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他是宁波最年长的在职村医
2023-09-15 09:0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孙医生在为村民做检查。(陈敏 朱婷婷 摄)

昨天一早,孙武宁医生跟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象山县东陈乡岳头村卫生室,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而此时小诊室内已经挤满了村民,有找他签约家庭医生的,有专门找他针灸治疗的……听说有记者来采访,村民纷纷夸赞:这是最好的医生!态度好,技术也好!只要我们有需要,阿公总能随叫随到。

孙武宁今年86岁,做了64年的村医,是宁波市目前在职的最年长的村医。

1959年,23岁的孙武宁高中毕业,被选派担任村里的“赤脚医生”。从背上药箱的那一刻起,他64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村民几代人的健康。

岳头村地处海边,村民常食生冷海鲜,易发肠胃炎。细心的孙武宁发现,按老办法吃药打针,恢复慢、花费多。经四处打听,他得知丹城大碶头村有位“土郎中”会针灸治疗,而且对治疗肠胃炎特别灵,便拜“土郎中”为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早起步行5公里多,来大碶头村学习,下午赶回岳头村卫生室。与此同时,他上山挖药,下田临床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独门医术,短短一两年时间,就让村民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在岳头村卫生室,常见孙医生给人治疗中暑发痧、急性吐泻。他手上的器械很普通,银针刺激穴位,辅以骨片外刮,不用吃药打针,当即缓和症状,病人赞其“一针灵”。孙医生名气大了,附近新碶头、大塔、西庄、东陈等村群众也常来求诊,很多时候半夜三更还有病人找他。他随叫随到从无架子,最多一次一个晚上上门为7名患者针灸治疗,等最后一名患者完成针灸治疗,天已大亮。

“医者仁心,不求回报。”这是孙武宁的从医原则。他平常为病人做针灸治疗从不收费,所用药物能省则省,仅收药物成本费。20世纪80年代初,不少农村“赤脚医生”转型开设个体诊所,可孙武宁依然做着清贫的村医。有人劝他:“凭你这一手好医术,收费提高点,日子就滋润了。”孙武宁却摇摇头回答:“乡里乡亲的,早医出了感情!”

2004年,东陈乡卫生院准备聘请孙武宁去坐诊。岳头村的村民依依不舍,委托村干部多次向乡里说情。乡卫生院领导深受感动,特别在岳头村增设了医疗点,聘请孙武宁为社区医生,承担岳头村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孙武宁虽已86岁高龄,但他每天接诊患者三四十人次,每年家庭医生签约数400余人,随访2600余人次,签约量和随访量在东陈乡卫生院名列前茅。

一晃已过64年,孙武宁已从当年的阿哥变成了阿公。提起他的恩情,岳头村几代村民如数家珍。64年来,孙武宁为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赊垫、免除治疗费,为特困户患者送医送药,为全体村民垫付家庭医生签约费……只要村民有需要,孙武宁依旧随时出诊。更让村民感动的是,为方便白天上班的村民就诊,他还主动把坐诊时间延长到晚上。

孙武宁的付出,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几年,孙武宁获得了无数荣誉: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2年被评为“最美象山人”,2013年被评为“宁波好人”,2019年被评为“宁波市四星级家庭医生”,不久前他又被评为“象山县第二届道德模范”。

面对这些荣誉,孙武宁显得有些不安,这位老村医诚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医生,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

记者陈敏 通讯员朱婷婷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他是宁波最年长的在职村医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3-09-15 09:09:00

孙医生在为村民做检查。(陈敏 朱婷婷 摄)

昨天一早,孙武宁医生跟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象山县东陈乡岳头村卫生室,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而此时小诊室内已经挤满了村民,有找他签约家庭医生的,有专门找他针灸治疗的……听说有记者来采访,村民纷纷夸赞:这是最好的医生!态度好,技术也好!只要我们有需要,阿公总能随叫随到。

孙武宁今年86岁,做了64年的村医,是宁波市目前在职的最年长的村医。

1959年,23岁的孙武宁高中毕业,被选派担任村里的“赤脚医生”。从背上药箱的那一刻起,他64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村民几代人的健康。

岳头村地处海边,村民常食生冷海鲜,易发肠胃炎。细心的孙武宁发现,按老办法吃药打针,恢复慢、花费多。经四处打听,他得知丹城大碶头村有位“土郎中”会针灸治疗,而且对治疗肠胃炎特别灵,便拜“土郎中”为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早起步行5公里多,来大碶头村学习,下午赶回岳头村卫生室。与此同时,他上山挖药,下田临床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独门医术,短短一两年时间,就让村民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在岳头村卫生室,常见孙医生给人治疗中暑发痧、急性吐泻。他手上的器械很普通,银针刺激穴位,辅以骨片外刮,不用吃药打针,当即缓和症状,病人赞其“一针灵”。孙医生名气大了,附近新碶头、大塔、西庄、东陈等村群众也常来求诊,很多时候半夜三更还有病人找他。他随叫随到从无架子,最多一次一个晚上上门为7名患者针灸治疗,等最后一名患者完成针灸治疗,天已大亮。

“医者仁心,不求回报。”这是孙武宁的从医原则。他平常为病人做针灸治疗从不收费,所用药物能省则省,仅收药物成本费。20世纪80年代初,不少农村“赤脚医生”转型开设个体诊所,可孙武宁依然做着清贫的村医。有人劝他:“凭你这一手好医术,收费提高点,日子就滋润了。”孙武宁却摇摇头回答:“乡里乡亲的,早医出了感情!”

2004年,东陈乡卫生院准备聘请孙武宁去坐诊。岳头村的村民依依不舍,委托村干部多次向乡里说情。乡卫生院领导深受感动,特别在岳头村增设了医疗点,聘请孙武宁为社区医生,承担岳头村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孙武宁虽已86岁高龄,但他每天接诊患者三四十人次,每年家庭医生签约数400余人,随访2600余人次,签约量和随访量在东陈乡卫生院名列前茅。

一晃已过64年,孙武宁已从当年的阿哥变成了阿公。提起他的恩情,岳头村几代村民如数家珍。64年来,孙武宁为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赊垫、免除治疗费,为特困户患者送医送药,为全体村民垫付家庭医生签约费……只要村民有需要,孙武宁依旧随时出诊。更让村民感动的是,为方便白天上班的村民就诊,他还主动把坐诊时间延长到晚上。

孙武宁的付出,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几年,孙武宁获得了无数荣誉: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12年被评为“最美象山人”,2013年被评为“宁波好人”,2019年被评为“宁波市四星级家庭医生”,不久前他又被评为“象山县第二届道德模范”。

面对这些荣誉,孙武宁显得有些不安,这位老村医诚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医生,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

记者陈敏 通讯员朱婷婷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