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来听听这些百岁老人的故事
2023-10-23 06:5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2023网络中国节·重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根据去年年底的数据,宁波一共有619名百岁老人,他们精神矍铄,待人温和友善,性格乐观积极,也有专属的一套养生经验。

  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走入多位百岁老人的家,听听他们的故事,聊聊他们的爱好……

  102岁的张秀清:喜欢健身、打麻将

  在海曙区后塘河社区的阳光嘉园小区里,张秀清老人是社区的“老宝贝”。每天,只要老人在小区里出现,总会有人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张秀清也会和大家问好、聊天。“现在长寿的人多了,但像我这个年纪,还在路上一个人走的,他们看见也很稀奇。”老人笑着说。

  今年102岁高寿的张秀清,平日里喜欢锻炼身体打打麻将,也喜欢到处闲逛看新鲜,聊起自己的长寿秘诀,她说“开心最重要”!

  秘诀一:规律的生活作息

  早上5时刚过,张秀清便会起床,先是给家里的热水瓶一一灌满热水,然后就开始练习她自创的伸展动作,伸伸腰抬抬手,还能俯弯下腰双手触地。

  吃过早饭,天气好的日子,她便会下楼去逛逛,或者到公园里继续活动身体。兴致来了,她还会坐上公交,去中山公园或附近的菜市场走走。

  中午吃完饭后,张秀清从来不午睡,而是约上小区里其他几位比她小二三十岁的老人一道打麻将。一打就是足足6个小时,到傍晚5点才肯结束。

  和好朋友打完麻将,张秀清就回家吃晚饭,海鲜是必不可少的,她喜欢吃螃蟹和鱼虾,也喜欢大口吃肉,但就是不喜欢吃蔬菜,尤其是拒绝吃叶菜。除了钟爱水蜜桃之外,其他水果,她也不是很喜欢:“我还是喜欢吃荤的,素的不好吃!”

  晚饭过后,她会看一会儿电视,有时候看新闻,有时候是电视剧,但到了晚上8点,她便雷打不动地去睡觉了。

  秘诀二:融洽的家庭环境

  张秀清老人一共育有5个孩子,三儿两女,最大的儿子今年也有80多岁了,最小的玄孙今年刚上幼儿园。整整一个大家族,如今一共有39个人,五世同堂。

  张秀清年轻时,曾经在纺织厂工作过一段时间。40岁左右,张秀清就赋闲在家,偶尔做做零活。张秀清的丈夫在世时,身体一直也很不错,但十多年前,因为一次意外离世。之后,小女儿陈国美就和张秀清住在了一起。

  陈国美今年也有67岁了,平时,她会比妈妈晚起一小时。“我起来的时候,我妈肯定已经把热水都烧好了。”陈国美说,他们五兄妹都很融洽,关系都很不错。平日里,她照顾老妈,但一到节假日,大家都会来一一报到。

  秘诀三:乐观的处世心态

  张秀清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她有一件比较鲜艳的夏装,每次家里客人来参观她的房间时,她都会拿出来展示一下:“你们看,是我女儿买的!”看着和女儿的合影,她也会乐呵呵地指着女儿说:“你笑得比我好看,你毕竟还年轻。”有时候,女儿身体不舒服时,张秀清会自告奋勇当大厨,给女儿做好吃的。

  在陈国美的记忆里,妈妈没有生过大病,也没有住过院:“我妈现在就是听力不好,其他三高之类的基础毛病都没有,所以我很放心她一个人在外面走,我们也没有紧紧地看住她,她开心最要紧。”

  今年年初,张秀清感染了新冠,一开始陈国美也很担心,怕妈妈挺不过去,“我就哄她,跟她说你要不要继续活下去啊,要的话,那就赶紧吃东西,每餐都要吃,补充营养!”在女儿的精心照护下,也靠着自己的意志,张秀清很快就恢复了,又和老伙伴们约上了麻将。打麻将有输有赢,但在张秀清看来,“搓麻将输了,总比闷出毛病去医院要好。”说完,张秀清又哈哈大笑了起来。(记者丁晓虹/文 记者刘波/摄)

  103岁的林美菊:心态好,不计较

  日前,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北社区专程给103岁的林美菊送去了重阳节礼物。“昨天社区的重阳节活动太精彩了,我从头到尾都看了呢。”见到这么多人来看她,林美菊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谁都看不出,就在今年2月份她摔倒骨折,到现在才痊愈。“心态好,不计较,这是我的长寿秘诀,应该也是骨折好得快的原因。”林美菊说。

