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大系”名画赏析·吕焕成《春夜宴桃李园图》
2023-09-15 14:1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宁网编前语

7月1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连日来受到市民的追捧。记者从“大系”展中选择一批作品,采访专家学者、收集各种史料,为您品读名画和名画背后的故事。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刘晓峰

苏轼评王维画作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诗画关系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这不仅体现在诗境、画境的相连相通,而且由诗而画或由画而诗的作品亦不在少数。如果将“诗”的概念扩展到“文”,更能看出诗文与绘画间的密切关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孝经图》……无不如此。

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展出了吕焕成创作的《春夜宴桃李园图》(旅顺博物馆藏)高清出版打样稿,陈列在1号厅“舶交海上 妙墨东传”板块,是展示宁波画坛人才辈出的又一重要例证。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吕焕成(1630—1708)生于明崇祯三年,卒于康熙四十七年,字吉文,余姚人。关于吕焕成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图绘宝鉴续纂》谓其“善人物花卉兼长山水,好作斧劈皴,风格颇似戴进,所作道释神像,笔法工整,设色古雅,卒年近八十岁”;二是说他为清代初年“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风格奇古,既有“北宗”画法的崇高峻美,也有“南宗”画法的秀润笔致。从传世作品来看,其绘画取法众多,有浙派风格,有吴门风格,亦能融南北二宗,更有“奇古”之趣,而《春夜宴桃李园图》正是重要代表作。

李白32岁前后,曾寓居安陆(属今湖北省安陆市)白兆山。某年春夜,李白与众堂弟在白兆山下的桃李园聚会夜游、饮酒赋诗,遂作序文,名《春夜宴桃李园序》。此文虽短,却意境宏远,从天地万物,俯察人生意义。其中,既有天伦之乐的纵情开怀,又有浮生若梦的人世感伤,文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在绘画史上,仇英、崔子忠、吕焕成、冷枚、黄慎等曾以此进行绘画创作。相较而言,吕焕成此作则别出心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诗与酒的觥筹交错。与其他画家不同,此作描绘的重点并不在夜宴之宴,而是夜宴之雅。因此,画家选取的画面瞬间并非众人用餐之景而是换席的片刻。桌子上的勺子、筷子随意摆放,显然是已用过;菜肴仅有少许,但远处正有童子端菜而来。所以,在这片刻闲暇,堂弟们开始了自由交谈。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当为画面中部的夜宴场景。此部分通过描绘三组不同神态的人物,让观众感受到文中所谓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第一组人物是酒桌中间的四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正在释读书中的文句;第二组人物亦是四人,虽没有前组集中亦有率真之趣。一名童子正在为一位宾客倒水,宾客一手持杯、一手扶在水壶顶端,已是微醺之态。有趣的是,他此刻并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如同孩子般跪坐在椅子上;第三组则是左边相对独立的两人,其中一位刚好蘸墨举笔准备书写,而另一位则满怀期待。

