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施一公给宁波学生上开学第一课:爱国、好学、思辨、担当
2023-09-01 21:3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视频摄制:张培坚

中国宁波网记者 马亭亭/文 钟婷婷 王伟 张培坚/摄

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滋养青少年远大理想,做大做强宁波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院士之乡”品牌,9月1日,宁波教育特别推出开学第一课暨“院士开讲啦”首期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来宁波开讲,为广大宁波学子带来一场题为“科学 思辨 担当”的精彩分享。

本场活动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协主办,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市科普发展中心承办。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全市近百万中小学生通过现场观看或教室内电化教育设施,同上“开学第一课”,感悟科学精神、滋养少年理想。

讲座现场。记者 马亭亭 摄

爱国、好学、思辨、担当

施一公殷切寄语宁波学子

宇宙已存在了大约137.5亿年、太阳系年龄45亿多年、地球出现生命已有35亿年……施一公从一组数字开始了当天的讲座。

“同学们,如果你们把宇宙的历史等比缩略成一个月的话,那么太阳系就只存在了10天。恐龙还是很厉害,在地球上长达八个小时。人类直立行走只有1分钟。而人类文明出现,只有一秒钟。在之后这一秒钟内,发生了什么呢?”

15世纪初,明朝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2015年,美国前总统詹姆斯•卡特通过免疫疗法治愈了癌症;2021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宇航员在太空呆了半年之久……从古至今,从中至西,施一公用多个具体案例展示了科学的魅力。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再到考上大学,“将来能做什么”是学生们避不开的话题。施一公在活动现场说:“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成绩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当科学家,其实并不是这样,只要你自己不放弃,你一定有可能、有机会去探索人类未知前沿,做出自己的贡献。”

施一公。记者 马亭亭 摄

那么作为学生能做什么呢?施一公和在场学生分享了他的思考。

首先,要爱国。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

其次,要好学。在施一公眼中,科学既远又近,从“植物为什么可以活得这么长”到“宇宙是怎么产生的”,都是科学的范畴,世界很奇妙,你听不见、看不到的现象,可以用科学方法去探索。

第三,要学会思辨。思辨对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而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则需要善于发问。施一公认为,无论大问题小问题,都是好问题。要善于观察,观察别人,观察世界,观察自然现象,才能问出好问题,让自己不断地进步;还要敢怀疑,科学就是在不断的否定中进步的,学会有理有据地“唱反调”;最后要不怕输,努力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第四,要能担当。施一公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不仅要热爱祖国,也要为世界和人类发展有所担当,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人类文明也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视频制作:记者 马亭亭

与院士面对面互动

学生感悟颇深

本次开学第一课,宁波教育招募了对科学有强烈兴趣且有一定特长的中小学生,在讲座现场和院士面对面。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互动,施一公院士亲切地和学生交流。

现场来了不少高中生。来自效实中学东部校区的学生李政和在来听讲座前,特意做了功课,他从施一公著作的《自我突围》中了解到,施一公在少年时期曾获得河南省高中数学联赛第一名,但是最后选择了生物研究这条路,他问施一公:“当时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施一公坦言:“我很想做科学研究,虽然我中学读书时数学很好,但我当时的判断是生命科学在未来有更多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更有可能给世界带来惊喜,带来奇迹,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方向。”

学生互动提问。记者 马亭亭 摄

宁波中学高一学生徐懿在向施一公提问时,讲出了许多高中生的心声:“作为高中学生,平常的学习非常紧张,也许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我们会丧失对科学的热情,对此,施院士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施一公说:“的确,现在的高中学习很辛苦,同学们压力很大,可能以后等你读大一会发现学习压力还是很大。但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请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探索的热情。很多改变世界的优秀科学家其实在中学读书时代并不是高分学生,也并非大学名校毕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讲座现场。记者 张培坚 摄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芦江书院501班李子赫问:“施院士您好,我特别佩服您。您是我的偶像,也是我们在座的很多学生的偶像。但是我想知道,您的偶像是谁呢?”

施一公笑着说:“常常有学生和朋友问我‘这辈子你崇拜过谁?’,其实说实话,我从小到大最崇拜的人是我父亲。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对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些同学把我当作偶像,我当然非常荣幸,但我心里并不希望这样,我希望同学们把我当成一个普通人、一个老师就好了。”

学生在场认真听讲。记者 马亭亭 摄

除了活动现场,全市近百万中小学生通过教室内电化教育设施进行听课。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4班学生周怀瑜,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里全程听了讲座。她说:“开学第一课,施一公院士告诉我们‘爱国、好学、思辨、担当’,这短短八个字,却有着无比的重量。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要继承伟大的科学精神,树立好理想与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素养,展现自我价值,从而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

宁波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在教室观看。学校供图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宁波将打造“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

伴随着《开学第一课 院士讲素养》“院士开讲了”系列活动的开启,宁波“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接下来,将有12位院士或者专家走进“院士开讲啦”栏目,同时市教育局将在全市推进《宁波市“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构建宁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打造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科学教育高地。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院士之乡”的宁波,两院院士超过120人,这是一种先天优势,带来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为了赓续院士精神,更是为了以后能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宁波力量。同时院士资源与科学教育教育密切相关,在全市强化“科学教育”、培育工科人才,也将助力宁波“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施一公给宁波学生上开学第一课:爱国、好学、思辨、担当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9-01 21:33:00