  早年曾生活艰辛

  别看老人现在这么开心,但其实她是苦日子里泡过的人。20多岁的时候,丈夫参军抵抗日寇战死沙场,抚恤金也被人给骗走了。她只能独自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艰难维持生计:“这是我一生中最苦的日子,到处打零工赚钱养家。”

  直到现在,林美菊说起那段岁月声音就会低沉。在家里,她经常看电视,但一旦播放抗日战争的电视剧或者有关战争的新闻,她就会马上关掉电视:“看到战争新闻,我就会想到我丈夫。我希望世界和平,大家都能愉快地共处。”

  新中国成立后,林美菊的日子才好了起来。“我那时住在高塘,居委会就叫我去做事。”她心灵手巧,啥都会做,在居委会经常指导居民们做手工活,特别是金丝草帽。林美菊老家在集士港,那里至今还有编草帽的非遗传承。

  凡事不要太计较

  退休后,林美菊一人独居,90多岁时仍然自己买菜、烧饭。前几年,她每天一早出门买菜,买回来后就在楼下的一个亭子里跟街坊邻居一起聊聊天。有些邻居遇到了烦心事,她还会上去劝解,让他们看开一点,不要太计较。老人的劝解往往很有效果:“我就跟他们说,我能活到这个年纪,全靠这个秘诀。大家都说,这个秘诀好。”

  不过,从去年以来,林美菊就没有自己去买过菜了。她先是得了新冠肺炎,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今年2月她又在家里摔倒了。因为独居,社区虽有安排结对义工定期探访,但也不能时刻陪伴。老人叫了很久也没有邻居听见,只能慢慢地用力爬到了卧室床边,这个过程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最后,她拿到床头的手机,给儿子打去电话。

  儿子连忙赶过来把她送到了医院,诊断结果是骨折了,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这以后,儿子说什么也不让我自己买菜了,也担心我一个人住在家里发生危险没人知道,所以给我请了一个保姆。”

  希望有一架风琴

  现在,老人每天在家里看看电视,和保姆聊聊天,天气好精神好的时候,还会在保姆的陪伴下到亭子里去跟邻居聊天。甚至,她还会拿出口琴吹一下乐曲。“我不敢在你们面前吹,因为一吹假牙就会飞出去。”林美菊笑着说,她其实更希望能有一架风琴。

  “年轻的时候,有一户人家把一架风琴暂时寄存在我家。我那时候就自学了风琴,很多歌谱还记在我脑海里,比如《木兰从军》。”老人还即兴背了几句《木兰辞》。(记者林伟 通讯员王江宁/文 记者刘波/摄)

  105岁的张桂轩:

  吃好睡好、喜欢宅家爱看书的“养生派”

  要说如今谁是鄞州区姜山镇最年长的老人,那非“养生派”的张桂轩婆婆莫属了。105岁的她性格内向文静,喜欢宅家,是典型的“养生派”。

  张桂轩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在耳濡目染下,张桂轩也喜欢看书。一整天下来,张桂轩除了睡觉,就是躺在床上看书、看报纸。一般人久坐之后应该觉得腰酸背痛,可她却觉得阅读之后,人变得神清气爽。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没过几天也能被她看完。

  如今,张桂轩已跟儿子张克俭、媳妇俞静菊一起生活了55年,一家人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是当地的孝老爱亲模范家庭。

  在张克俭和俞静菊的守护下,张桂轩得到了精心照顾。听张克俭介绍,张桂轩的胃口特别好,早上的鸡蛋、中午的红烧肉必不可少,而且三餐都要喝一大碗汤,偶尔嘴馋的时候还吃些蛋糕、蛋卷、月饼等小零食。有一次,家里煮了面条,她一个人吃了一大碗面条加两个鸡蛋,可见消化功能依然很好。

  除了吃得好,张桂轩睡得也好。每天保持晚上7点睡,早上6点起,中午还要睡3个小时的午觉。这是她年轻时候养成的好习惯。

  “我的婆婆很幸运,年轻时从来没有干过累活粗活,为健康的身体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什么基础疾病都没有。她的性格开朗豁达,也不爱操心,每天都心情很好,还常常提醒我们别太劳累。”俞静菊补充道。

