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高素质技能人才之“渴” 宁波如何解?
2023-10-20 13:4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2023宁波人才科技周

“00后”全国技术能手徐志勤。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受访者供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卓璇 王鹏

  “金九银十”的校招季接近尾声,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钣金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在冲刺技师证书之余,也体验了一把求职的不易。

  “不清楚明年的就业形势怎么样,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自己准没错。万一我也逆袭了呢?”一位学生打趣道。

  对于学生而言,技能是今后的立身之本,但对于城市而言,技能人才一头连着产业和发展,一头连着就业和民生。尤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更是宁波进军“中国创造”前沿的重要保障。

  那么,高素质技能人才之“渴”究竟该如何解?记者近日走访了企业和职业院校,倾听了各方声音。

蒋昕桦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资料图

  当“就业难”碰上“招工难”

  “别看汽车修理行业的人员基数大,但实际上,市场空缺还是很大!”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钣金专业教师谢喆如是说。

  这位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浙江工匠”最后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钣金专家,对学生们口中的“就业难”有着更为透彻的看法:“希望学生们能拿得起一技之长,毕业后沉下心来,不要为了赚快钱吃‘青春饭’,最后连一技之长都丢了。”

  在谢喆看来,钣金工人就像“骨科医生”,需要通过精湛的技术将损坏的车体“缝合”复原。由于车体损坏情况各异,对于修复手法的判断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市场和客户而言,经验老到的钣金工就和“老中医”一样吃香,绝不会轻易被AI取代。

  从“熟手”到“专家”的过渡期成了摆在钣金专业毕业生面前的一座大山,是选择从低薪岗位做起磨砺技术,还是转向销售等其他薪资稍高但不易长久的工作?不同学生的规划不尽相同。

谢喆向学生授课。

  投射到企业端,“招工难”也就由此产生。

  “比起缺人,我们更缺的是技能人才。”负责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招工的骆女士说。她坦言,对于企业而言,招聘成本和留人成本其实很大——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两者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磨合阶段中,双方都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但有些学生耐不住性子,很容易在就业初期就选择转行,这对于行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而言,都是损失。”骆女士说。

  校企联动出实招

  一线技术人员不稳定,合适的技能人才难招、难留,这些痛点如何破解?令人欣喜的是,无论院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出策出力。

  技工院校作为新生代技能人才的成长摇篮,率先为学生铺好了入行的“第一块砖”——

  通过选择2年到6年的不同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规划以及行业的未来前景,灵活调整职业规划。此外,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技工院校不断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学生学本领的关键时期,就聘请一线技能人才进校园任教,实现技工教育和产业的零距离对接。

  同时,校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等级的机会,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更有优势,并从中获得一定的补贴。

  “在去年的就业市场上,技工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这个数字给了我们相当大的信心,说明发力的方向对了。可以说,只要学生们毕业后愿意从事这一行,就业和待遇上已经加了‘双保险’。”谢喆说。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在企业端,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扶持相较院校也不遑多让。

  以宁波中策为例,除了通过校企联动,缩短技能人才与企业的磨合期,企业还充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做好引育留用的文章。

  浙江杰出工匠周峰及其团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8年前,入职中策的周峰是一名车间操作工人,得益于企业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完整的技术体系,他一步步成长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

  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周峰深知“传帮带”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工艺创新,都成了周峰带新人、传技术的场合。

  “我们团队成员的稳定性非常高。他们虽然很多都是省外来甬工作的应届生,但都享受到了宁波的人才政策,在房屋租住、日常通勤等方面没有很大压力。这让他们可以安心留在企业,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踏实成长。”周峰介绍道。

  据悉,目前宁波中策已拥有高级技师11名、技师39名,高级工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

全国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翁研(中)。

  让技能人才真正成为“香饽饽”

  无论是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蒋昕桦,还是从“技术小白”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的徐志勤,伴随他们的总有“逆袭”这样的字眼。

  但实际上,他们所逆转的不仅有“中考失利”的人生,更有“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评价标准,以及社会公众长久以来对职业技能的偏见。

  这也是为什么周峰坚持在企业内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唯有把人才评价的话语权捏在手中,才能打破传统评价标准,有效拓宽晋升通道,让更多技能人才在更高岗位上大放异彩。

  这也是为什么宁波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礼遇不逊于其他领域——“十四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培育5名左右宁波大工匠、50名左右宁波杰出工匠、500名左右宁波工匠、1500名左右宁波青年工匠,最高给予30万元的培育经费支持。

招聘季,技能人才越发“吃香”。

  如今,高素质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香饽饽”——以周峰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将被纳入人才分类目录,在户籍、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获得省级以上技能荣誉的“技能小将”们,还将被纳入专家管理服务范畴,享受专家慰问、带薪疗休养等相应待遇。

  这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还将随着社会公众对职业技能的认同,下沉到每一位技工学子的心中。

  “虽然现在有很多机械化设备,但手工焊仍旧是技术的基础。我要不断精进技术,迎刃而上,希望有朝一日能焊出国之重器,实现自我价值。”宁波技师学院的徐志勤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拿下焊接项目优胜奖后,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将有机会代表中国赴法国里昂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高素质技能人才之“渴” 宁波如何解?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10-20 13:41:00