视频摄制:张培坚

中国宁波网记者 马亭亭/文 钟婷婷 王伟 张培坚/摄

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滋养青少年远大理想,做大做强宁波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院士之乡”品牌,9月1日,宁波教育特别推出开学第一课暨“院士开讲啦”首期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来宁波开讲,为广大宁波学子带来一场题为“科学 思辨 担当”的精彩分享。

本场活动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协主办,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市科普发展中心承办。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全市近百万中小学生通过现场观看或教室内电化教育设施,同上“开学第一课”,感悟科学精神、滋养少年理想。

讲座现场。记者 马亭亭 摄

爱国、好学、思辨、担当

施一公殷切寄语宁波学子

宇宙已存在了大约137.5亿年、太阳系年龄45亿多年、地球出现生命已有35亿年……施一公从一组数字开始了当天的讲座。

“同学们,如果你们把宇宙的历史等比缩略成一个月的话,那么太阳系就只存在了10天。恐龙还是很厉害,在地球上长达八个小时。人类直立行走只有1分钟。而人类文明出现,只有一秒钟。在之后这一秒钟内,发生了什么呢?”

15世纪初,明朝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2015年,美国前总统詹姆斯•卡特通过免疫疗法治愈了癌症;2021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宇航员在太空呆了半年之久……从古至今,从中至西,施一公用多个具体案例展示了科学的魅力。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再到考上大学,“将来能做什么”是学生们避不开的话题。施一公在活动现场说:“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成绩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当科学家,其实并不是这样,只要你自己不放弃,你一定有可能、有机会去探索人类未知前沿,做出自己的贡献。”

施一公。记者 马亭亭 摄

那么作为学生能做什么呢?施一公和在场学生分享了他的思考。

首先,要爱国。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

其次,要好学。在施一公眼中,科学既远又近,从“植物为什么可以活得这么长”到“宇宙是怎么产生的”,都是科学的范畴,世界很奇妙,你听不见、看不到的现象,可以用科学方法去探索。

第三,要学会思辨。思辨对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而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则需要善于发问。施一公认为,无论大问题小问题,都是好问题。要善于观察,观察别人,观察世界,观察自然现象,才能问出好问题,让自己不断地进步;还要敢怀疑,科学就是在不断的否定中进步的,学会有理有据地“唱反调”;最后要不怕输,努力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第四,要能担当。施一公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不仅要热爱祖国,也要为世界和人类发展有所担当,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人类文明也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视频制作:记者 马亭亭

与院士面对面互动

学生感悟颇深

本次开学第一课,宁波教育招募了对科学有强烈兴趣且有一定特长的中小学生,在讲座现场和院士面对面。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互动,施一公院士亲切地和学生交流。

现场来了不少高中生。来自效实中学东部校区的学生李政和在来听讲座前,特意做了功课,他从施一公著作的《自我突围》中了解到,施一公在少年时期曾获得河南省高中数学联赛第一名,但是最后选择了生物研究这条路,他问施一公:“当时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施一公坦言:“我很想做科学研究,虽然我中学读书时数学很好,但我当时的判断是生命科学在未来有更多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更有可能给世界带来惊喜,带来奇迹,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方向。”

学生互动提问。记者 马亭亭 摄

宁波中学高一学生徐懿在向施一公提问时,讲出了许多高中生的心声:“作为高中学生,平常的学习非常紧张,也许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我们会丧失对科学的热情,对此,施院士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施一公说:“的确,现在的高中学习很辛苦,同学们压力很大,可能以后等你读大一会发现学习压力还是很大。但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请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探索的热情。很多改变世界的优秀科学家其实在中学读书时代并不是高分学生,也并非大学名校毕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讲座现场。记者 张培坚 摄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芦江书院501班李子赫问:“施院士您好,我特别佩服您。您是我的偶像,也是我们在座的很多学生的偶像。但是我想知道,您的偶像是谁呢?”

施一公笑着说:“常常有学生和朋友问我‘这辈子你崇拜过谁?’,其实说实话,我从小到大最崇拜的人是我父亲。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对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些同学把我当作偶像,我当然非常荣幸,但我心里并不希望这样,我希望同学们把我当成一个普通人、一个老师就好了。”

学生在场认真听讲。记者 马亭亭 摄

除了活动现场,全市近百万中小学生通过教室内电化教育设施进行听课。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4班学生周怀瑜,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里全程听了讲座。她说:“开学第一课,施一公院士告诉我们‘爱国、好学、思辨、担当’,这短短八个字,却有着无比的重量。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要继承伟大的科学精神,树立好理想与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素养,展现自我价值,从而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

宁波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在教室观看。学校供图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宁波将打造“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

伴随着《开学第一课 院士讲素养》“院士开讲了”系列活动的开启,宁波“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接下来,将有12位院士或者专家走进“院士开讲啦”栏目,同时市教育局将在全市推进《宁波市“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构建宁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打造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科学教育高地。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院士之乡”的宁波,两院院士超过120人,这是一种先天优势,带来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为了赓续院士精神,更是为了以后能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宁波力量。同时院士资源与科学教育教育密切相关,在全市强化“科学教育”、培育工科人才,也将助力宁波“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