  张克俭和俞静菊还常常教导小辈们,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是中华传统美德,有时间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老人,好家风要代代相传。(记者徐丽文 通讯员冯乐 张霞辉 文/摄)

  102岁的王友娣:

  喝牛奶研究股票还能爬楼梯干家务

  在鄞州区明楼街道明南社区,有这样一位102岁的百岁老人,思路清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扫地擦桌子样样行,喜欢喝牛奶和研究股票,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扶着扶手下楼走走,找熟人聊聊天。这位老人名叫王友娣,是小区里都知道的“百岁明星”。

  2000年丈夫去世后,王友娣一直保持独居状态,梳头、穿衣、上厕所、干家务等都能独立完成,在家不用拐杖就能行动自如。她的3个女儿轮班上门探望、煮饭。直到今年年初,家里请了一位阿姨,负责做饭和帮忙老人洗头、洗澡。

  王友娣是一名健康老人,平时几乎不感冒,身上也没有其他基础疾病,身体各项指标均很正常。这与她的饮食规律关系密切。她早餐习惯吃燕麦片,中餐和晚餐三菜一汤,不挑食,比较喜欢吃鱼。虽然她从小在海曙区仓桥街长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宁波”,但却从不吃咸齑、臭冬瓜等腌制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最爱的食物是牛奶。从1963年开始,老人每天下午喝一盒牛奶的习惯保持至今。每次喝牛奶时,还要搭配小饼干,一口牛奶一口饼干,细嚼慢咽。

  王友娣退休前是会计,对数字很敏感,所以她有一个特别的爱好,经常看电视研究股票。股票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种赚钱工具,而是能预防失智症的“良药”。

  “我的母亲脾气温柔、善良大方,从来没有对我们大喊大叫过,她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王友娣的大女儿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那把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旧藤椅说,这么多年了,母亲一直用着,不舍得丢。正是有了母亲的言传身教,女儿们都从这位百岁老人身上学到了不与他人争抢、多做有益他人之事、用良心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记者徐丽文 通讯员王幼娜 文/摄)

  107岁的翁祖德:

  喝咖啡追球赛

  他的生活有点“潮”

  “四世同堂,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过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日前,记者来到鄞州区福明街道福城社区,走进翁祖德家时,这位百岁老人正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电视。

  今年107岁的他,每天都要看报喝咖啡,还喜欢追球赛,完全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每年生日都会拍“全家福”

  翁祖德老人1916年出生,年轻时在上海从事会计工作,1953年回到宁波。

  他有5个孩子,前面4个是女儿,儿子翁心建排行老五。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其乐融融。每年9月22日老人过生日时,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远在上海的女儿都会赶来祝寿。

  客厅里,摆着一张张全家福,都是老人生日宴的时候拍的。照片里,老人坐在C位,儿子和女儿们都来了,还有两个重孙女,如今一个3岁,一个12岁。

  “每年我们都会拍张照。”翁心建说,今年9月22日他们刚给老爷子过了生日,一家人在酒店订了生日宴,浩浩荡荡来了18个人。

  爱吃宁波的“三臭”

  这些年,翁祖德一直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女儿们会轮番来照顾。

  老人一日三餐很规律,尤其喜欢宁波的“三臭”,比如臭冬瓜、臭苋菜管等,还喜欢吃一口软糯的肥肉。“老爸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们都不会特意管他。”翁心建说。

  客厅的窗前,是老人的“休闲区域”,他喜欢望向窗外,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柔柔的光照在老人身上,布满皱纹的脸上多了一些岁月的痕迹,却写满幸福祥和。

  喜欢喝咖啡读报看电视

  每天上午,翁祖德会拿着放大镜翻看当天的报纸,每天雷打不动要看天气预报。这段时间身体不适,子女就会帮他读报纸,讲一讲每天的重要新闻。看报时,老人喜欢吃一小块巧克力。

  每天中午,他还要午睡1小时,醒来后喜欢泡一杯咖啡,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看看新闻频道或体育频道,吃两块巧克力威化饼干,这是他的“下午茶”标配。

  今年重阳节前,社区网格员给老人送去了定制版的“老寿星”,老人爱不释手,摆在了窗台的显眼位置。这是社区钩针达人花了一个月时间做的。“我要和老寿星比一比,谁更长寿!”老人说着笑了,像个“老顽童”。(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褚燕玲 杨莉莉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来听听这些百岁老人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3-10-23 06:51:00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根据去年年底的数据,宁波一共有619名百岁老人,他们精神矍铄,待人温和友善,性格乐观积极,也有专属的一套养生经验。