除此之外,画面下部还有一组人物,一位宾客正迎面而来,身着红衣,神态安详,其前后各有一名童子。前者挑灯照路,作回首提醒状;后者则毕恭持衣,护送于后,显示着其极尊贵的身份。有研究者推测,这很可能正是宴席主人李白。总体而言,画作虽名为夜宴,实则为文士雅集,他们正以自己的文采抒发“酒酣胸胆尚开张”的酒后胸臆,是诗与酒的交汇。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二是,宛若目前的人物写照。此作对于人物的刻画,特别是人物关系的相互照应上非同一般。很显然,画家有很强的人物造型能力。他只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就已很好地传达出画中人物满腹经纶。对于神态的描写,亦是一绝。画面中14位人物的神态各不相同,有聚精会神者,有酒酣创作者,有低眉迷离者,有小心翼翼者,亦有神态自若者……而且在衣纹的处理上,亦有着精湛的功夫。作者习惯于用方折之笔勾勒衣纹,使衣服之舒卷清晰可见。这与后世任伯年的表现方式极为相似,引人遐想。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对人物关系的处理。画面第一组人物最具代表性。四人的中心是身着绿衣者,其一手持书,一手则置于椅子背后。随意上卷的袖子、半躺的坐姿以及微腆的肚子都让观众感受到酒后无拘无碍。可能是饮酒的缘故,所持书籍似乎不能完全释读,而一年轻者则正用手指辅助辨认。其身体微探、神态专注,特别是微屈的手指,使此形象一气呵成。身后的童子正举着红烛,其神态亦专注于书中文字。三人身后,一位身着红衣、手持角杯、俯身椅背者似乎亦被三人的谈论所吸引,目光望向书籍。如此描写,有很强的代入感,观画者仿佛正是画中人,酒香、书香、墨香、花香……袭面而来。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三是,开筵坐花、羽觞醉月的环境描绘。画家对夜宴的环境营造,也是此作不同寻常之处。画中以三根挂有灯笼的红色桅杆,确定了夜宴的主场景,这也是表现此一主题惯用的手法。不同的是,作者添加了更为生动的景物。画家将夜宴场地置于庭院之中,其内则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湖石玲珑,花木掩映。画中对于石头刻画得非常工细,在表现出其轮廓、质地、肌理的同时,还将穿过石头所见的花木描绘得一丝不苟。更为重要的是,画家还借助环境表现出了诗中所谓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描写完夜宴的热闹场面后,作者将画笔延伸至更为迥远的天地,甚至用了近一半的画幅表现了高山。不得不说的是,作者在色彩上很好地调和了高山与庭院的关系,高山的青绿淡雅由淡粉桃花蔓延而来,与院中红、白、绿等相间的花木树石融为一体,既丰富了画面,亦增加了画境的深邃。

吕焕成此作再次丰富了人们对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认识,亦唤起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主题的思考。应该说,这里叩问的不仅仅是“几何”的问题,更多的是为何而欢、何者为欢的追问。或者说,这正是历代贤哲对人生的深层思索。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似乎并无高下之分,只有取舍不同。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大系”名画赏析·吕焕成《春夜宴桃李园图》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9-15 14:17:00

宁网编前语

7月1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连日来受到市民的追捧。记者从“大系”展中选择一批作品,采访专家学者、收集各种史料,为您品读名画和名画背后的故事。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中国宁波网通讯员刘晓峰

苏轼评王维画作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诗画关系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这不仅体现在诗境、画境的相连相通,而且由诗而画或由画而诗的作品亦不在少数。如果将“诗”的概念扩展到“文”,更能看出诗文与绘画间的密切关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孝经图》……无不如此。

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展出了吕焕成创作的《春夜宴桃李园图》(旅顺博物馆藏)高清出版打样稿,陈列在1号厅“舶交海上 妙墨东传”板块,是展示宁波画坛人才辈出的又一重要例证。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吕焕成(1630—1708)生于明崇祯三年,卒于康熙四十七年,字吉文,余姚人。关于吕焕成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图绘宝鉴续纂》谓其“善人物花卉兼长山水,好作斧劈皴,风格颇似戴进,所作道释神像,笔法工整,设色古雅,卒年近八十岁”;二是说他为清代初年“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风格奇古,既有“北宗”画法的崇高峻美,也有“南宗”画法的秀润笔致。从传世作品来看,其绘画取法众多,有浙派风格,有吴门风格,亦能融南北二宗,更有“奇古”之趣,而《春夜宴桃李园图》正是重要代表作。