“00后”全国技术能手徐志勤。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受访者供图

  中国宁波网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卓璇 王鹏

  “金九银十”的校招季接近尾声,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钣金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在冲刺技师证书之余,也体验了一把求职的不易。

  “不清楚明年的就业形势怎么样,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自己准没错。万一我也逆袭了呢?”一位学生打趣道。

  对于学生而言,技能是今后的立身之本,但对于城市而言,技能人才一头连着产业和发展,一头连着就业和民生。尤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更是宁波进军“中国创造”前沿的重要保障。

  那么,高素质技能人才之“渴”究竟该如何解?记者近日走访了企业和职业院校,倾听了各方声音。

蒋昕桦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资料图

  当“就业难”碰上“招工难”

  “别看汽车修理行业的人员基数大,但实际上,市场空缺还是很大!”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钣金专业教师谢喆如是说。

  这位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浙江工匠”最后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钣金专家,对学生们口中的“就业难”有着更为透彻的看法:“希望学生们能拿得起一技之长,毕业后沉下心来,不要为了赚快钱吃‘青春饭’,最后连一技之长都丢了。”

  在谢喆看来,钣金工人就像“骨科医生”,需要通过精湛的技术将损坏的车体“缝合”复原。由于车体损坏情况各异,对于修复手法的判断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市场和客户而言,经验老到的钣金工就和“老中医”一样吃香,绝不会轻易被AI取代。

  从“熟手”到“专家”的过渡期成了摆在钣金专业毕业生面前的一座大山,是选择从低薪岗位做起磨砺技术,还是转向销售等其他薪资稍高但不易长久的工作?不同学生的规划不尽相同。

谢喆向学生授课。

  投射到企业端,“招工难”也就由此产生。

  “比起缺人,我们更缺的是技能人才。”负责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招工的骆女士说。她坦言,对于企业而言,招聘成本和留人成本其实很大——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两者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磨合阶段中,双方都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但有些学生耐不住性子,很容易在就业初期就选择转行,这对于行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而言,都是损失。”骆女士说。

  校企联动出实招

  一线技术人员不稳定,合适的技能人才难招、难留,这些痛点如何破解?令人欣喜的是,无论院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出策出力。

  技工院校作为新生代技能人才的成长摇篮,率先为学生铺好了入行的“第一块砖”——

  通过选择2年到6年的不同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规划以及行业的未来前景,灵活调整职业规划。此外,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技工院校不断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学生学本领的关键时期,就聘请一线技能人才进校园任教,实现技工教育和产业的零距离对接。

  同时,校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等级的机会,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更有优势,并从中获得一定的补贴。

  “在去年的就业市场上,技工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这个数字给了我们相当大的信心,说明发力的方向对了。可以说,只要学生们毕业后愿意从事这一行,就业和待遇上已经加了‘双保险’。”谢喆说。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在企业端,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扶持相较院校也不遑多让。

  以宁波中策为例,除了通过校企联动,缩短技能人才与企业的磨合期,企业还充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做好引育留用的文章。

  浙江杰出工匠周峰及其团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8年前,入职中策的周峰是一名车间操作工人,得益于企业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完整的技术体系,他一步步成长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

  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周峰深知“传帮带”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工艺创新,都成了周峰带新人、传技术的场合。

  “我们团队成员的稳定性非常高。他们虽然很多都是省外来甬工作的应届生,但都享受到了宁波的人才政策,在房屋租住、日常通勤等方面没有很大压力。这让他们可以安心留在企业,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踏实成长。”周峰介绍道。

  据悉,目前宁波中策已拥有高级技师11名、技师39名,高级工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

全国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翁研(中)。

  让技能人才真正成为“香饽饽”

  无论是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蒋昕桦,还是从“技术小白”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的徐志勤,伴随他们的总有“逆袭”这样的字眼。

  但实际上,他们所逆转的不仅有“中考失利”的人生,更有“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评价标准,以及社会公众长久以来对职业技能的偏见。

  这也是为什么周峰坚持在企业内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唯有把人才评价的话语权捏在手中,才能打破传统评价标准,有效拓宽晋升通道,让更多技能人才在更高岗位上大放异彩。

  这也是为什么宁波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礼遇不逊于其他领域——“十四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培育5名左右宁波大工匠、50名左右宁波杰出工匠、500名左右宁波工匠、1500名左右宁波青年工匠,最高给予30万元的培育经费支持。

招聘季,技能人才越发“吃香”。

  如今,高素质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香饽饽”——以周峰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将被纳入人才分类目录,在户籍、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获得省级以上技能荣誉的“技能小将”们,还将被纳入专家管理服务范畴,享受专家慰问、带薪疗休养等相应待遇。

  这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还将随着社会公众对职业技能的认同,下沉到每一位技工学子的心中。

  “虽然现在有很多机械化设备,但手工焊仍旧是技术的基础。我要不断精进技术,迎刃而上,希望有朝一日能焊出国之重器,实现自我价值。”宁波技师学院的徐志勤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拿下焊接项目优胜奖后,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将有机会代表中国赴法国里昂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