  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走入多位百岁老人的家,听听他们的故事,聊聊他们的爱好……

  102岁的张秀清:喜欢健身、打麻将

  在海曙区后塘河社区的阳光嘉园小区里,张秀清老人是社区的“老宝贝”。每天,只要老人在小区里出现,总会有人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张秀清也会和大家问好、聊天。“现在长寿的人多了,但像我这个年纪,还在路上一个人走的,他们看见也很稀奇。”老人笑着说。

  今年102岁高寿的张秀清,平日里喜欢锻炼身体打打麻将,也喜欢到处闲逛看新鲜,聊起自己的长寿秘诀,她说“开心最重要”!

  秘诀一:规律的生活作息

  早上5时刚过,张秀清便会起床,先是给家里的热水瓶一一灌满热水,然后就开始练习她自创的伸展动作,伸伸腰抬抬手,还能俯弯下腰双手触地。

  吃过早饭,天气好的日子,她便会下楼去逛逛,或者到公园里继续活动身体。兴致来了,她还会坐上公交,去中山公园或附近的菜市场走走。

  中午吃完饭后,张秀清从来不午睡,而是约上小区里其他几位比她小二三十岁的老人一道打麻将。一打就是足足6个小时,到傍晚5点才肯结束。

  和好朋友打完麻将,张秀清就回家吃晚饭,海鲜是必不可少的,她喜欢吃螃蟹和鱼虾,也喜欢大口吃肉,但就是不喜欢吃蔬菜,尤其是拒绝吃叶菜。除了钟爱水蜜桃之外,其他水果,她也不是很喜欢:“我还是喜欢吃荤的,素的不好吃!”

  晚饭过后,她会看一会儿电视,有时候看新闻,有时候是电视剧,但到了晚上8点,她便雷打不动地去睡觉了。

  秘诀二:融洽的家庭环境

  张秀清老人一共育有5个孩子,三儿两女,最大的儿子今年也有80多岁了,最小的玄孙今年刚上幼儿园。整整一个大家族,如今一共有39个人,五世同堂。

  张秀清年轻时,曾经在纺织厂工作过一段时间。40岁左右,张秀清就赋闲在家,偶尔做做零活。张秀清的丈夫在世时,身体一直也很不错,但十多年前,因为一次意外离世。之后,小女儿陈国美就和张秀清住在了一起。

  陈国美今年也有67岁了,平时,她会比妈妈晚起一小时。“我起来的时候,我妈肯定已经把热水都烧好了。”陈国美说,他们五兄妹都很融洽,关系都很不错。平日里,她照顾老妈,但一到节假日,大家都会来一一报到。

  秘诀三:乐观的处世心态

  张秀清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她有一件比较鲜艳的夏装,每次家里客人来参观她的房间时,她都会拿出来展示一下:“你们看,是我女儿买的!”看着和女儿的合影,她也会乐呵呵地指着女儿说:“你笑得比我好看,你毕竟还年轻。”有时候,女儿身体不舒服时,张秀清会自告奋勇当大厨,给女儿做好吃的。

  在陈国美的记忆里,妈妈没有生过大病,也没有住过院:“我妈现在就是听力不好,其他三高之类的基础毛病都没有,所以我很放心她一个人在外面走,我们也没有紧紧地看住她,她开心最要紧。”

  今年年初,张秀清感染了新冠,一开始陈国美也很担心,怕妈妈挺不过去,“我就哄她,跟她说你要不要继续活下去啊,要的话,那就赶紧吃东西,每餐都要吃,补充营养!”在女儿的精心照护下,也靠着自己的意志,张秀清很快就恢复了,又和老伙伴们约上了麻将。打麻将有输有赢,但在张秀清看来,“搓麻将输了,总比闷出毛病去医院要好。”说完,张秀清又哈哈大笑了起来。(记者丁晓虹/文 记者刘波/摄)

  103岁的林美菊:心态好,不计较

  日前,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北社区专程给103岁的林美菊送去了重阳节礼物。“昨天社区的重阳节活动太精彩了,我从头到尾都看了呢。”见到这么多人来看她,林美菊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谁都看不出,就在今年2月份她摔倒骨折,到现在才痊愈。“心态好,不计较,这是我的长寿秘诀,应该也是骨折好得快的原因。”林美菊说。