李白32岁前后,曾寓居安陆(属今湖北省安陆市)白兆山。某年春夜,李白与众堂弟在白兆山下的桃李园聚会夜游、饮酒赋诗,遂作序文,名《春夜宴桃李园序》。此文虽短,却意境宏远,从天地万物,俯察人生意义。其中,既有天伦之乐的纵情开怀,又有浮生若梦的人世感伤,文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在绘画史上,仇英、崔子忠、吕焕成、冷枚、黄慎等曾以此进行绘画创作。相较而言,吕焕成此作则别出心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诗与酒的觥筹交错。与其他画家不同,此作描绘的重点并不在夜宴之宴,而是夜宴之雅。因此,画家选取的画面瞬间并非众人用餐之景而是换席的片刻。桌子上的勺子、筷子随意摆放,显然是已用过;菜肴仅有少许,但远处正有童子端菜而来。所以,在这片刻闲暇,堂弟们开始了自由交谈。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当为画面中部的夜宴场景。此部分通过描绘三组不同神态的人物,让观众感受到文中所谓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第一组人物是酒桌中间的四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正在释读书中的文句;第二组人物亦是四人,虽没有前组集中亦有率真之趣。一名童子正在为一位宾客倒水,宾客一手持杯、一手扶在水壶顶端,已是微醺之态。有趣的是,他此刻并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如同孩子般跪坐在椅子上;第三组则是左边相对独立的两人,其中一位刚好蘸墨举笔准备书写,而另一位则满怀期待。

除此之外,画面下部还有一组人物,一位宾客正迎面而来,身着红衣,神态安详,其前后各有一名童子。前者挑灯照路,作回首提醒状;后者则毕恭持衣,护送于后,显示着其极尊贵的身份。有研究者推测,这很可能正是宴席主人李白。总体而言,画作虽名为夜宴,实则为文士雅集,他们正以自己的文采抒发“酒酣胸胆尚开张”的酒后胸臆,是诗与酒的交汇。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二是,宛若目前的人物写照。此作对于人物的刻画,特别是人物关系的相互照应上非同一般。很显然,画家有很强的人物造型能力。他只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就已很好地传达出画中人物满腹经纶。对于神态的描写,亦是一绝。画面中14位人物的神态各不相同,有聚精会神者,有酒酣创作者,有低眉迷离者,有小心翼翼者,亦有神态自若者……而且在衣纹的处理上,亦有着精湛的功夫。作者习惯于用方折之笔勾勒衣纹,使衣服之舒卷清晰可见。这与后世任伯年的表现方式极为相似,引人遐想。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对人物关系的处理。画面第一组人物最具代表性。四人的中心是身着绿衣者,其一手持书,一手则置于椅子背后。随意上卷的袖子、半躺的坐姿以及微腆的肚子都让观众感受到酒后无拘无碍。可能是饮酒的缘故,所持书籍似乎不能完全释读,而一年轻者则正用手指辅助辨认。其身体微探、神态专注,特别是微屈的手指,使此形象一气呵成。身后的童子正举着红烛,其神态亦专注于书中文字。三人身后,一位身着红衣、手持角杯、俯身椅背者似乎亦被三人的谈论所吸引,目光望向书籍。如此描写,有很强的代入感,观画者仿佛正是画中人,酒香、书香、墨香、花香……袭面而来。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198.8cm×96.2cm 绢本 设色 旅顺博物馆藏

三是,开筵坐花、羽觞醉月的环境描绘。画家对夜宴的环境营造,也是此作不同寻常之处。画中以三根挂有灯笼的红色桅杆,确定了夜宴的主场景,这也是表现此一主题惯用的手法。不同的是,作者添加了更为生动的景物。画家将夜宴场地置于庭院之中,其内则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湖石玲珑,花木掩映。画中对于石头刻画得非常工细,在表现出其轮廓、质地、肌理的同时,还将穿过石头所见的花木描绘得一丝不苟。更为重要的是,画家还借助环境表现出了诗中所谓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描写完夜宴的热闹场面后,作者将画笔延伸至更为迥远的天地,甚至用了近一半的画幅表现了高山。不得不说的是,作者在色彩上很好地调和了高山与庭院的关系,高山的青绿淡雅由淡粉桃花蔓延而来,与院中红、白、绿等相间的花木树石融为一体,既丰富了画面,亦增加了画境的深邃。

吕焕成此作再次丰富了人们对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认识,亦唤起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一主题的思考。应该说,这里叩问的不仅仅是“几何”的问题,更多的是为何而欢、何者为欢的追问。或者说,这正是历代贤哲对人生的深层思索。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似乎并无高下之分,只有取舍不同。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