观飞流直下的瀑布,身后则有两书童,持扇而立,亦为眼前景色兴奋不已。高士前有一仙鹤,正探身往向瀑布之下。沿着鹤的视角而下,则云烟迷漫,深不见底。此刻仿佛可以听到瀑布倒挂而下的巨大声响,所以尽管高士、书童、鹤感觉离观众很近,但又在被声响隔绝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个世界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可远望,可视下、可观上……与此同时,飞溅的小水滴迎面而来,凉凉的敷在脸上,最宜消夏。可以说,当观众走进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营造了一个洞天福地的仙境。

为了衬托此境,作者在亭阁旁边描绘了三棵千年松柏,前两棵松树似为三棵共生,但一棵已枯,其痕仍见,另外两棵则相向生长。一棵蔓延至悬崖方向,凌空而立,枝干上藤萝婆娑、缠结垂荡;一棵则奋力向右与柏树相接,如鹤舞,如龙腾。松树前面则绘有一高士骑马而至,童仆牵马在侧,两人边走边谈,似乎高士正在交代下马后的安排。至此可知,这应是亭阁中高士的好友,两人相约观瀑。这一细节安排,既增加了画面的叙事情节,又使观众更有日常生活感,从而感受画中山水的可行、可游、可望。

画作上半部分则是巨壑幽谷、千岩倒插,远山隐绰如黛,望而不及。岩壑隐约间,又有庙宇楼阁,可供行人居住。上下结合,可见这是一个难得自然之地,而高士、仙鹤等形象又告诉观者到此之人的隐逸之心与爱慕自然之境。

明 王谔 《观瀑图》(局部) 绢本 设色 190cm×106cm 安徽博物院藏

画作充分体现了马远对王谔的影响:画面整体构图仍取一角之法,如果从画面的左上与右下画一条对角线,便能发现所绘之景多集中画面左下部,右上部则为多为空白。在笔墨上,亦是取法马远,笔触坚劲,俱有法度。用墨饱满,明洁清润,特别是在表现山石上多用大斧劈皴,或横扫竖劈、或斜凿轻擦,皆随石质天然结构脉理走势而施,表现出山石的方硬坚毅之感。高山则以浓墨空勾,关键之处用干笔焦墨点醒,显得老辣苍健,粗中有细而又复归于粗。人鹤楼阁更是精心描绘:楼阁工细,谨整不苟。人鹤生动,线条灵动。整个画用笔虽粗,用心却细。

由于王谔深得马远画法,所以自明晚期至清代,书画商见到王谔的无款作品,往往加上马远之款,以此获利。实际上,王谔在画史上的地位不仅仅在于延承了马远之法,而在中日绘画交流上有着重要推动。1510年,王谔创作的《送源永春还国诗画卷》是他送给日本旅行者源永春的作品,画上有14位官员以及画家的题跋,现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僧人策彦周良曾两度来中国,王谔以《送别图》相赠,此作上正题有“直武英殿锦衣指挥王谔写”,今藏于日本天龙寺妙智院。因此,王谔画风在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时至今日,这些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