  早年曾生活艰辛

  别看老人现在这么开心,但其实她是苦日子里泡过的人。20多岁的时候,丈夫参军抵抗日寇战死沙场,抚恤金也被人给骗走了。她只能独自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艰难维持生计:“这是我一生中最苦的日子,到处打零工赚钱养家。”

  直到现在,林美菊说起那段岁月声音就会低沉。在家里,她经常看电视,但一旦播放抗日战争的电视剧或者有关战争的新闻,她就会马上关掉电视:“看到战争新闻,我就会想到我丈夫。我希望世界和平,大家都能愉快地共处。”

  新中国成立后,林美菊的日子才好了起来。“我那时住在高塘,居委会就叫我去做事。”她心灵手巧,啥都会做,在居委会经常指导居民们做手工活,特别是金丝草帽。林美菊老家在集士港,那里至今还有编草帽的非遗传承。

  凡事不要太计较

  退休后,林美菊一人独居,90多岁时仍然自己买菜、烧饭。前几年,她每天一早出门买菜,买回来后就在楼下的一个亭子里跟街坊邻居一起聊聊天。有些邻居遇到了烦心事,她还会上去劝解,让他们看开一点,不要太计较。老人的劝解往往很有效果:“我就跟他们说,我能活到这个年纪,全靠这个秘诀。大家都说,这个秘诀好。”

  不过,从去年以来,林美菊就没有自己去买过菜了。她先是得了新冠肺炎,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今年2月她又在家里摔倒了。因为独居,社区虽有安排结对义工定期探访,但也不能时刻陪伴。老人叫了很久也没有邻居听见,只能慢慢地用力爬到了卧室床边,这个过程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最后,她拿到床头的手机,给儿子打去电话。

  儿子连忙赶过来把她送到了医院,诊断结果是骨折了,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这以后,儿子说什么也不让我自己买菜了,也担心我一个人住在家里发生危险没人知道,所以给我请了一个保姆。”

  希望有一架风琴

  现在,老人每天在家里看看电视,和保姆聊聊天,天气好精神好的时候,还会在保姆的陪伴下到亭子里去跟邻居聊天。甚至,她还会拿出口琴吹一下乐曲。“我不敢在你们面前吹,因为一吹假牙就会飞出去。”林美菊笑着说,她其实更希望能有一架风琴。

  “年轻的时候,有一户人家把一架风琴暂时寄存在我家。我那时候就自学了风琴,很多歌谱还记在我脑海里,比如《木兰从军》。”老人还即兴背了几句《木兰辞》。(记者林伟 通讯员王江宁/文 记者刘波/摄)

  105岁的张桂轩:

  吃好睡好、喜欢宅家爱看书的“养生派”

  要说如今谁是鄞州区姜山镇最年长的老人,那非“养生派”的张桂轩婆婆莫属了。105岁的她性格内向文静,喜欢宅家,是典型的“养生派”。

  张桂轩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在耳濡目染下,张桂轩也喜欢看书。一整天下来,张桂轩除了睡觉,就是躺在床上看书、看报纸。一般人久坐之后应该觉得腰酸背痛,可她却觉得阅读之后,人变得神清气爽。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没过几天也能被她看完。

  如今,张桂轩已跟儿子张克俭、媳妇俞静菊一起生活了55年,一家人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是当地的孝老爱亲模范家庭。

  在张克俭和俞静菊的守护下,张桂轩得到了精心照顾。听张克俭介绍,张桂轩的胃口特别好,早上的鸡蛋、中午的红烧肉必不可少,而且三餐都要喝一大碗汤,偶尔嘴馋的时候还吃些蛋糕、蛋卷、月饼等小零食。有一次,家里煮了面条,她一个人吃了一大碗面条加两个鸡蛋,可见消化功能依然很好。

  除了吃得好,张桂轩睡得也好。每天保持晚上7点睡,早上6点起,中午还要睡3个小时的午觉。这是她年轻时候养成的好习惯。

  “我的婆婆很幸运,年轻时从来没有干过累活粗活,为健康的身体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什么基础疾病都没有。她的性格开朗豁达,也不爱操心,每天都心情很好,还常常提醒我们别太劳累。”俞静菊补充道。

  张克俭和俞静菊还常常教导小辈们,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是中华传统美德,有时间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老人,好家风要代代相传。(记者徐丽文 通讯员冯乐 张霞辉 文/摄)

  102岁的王友娣:

  喝牛奶研究股票还能爬楼梯干家务

  在鄞州区明楼街道明南社区,有这样一位102岁的百岁老人,思路清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扫地擦桌子样样行,喜欢喝牛奶和研究股票,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扶着扶手下楼走走,找熟人聊聊天。这位老人名叫王友娣,是小区里都知道的“百岁明星”。

  2000年丈夫去世后,王友娣一直保持独居状态,梳头、穿衣、上厕所、干家务等都能独立完成,在家不用拐杖就能行动自如。她的3个女儿轮班上门探望、煮饭。直到今年年初,家里请了一位阿姨,负责做饭和帮忙老人洗头、洗澡。

  王友娣是一名健康老人,平时几乎不感冒,身上也没有其他基础疾病,身体各项指标均很正常。这与她的饮食规律关系密切。她早餐习惯吃燕麦片,中餐和晚餐三菜一汤,不挑食,比较喜欢吃鱼。虽然她从小在海曙区仓桥街长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宁波”,但却从不吃咸齑、臭冬瓜等腌制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最爱的食物是牛奶。从1963年开始,老人每天下午喝一盒牛奶的习惯保持至今。每次喝牛奶时,还要搭配小饼干,一口牛奶一口饼干,细嚼慢咽。

  王友娣退休前是会计,对数字很敏感,所以她有一个特别的爱好,经常看电视研究股票。股票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种赚钱工具,而是能预防失智症的“良药”。

  “我的母亲脾气温柔、善良大方,从来没有对我们大喊大叫过,她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王友娣的大女儿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那把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旧藤椅说,这么多年了,母亲一直用着,不舍得丢。正是有了母亲的言传身教,女儿们都从这位百岁老人身上学到了不与他人争抢、多做有益他人之事、用良心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记者徐丽文 通讯员王幼娜 文/摄)

  107岁的翁祖德:

  喝咖啡追球赛

  他的生活有点“潮”

  “四世同堂,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过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日前,记者来到鄞州区福明街道福城社区,走进翁祖德家时,这位百岁老人正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电视。

  今年107岁的他,每天都要看报喝咖啡,还喜欢追球赛,完全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每年生日都会拍“全家福”

  翁祖德老人1916年出生,年轻时在上海从事会计工作,1953年回到宁波。

  他有5个孩子,前面4个是女儿,儿子翁心建排行老五。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其乐融融。每年9月22日老人过生日时,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远在上海的女儿都会赶来祝寿。

  客厅里,摆着一张张全家福,都是老人生日宴的时候拍的。照片里,老人坐在C位,儿子和女儿们都来了,还有两个重孙女,如今一个3岁,一个12岁。

  “每年我们都会拍张照。”翁心建说,今年9月22日他们刚给老爷子过了生日,一家人在酒店订了生日宴,浩浩荡荡来了18个人。

  爱吃宁波的“三臭”

  这些年,翁祖德一直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女儿们会轮番来照顾。

  老人一日三餐很规律,尤其喜欢宁波的“三臭”,比如臭冬瓜、臭苋菜管等,还喜欢吃一口软糯的肥肉。“老爸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们都不会特意管他。”翁心建说。

  客厅的窗前,是老人的“休闲区域”,他喜欢望向窗外,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柔柔的光照在老人身上,布满皱纹的脸上多了一些岁月的痕迹,却写满幸福祥和。

  喜欢喝咖啡读报看电视

  每天上午,翁祖德会拿着放大镜翻看当天的报纸,每天雷打不动要看天气预报。这段时间身体不适,子女就会帮他读报纸,讲一讲每天的重要新闻。看报时,老人喜欢吃一小块巧克力。

  每天中午,他还要午睡1小时,醒来后喜欢泡一杯咖啡,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看看新闻频道或体育频道,吃两块巧克力威化饼干,这是他的“下午茶”标配。

  今年重阳节前,社区网格员给老人送去了定制版的“老寿星”,老人爱不释手,摆在了窗台的显眼位置。这是社区钩针达人花了一个月时间做的。“我要和老寿星比一比,谁更长寿!”老人说着笑了,像个“老顽童”。(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褚燕玲 杨莉莉 文/摄)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